当前位置 首页 伐天髓 第二十四章 一路西行

《伐天髓》第二十四章 一路西行

作者:明烛解幽 字数:1801 书籍:伐天髓

  ……

  陈家豆腐作坊工作逐渐走入正轨。

  具体表现为陈延发现晚食桌上‘开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

  直接售卖人伯娘、娘以及三婶隔几日便对豆腐板数提出更改,以期不错过任何一个顾客。

  今天,陷入了铜钱狂欢中的小婶再次提出加板,陈延观小婶看出来,人的性格也可能会受钱影响。

  她在卖豆腐之前在家中其实算一个不太爱开口说话的妇人,起初去集市叫卖也有些张不开口,但现在已然是个中高手了,“上午集市散了之后我还有一个时辰的时间可以沿街卖一卖。

  我觉得我还能多卖一板豆腐,就这样两手空空的回来太浪费了,爹,不如我这边再加一份豆腐?”

  产生了一个卷王,其他人(大伯娘、李银花)为了不堕在公爹那里的面子,自然是要跟着一起卷的,纷纷开口道:“我这里也可以加——”

  是啊,大不了就沿街卖卖呗,反正她们是看出来了,这豆腐生意好做的很!川安县的人都爱吃豆腐!能多赚点钱,也是美的,自家大郎/二郎读书正是要钱时候呢。

  但谁也没有想到,陈延会蹦出来说不行,“爷爷,伯娘、娘还有小婶,这一月来你们已经加到九板豆腐了,再加就要十二板,要的多,磨豆腐的时间就要更早!”

  原本就已经卷到三点半起床了,再早直接不用睡了,他想这个方子出来是想让大家赚钱,不是想把陈家人全部卷出身体问题的。

  “或许大家一月两月不觉得,但这种日夜颠倒的日子久了,身体肯定会吃不消的,其实都不说久了,我现在看便觉得大家都瘦了许多。”陈延面露愧色,“早知这样,我都不知在游记上翻到豆腐方子是好是坏了。”

  他不说大家还不觉得,他一说,众人左看看又看看,是仿佛觉得身边人变得干瘦了一些……

  “康哥儿自然是好心!”老陈头可不允许乖孙孙讲这个,他哪里有错,错的是他这个老家伙罢了。

  其实听到儿媳说加板,他心里也是认可的,大抵是穷人乍富,最近挣得银钱太多了。

  “康哥儿说得对,我们不能再加板了,我看九板都多了,还是变回六板吧。板数少些可以轮流磨豆腐,卖豆腐也轮流去,这样大家都有歇。”一日六板,日日不断,也能挣到2至3两银子了!

  “这样家里的地也能看顾好。”

  越想越觉得这样可行,老陈头便把规矩定下了,陈三婶本来有话想说,但捏到了相公的手臂,她还是没讲出来。

  她家相公年轻力壮,每天磨豆腐都少不了,这段时间确实是瘦了许多……卖豆腐挣钱,磨豆腐却也是苦事一桩啊。

  这气氛突然就有些低落,老陈头又放了个大雷,“到今天卖豆腐也满一个月了,每日卖的银钱都放在我这里,这个月卖豆腐共卖了7两3钱银子。”

  所有人眼睛都瞪大了!

  大家都知道卖的多,赚了钱,可谁也没想到,竟是这么多钱。

  这才短短一个月啊。

  “除去豆子的成本,在集市里的摊费,大概赚了4两5钱银子,这笔钱本要全部充在公中,但老三这个月日日都早起磨豆腐,加上他如今也没有儿女,我便多分4钱银子出来给老三做工钱。”

  “老大老二,你们可有意见?”

  三弟的辛苦他们看在眼里,哪里会有意见。

  三婶本来做好了全部充公的准备,乍然得到一笔工钱,眼睛都亮了,连声向老陈头和两个哥哥道谢。

  陈大伯和陈爹哪里好意思接这种谢,立刻夸起了三婶三叔,并言她们得这笔辛苦钱是应该的。

  自己的劳动被人认可,陈三叔也脸红红的,开始夸大哥二哥乃兄弟中楷模,热爱弟弟照顾弟弟云云。

  一时之间,场上充满了恭维之声,一家人互相夸赞,任谁看了不说一句:陈家人,家庭和睦之典型。

  陈延看了一眼嘴角带笑的爷爷,默不作声但眼里含笑的奶奶,心道:姜还是老的辣啊。

  爷爷这一手,算是玩的够明白的。

  自家人不分家还能处得这么好,睿智的长辈功不可没。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稳坐钓鱼台的老陈头也看见了乖孙孙那敬佩的一眼,心里轻哼了一声。

  想当年,要不是不识字,村里的里正肯定是他!他可是个有本事的人!

  还是做买卖好

  ◎三妯娌齐心卖豆羹!◎

  “做买卖可真挣钱啊。”

  天黑黑,夜静静,躺在床上的李银花突然带着笑说出了这句话。

  谁在他旁边的陈多富抖了一下,“媳妇你还没睡?”

  “我哪睡得着。”李银花声音压小,“今天公中多了那么多钱,你怎么想?”

  “当然是高兴。”

  “小点声!”她拧了自家相公一下,“这小木屋不挡声儿,康哥儿肯定睡了,他明早还要养足了精神去上课,你可不许吵着他。”

  陈 多富:……

  媳妇好像全然忘了他明早也要起来磨豆腐,真是掬一把辛酸泪,家里自从多了康哥儿之后,他就全然没有地位了。

  “当家的,你觉得种田好,还是做买卖好?”李银花突然问。

  这个时代,士农工商,听起来农在第二位,好像地位还挺高,但实际上如果可以选的话,没有谁真的想当一个纯纯的种地农民。

  农民多,只是因为大家没有头脑也没有本钱去经商、想当工匠,但学技术无门而已。

  “当然是做买卖好,怎么了?你想去做买卖?”陈多富觉得自己可得提醒一下媳妇了,“家里能把豆腐卖出去是靠会这门手艺的人少,县里面可不是做什么买卖都能挣钱的地儿。”

  做买卖不成,家徒四壁典妻卖女的人也不是没有。

  “我想做的当然还是跟豆腐有关的买卖。”李银花捏着陈多富的手,“当家的,我想卖吃食。”

  她提起了那日陈延曾经提过一嘴的豆花,“天冷了,要是早上能吃到一碗热腾腾的豆花,上面淋着一些面卤子,我想大家是愿意花吃面的钱吃这个的。”

  “这……”

  “这可是康哥儿开口提的生意!”李银花从乖儿子提了这个开始内心就很重视,只是最近急于卖豆腐,就没有付出行动,但是:“康哥儿可是文曲星下凡!他说能做的事情没有一个做不成的!”

  李银花完全一副我就是康吹的样子。

  隔壁还没睡并且正在偷听父母对话的陈延:您对我可真是有信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娘亲李银花真是一个敢想敢拼有野心的人。

  -

  野心家·李银花大姐的速度非常快。

  她说干就干,并联合了已经钻进钱眼的大伯娘及小三婶,开始了面卤子到豆花卤子的改良之路。

  要不说钱开穷人眼,滋生创造力呢,就陈延自己都没想到,物资如此贫乏,家里能搞出这么多花样来。

  十一月末,旬考结束,陈延又拿了一个第一。

  他以三连冠成功走入了所有学子的视线之中,让大家都注意到了这个来自村镇、年龄最小、穿着朴素但生的白净俊逸的聪明少年。

  这回陈安的名次也不错,在前十之列,坐牛车回去的路上,两个人互相分析着自己的卷子。

  现在他们已经逐渐跳出单纯的填句或释义了,夫子会出一些更复杂的东西,让他们思考哪句话在哪个场合更适用一些。

  陈安平时跟陈延一起复习做题的时候,基本不会在这种地方犯错。

  但是他考试的时候,老有自己的想法。

  “你这样不行。”陈延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普通考校心态都稳不住,保持不了头脑清醒,那科举更甚,“大哥,你要努力克服一下。”

  “我在努力……”陈安拍拍头,“可能还是不够熟悉,所以才会忘然后填错。”

  在小小的交谈声中,甘田村到了。两个人下了牛车,陈安拍了拍屁股上的灰,转头看着各自回家的小伙伴们,有些惆怅:“康弟,牛车上的人越来越少了。”

  “你说明年会有几个人留下来呢?”

  甘田村的送子读书繁荣期结束得很快,从以前的大板车坐不下,逐渐到人人有位置能看书,再到现在稀稀拉拉一片。

  陈延想了一下那几人的成绩和家境,心下叹息,“大哥,或许明年就只剩我们两个了。”

  “什么?!”陈安惊呼出声,然后便是一脸凝重。

  嗯?惊就惊?怎么会有凝重?正当陈延疑惑之时,陈安的眼睛像是凝住的潭水,语气仿佛有千斤重,“那样的话,我们明年的牛车车费岂不是要涨上天!?”

  陈延:……

  啊,大哥抠抠人设不倒啊。

  不过,“或许我们明年也不用坐牛车了。”

  他这话刚说完,手就被陈安拽住甩来甩去,他一脸急切,“康弟你在想什么呢?不会因为一点车费就不想举业了吧?你怎么放弃得这么快!”

  陈延晃得脑袋有点晕,连忙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两人边说边推开了家里的院门,很突然的,一股豆香交杂这浓郁的肉香就扑面而来。喉咙就那么不听话的一滚,津液上涌。

  “家里在干什么?”陈安拉着陈延跑向了厨房。

  距离厨房越近,香味的层次就越多,除了肉香还多了一些菌菇的鲜香味,甚至……还有辣味!

  “大弟二弟你们来啦!”怪不得院子里没有姑娘们呢,原来都围在灶台旁边。

  陈延定睛一看,只见灶台的旁边是一碗一碗雪白的豆花,灶内是咕嘟冒着油汪汪香气的肉,旁边的陶釜内则装着一些已经被烹过、菌盖呈散开状,沁着动人香味的鲜汤。

  在灶前c位的是小三婶,她手里挥着大铁勺,先在锅里舀了一点肉臊子在豆花碗里,再从陶釜里舀上一勺汤倒进豆花碗里,酱色的汤很快覆过了雪白的豆花,显得格外诱人!

  是咸豆花 !

  小三婶动作很快,灶边的豆花都装满了卤子,李银花招呼几个小的赶紧趁热把它们端去前厅,陈延和陈安也动起了手。

  很快,前厅那边就摆了一桌子豆花宴。

  家里的男人们则全部坐在桌边等吃。

  陈延仔细观察了一下,家里的豆花有三种卤子,一种是肉并鲜菇汤的,一种是辣椒炒肉带点辣椒油的,还有一种居然是炖的那种辣卤子豆腐木耳盖的,豆腐盖豆花,搭配也是挺奇葩的了……

  “大家快尝尝!”三位主妇笑眯眯地走了出来,“尝尝好不好吃!”

  虽然有些搭配挺死亡的,但是味道还真不错,豆花细腻滑嫩、入口即化,自带豆香,唯一的缺点是稍显寡淡,但卤子的味道、汤的咸鲜还有辣椒带来的冲击感刚好与这一分寡淡相抵,让一切显得相得益彰。

  很快,陈延的一碗豆花都见底了。

  几个姑娘和陈安的表现则更强烈,“好好吃啊!娘/伯娘/婶娘做的东西也太好吃了!”

  几个媳妇得到了孩子们的认可,便把目光投向了主桌的老人。

  老陈头也是在县里吃过路边摊儿的,说实话,儿媳妇这东西的味道:“很好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