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嫡长女她以武服人 第五十一章 梆子的声音

《嫡长女她以武服人》第五十一章 梆子的声音

作者:聆行 字数:1775 书籍:嫡长女她以武服人

  于是新书萧文明就瞄准了《水浒传》,准备再写一本名著小说。

  这事,萧文明已经驾轻就熟了,花了三天时间,就把书写好了。

  写完之后,他又照例请温伯明画了晁盖、宋江、卢俊义、鲁达、武松、吴用、林冲等人的绣像夹在书本里,既作为吸引读者的手段,也可作为防止其他书商盗版翻印的防伪标志。

  尤其是萧文明在一百零三个大男人之外,特地让温伯明画了“母大虫”孙二娘、“一丈青”扈三娘这两个戏分在并不出众的女人,专门作为隐藏版绣像,打乱了随机夹在书本之中。

  这样,就更加能够吸引人买书了——人嘛,看惯了龙精虎猛的大老爷们,忽然来俩女人,谁不喜欢?

  套路,那可是一层接着一层,一圈套着一圈啊!

  因萧文明原先那本《三国演义》的成功刊印,他的书已在江南一带已是名闻遐迩,因此新发了一部《水浒传》,也顺理成章地十分畅销。

  在继续交给郑老板进行销售之后,只在半个月时间之内,就陆陆续续汇进来了四千两银子。

  通过刊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本书,临海县的郑老板也成了书商界的大佬,仗着萧文明的几本好书,他已经把销售网络扩展到了整个江南,甚至慢慢往江北发展。

  或许有一天,在洛阳城里的两位亲王,也能看见萧文明的书了。

  不过这时温伯明却给萧文明敲响了警钟。

  他说:“萧兄,这部《水浒传》固然精彩,可比起之前那部《三国演义》却似乎要差了一些。读来总觉得让人意犹未尽啊……”

  温伯明果然是一位大才子,一语就道破了其中的玄机。

  原来考虑到古代印书的篇幅问题,无论是之前那一部《三国演义》,还是现在这一部《水浒传》,萧文明都进行了大量的删减。

  只不过《三国演义》原本就执着于宏大叙事,更加大气一些,因此删除掉一些细节也是无伤大雅,只要把最紧要的几个人物立起来就行了。

  然而《水浒传》市井气息浓厚,缩略了一些细节之后,不但人物变得有些别扭,就连事情也往往变得没头没尾的,书的品质自然也就逊色了不少。

  所以说,完全将经济命脉寄托在发行小说这种事情上,目前来看可持续性并不很强,必须要想一两个赚钱的新门路——并且是那种可以不断发展、不断升级的长期饭票——这样才能保证临海屯做强做大、长盛不衰!

  但是有什么新门路呢?

  萧文明还不知道。

  萧文明穿越过来快三个月时间了,但这三个月里,他主要的精力全都集中在养兵、练兵的事情上,此外就是将临海屯名下的三百顷土地略微整合了一下。

  但是除此之外,他在生意场上并没有什么了解和建树,想要寻找新的赚钱的门路,对他来说暂时还力有不及。

  不过这件事情倒也不必那么着急,写书赚钱的套路还是能够维持一段时间的,等在这些日子里慢慢理清楚头绪,再做下一步的操作也是可以的。

  眼下手头有了实打实的四千两银子,萧文明就可以用来购买和改良兵器装备,从而进一步提高手下三百子弟兵的战斗力了。

  经过金陵城下的一战,萧文明发现,自己所配备的那些刀剑,同精锐的倭刀相比,那就比烧火棍强不到哪里去,成批成批地被倭刀砍断,成了没用的铁片子。

  说起来萧文明装备的这些刀剑,那也是他花了大价钱,让附近的铁匠精心打造过,没想到质量竟然差成这副样子,实在是出乎他的意料。

  于是萧文明便和老夏头两人,拿着那半口从战场上带下来的倭刀,便去找打刀的老铁匠。

  老铁匠姓马,他打出来的刀的质量虽然比不过倭刀,但他却是个懂行的。

  他接过萧文明递上去的半口倭刀,眯缝着眼盯着倭刀的断口端详了好半天,这才说道:“这刀确实是好,但也没什么奇怪的,不就是把熟铁反复翻折锻打,然后再打磨出来的吗?做起来很简单,就是费些功夫罢了。”

  老马说这话的时候,萧文明是将信将疑的。

  倭刀那是在世界上出了名的好刀,一直到后世都是有人推崇的,怎么在老马嘴里,就成了只要费功夫就能打造出来的寻常刀剑了呢?

  因此萧文明说道:“行了,你废话少说,你说能够打,那你就打一口给我出来给我看看。不要怕费钱,也不要怕费时间,钱我给足你就可以了。你只要能够打出像好刀来,你打出多少,我就买多少!”

  说完这话,萧文明撂下十两银色,又约定好了期限,便离开了铁匠铺。

  过了几天,萧文明如约回到此处,老马果然取出两口新刀,放在萧文明面前。

  萧文明这几天仔细研究倭刀,也算是半个内行了,一看就发现这两口刀的刀刃和光泽,就与之前自己装备的官刀大有不同,可比起正宗的倭刀来却又有所不及。

  于是萧文明便让老马当着自己的面试刀,看看他新打造的刀,到底有几分成色。

  试下来的结果,同萧文明猜测的丝毫没有区别。

  老马新打造的刀,卷起来的竹席,能够砍断一张半;可是正宗的倭刀——虽然刀刃都断了,只剩下半口——一刀下去,却能够砍断三张。

  要是完整的一口刀,恢复了适合的重心,恐怕砍断五张、六张竹席,都是轻而易举的。

  这样的成绩虽然比起之前的刀要好上一些,可同倭刀依旧没法相提并论。

  这般结果,萧文明是不满意的:“老马,你之前不是说的好好的吗?怎么弄出来的仍旧是这样半吊子的东西?”

  老马也傻了眼:“对呀,不会错啊!我确实是按照手艺做的,一点偷工减料都没有。这每一口刀,我都反复锻打了三十遍,按理说不会差那么多啊,这么这是怎么回事?”

  “你问谁呢?当初是你拍着胸脯打了保票的,怎么现在自己反而怂了?老马,我算是你的老主顾了,造不出好刀来我不管你,但你起码得说个子丑寅卯吧?不可能我花了十两银子,就换来你一句‘不知道’吧?”

  萧文明在这一片也算是有些名望的,说话分量也重,老马听了这几句埋怨,顿时被吓得不轻,可他也是的确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这时却听耳边传来一个略显稚嫩的声音:“老爸我知道问题在哪里。”

  众人循声望去,原来插话的人是老马的儿子,名叫马青,也是个铁匠。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你老爹我都不知道,你能知道吗?去、去、去,少在这里给我添乱!”老马正心烦意乱着。

  “凭什么你不知道,你儿子也不能知道?”萧文明打断了老马的话,“小马,你知道,你就说说嘛!这又不是当堂对质案情,说错了又没事。”

  马青是知道萧文明身份的,他倒也并不怯场,介绍起了自己的猜测。

  他认为自己的老爸说的并没有错,在制作工艺上,这两口新刀比起倭刀来说一点都不差,甚至有所超出。但为什么质量又不及呢?原因就出在材料的问题上,倭刀用的钢好,而马家铁匠铺里的钢就差了些,自然也就比不过倭刀了。wap.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

  一个平庸的厨师,他的材料是新鲜打捞出来的极品鲷鱼,那只要小心切成片、蘸上点酱油,就是一道美味了。

  而一个极品的厨师,他拥有的材料却是馊了的臭鸡蛋,那他就算是有回天之术,也是做不出什么好菜来的。

  老马这铁匠铺里的钢材虽然不是什么臭鸡蛋,但道理是差不多的:材料就是这么点材料,就别指望能造出什么绝品的好刀了。

  一听这话,还真是这样。

  萧文明在后世里似乎也瞄到过一眼有关倭刀材料的资料,说是日本的倭刀用的都是所谓的“玉钢”,是一种低温“煎炒”而成的钢材,虽然产量不高、良品率又低,却是打造极品倭刀最重要的材料。

  可见这个马青,他的眼光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下子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之处。

  对于这种眼光敏锐之人,萧文明一向是十分欣赏的。

  他点点头,笑着问马青:“哦?既然你已经看出了其中的关键,那有没有改进的办法呢?”

  马青把手一摊:“这我哪有办法,那得去找挖铁矿的矿工啊,他们挖出好矿出来,我自然能打出好刀。否则那小人也只能干瞪眼啊……”

  马青这几句话,倒确实是他认知之内能够说出来的——没办法,就是没办法。

  而萧文明带着后世的记忆和思维,十分明确地记得中国的铁矿储量虽然丰厚,但是品质却不怎么高,所以长期以来还要进口澳大利亚、南非、巴西等地的铁矿。只有用了这些进口的高品质的铁矿石,才能加工成价格昂贵的高级钢材,才能形成高的附加值。

  至于这个大齐朝,是不是也同现实中的中国一样,面临缺乏高品质矿原材料的困境,萧文明那就不得而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