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选秀爆火!顶流影帝竟是孩子他爸 第229章 宋伟奇的身份

  求各位读者大佬首定,求月票!

  ————————————————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见功,唯以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云笈七签》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

  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卷三:“罗浮山中有黄道人,相传东晋时,葛洪炼丹仙去,道人捞其鼎中余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发氅衣,出行山中。”

  道书上对于地仙的形容,总是玄之又玄,不过在大唐双龙传这个肯定不可能出现仙人的武侠世界,地仙自然没有道书中形容的那样神通广大。

  事实上流传于大唐双龙传世界道家之中的地仙一词,指的是一种极其特殊的道行境界、心灵修为。

  何谓地仙?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数。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时刻。先识龙虎,次配坎离……

  大唐双龙传世界之中的地仙所代表的,乃是道行高深、心性圆满无垢的武者!

  武者先修阴神,再出阳神,阴阳神如太极两仪,再辅以武者自身之高深道行境界,以圆融之心灵为引导,阴阳神勾连宇宙某一神秘力量时,会在自身之外形成一处小小的“领域”。

  他人若是居于这处领域之中,一则是受到武者心灵境界之引导或者说“辐射”,变得清静宁和,少惧少怒,心灵圆融……

  其次,“地仙”修行之时能与天地合一,汲取天地间某一神秘浩大的力量强化自身,而在这之时,外人靠近“地仙”,居于领域之中,便能受到这一神秘力量的影响,不但少病少灾,更能延年益寿……

  其三,地仙若长居于某一处,那处土地便会因为长年累月受到那一神秘力量的浸染,由此能渐渐诞生某些神异,如修炼者进入其中更容易入定修行,灵气更浓郁,修炼更方便……

  ……

  此外,地仙因为自身能够汲取天地间某一神秘力量,而心灵圆满无碍,因此若无外在因素,往往能够达到人之寿元大限,远超常人。

  于一般短短二三十年、三四十年寿命的百姓眼中,有降龙伏虎之力,寿长与长生无异,故尊其“仙”,而因其能之异,已非凡人,是故号曰:地仙!

  地仙之“领域”便为“福地”,即有福之地,享福之地!

  …………

  回忆着自家密不外传的道书之中,对于地仙的形容,叶凝摇了摇头,坦然道:“师兄说笑了,地仙之道何其浩大,便是师尊也未能尽窥,师弟谈何能够修得,不过与灵光一闪间,对此稍有感悟罢了。”

  “灵光一闪?稍有感悟……”

  歧晖苦笑一声,饶是在被杨广打断后又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可他在这一刻,仍是被惊得不轻!

  地仙道果……

  这可不是纯凭武道修行能够修成的,就如名震天下近百年的散真人宁道奇,此人之心性修为均是极高,踏入大宗师境界数十年,至今对于地仙之道的了解,依旧仅止于传说!

  在这一境界中,武者的武道修行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更重要的乃是道行和心性的高低。

  按照道门的历史、神话,这一境界可以说是天人强者的高配,踏入这一境界之后,便是羽化飞升也未尝不可能!

  “师弟啊师弟,你果真不是凡人,我曾听说佛门之中有着转世活佛这一说法,或许你便是我道门的天生灵童、转世谪仙吧!”

  歧晖神色怅然、踉踉跄跄的一边转身退开,一边喃喃自语,此刻他也只能用这种想法,来安慰自己那饱受冲击的心灵了。

  天仙之道,早已止于传说,渺不可闻,然地仙之道,却是上至东晋魏博阳、仙翁葛洪,下至百余年前的陆修静、陶弘景,乃至于自家师尊……

  这些人虽未必已经彻底修成地仙大道,但均在此道上已有非凡造诣,能够展现灵异,故方被尊为一代天师,道门魁首。

  可以说地仙境界,便是此世道门修行的最高境界,而天仙,则是最高目标!

  自家师弟不过区区双十之龄,却已开始参悟这等道家无上大宗师之境地,自己毕生最大的渴望,这一辈子都未必能够企及的目标,这是何等的惊人,何等的可怕?!

  他人若是知此,其表现定然更甚于歧晖!

  …………

  大业十年八月十日凌晨四点。

  扬州行宫之外,灯火通明,人头涌动,无数持刀握剑的着甲之士伴着跳动的火光,映得雄伟的行宫朦胧而又神秘,隐隐似乎有无数刀光剑影在其中酝酿、隐藏!

  “咚咚咚咚!”

  伴着响彻全城的钟鼓之音,红漆的宫门缓缓开启,身着重甲的大内禁卫分立两厢,空出正对着大街的兴阳门。

  文官武官,分立两行,旗帜分明的徐徐而进,所有人均往来匆匆、肃穆庄严,怀抱朝勿,惶惶若干城之具也。

  大兴宫,立于三十六节石阶之上,站在石阶下只能看到翘起的飞檐,檐首的吉兽狻猊,獬豸在微明的天光下显得威风凛凛。

  大兴宫之内更是极其华丽,以清香名贵的木兰为架梁之椽,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直栏横槛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敞开的门扉上有玉饰,杏木铺就的地板一尘不染……

  此时此刻,大兴宫内外的宫女、乐官早已就位,鼓、瑟、琴、笙逐次奏响,一场浩大的合奏随着钟鼓之声,已经拉开了序幕。

  明白的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专供朝会庙堂之用的《大雅》之乐,更有赞颂杨广开疆拓土的《皇矣》、《常武》之音……

  伴着宏大的雅乐响彻殿堂,今日的大朝会正式开始。

  “入殿!”

  杨广的贴身内侍此刻站在高高的台阶上,不疾不徐的声音中,虽略显阴柔,但亦堂皇大气:“大朝觐开始,诸臣工觐见!”

  在内侍的引导下,殿外聚齐的诸臣依次步入大兴宫,站在自己往日站的位置上。

  殿内不同的位置,同样代表了不同的等级,和与皇帝的亲近程度,就如黄门侍郎裴矩和杨广心腹爱将张须陀,就直接站在“陛下”,也就是帝榻台阶下!

  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独孤峰和宇文化及等人……

  在众臣聚集于大兴宫内,约摸百二十呼吸之后,前后内侍相互传告高呼皇帝驾临,随后杨广便端坐于步辇上,由八名强壮的内侍一路抬入殿内,直入于陛上,高居龙椅。

  众大臣们按照爵位高低,分班次朝贺,高呼万岁,于三番之后,杨广高呼一声平身,众大臣方才各归各位。

  此后,第一件事自然是歌颂功德,大大小小的官员,上至于宇文化及这段位高权重,身份高贵之人,下至于普通官员,纷纷歌颂大隋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当然,这一切都来自于英明神武的杨广,正是在他的英明带领下,骁果军才能开疆拓土,取得这般骄人的功绩!

  直至杨广龙颜大悦之后,大大小小的官员这才依次将一些自己无法决定的大事,上呈杨广,由众臣商议,请杨广定夺。

  大兴宫不过一行宫,除了紧急之事外,自然不会有什么大事在这里处理,而杨广的能力也的确不弱。

  在众臣的商议之下,杨广娴熟的处理着一件件大小的政务,有些无法当即决定的事情,就先搁置于一旁,等待会再召集三省六部核心官员商议。

  如此种种,不过约摸一个时辰左右的功夫,前些时日积攒下来的政务,便迅速被对杨广一条条的分理干净。

  处理好今日之政务后,杨广身形微动,不动声色地与堂下众臣中的某一御史交换了一个眼色,随即自有身边内侍高喝:“诸事已定,尔等有则启奏,无事退朝!”

  对于这般每日例行之举动,文武百官早已熟视无睹,毕竟有事的早就已经在之前的商议和裁决之中处理干净了,又何须等到现在?

  内侍每日在这时开口,不过是惯例罢了。

  当下,大兴宫内一片沉默,众臣都在等候着最后的“退朝”二字。

  不过可惜,今日之早朝可没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也不是这么快就能退朝的!

  此时此刻,富丽堂皇的大兴宫内,就在一片寂静之中,一道沉稳有力的浑厚中年嗓音,缓缓响起。

  “臣,御史大夫,杨正之,有本启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