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春秋之后 第三百五十八章 制定法典

《春秋之后》第三百五十八章 制定法典

作者:龙泉巷 字数:1816 书籍:春秋之后

  考虑一番之后,孙武似乎已经有了主意,忧虑之色缓缓退去,开口说道。

  “在如今这种情况之下,齐国无非是想要得到更多的好处吧,我们只要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即可,如今我们汉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民众对于我们越来越拥护。”

  “所以在这种时候就要做下一步的准备,就算是齐国想要威胁卫国,到时候可以让鲁国出兵,这样一来的话,情况照样可以得到解决,同时也可以试探一下鲁国的反应。”

  “现在我们当前最大的敌人还是吴国,想要快速的拿下吴国,就需要大量的兵力和官员,现在我们的兵力守护汉国自然是绰绰有余,但是对外扩张略有不足。”

  “所以我建议应该在汉国之内,划分各自的区域,效法当年费邑练兵之事,并且从此以后定为常态,让那些平民百姓平时在农闲之时可以操练武艺。”

  “选兵的时候可以从他们之中直接选取,骑兵和车兵都还好一些,但是步兵的选拔就要相对难的多,如果在民间能够形成尚武之风,那么也能够提供更多的步兵人选。”

  “而且这股力量可以在地方之上维持当地的治安,虽然说淮城周边还算是安全,但是有不少相对偏远的地方,情况就有些复杂了,在这种形势之下,打击盗匪就是首要目标。”

  “因为这些人不事生产,是以掠夺他人的财富为目标,如果放任这股风气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很有可能让更多的百姓参与其中,谁也不愿意辛辛苦苦赚到的钱财为他人夺去。”

  蒙荻马上就想到了,当年在齐国第二次出兵攻打鲁国的时候,他跟计然商量了一下之后,从军中撤出了一部分,老兵在地方之上训练人马,以备不时之需。

  而如今,蒙荻从晋国,齐国和宋国得到了大量的人口,经过这一段时间,民众的情绪已经相对稳定下来,并且大部分人对于现状相对比较满意。

  在这种时候编练乡兵,一来可以把那些年轻力壮的百姓集中起来加以操练,也免得他们在各地惹事生非,毕竟这年头能够做的事情并不多,年轻人的精力总是有些多余。

  所以难免会出现一些乱子,另外一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如果形成常理的话,逐渐也会形成一种习惯,如此一来的话,步兵的兵源也会稳定下来。

  至于打击盗贼,这是法家的典型思想,孙武作为这个时代积极的改革者,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践行者,就如同后来在李悝的主持之下,魏国进行变法。

  李悝就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只有将这些不劳而获的人全部打击下去,才能够上人心安定,专心生产,否则的话,整个国家的统治基石也会因此而动摇。

  蒙荻很清楚,最早的子产在郑国的变法并不彻底,所以郑国的实力虽然强盛一时,不过也是昙花一现,接下来就是赵鞅锐意改革,也算是迈出了一步。

  这是因为时代的局限性,赵鞅的改革只是制度上的一些变化,但是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魏国首先由李悝开启了变法,并且吸纳了当时各个诸侯国制定下来的律法。

  然后做出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法经》,这算是战国初期,最为完整的一个律法条文,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有法可依的局面。

  这对后来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和韩非子,影响非常大,以至于后来的各国纷纷仿效,魏国也成为了当时的最强诸侯国,所以蒙荻现在也考虑,制定出来一套法典。

  这样一来的话,就能够保证自己的很多想法能够贯彻下去,并且从此以后形成规矩,那么后来者也就相对要轻松许多,想到这里,他便开口说道。

  “孙先生所言极是,只是我考虑,光是把眼光放在乡兵之上,未免有些太过片面,所以孙先生可以趁着这一段时间将自己所思所想,尽量的整理出来。”

  “制定出来一套相应完备的律法,同时我也会让其他人仔细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为我汉国的方方面面制定出来规则,如此一来的话,就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局面能够稳定的传承下去,否则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就如同郑国一般。”

  “子产变法之后一时强盛,结果到了最后却不了了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触动了那些贵族的利益,我们汉国现在不存在这种情况,所以阻力就相对要小了很多。”

  孙武听到这话以后,仔细的考虑了一下,觉得非常有必要,于是就点了点头说道。

  “汉侯考虑的及是,如果要是这样的话,官员和百姓就知道自己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那么整个汉国的秩序就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只是编写律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我建议,应该在天下间召集有识之士,对此事发表一些议论,淮城的学宫就是一个最佳的场所,如此一来就能够博采众长。”

  “光是靠几个人编写出来的律法,难免有所疏忽,为了预防这种情况的出现,所以要广开言路才行,如今淮城的学宫,儒家之人数量太多,这未必是什么好事。”

  “他们过于强调以不变应万变,固步自封,已经影响了不少的官员,长久以往的话,很有可能对汉国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汉侯在这个时候一定要重用支持变革之人。”

  蒙荻缓缓的点了点头,他觉得目前这种情况确实如此,所有人都似乎已经习惯了,春秋的这种模式,儒学正是迎合了大多数读书人的追求。

  毕竟这也是上古先贤立下来的规矩,所以自然有其好处,不过就是因为这样,也会让人的思维比较僵化,对于蒙荻求变的心思,相去甚远。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