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菊花冢之花之殇 第五章倩的生活

《菊花冢之花之殇》第五章倩的生活

作者:k3rEKN 字数:1952 书籍:菊花冢之花之殇

  倩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她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老实巴交的农民,父亲上过几年小学,母亲不识字。

  家里条件不宽裕,可以说贫穷。倩从小一直都是同学眼中的尖子生,在班级和年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从不惹是生非,少言寡语,不会花里胡哨,扭捏打扮,就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好孩子。

  没有文化的父母本没有想着让倩念多少书,家里本来就穷,再者,农村人的封建思想觉得女孩读书也是无用,完全没有必要。

  可是倩特别争气,从小就懂事,她不善言谈,但是心里有数,知道家里的情况不好,从不要吃要喝,一心一意专心学习,从不怕吃苦,成绩一直很出色,年年得奖状。

  在她不断地努力下,在学校老师的努力劝说下,父母慢慢改变了想法,也许这个女儿可以给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一线生机和希望,也许女儿可以给他们改门换户,渐渐地从反对女儿读书,到支持女儿读书。

  过惯了,过怕了穷日子的父母也实在不希望女儿过上和他们一样永无止尽没有希望的困顿生活,希望女儿脱了农村这层皮,他们才下定决心,无论是求人借钱,还是砸锅卖铁,都要供女儿读书。

  以前农村人最怕的就是难熬的冬天。那时候的冬天是真的冷,还没到阴历的十月份天气已然寒冷异常。

  通常家里的大人在厨房里做饭时,都会遇到很大麻烦。切菜时,切着切着案板就结冰了,刀子会在案板上打滑。

  刚用热水把冰擦拭掉,瞬间又结冰了,又得用热水擦拭。擀面时,面被冻得没有了筋性,一个没注意,面饼就被擀破了,双手冻得通红通红,还得重新擀面,这些麻烦事每一个农村妇女都会遇到。

  那时候的北风特别的狠,真的像刀子,划拉在脸上,让人生畏;那时候的雪也特别多、特别的大,往往说下就下,纷纷扬扬,一旦下起来就没完没了。

  几乎整个冬天家家户户门前的房檐上终日挂着两米多长、弧形的冰柱子,在冬日里这也是一道亮丽的景观。

  大冬天里,出门的农村人都是全副武装,穿上自己缝制的棉袄,棉鞋,戴上用棉花缝的套袖,两只手操在套袖里,头顶着围巾,缩着脖子,战战兢兢地走在风雪路上。

  男人、男孩子,头上裹着灰色或者黑色的拉毛围巾;女人、女孩子,头上也都裹着拉毛围巾,但是大多数都是红色的,上了年龄的老人大都裹得是棕色的。

  厚厚的拉毛围巾就是那个时代的标配和记忆,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大人和有点记忆的小孩都不会忘记。

  。再穷不能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在几十年前,这种先进理念还没有深入到农村。

  农村人有多穷,村里的学校就有多穷。倩读小学的时候,她们的教室是用一间破庙改造的。

  其实也没怎么改造就是把里面的神像搬走了,剩下一个空荡荡的房子,在里面用残缺不全的砖块搭建成柱子的样子,在上面放上长长的木板,板凳都是学生从自己家里带的,每天上学抱来放学抱回家。

  教室是破旧的,桌椅板凳是破旧的,黑板地面是破旧的,窗户是破旧的,破的连块玻璃都没有。

  窗户上的木头框框在天气暖和的季节就是光秃秃的。到了天气变冷的时候,老师便让学生们自己从家里带塑料纸钉窗户。

  可是大多数学生的家里都穷,很少有人能带来大片的塑料纸,老师就把一片片小塑料纸拼起来,用铁钉钉在窗户上,抵挡冬日得严寒。

  大冬天的时候,冰天雪地,寒风呼呼地撕扯着塑料纸直响,冷风无孔不入,从四面八方钻进教室。

  教室里面赛过冰窖,寒冷异常,孩子们坐在教室瑟瑟发抖,最冷的就是手和脚。

  有的老师冷得扛不住了,就布置好作业,自己回房间坐在电褥子上或者炕上取暖。

  新式的教师宿舍里面是床,老式的宿舍里面是炕,大白天的房顶上的烟囱呼呼冒着的白气,笼罩着整个校园。

  不是老师没有道德情操,而是老师也冷呀。学生就是最可怜的,再冷也只能硬受着,边写字边哈气搓手,有的孩子不耐冻,手冻得跟锅盔馍一样厚,握笔都很吃力,还有的孩子被冻得直哭,但是疼也得写作业。

  哭,是不管用得。哭完了还得继续写作业,有的孩子冷得实在招架不住,就死活不去上学,被父母打红了屁股,就是赖在炕上,死死抱住炕边不松手。

  倩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都懂事,不和别人比吃比喝,学习用具也永远都是最旧的。

  不管严寒酷暑,她都是第一个到校的。经常穿的衣服都是学校为特别贫困的学生捐赠的,那些衣服不是大就是小,很少有合身的、款式好看的,倩从来都不挑。

  倩从小就比别的孩子都懂事,不和别人比吃比喝,学习用具也永远都是最旧的。

  不管严寒酷暑,她都是第一个到校的。经常穿的衣服都是学校为特别贫困的学生捐赠的,那些衣服不是大就是小,很少有合身的、款式好看的,倩从来都不挑。

  农村的小孩在冬天手和耳朵被冻肿冻烂是很常见的,脚不太会冻烂,但是冻肿是肯定的。

  手和耳朵被冻肿冻烂也是很疼的,但是那滋味远比脚冻肿稍微遇热后那钻心的痒要好的多。

  班上情况好点的孩子穿的是父母买的里面带毛的棉鞋,那种鞋保暖性比较好,防水效果也好一些。

  倩家里没有钱买棉鞋,穿得都是哥哥穿过的旧棉鞋,也还是母亲手工缝制的千层底里面絮棉花的布鞋。

  鞋面上絮的棉花洗过很多次之后,硬邦邦的一点都不暖和。鞋底是用一层层的旧布纳起来的,脚下粘一点水,立马就会渗开,整个鞋底都是湿的,脚踩在里面,就和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没有任何区别。

  要是能动一动还能好点,可是上课的时候脚又不能动,整个冬天脚都冻得像个发酵的馒头,又疼又痒。

  疼都能忍受,可是一旦受热,脚就痒得难受,还不能把鞋脱掉用手抓。

  有时实在受不了倩就会跺跺脚。这不是个例,而是那个年代很多农村孩子的真实生活。

  就那样一代代的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