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春同行六十年 第一百四十七章 养虎为患

《与春同行六十年》第一百四十七章 养虎为患

作者:车夫 字数:3051 书籍:与春同行六十年

  姑娘又换了一套新装,言谈举止大有改观,所到之处,引得无数目光注视。

  杨仪却突然怀念先前那出言无忌的烂漫少女,真给她说中了,“女大十八变”,狄小玉在“长大”,她有点莫名惆怅。

  隋子云默默地看着杨仪:“真的要走?”

  杨仪笑笑。

  隋子云言简意赅,却语重心长:“道理你该明白,跟着旅帅应是更好。”

  杨仪并不接这话,只道:“先前多谢隋队正照料。”

  隋子云默然:“我想听的可不是这个。”

  杨仪转头,看看旁边擦泪的狄小玉:“是了,曹家……”

  曹家的真相,并没有公之于众。

  也就是说,仍是没有人知道那女尸就是失踪的曹方回。

  对外的说法,便是曹家大房刻意谋害嫁祸,曹方回被追杀不知所踪。

  隋子云道:“人心各异。若是给世人知道了小曹是女子,那悠悠众口之中究竟又会编造出多少光怪陆离令人难堪的‘真相’,我不想她死后,还要遭受不必要的非议。”

  这样的结局其实最好,大家都对生死不明的曹方回抱以同情。

  可一旦知道曹方回是女子,可想而知会如何。

  至少——“不守妇道”“抛头露面”“胆大妄为”“咎由自取”甚至“死有余辜”等等恶毒字眼,绝不会少任何一个,而只会更多。

  杨仪回答:“我明白,毕竟还有曹墨。”

  隋子云点点头。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杨仪终于开口:“假如旅帅回京,隋队正可会同行么?”

  “我……”隋子云心想已经跟她说过此事,为何还问。

  但彼此都是聪明人,隋子云转念:“你想我跟着旅帅回京?”

  杨仪道:“旅帅虽聪明,但有时候有些事情当局者迷,很需要隋队正这样的人从旁指点迷津。”

  “呵,”隋子云笑了,“你在这时候还惦记十七,你既然放心不下他,为何还要走?”

  杨仪低头:“那就当我没说吧。”

  沉默中,杨仪告辞。狄小玉却想起一事:“明儿是泸江那边浴佛节呢,你不去看个热闹?”

  杨仪敷衍:“也许。”

  等她带了豆子上了马车,狄小玉喃喃道:“怎么也不告诉咱们他到底要去哪儿,要真不知往哪儿去,又为何要走呢。”

  隋子云知道原因,却没有回答。

  杨仪必定是怕被人找到。

  她的性格跟她的外表截然不同,坚韧决绝的很。

  说走就走,毫不留恋。

  狄小玉却又嘀咕:“十七先前对杨先生那样好,怎么这会儿他要走,竟也不送一送?”

  一个明明不愿她离开却还装作毫不在乎,一个执意要走却偏偏还心有挂碍。

  这两个人……却是有趣。

  隋子云笑。

  杨仪决定前往理塔。

  她在距离郦阳十数里的镇子上换了一辆马车,转道往南。

  才启程,杨仪便察觉路上车马明显增多,经赶车的车夫提醒,她才蓦地想起,明日就是浴佛节,这些人都是赶往泸江参与浴佛诞的。

  想到这里,杨仪觉着有点不妙,她只顾要早点启程,忽略了自己竟撞上了这个节日,本来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津口,可看这个架势,只怕津口那边也是人满为患。

  不幸给杨仪猜中,等他们赶到津口之时,问了几家客栈,竟都是客满,眼见天色越来越暗,再找不到借宿之处,就要露宿街头了。

  那赶车的夏老头也乏了,便提议道:“先生,您若是在这儿没亲戚的话,只怕当真无处可去了,这样吧,您若不嫌弃,不如就随我去住牛马栈。”

  这牛马栈通常是些做苦力、赶车走长路、以及马帮的人歇脚的地方,比不上客栈那样干净整洁,而且多是大通铺,许多汉子混住在一起,胜在便宜。

  杨仪一听,内心打怵。

  但住那种地方虽则不便,可总比流浪街头要强上百倍,毕竟津口这里闲杂人等更多,若是自个儿流浪在街上,谁知会发生什么。

  夏老头带着杨仪去往牛马栈,他是这条路上常来常往的,不仅老板认得,连通铺上几个常常行脚的人也都相识。

  看他带了个年青的书生模样的人,大家都很诧异,听夏老头解释是位大夫,众人将信将疑,毕竟杨仪看着便面嫩,岂有如此年轻的大夫。

  杨仪尽量不看别人,把豆子安置在一张桌子下,自己好歹找了个靠边儿的位置。

  夏老头自带了干粮,坐在炕头上吃了起来。

  这屋子里酒屁臭气,味道复杂的很,杨仪本来是有些饥饿,可现在却毫无食欲。

  夏老头以为她没带干粮,便撕了一块饼给她,杨仪忙推拒,只说不饿,翻开包袱找了点东西去喂给豆子,又摸摸它的脑袋,叫它不要走动。

  屋子里本来已经有七八个人躺下了,在他们进来后,又 来了三四个,越发艰难。

  杨仪没法儿躺倒,屈膝尽量坐在炕边上,帕子遮着脸,缓缓呼吸。

  那几个新进来的汉子都敞着怀,露出黑黝黝的精壮胸膛,有两人打量着她,脸上挂着惊讶的表情,仿佛看见了一只白兔进了狼窝。

  幸亏他们并无歹意,自顾自坐在板凳上,喝水吃干粮,又说起一路见闻。

  其中一个说道:“可惜明儿咱们不能去泸江凑热闹了,听说泸江那的佛爷准备了几百只的礼佛纸扎。”

  对面的人扇着风道:“往年路上不太平,只有泸江三寨的人前去,今年那些匪贼都畏惧巡检司,不敢作乱,当然多的是想去看热闹的。”

  他们又说起浴佛节如何壮观,那些百姓如何向佛爷进献贡品等等。十分羡慕。

  突然,又有个人道:“说起来,浴佛节后就是压鬼节,今年的人头谷似乎不怎么平安呐。”

  “听说有人看到人头谷升起了勾魂幡,不知真假!”

  “不会吧,要真有勾魂幡,那就是说罗刹鬼要出现祸世。当年罗刹鬼出来闹事,泸江那边的小弥寨,整整死了一二百人,没了半个寨子。”

  “卓瑞不就是那个寨子出来的?他的阿妈跟弟弟都被罗刹鬼吸了精气死了。”

  大家看向一个黑脸的汉子,只见他嘴里嚼吃着米团,耷拉着脑袋。

  气氛有点凝重,冷不防通铺上有人骂道:“人睡得好好的,说什么死啊鬼啊,不睡就滚出去!”

  这几人听他很不客气,一时回嘴:“我们说我们的,若是累的人早睡着了,你嚷什么。”

  那睡着的人爬起来:“杂碎!真有罗刹鬼就好了,把你们这些狗日的都吃了去!”

  众汉大怒,尤其是卓瑞,把手中没吃完的米团一扔:“你说什么?”扑上去就跟那人厮打起来。

  大家叫的叫,劝的劝,好不容易止住了,那挑事的人兀自骂骂咧咧。

  卓瑞双手攥拳,肩头不住发抖,显然怒极。

  跟他同行之人拍拍肩膀:“算了,明日还得赶路,睡吧。”

  杨仪本来缩在角落,怕他们动手伤到豆子,便喊了豆子过来,此刻正抱紧狗子哭笑不得。

  等这些人终于都躺倒,她才稍稍地松了口气,幸亏无人留意。

  这种情形,她实在睡不着,便在心里琢磨这些人说的什么“罗刹鬼”“勾魂幡”之类,不知是真的假的。

  她只有拼命去想这些,才能忽略那熏死人的气味跟身体的劳累。

  正在朦胧中,突然有人申吟,接着有人问:“卓瑞,你怎么了?”

  原来是那叫卓瑞的青年,正哼哼不已。

  先前跟他打架的那人恶声恶气地骂:“不好好挺尸又闹什么!”

  卓瑞哀叹了几声,声音渐渐大起来。

  那打架的人翻身坐起:“你狗日的是不是故意!”随手抄起一物扔了过去。

  不知什么砸到了卓瑞身上,他突然停止了叫喊。

  卓瑞旁边的那人一愣,低头看去,突然大叫:“不好了,打死人了!”

  一瞬间通铺里的人都惊动了,像是炸锅一样。

  叫卓瑞的青年直挺挺地躺在炕上,鼻息已经没有了,慌的他的同伴只顾乱叫,又有人扭住之前扔东西的,嚷着要报官。

  现场大乱,突然有个认识夏老头的道:“老夏,跟你一起的不是个大夫吗?快给看看呀!”

  夏老头正发呆,完全忘了这件事。闻言忙看向杨仪:“先生,先生您给看看?”其实老夏也是没底儿。

  大家都看杨仪,这才发现她还抱着一只狗,有人便叫:“这儿人都够住的,怎么还有只狗!”

  杨仪只得陪笑先放开豆子,上前将卓瑞的脉一探,果然只有微弱一线。

  她方才留心看到,那扔到青年身上的不过只是一只鞋子,不至于打死人,但卓瑞明明性命垂危了。

  周围众人乱作一团,老夏头凑在杨仪身旁,突然惊呼:“这儿是怎么了?”

  大家转头,却见卓瑞的腹部不知为何竟高高鼓起了拳头大的一个包!方才明明没有。

  杨仪将卓瑞的衣衫解开,却见这大包是从他的肚脐中冒出来的,就像是有人吹了一个猪尿脬的样子,十分吓人。

  众人看到如此骇异情形,不由地都屏住呼吸,室内一时死寂。

  就在杨仪离开后的第二天,有人送了只宰杀妥当洗剥干净的小黑猪到巡检司。

  薛放披着一件薄衫,拿着双铁筷子,不时地拨拉架子上的猪肉。

  油烟滚滚,满院飘舞。

  斧头举着把蒲扇在旁边给薛放扇风,又道:“十七爷,您歇会儿,让我来就行了,烤好了您擎管吃就是,小心这烟熏着您。”

  薛放道:“我自己弄的放心。你一边儿去。”

  斧头马屁拍到马腿上,灰溜溜后退了两步。

  薛放夹了一块猪肉,翻了个个儿,看那块肉在炭火上滋滋作响,他故意地深深呼吸 :“香的很,真是世间难得的美味。”

  戚峰跟隋子云从外头过,戚峰悄悄地问:“这是在弄什么?怎么突然要烤肉吃了?”

  隋子云道:“谁知道……由着他去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