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春同行六十年 第十五章 天赋的经济头脑(一)

《与春同行六十年》第十五章 天赋的经济头脑(一)

作者:车夫 字数:4353 书籍:与春同行六十年

  与春同行六十年

  第十五章

  天赋的经济头脑(一)

  古明远这伙人打架出了名,虽然不是什么好事,却也不算坏事,再没人敢欺负他们了。老师们也认为他们是伙讲道理的人,所以在学校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时间过得特别快,转眼来到放寒假的时候。

  像每天一样,车宏轩和王秀有说有笑高高兴兴从学校一起往家走。

  “明天放假了,天赐良机,开始和你哥进城做买卖。”车宏轩看着面容娇美的王秀说,“不知道你还想不想去?”

  王秀高兴了,忽闪着杏仁般漂亮的两眼说:“明知故问,为什么不想去?就是不知道这冬天了这公园好不好玩,可大果子一定会是依然好吃,洗澡子也会更暖和。只是你又得花钱,我有点不好意思。”

  “我们不是可以挣钱嘛,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现在放假了,春节前有得是时间,我和你哥要去很多次,把过年的钱挣出来。你呢安排时间,想去随时可以。”

  “雄心不小,不知道能不能那么顺利。最近我哥去了两次,今天他又去了。他说这些天生意不好,稻糠卖不动,价格也低。他经常半夜才到家,不知道今天回来没有,要是回来了我就让他去找你。”

  “不要怕,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我去准能行。一会我把稻糠定了,顺便去找李思雨家,让他找他爸走个后门买张汽车票。你明天坐大汽车去,我去车站接你。”

  王秀高兴地一拍手,挑起来问:“真的假的?你不会骗我吧?”

  车宏轩笑了:“怎么敢骗你?我早想好了,以后你去市里全部坐大客车,免得风吹雨淋的。”

  “好啊,太谢谢你了,太高兴了!大伙背后都在议论,那么大个家伙是怎么自己跑的呢,还跑得那么快那么远。我先睹为快,真的应该谢谢你。只是现在没办法,没什么可以谢你的,先记上吧,说不定以后还得了你这份欠账。”

  “可别这样说,妈妈告诉我帮人是一种美德,况且我们还是好邻居。早年我家困难,还不是天天去你家混吃喝。”

  “混完吃喝还打人,好意思说呢!”

  “你不也还给我一个跟头吗?我们扯平了。不说这件事了,明天你坐大汽车体会体会,感觉怎么样 要告诉我。”

  “好的,一定会告诉你。”

  “可以写篇记叙文。”

  “如果你负责修改我可以写,不过我可没你那两下子。”

  王秀说这话,是因为车宏轩的小楷和记叙文经常被张老师展示给同学们,成了班里的文豪。

  “你放心,尽我所能。”

  王秀深情地看着车宏轩,见他也在看自己,鼻子一紧,“哼”一声淘气般地扭头跑了。

  第二天车宏轩和王胖每人驮了一百斤稻糠,四点钟出发,七点钟就来到市场,摆上架子连喊再叫也没卖多少。正如王胖说的,情况很不好,稻糠卖不动。原因是有十好几份卖家,难免有偷偷压价的,所以货不好卖。

  车宏轩四下看看,又去别的摊贩那里装作买家探听情况,知道了这里的原因。由于孟乡和古城市通了长途客车,一路上有很多人都把稻糠弄到市里来卖,再加上新稻子已经上市,稻糠货源充裕,供大于求,价格也随之跌下来了,没有多少利润空间了。

  车宏轩探听到铁西还有个市场,那里离车站远,比较偏僻,便告诉王胖自己去换个地方试试,如果情况好就回来接他。

  车宏轩收拾起货物,骑上车一路打听来到铁西的小市场,没想到这里也已经有好几份卖稻糠的。

  他看看时间,知道王秀快到了,再卖下去会误事,便找了个卖货的,把自己的货原价兑了出去,然后跑到公交车站接了王秀,带着王秀来到小市场找到王胖。

  “卖光了?”王胖惊喜地问。

  “没有,”车宏轩摆摆手说,“卖不动,让我给兑出去了。”

  “那不白来了吗?”

  “稻糠的生意无法再做下去了,我们应该研究别的买卖。”

  “哪有什么好买卖呀?”

  “我看虾米小鱼卖的很好,在我们那里也就一角钱,这里卖到三角多,并且来了就抢没了,下次我们干这个。”

  “哪里有那么多虾米小鱼啊?”

  “去稻田产区收,泄水沟里有得是,要多少有多少。我估计到不了一角钱就能收到,一定好使。”

  “行,我跟你干!”

  “把现在的稻糠兑给别人,我们好陪你妹妹去玩。”

  “不不,你们俩去玩吧,还剩不多了,等下班的时候人们来市场就会卖掉,你们晚上五点钟来接我。”

  车宏轩理解他,因为王家还指望这些钱去养家糊口,便征求王秀意见:“只好我陪你去玩了,晚上再来接他一起吃饭。”

  王秀见哥哥可怜巴巴的,心灰意冷地说:“玩不玩不重要,我们再等等哥哥吧。”

  车宏轩不好再说什么,他不知道王秀是不是考虑不方便,

  便点头同意了,在那里帮忙卖货。

  说来也有点子,正好有几位老顾客来市场。车宏轩老远就去接人家,并装得可怜巴巴地说着急回家,希望照顾一下买点。在他的忽悠下,没到一个小时就把剩下的那点稻糠全部卖掉了。

  王秀高兴地说:“哥哥,看来很多地方你都得跟宏轩学习。卖货也要跟人家搞好关系,建立自己的圈子。”

  车宏轩说:“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价格决不能贵了,二是决不能缺斤少两,这两件事有一条你占了,买家就绝不会再来买你的货。”

  王胖说:“这两条跟我都不挨着。”

  车宏轩点点头:“那就好。”

  王胖赶紧收摊。

  车宏轩带领兄妹两人到市场的小饭店吃了饭,然后去公园走一圈。公园里冷飕飕的没什么看头,便去逛商场,还给王秀买了件漂亮的棉服,最后去洗澡。

  这以后,车宏轩带着王胖开始做起虾米小鱼生意。每天早上自行车后边带两个草笼子去收货,草笼子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避免把虾米小鱼冻死了。收货后要立即风驰电掣般赶到市里,走街串巷去叫买。

  这东西不像稻糠可以放得住,时间一长死了就卖不动了,只有活蹦乱跳的生猛劲才卖得动。有句老话说得好,鱼吃新鲜肉吃肥,这是做这个生意改不了的秘诀。

  两人每两三天去一次,实实在在挣了不少钱。

  临近春节,稻田区的水沟河塘大部分已经干涸了,打不出很多虾米小鱼。即便水深处出点货,因为农民粮食已经卖完,手里有钱了,这些鱼虾也剩不下。

  车宏轩和王胖已经收获满满,两人便停下生意准备快快乐乐过大年。

  车宏轩没事了到处琢磨打鱼摸虾,扛个冰镩,背个水桶,水桶里放个搅捞子,从南河沿到北泡子,从孟村到邻村,走了很多地方,也没什么太多收获。打出点鱼也被爸爸下酒了,出不了钱。

  起初王胖跟他两天,见没什么结果,天又冷,王胖就不愿意出来了。

  由于没什么收获,车宏轩也不好再叫王胖。

  有天车宏轩对妈妈说:“妈妈,今天可能打到鱼。我想起有个地方可能有鱼,夏天在边上走总能看到有条大鱼搅起一团黑水呼隆一声跑到深水里去,还有不少小鱼,我估计现在应该没有多少水了。我和老三去看看,要是水深抓不到我马上回来。”

  妈妈笑了说:“那不是开玩笑?有鱼了谁不知道,还能给你留着?”

  “那地方是修稻田水渠时取土挖的一条沟,今年涨水的时候被大水冲过,鱼是大水冲过来的。挨着这条沟有一个挺大的沙坑,我说的就是这里。因为这里原来是乱坟岗子,还有蛇,一般没人去,我是放猪的时候发现的。”

  “那你就去看看吧,早点回来。今天应该是你爸爸回来的日子,早点回来去买点菜,别等商店都关门了再回来。”

  “好的妈妈。”

  车宏轩背上锹镐和水桶,带着车老三冒着呼啸的北风和漫天大雪去打鱼。

  到了地方,车宏轩先把冰面上的雪收拾一下,然后打开冰窟窿,冰下已经空了。

  车宏轩顾不得冰雪,趴在冰面上,将头探到厚厚的冰层下面。哦,原来冰下有半米多高的空间,就好比是一个奇幻的世界,很多枯草被冻在河底与冰之间,扑朔迷离,令人遐想连篇。

  他看到了,原来不远处就是坑底,已经没有多少水了, 可以看到有鱼舞起的波浪,这令他兴奋。

  车老三喊他说:“哥,我冷。”

  “我把这个冰窟窿扩大一点,再给你割点蒲草垫上,你就坐在这里,肯定暖和,还能看到冰底下的鱼。”

  车宏轩很快把车老三安顿好,然后去打另一个冰窟窿。冰窟窿打好后开始用水桶往岸上拎水。

  等哥哥拎了半个多小时后,车老三在冰下大叫一声:“哥,我看到了,有条大黑鱼跑到岸上了。”

  “不要急,它插翅难逃!”

  车宏轩也看到了,他不紧不慢,竭泽而渔。可惜的是仅仅就抓到这么一条黑鱼,足有三斤多重。

  车老三奇怪地问:“哥,你不是说还有很多小鱼吗,怎么就这么一个倒霉的光杆司令?”

  “小鱼应该都被它吃光了。”

  “会吗?”

  “会的,这种鱼非常凶猛,不仅吃小鱼,就连青蛙都吃。你没听说吗,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地皮,世上所有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弱肉强食。”

  “明白了。”

  “正常情况应该是两条。我见过别人在河里钓过黑鱼,把青蛙绑在钩上在它们窝上来回晃动,它们就上钩了。一般都会钓出两条,可能是因为涨大水把它冲懵了,它才落了单。”

  “也够可怜的了。哥,你怎么不嫌冷?”

  “你没听说过嘛,鱼头有火!”

  这件事简直是不可思议,在此后的一生中,哥俩见面的时候经常提及此事,引以为乐。

  从那天起,车宏轩觉得打鱼有利可图,便又找到王胖,两人到处打鱼摸虾,甚至有时候竟然打到十几斤。

  第二年开春,车宏轩像平时一样,每天上学的时候路过市场,只要时间够用都要在这里转转,看看有什么情况没有。

  这几天他几乎天天看到有个人总在卖鲶鱼,他感觉奇怪,这人是从哪里弄来的呢?

  后来车宏轩总算打听明白了,原来这鱼是从南河沿上游钓来的。

  他灵机一动,既然上游有,下游也一定会有。南河沿是流水,谁也不可能把鱼全都钓干净。他听说过一句老话,叫做鱼过千层网,网网还有鱼。

  事不宜迟,为了一探究竟,这天晚上天蒙蒙黑他就顺着南河沿桥悄悄地往上游走。所谓学艺不如偷艺,因为无论如何那位钓鱼者也不会把办法交给他,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道理人家还是清楚的。

  他走了很远,这条河在上游的村子有多远他并不知道,也看不到灯火,他只知道这条河是从东山里流出来的,无论如何也走不到头。

  离开孟乡村已经有一段路程了,坝顶上已经全是荒草,渺无人烟,不仅有蛇,还有黄鼠狼之类,他料想那位钓鱼的不会跑到这么远来。

  他有些害怕,便往回走,在距离南河沿桥不远的地方站住了,准备守株待兔,因为这里是通往上游的必经之路。

  这天晚上他无果而终,第二天早上蒙蒙亮的时候,他又跑过来。刚过南河沿桥不远,就看见了河边有灯光,他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他看了一会,静静地回家,吃完饭去上学,路过市场的时候果然又看见卖鱼的人。

  晚上天黑后,他和王胖又跑去“偷艺”。这回他们看到了,河里一直有手电筒在晃动。

  待河里那盏灯走回村子后,车宏轩摸黑带领王胖来到河边,拔起插在河边的鱼钩,看个真切。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弄明白了一切,高兴极了。

  孟乡村没有卖鱼钩的,他和王胖跑到市里到处打听,终于买到了鱼钩和尼龙线,回到家里他又让王胖到市场上买半斤小泥鳅,自己去南河沿查看情况。

  王胖买完泥鳅到南河沿找到车宏轩,见车宏轩正在割棉槐条子,问:“这能行吗?”

  “你听我的。”

  “人家用的都是很粗的木棍,也比这个长。”

  “我们先用这个,如果不行再砍榆木棍。”

  “就怕大鱼把这个小杆拉跑。”

  “所以插的时候一定要插牢固。”

  “我明白了。”

  车宏轩割了一捆棉槐条子,截成一米长左右,取半米多长尼龙线拴上鱼钩,钩上泥鳅。他依样画葫芦,带着王胖将鱼钩插在岸边,让钩上的泥鳅下到水里一些,但绝不能落到河底,这样泥鳅来回摆动就能把鲶鱼吸引过来。每隔十米左右便插上一个鱼钩,专门找有蒲草的地方下钩。

  忙到小半夜,两人下了几十把鱼钩,然后在岸边呆一会,看看天色不早了,便回家睡觉。

  为了赶在没人到河岸边来之前起钩,加上车宏轩还要上学,天刚放亮两人就爬起来去南河沿,还没到河边就听到了鱼上钩的扑腾声。

  两人兴奋极了,光脚就下,拿着搅捞子把上钩的鱼一一拿下。

  这第一次钓了十几条,大的有一斤多,小的也超过半斤。

  尽管已经临近夏天,天气完全暖和了,可河里的水还有东山里剩余的桃花水,非常凉,可他们谁都没有感觉冷。

  两人把鱼钩整理好装在麻袋里,捆在自行车后边,准备晚上继续战斗。

  车宏轩说:“这鱼有七八斤,如果不卖掉就会死了,一旦死了就不值钱了。”

  “那怎么办?”

  “你到南边的那个公社去卖,也就二十多里路,要三块钱一斤。这是开河鱼非常肥,家里有坐月子的肯定买,能下奶。”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听别人说的。”

  “为什么不到街里去卖?”

  “决不能去,一旦大家知道了都来钓鱼,那我们怎么办,还能钓到吗?再有,你白天卖完鱼再拴五十把钩,晚上把河对岸也下了。”

  “这水不会太深吧?”

  “没事,头两天我还来抓蛤蚌呢,最深没不过屁股蛋子。要是你害怕我过去,我对这里比较熟悉。”

  “还是我去吧。”

  研究一会,两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家里吃饭。

  饭后车宏轩高高兴兴和王秀一起去上学,路上不无夸张地炫耀钓鱼之事。

  王秀因为车宏轩确实帮了自己家好多忙,一般都捧着他唠。他却不知深浅,越发吹吹呼呼,炫耀自己的能耐。

  王胖胡乱地吃口饭,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神秘地把鲶鱼放在水桶里,又装在冬天卖虾米小鱼的草笼子里,捆在自行车后边,生怕鱼死了,赶快去外公社卖鱼。

  其实车宏轩也好王胖也好,并不了解,这种鲶鱼生命力特别顽强,养个十天半个月的没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