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与春同行六十年 第二百三十二章 质量与效益之争

《与春同行六十年》第二百三十二章 质量与效益之争

作者:车夫 字数:3594 书籍:与春同行六十年

  北地日报办的是最好的县报,甚至省城的光明日报还想挖他们整个团队,让他们两个报纸合并。作为一个小县城的本土日报,销量到省城去,在机关单位订阅的很好,不得不说是主编的本事。

  别的报纸都严肃认真针砭时弊,北地日报这边的偏家常温馨和趣事儿,上次临时换上沈舟那个知青下乡的稿子反响就很不错。

  北地日报的主编一下就打开了新思路,最近收了很多类似乡村见闻。致富板块,又让他这个报纸在当地小火了一把。

  到了中午,编辑们写完稿子,都道:“咱要不再去阿舟涮串那边吃点。”上次吃完直接就沦为众人心中的白月光。

  无论是那烫毛肚还是土豆片,脆鸭胗还是干豆腐滋味都足足的。最近听说那边新上了个麻辣牛肉,这要是裹满了麻辣酱汁肯定好吃。

  主编也心动,道:“等过一阵子再说!”开张的时候他们不但白吃了一顿,临走的时候沈舟还给大伙包了小红包,他们回去才打开的,每个红包里都有五块钱。

  想去吃的,但就怕人家不收钱。

  其他编辑道:“我们肯定给钱,我还想吃。”

  他们的薪水不少,偶尔还能写写稿子赚点外快,再加上上次的红包,兜里的钱并不少。吃点涮串肯定是够的。

  见主编还在犹豫,其他编辑又使出了杀手锏道:“咱们这批稿子下了印厂,到时候去吃的人肯定更多,怕是想吃都排不上号了。”

  主编一听立刻下定决心:“那咱们今儿就去吧!”报纸媒体的力量他是知道的。等报纸发出去,真的有可能想吃都吃不上。

  沈舟这几日的生意越来越好了,报纸虽然还没刊登。但口碑出去了,钢铁厂那么挑剔的人都说沈舟他们家的涮串好吃,一来二去的其他的厂子也想凑这个热闹!

  中午休息的时间有限,大家一般不跟着挤,等到了晚上,九点都有人。

  每天都在加量,天天不够卖!

  沈舟想着,不行就把旁边给扩店吧。还有几间房子一并买下来,正好趁着县中心的那个店没装修完,工人们还没走。可以把另外两个也给装了。

  只是还得再招人了。

  沈舟第二天没跟班车一块走,而是留在了村里。

  还把家里的饮料拿了一瓶给村长送去,健达的荔枝味的饮料可好喝了,爽口解渴,更重要的是上面还写了阿舟涮串的名字。

  村长笑道:“我女婿也有一瓶。你们年轻人爱喝,给我们岁数大人都白糟蹋了!”

  沈舟道:“不糟蹋,放在井水里拔一会儿,出来的更好喝。”

  村长见沈舟要给他也就收下了,道:“这个我得好好保存,一般场合可不能往外头拿。”

  村长没等沈舟开口,他率先道:“小沈啊,你们现在做的是越来越好,还有小汽车接送!”他提起这个事儿红光满面的。

  就是去县厂子里上班,也没有车接车送啊。这在外头至少是个干部待遇吧。

  弄的陈家村的人都跟着眼热。

  陈家村的村长过来还说他运气好,要是沈舟分到他们那去,他们也发达了。连车都给配上了,

  附近十里八村就属他们最牛气。别人不管拿多少东西,都得走路去县城,他们这可倒好,一天两趟风雨无阻的。

  牛村长听着高兴,他也不能否认这一切都是沈舟这个小知青给带来的。

  牛村长道:“昨儿陈村长说了,说他们村有个进城办事儿的人。能不能搭你们的班车去县里。他愿意出车费!”

  沈舟道:“可以。不过没有座位了。”

  “站着就行,这就不错了。”牛村长连连说着。要是能搭乘班车去县里,那可方便多了。这边还没通汽车呢。

  沈舟道:“我回去跟开车的司机说说,问题应该不大。”

  顿了一下沈舟道:“那么多人被抽调走了,村里的地够种么?”

  村长道:“能种,都是老农家把式!干这些活儿就跟玩似的。你让他们放心在你那干。”村里人出路少,能在县里上班那都光荣的跟什么似的。

  村长也能理解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村里,年轻人走出去就不用受这个累了。

  沈舟道:“我们又要扩店了,人手不够。”

  村长一听这话顿时精神了起来:“有要招人了这是?”

  沈舟道:“这次要招四十个。”新扩了个店,再加上县中心的店也要装修好了,现在缺人。

  村长一听就乐了:“这次缺这么多啊?”缺的人多好啊,被选上的机会大。这个消息连他都有些惊喜。

  沈舟道:“我想在附近村里招,您帮着把把关。”

  牛村长一听顿时道:“你不在村里招人了。”

  沈舟道:“我分到下水村,当然希望能多用这边的人,但是种地是百年基业不能丢。要是因为我那一小摊子的事儿耽误了秋收,岂不是因小失大。”在各个村里都有秋收指标的。

  牛村长一听也沉默了,这个的确是他们绕不开的事情。

  一个招工的名额多重要,他们下水村已经验证过了,那可真是一人选上全家庆祝。

  更何况他们这发两套衣服,车接车送的,体面又尊贵。

  这要是其他更偏远的穷村一说,那都得来找他。

  这种长脸面的事儿小知青交给他了,真的非常给他面子。到时候他的名声可不光是村里人知道,外村的人也会知道。

  可是牛村长就是个凡人,还是想多给自己村里谋福利。

  难道就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牛村长不知不觉的就说出了口,就是个闹心时候随口一说,没指望沈舟能说出个什么子午卯酉来。

  没想到沈舟还真的给出了说法:“可以机械化。”现代化的农具都被造出来了。就是费用贵一些,农机站那边可租可卖。

  要是在后世,几个人都能种上十亩地。

  种田机械化是个趋势,极大的能解放劳动力。

  这话在后世已经普遍的应用了,可是在这个年代,租机器要钱,机器要烧柴油,请人来操纵机器要钱。

  而且再精密的机器也比不上人力。跟机器方方面面比起来,这个年代的人力是最不值钱的!

  牛村长脑子里乱成一锅粥,半晌道:“我再想想。”说完就回到村委会了。

  紧急找了所有的村干部开会。

  找的特别着急,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了啥。还有皮实的小伙子趴在村委会外头偷听。

  牛村长在里头并不知道,还给大家开会:“县城涮串店还要招人四十个。沈舟让我在附近村里招人,尽量不要耽误种地和秋收。要是都从村里选人,种田可以用机械化上。”

  这可是个大消息,所有人都被震慑住了!

  连外头偷听的二驴都震撼了,赶紧去地里跟大伙儿说这个好消息。

  二驴一说话,其他的人都竖着耳朵听。

  几个婶子喜形于色道:“真的么?”

  “又要招人了?”

  二驴道:“但是村长怕耽误秋收,说要不上机器,要么去外村招人。”

  地里上机器的这个事儿,农机站那边的同志已经宣传三四年了。但是村村都很抗拒,一年打下来粮食是有限的。去了上交的,再拿一些抵扣农机站设备的钱,这一年不就白干了。

  尤其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就迷信人力,上机器什么的都不能提,一提就炸,就担心那大铁疙瘩跟坦克似的上地里来压来,岂不是把地给压坏了。

  这都是村里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连村里的孩子都能洋洋洒洒说上一大段。

  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要说因为秋收,耽误了去县里的前程,那可不行。

  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县里那边买卖越干越大,肯定是比村里有发展,还守着这一亩三分地有啥意思?

  “走,咱可千万别让村长犯糊涂。”

  “就是,咱自己家的孩子还没工作呢,给别的村先安排上了,这不妥妥的大冤种么!”

  “叫上当家的,咱一块去。”

  村里浩浩荡荡的去了村委会。

  此刻村委会里面也是各有态度,有的是保守派,死犟不能让人走,都走了,谁种地。

  村支书则是支持的:“那农机站的同志们演示的时候你们不也看了。机器能顶二十个大小伙子。省时省力的,干啥不用。”

  “真要那么好,别的村咋不用?”

  村支书道:“要是以前咱村也不用,现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要是错过了,村里得有多少人戳你脊梁骨。”

  村里孩子们也没怎么念过书。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这个机会对县里来说就是个工作。但对村里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且四十个名额的,要是安排的好,家家户户都能照顾到。劳动力是会缺点,但用机器就能给不足。

  “你少拿村里人给我扣帽子。”

  “那你是啥意思?你是对我有意见,还是对这事儿有意见?”

  “我看你就是想给自己姑娘整进去,要不以前怎么没看你这么积极。”

  “放屁,你说这话丧良心,我是为了村里好。”

  牛村长见他们越说越不像话道:“行了,都是在一块半辈子的同志,说这些干啥。你们可别嘴上没个把门的,啥话都往外说,说之前也得寻思寻思。”

  牛村长开了口,俩人这才不说话了,但看那样子气呼呼的,谁也不服谁。

  俩人都是撅脾气,说着说着都要吵起来了。就在这个时候外头呜呜泱泱的说要找村长。

  牛村长刚才一直没表态。见这边吵起来更说不出来啥,只好道:“我先去看看。”刚一出去,就看见外头不少人都来了。

  牛村长顿时就拧起了眉毛:“干啥,一个个要造反啊?”

  几个村里的长辈道:“是不是县里涮串店又要招人了。”

  牛村长眉毛拧的更紧了,道:“你们听谁说的。”他这边才讨论,还没商量出个章程呢。村里怎么就知道了。

  村里人道:“二驴刚才听了一耳朵。”

  于是二驴就在沈村长的死亡注视下低下了头。

  村长见状也不藏着掖着了,既然村干部讨论不出什么来,那不如听听大伙儿的意见:“这事儿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中反对机械化种田最厉害的裴老头道:“我支持去农机站借机械种田。”

  他的辈分最大,论起来村长还得叫他一声三爷爷。他能说这话。村长都多看了他一眼。

  “对,我们也是这个意思!”

  “能不能让我家的也去县里。”

  “对对,还有我家娟子,你都是看着长大的,最文明老实。”

  村长看着大伙儿不可置信道:“你们都同意?”

  “嗯。”

  “那有啥不同意的。”

  “再说那些好使的农具不也都是给咱老百姓发明的么,咱要是不好好用,他们得多伤心。”

  家家就少这么个赚钱的。一个月二十多块钱。一年就是二百多,再说还供三顿饭,这里外里省了多少钱,大家都会算这个账。

  被选上的好处大家可都看见了。要不是有年纪限制他们都想过去报名,再说地里的活儿也弄的差不多了,就秋困难一些,但村里上机器最后的烦恼都没了,干啥不支持?

  给村长都气笑了:“行,既然大家都同意,我也不拦着。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来这报名。之前家里有被录取上的就别跟大家抢机会了。这次还是村干部投票,那些偷奸耍滑的就别报名了,报了也选不上,别耽误了别人的前程。”

  “好嘞。”

  像家里人口多的一口气把符合条件的都给报上了,选上谁都行。

  村里又热闹了起来。

  这次沈舟要的人多,村长叫人同志把知青的想去也给报上名,这一批都有机会。

  整个村子都轰动了,热热闹闹的,跟过年一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