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真的只想做角色球员 第六百七七章这样富裕仗的比赛怎么输?我想写本书!

《我真的只想做角色球员》第六百七七章这样富裕仗的比赛怎么输?我想写本书!

作者:贫僧不会相思 字数:2535 书籍:我真的只想做角色球员

  时间进入康熙十三年冬,南方的战局开始向着有利于清廷的方向发展。

  开战之初,安亲王岳乐定下了“放弃跟云贵直接接壤的湖南,先取江西,安定后方”的战略决策;此举虽然使得清廷在前期失去了四川、湖南两省的土地和人口,但是却用空间换得了时间。

  花了几个月修城筑寨,扼制各大交通要道的清军,很快在江西站稳脚跟,以逸待劳地跟叛军打了几仗,各有胜负,虽然未能击败吴三桂,但也将叛军的攻势限制在了长江以南、湖南以西的狭小区域内,不仅打击了吴三桂的嚣张气焰,也为清廷保存了包括洞庭平原在内的大片南方珍贵粮食产地。

  至此叛军的攻势衰减下来,双方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且说,书致将朝内家中各项事务托付给哥哥,自己南下办差。明珠从纳兰家担任世袭佐领的正黄旗第三参领第六牛录前锋营中,给儿子挑选随行护卫。

  清朝前期,绝大多数满人都还保留着后金时期的部落概念,纳兰家统领的这个佐领有三百多户人家,都是当年叶赫部的后裔。当日他们在书致的爷爷尼雅哈的带领下归顺了后金,被编入满洲正黄旗,仍旧奉明珠一家为主。

  书致从中挑了十个精壮骑兵担任沿途安保工作。为首之人叫果兴阿,时年三十六岁,是个正六品骑兵校尉,老姓白达尔氏,以前是叶赫东城人,老是一口一个小主子地叫书致。

  九月二十七,户部出具了钦差关防文书。双方交接完毕,书致即领着队伍,开始南下。

  他们一行,除去十个簪缨披甲、挂刀背弓的精锐骑兵之外;又有内务府派来跟车的一个郎中,负责掌管一路的文书路引等物,正是曹寅的表哥李煦。

  又有明珠从兵部调来的两个经常往返于北京与湖广之间的护军,专司识途带路之职;又有两个厨子、四个掌舵的船工,此外还有书致带着的两个长随。

  一行二十人,除了书致以外,只有李煦和前锋校果兴阿有官职,余者都是前锋营士兵或者内务府差人。其中除李煦之外,全是纳兰家佐领下人,或者来自明珠主政的兵部,故而书致年纪虽轻,却很能服众。众人都等听他调度,并无不服生事之人。

  一群人在直隶行署弃马登船,趁着运河还没有冻结,顺流而下,往山东方向而去。

  上船之后,书致的生活突然变得十分悠闲——既不需要防备贼盗,又无需夜以继日地赶路,船上自有水兵负责掌帆操舵之事,又有伙夫负责做饭,

  除了刚登船的那一两日,有几个北方士兵坐不惯船,上吐下泻了一通,让书致稍微费心调配了几剂晕船药之外,再无半点需要他操心的事,就连每日的餐食都有下人送到舱房门口来。

  书致两辈子加在一起,头一次这么闲,竟然有些不知道该怎样打发时间。一连数日,众人都看见书大人背着手在甲板上转圈圈,从船头走到舱尾,又从舱尾走到船头,来来回回走了许多趟,还以为他是在沿路警戒,也跟着神经紧绷。

  直到果兴阿大着胆子去问了纳兰家的十六,才得到后者哭笑不得的回答:“我们家爷打小能干,六七岁的时候就能帮老爷抄写折子。他就是忙惯了,一闲下来就浑身不自在。”

  果兴阿会错了意,压低声音道:“这还不容易?这船上虽然比不得府里,但沿途也有些个好去处。您若信得过我,下回靠岸的时候,我就去城里去买几个身子清白、会弹唱的人,沿途伺候主子。”

  “罢罢罢,千万使不得。”十六慌忙摇手道,“我们夫人管得严着呢。前儿还借着安管事喝花酒的事情,敲打我们家大公子来着。您想想,那还是在自己家里,我们现在可是在办差路上。要是给

  夫人知道,还不打断我的腿?”

  果兴阿忙道:“郡主娘娘教子有方。是小人唐突了。”忙按下不提。

  十六又另想办法,这日趁着雪晴日暖,在船头设了一张暖榻,上面铺上厚厚的波斯绒毯,摆上一张矮几,几上放上一个棋盘,旁边用暖炉焙着温酒,请了李煦过来陪书致下棋。

  两人在船头对坐饮酒,吹着冷冽的江风,远眺聊天,观景下棋。江上无遮无拦,视野极为广阔,极目望去,柳岸远山、原野苍穹,尽收眼底。全都是些不加斧凿的原始风光,倒跟城市的人文景观大不相同。

  书致方才觉得有了些意思,对李煦笑道:“在京城住久了,我倒成了井底之蛙。”

  “二爷跟着皇上,日后有的是离京办差的机会。”李煦恭维道。

  两人一面下棋,一面交谈起来。

  李煦比他们年长几岁,在内务府当差多年,经常往返于山东、北京、盛京一带,原本也是见多识广。但到底是受内务府包衣出身的限制,身上多少还是有些.......说得好听是谦卑恭逊之气,说得难听就是奴才气。

  书致只能跟他谈些仕途经济、人情往来、官场新闻之类的话题,说到历史典故、古代逸事、文章诗词,李煦就明显不感兴趣了;每每聊到宫廷、皇帝,李煦又常爱用一些“皇恩浩荡”、“仰承天恩”之类的词汇。

  书致心想,曹寅就从来不会这样提到康熙。这个家伙虽然比谁都忠诚,恨不得掏心掏肺、肝脑涂、废寝忘食地报答康熙的知遇之恩,但是嘴上一向是飞扬跋扈、嬉笑怒骂、谁都不服的。

  这样一想,书致想来不禁有点怀念曹寅。倘若是他在这里,两人吹着江风聊着天,听他张着一张狗嘴,阴阳怪气地损人,岂不比现在这样有趣多了?

  又由此联想到雅布。也许是因为人以群分的缘故吧,书致觉得他身边的朋友好像都挺有骨气的,属于这个时代少有的尊严阈值很高的人。

  雅布这家伙出身皇族,自然比曹寅更加傲气。他和书致一样,都是亲贵出身,没有像曹寅那样从小领受皇帝恩德,跟康熙就是很正常的君臣合作关系,类似于后世打工人遇到了个好老板,所以尽力为公司办事的感觉。

  至于纳兰成德,e.......

  他哥的成就来自于民间,而不是官场,是这个时代罕有的完全不用靠皇帝赏饭吃的那种人。

  “二爷可是在想阿寅?”李煦见他不说话,主动笑道,“他们走陆路,想来该到大同了吧?”

  “是啊。”书致摸摸下巴,奇道,“他以前总觉得别人伺候皇上都不周到,恨不得连官儿也不做,就日日守在宫里。这回也不知是怎么,竟然愿意出来办差了。”

  书致原是随口一问,没有指望对方回答,不料李煦一口笑道:“定是为了他妹子的婚事。”

  “哦?”

  李煦道:“曹娥也十三岁了。也到了婚嫁之龄。阿寅如果能立个功,皇上也好向众人交代。”

  康熙虽然心向曹家,但明面上也不能表现得太过。曹寅能做御前侍卫,已经是破格提拔,如果曹娥还高嫁入宗亲之家,就怎么也说不过去了。可如果她的兄长立下大功,自然又另当别论。

  “他妹子都十三了吗?”书致恍然笑道。他印象中曹娥还是七八岁时候,那个脸蛋圆圆,梳羊角辫的模样。

  两人又说笑了一回。然后便见大船一阵颠簸,晃悠悠地靠了岸,原来是已经到了江苏地界。十六拿着一封信函并一个素笺名帖过来,请书致过目。

  原来书致代替康熙南下巡视军务,旁人都以为是一件荣耀但清闲的差事。又兼如今纳兰明珠权柄正盛,

  说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书致南下,一路上途经郡县,上至巡抚知县,下至地方豪绅,争相备礼上船请安。

  更有甚者,早早在岸上治下酒席,搜罗奇珍异味、安排美婢献艺、重金打赏船上侍从,出尽百宝,只为了能跟明相的公子在一起吃上一顿饭。

  唯有书致自己知道是军情如火,唯恐耽误行程,于是将沿路官员的邀请都推拒了,严禁他人接近官船。十六怎么会擅自做主,把人带到船上来?

  书致不禁皱眉道:“这又是谁家的帖子?”

  十六笑道:“二爷且先猜猜,这是再想不到的。”

  “你这家伙,还跟我卖起关子来了。”书致笑道,“总不会是我阿玛的帖子吧?”

  “二爷好猜。”十六笑道,“虽然不中,倒也不远——这还真是咱们家的帖子,是大公子的名帖。”

  “嗯?”

  纳兰成德长这么大从来没有踏出过直隶,江南怎么会有他的名帖?

  书致的第一反应是有人伪造印信,扯他哥的虎皮,但是明知是假货还往他面前递,岂不是太过猖狂了?

  书致不由大感奇怪,接过书信启开。却见那纸上用异常遒劲有力的字体写道“听闻二公子南下途经无锡地界,不胜荣幸,冒昧下贴望能赏脸到寒舍一唔......”落款是“昔年承蒙公子与令兄活命之恩不胜感激,江苏吴汉槎”。

  原来是顾贞观的好友,昔年被成德从塞北营救回来,一直在江苏老家居住的吴兆骞。这些年他一直跟成、顾二人保持书信来往,难怪手里会有成德的名帖。

  书致欣然同意,对李煦说:“坐了几十天的船,正好上岸松松筋骨。”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