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的重生不合理 第18章 论怎样备考CPA

《我的重生不合理》第18章 论怎样备考CPA

作者:长卿还成都 字数:1983 书籍:我的重生不合理

  (本章讲的是CPA备考的技巧,想着老读者里一些孩子有用,就写了出来,不喜可跳过。)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在2009年以前都是考五门: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

  五科基础考试通过后获得全科合格证,可申请非执业会员,在事务所执业满两年后,注册成为执业会员。

  不过在蛮荒时代,这上面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钻。

  注会考试原则上是大四才能报名,但是在外面很多培训点,基本上是你只要有高中毕业证,就可以报名。

  而执业满两年这个条件,在那时,并非是你取得合格证后满两年,只要你有两年的事务所工作经验就行。

  难度是在基础考试上面,后面的程序都可以操作。

  2009年开始增加一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随后,在通过了基础考试后,又增加了综合考试。

  后来为了和国际接轨,考试科目里面还增加了英语题目。

  此刻的韩毅摸着熟悉的书,很是庆幸。

  有的时候重生也得趁早啊,要是重生2011,那就不好看了。

  此时的书很薄,会计一门也就A5大小的小册子200多页,再过几年,那就是A4大小的近800页。

  备考CPA是有技巧的,作为一个乡村做题家的韩毅,在考试上的天赋其实非常高,否则他也不可能一次性通过全科考试。

  考注会一般都是自学的,现在网课很多,很容过分依赖网课,最后造成了能听懂课,但是做不对题的怪象。

  不要开始学习一门课程就扎进视频课当中,也不要搞题海战术!!!

  (手动重复三遍。)

  当然很多人都用这种方法通过了注会考试,但是这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耗费时间太多。

  如果抛开知识体系不谈,单纯的60分万岁的心态,那么,韩毅的方法很有帮助。

  比如会计这一科,技巧便是分录为王。

  会计教材的编纂方式是,先介绍某一章节的重要概念,然后用文字描述会计的处理方法、原则等。

  这一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貌似就是天书,让人看起来头就很大。

  最后一部分才是例题。

  大多数人学习的一般思路是先学习概念,然后看处理方法,最后看例题,这种方法符合一般人的学习心理预期。

  然而到最后你发现例题才是最有用的。

  是因为例题更加直观,会计分录是解释会计处理的最好语言。

  所以学习会计的正确方法是大概浏览下这一章的主旨,然后看例题,研究和记忆会计分录,分录的逻辑明白了,这一章就迎刃而解了。

  以合并报表部分举个例子,想要拿到合并报表主观大题的基本分数(4至5分),不需要看前面的介绍,只需要理解如下的四个分录即可:

  1、子公司报表调整分录

  2、母公司报表调整分录

  3、母子公司重复资产的抵消分录

  4、母子公司重复投资收益的抵消分录

  如果想不求甚解的话,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分录,背准确这四套分录即可,考试的时候按照顺序做,分数就这么到手了。

  事实上95%以上的人,也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需要这么做,佛系一点不好吗?

  这个例子用的是会计一书中最难的内容,意在告诉大家此方法亲测有效。

  因此以分录为王,可以节省大量时间。

  考试当中,基本上所有和数字相关计算题的背后逻辑都是会计分录,分录记熟练了,所有问题都是小问题。

  其实对于很多高中生而言,这个方法也是有效的,攻例题,学会将遇见的题目转换为书上的例题。

  数理化的例题,其实就是母题思路。

  而在所有考生心里最难的财管,在韩毅眼里,却是最简单的,没有之一。

  财管的核心是计算,90%以上的计算题是亘古不变的,计算NPV是每年必考的,载体是项目的投资决策;

  成本会计每年必考,平行结转,综合结转和分项结转不过是小学数学应用题;

  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平衡点的题也是热点话题;

  管理用财务报表;

  存货最佳持有量;

  加权资本成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等内容是重重之重,每年的考题都逃不出这些内容。

  具体比较每年的真题,就是换了个数字而已。

  财管的大题都是死题,不需要刷太多,但是需要力求准确,算错一个数,整个题目可能就得不到分数了。

  其实最有意思,也最有技巧的是审计这门课程,这是韩毅误打误撞摸索出来的,前世事务所的那帮实习生知道这方法后,将韩毅奉为天人。

  审计这本书主要内容一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总则部分,主要讲方法论,另外一部分是分则部分,主要讲审计循环的实务。

  如果按照书的正常方法进行学习,首先学习的是审计方法论部分,包含了审计计划、审计抽样、审计证据和审计流程等,以2022年教材为例,这部分对应着前八章。

  第九章到第十二章是审计的分则,是审计的具体业务实务,考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前八章是把实务过程中的有共性的内容抽象出来,形成审计总则部分。

  而正常人容易接受的思维顺序是从具体到抽象,只有具体的东西掌握熟练了,才能够总结归纳出共性。

  如果反过来的话,先学习抽象的理论共性,再学习实务内容,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容易和实务脱节,难以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

  因此,学习审计的建议是,首先从第九章开始学起,熟悉每一种循环的节点,重点关注每一个环节的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把这四章学习完毕之后,再学习前八章,会豁然开朗。

  而十三章之后的内容是一些特殊事项,把前面十二章学懂了,这些特殊内容也不在话下。

  就是这么简单,换个看书的顺序。

  税法和经济法,则是两门佛系的科目,看你准备考多少分。

  反正通过注会考试是60分,很多地方没必要扣那么细,而且你会发现扣的太细的,基本也不考。

  比如某一条税收的规则是法律、暂行条例里面的规则,那么这些一定是核心知识点。

  如果某一个优惠政策附上了期限,比方说2019年至2022年,XX行业的增值税减半征收,这种内容是不会考察的,因为该规则不具有稳定性。

  韩毅一边在笔记本规划着整体复习进度,一边排着具体的时间安排。

  CPA其实是个人人都可以考的考试,过关不过关,最后还是需要回到勤奋努力上面。

  韩毅准备脱层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