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红楼首辅 第三三七章 千秋伟业治黄河 捐银献粮博善名

《红楼首辅》第三三七章 千秋伟业治黄河 捐银献粮博善名

作者:清纯的橘猫 字数:3716 书籍:红楼首辅

  林枢的提议让太上皇有些意动,他老了,求得不就是身后之名吗?至于什么修道长生之类的,不过是闲暇无聊时用来打发时间的。

  要是百姓能为自己主动立祠建庙,岂不是名传千古了?这个主意好,这个主意好啊!

  不过帝王威严不可丢,太上皇悠悠叹道:“历朝历代治河,不过是头痛医头罢了,银子扔进去,没几年又是大水漫灌、千里决堤,你确定文同轩的治河之策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银子朕可以给,但不能让这银子扔进去听不到响!”

  “圣人,制定此策臣也有参与,不说百年无忧,至少可抵御三五十年的洪水。”

  说起正事,林枢就变得郑重起来:“黄河水患主要问题不是水流大小,主要原因是泥沙与洪水,黄河流经陕甘之地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黄河含沙量增大,在下游大量淤积,形成地上河,形成水患。”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两个词太上皇有些不解。

  林枢回道:“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等……”

  经过林枢大致的解释后,对大楚各州府十分熟悉的太上皇便明白了黄河水患的主要成因,同时也对文同轩的治河之策有了新的认识。

  文同轩是他特意挑选出来留给皇帝用的,此人性格坚韧,为人刚正不阿,当年就曾自己南巡耗费太多上书弹劾。

  别人弹劾是弹劾臣子,他则一纸奏疏弹劾君王南巡扰民、空耗民力、费尽库银毫无用处……

  反正当时挺没给自己脸面的,要不是此人确实是个理财的好手,自己也不是昏君,说不定这会坟头草都八丈高了。

  “圣人觉得此策如何?虽说恢复上游植被耗费巨大,时间的跨度也大了些,但这是治理黄河水患最紧要的一点,容不得马虎。”

  林枢心中暗道:文大人啊,你的治河银子有着落了!

  太上皇点了点头,虽然有的地方他弄不懂,但文同轩是个靠谱之人,林枢也是博闻强记的天才少年,这个治河之策是可以试一试的。

  “既然你有把握,那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戴权……”

  戴权就在不远处伺候着,听到太上皇叫他,立刻飘了过来:“老奴在!”

  “把这花园恢复了吧……算了,弄干净了就行,没必要花那无谓的银子。清点一下库里的东西,凑五百万送到林家去!”

  嗯?

  林枢被这五百万的巨资砸了个懵,太上皇的豪富让他吃惊也但还能接受,可这为何要送自己家去?不该入户部银库吗?

  太上皇打趣懵逼状态的林枢:“这银子朕给你了,黄河治理不好,你就准备去填黄河大堤吧!”

  “圣人……臣……这……”

  “传旨,林枢献策有功,封翰林院学士、领工部侍郎,专司治河之事。赏玉如意一对……”

  太上皇自从治德七年开始,基本上很少插手官员升迁问题。内阁突然从龙首宫接到草拟的圣旨还有些疑惑,直到戴权解释了一下经过后,几位大学士才有些哭笑不得。

  林枢才刚刚因为擅杀乌斯藏法王被革职,这才多长时间,就又一次重回朝堂。而且翰林官晋一级,还得了一个正三品的实职官位。

  虽说仅仅是领衔专司治河,但这放有心人的手里,那绝对是个大大的肥差。毕竟光是户部暂定的银子加上太上皇给的银子,都一千万两了。

  龙首宫的饭菜很不错,比皇帝那边精致多了,而且量大管饱,林枢呼噜呼噜的吃的很香,让这段日子有些厌食的太上皇都看饿了,米饭都多用了两碗。

  “这银子朕来想办法,文同轩这个老貔貅抠不来几两银子……”

  太上皇喝了一杯酒后,跟林枢说道:“其实大楚不缺钱,穷的只是朝廷。那些勋亲文武,哪一个不是睡在银子上,就说京城那些秦楼楚馆、当铺粮铺,背后站着的人都是头戴乌纱之人……”

  林枢越听越心惊,该不会是自己忽悠太过,太上皇要对朝中有钱的官员动刀了吧,这可不行啊!

  好在太上皇理智的很,他只是冷哼一声继续说道:“治河乃千秋功业的福报之事,朕身为天下万民之君父,自然要与臣民共享。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将来把捐献钱财之人,刻名立碑……”

  林枢听到最后,太上皇好像小声说了一句:“朕都掏出家底了,你们一个也别想逃……”

  “圣人真乃千古仁善之君,做臣子的有您这样的君父,那是臣等的福气。臣愿捐献白银万两,以助此等千秋伟业!”

  啪啪啪!

  太上皇连拍三下林枢的肩膀,夸赞道:“林卿真是个妙人,真是我大楚的忠贞之臣。今后没事时就来朕这里转转,陪朕说说话!”

  林枢躬身拜道:“能陪圣人说话解闷,那是臣的福气,求之不得!”

  ……

  等林枢抱着一对玉如意离开龙首宫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一出宫门就被守在门口的户部尚书文同轩拽到了不远处的茶楼上。

  “银子呢?”

  果然是老貔貅,眼里只有银子!

  林枢苦笑一声:“圣人他老人家说,放到户部怕是会被挪用,先放到下官那里,用多少取多少。当然,暂时只给下官拨了八十万两。”

  “这是不信任老夫?圣人怎能如此对我!”

  文同轩悲愤了一声,随后又有些偃旗息鼓。其实他也明白,要是这些钱真的进了户部银库,被挪用的可能性很大,就是他也守不住。

  林枢见老尚书有些抑郁,便出声安慰:“圣人也说了,由文大人总揽治河用银,下官主持具体的事务,下官家中有林家家将和舍妹的亲兵,比之户部银库还要安全些。”

  “倒是实话,户部的银库只要超过一百万,各司便会蜂拥而至,批银子的条子能把老夫给淹没了。”

  文同轩恢复了精神,眼中冒着精光跟林枢说起了治河的计划。不过时间已经有些晚了,两人只说了一个时辰不到就回了家。

  等到林枢回到黄华坊时,黛玉竟然被元春请去省亲别院。林禄说道:“娘娘传了话,说是出宫不易,她相同姐妹们多些时间相处,这几日姑娘就住别院中了。”

  ……

  与林枢孤零零一个人用晚膳不同,荣禧堂中其乐融融,一大家子人好不热闹。

  元春换上一身居家常服,陪坐在贾史氏的身旁。接着是贾邢氏、王熙凤、李纨、黛玉、三个春以及湘云和宝钗。

  王熙凤是个会来事的,刚刚坐下就说起了贾琏带回来的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二爷刚刚回来跟我说,圣人下了旨意,封了林表弟翰林院学士、工部侍郎,专司治理黄河一事。”

  “工部侍郎?我的天爷,这不就是部堂官了么?”

  饶是贾史氏重爵轻官也明白一部侍郎代表着什么,这可是正三品的六部堂官,若是出京任职,按照惯例就需要官升一级,那就是一省的左右布政使,妥妥的封疆大吏!

  林枢才多少岁?不到十九岁的年纪!大楚开国以来科举入仕升官最快、年龄最小的部堂高官。

  元春却有不同的看法,她悠悠说道:“林表弟身上本来有正三品的文散阶,这个领工部侍郎的差事不过是为了名正言顺的管理治河一事。重要的是翰林院学士一职,虽然这官职只是正五品,但再进一步不是入六部就是晋九卿。到时候就是真正位列九卿的朝廷重臣。”

  一屋子女眷,对于朝廷官制最了解的也就元春、黛玉和宝钗三人。

  黛玉见众人还是有些不解,就给解释道:“咱们大楚官制基本上是沿袭明制,九卿以上文武官员乃中枢重臣,有廷推之权。”

  廷推乃国朝抡选要吏之法,由三品以上官员,如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共七卿,加大理寺卿、通政使,是为九卿。

  九卿乃全国最高政务机关,熟悉国政推行之实际情形。

  廷推时再加上都察院佥都御史、国子监祭酒等官员,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决任用,谓之廷推。

  林枢再进一步便可参与廷推,这对元春来说绝对是她在前朝最大的助力之一。

  虽然她没有为自己儿子夺嫡的打算,但这后宫之中,不争宠那和找死没什么区别。当然,她的争宠只需要不被皇帝冷落即可,至于争风吃醋之类的事情,元春还不屑去干。

  文有自己的父亲贾政和林枢,武有大伯一家,她这个贤妃的位子绝对稳稳当当,将来儿子封爵出宫,说不定她也能风风光光的出宫由儿子供养在王府上。

  “听说圣人很看重林表弟,把私库的那些无用的金银器物给融了,要凑五百万两银子供治河之用……”

  王熙凤说起五百万两银子眼睛都在发着金光,惹得贾史氏笑出声来:“你看你,都快钻进钱眼里了。”

  “我这不是没见过那么多钱嘛……”

  黛玉出言问道:“是治理黄河水患吗?”

  见到王熙凤点头之后,黛玉给众人解释道:“这事之前哥哥说过,户部的文老大人为了治河银子,差点住在勤政殿不走了,最后硬是从陛下内库要走了五百万银子。”

  “这事我知道,那些银子刚从倭国运回来,陛下还没捂热就被文大人要走了五百万两,那天心疼的差点午膳都吃不下去。”

  元春捂嘴笑道:“说起来文大人是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人人都说他是老貔貅,却都敬其品格操守。那天陛下在我那里骂了好一阵老貔貅,却又下旨赐予文老大人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生怕把财神爷给累坏了。”

  “哥哥说文老大人的治河想法是对的,黄河不宁,中原不稳。陛下圣明之君,别说五百万,就是五千万陛下都会想尽办法凑出来。”

  黛玉想了想叫来雪雁,当即嘱咐道:“你跟獒哥儿说一声,让他回去一趟,就说圣人都把家底掏出来了,咱们家也不能落后,该出多少让哥哥拿主意。让獒哥儿拿上我的令牌,别因为宵禁被禁军拦住了。”

  雪雁正要离开,贾史氏叫住了她。她跟王熙凤商量了一阵,取来一沓银票递给雪雁:“把这些银票送到你家大爷那里,一万两是荣国府,一万两是宁国府。”

  ……

  太上皇心忧黄河水患、掏出家底意欲治理黄河一事,在中枢的刻意引导下短短一日就传遍京畿。

  林枢升官专司治河,奉旨筹集银子,于工部衙门值房正式展开工作。

  “修国公府捐献白银五千两、粮千旦!”

  “治国公府捐献白银一万两!”

  “嗯?忠顺亲王府捐献白银五十万两!”

  哗!

  值房瞬间被高永恒的豪爽给惊呆了,京城各家勋贵捐献的银子加起来都没他一个人捐献的多。

  “肃静!”

  林枢敲了敲桌子:“继续!”

  “大报恩寺捐献白银五千两, 粮食两千旦!”

  “皇商薛家捐献白银……捐献白银十万两、粮食一万旦!”

  哗!

  又是好一阵议论,不过书吏只是停顿了一下就继续念了起来:“大兴县举人吴明辉捐献白银三千两!”

  “大兴县罗记商行捐献白银一万两!”

  “大同钱庄捐献白银五千两!”

  “等等!”

  林枢突然睁开眼睛:“再念一遍!”

  书吏被林枢吓了一跳,大声念道:“大同钱庄捐献白银五千两!”

  林枢嗤笑一声:“真是好大方啊,这大同钱庄乃是京城排名前三的钱庄,竟然只捐献五千两银子……汇通钱庄和平安钱庄捐献了多少?”

  “回大人的话,汇通钱庄和平安钱庄各捐献银子十五万两!”

  这两家钱庄的背后分别是四川丝绸商会和徽商,虽说捐献银子更多是想在朝廷这落个好,在百姓那落个仁善之名,可人家是真的捐献了这么多银子。

  大同钱庄的背后就是晋商,五千两对于老百姓来说可能一辈子都赚不到,但对于豪富著称的晋商来说,可怜还不够他们每日一顿饭的花销。

  毕竟前些日子晋商范家的三爷刚刚替一名舞姬赎身,正好花了五千两银子。大同钱庄捐献这与舞姬赎身价格相同的五千两银子,是要打太上皇和他林枢的脸吗?

  ------题外话------

  先更一章,明天白天继续。估计再有几天红眼病就好了,到时候争取多更些,这个月冲一下月更18万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