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笼中雁 第六十七章 归京

《笼中雁》第六十七章 归京

作者:以鹅传鹅 字数:2717 书籍:笼中雁

  景聆马不停蹄地赶回盛安,却因为半路上的那场雨发了高热,只好在家里休养了几日。

  景聆靠在床边的小案上,早上吃了药后便有些昏昏欲睡,一直到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棂射到她的脸上,她才倍感不适地蹙起了眉头,缓缓睁开了湿润的眼。

  她的手臂下还压着本《诗经》,从窗外吹入的梅花花瓣落在书页上边,景聆揉了揉眼睛将花瓣捻起,却被花瓣下的那句“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吸引了目光。

  景聆捏紧了那枚花瓣,酸涩感再次从眼眶中冲出。

  折柳端了桃胶燕窝羹进来,见景聆醒了,便将汤羹放到了桌上,她道:“小姐饿了吧,这燕窝是今天上午太后差人送来的,我刚炖好,小心烫。”

  花瓣在景聆手中被捏得稀碎,景聆双目无神,忧伤中又透着恨意,她缓缓抬眼看向折柳,喃喃道:“折柳,我刚才,又梦见他了。”

  折柳刚把碗放上桌,她慢慢将手收回,放在背后紧捏着,她说:“小姐对他付出了真心,无法释怀是人之常情。”

  “我自懂事起,日日都在盘算着别人心中所想。”景聆望着眼前诱人的汤羹,捏着勺子轻轻搅动,“可我却没能算出他的心思。”

  景聆满脸愁容,又因为生着病气色极差,折柳看着她如此失魂落魄的模样,也觉得心疼不已。

  “小姐别为了他难过了,大魏境内又不是只剩他一个男人了,小姐你还年轻,以后会遇见更好的的。”折柳上下打量着景聆,“你这几日,都瘦了不少。”

  “更好的吗?”景聆吹了吹汤匙里的燕窝缓缓抬眼,目光忽然变得坚定起来,“可是,我只想要他。”

  折柳与景聆四目相对,这还是折柳第一次在景聆眼中看到如此浓烈的占有欲。

  景聆自小养尊处优,想要的东西都会得到,因此也没有什么大的物欲,年少时的爱恋,也都花在了贺迁身上。

  可即使是当年贺迁封后之后,景聆纵使是难过了一段时间,可她的脸上也从未出现过这样的神色。

  景聆的目光给了折柳一种她要将自己拆吃入腹的错觉,她感到浑身不自在,便低下了头,岔开话题道:“今日太后宫里的人来时,还特地嘱咐了几句,说太后想念小姐了,想让您明天进宫去陪陪太后。”

  景聆刚把一口汤羹送入口中,闻言手里倏然一顿。

  她垂着眸子缓缓将汤匙放入碗中,把碗搁到桌上,拿起手帕擦了擦嘴,然后才慢悠悠地说:“知道了,就算姨母不说我也会去的。”

  太后每次送东西来,不都是在暗戳戳地提醒自己别忘了还有她这样一个姨母吗?

  只是这次去见太后,景聆也有自己的目的。

  时诩的反常情绪就是从他见过王度之后开始的,那个王度是时取的旧臣,定然是告诉了时诩当年他父亲死的真相。

  自己这位眼观六路的姨母,或许知道些什么。

  景聆淡然轻笑,右手轻轻搭上左手的手腕,捏到了那个白玉桌子。景聆的右手暗暗发力,她眉头一皱,将那镯子取了下来。

  次日一早,景聆便入了宫。

  秦太后与景聆已有快一个月未见,一见到景聆,秦太后便拥了上去,抱着景聆亲昵了一番,然后拉着她跟自己一起坐到了桌旁。

  “一个月未见,聆儿看着又瘦了不少。”秦太后捧着景聆憔悴的小脸细细打量,“瞧瞧这下巴都尖了。”

  景聆淡笑着微微低头,“最近没什么胃口,过段时间就会长回去了,姨母不必担心我。”

  秦太后松开了景聆的脸轻轻叹着气,她捏起白玉盘中的一块桂花糕递到景聆唇边,说:“你不在盛安的这段时间,姨母也担心你。自从你搬回府里住之后,姨母在宫中也时常觉得烦闷,你一个人在府里,还习惯吗,要不要回宫里来?”

  景聆接过桂花糕,说:“多谢姨母关心,我一切都好。”

  “真的吗?”秦太后细细端详着景聆,面无血色,秀眉微蹙,脸上仅有的红色还是唇上的口脂,秦太后关切地问:“那你怎么看起来越来越憔悴了?”

  景聆眼波流转,她看了一眼秦太后,薄唇微启:“聆儿只是最近心情不好。”

  “可是有什么事情令你烦忧?”秦太后目不转睛地看着景聆,忽然发觉她雪白的手腕上光溜溜的,“你之前不是戴着武安侯送的那个白玉镯子吗,怎么没见到了?”

  景聆缓缓抬眸,眼中水汽氤氲,她将袖子扯过手腕,轻声道:“姨母,我与武安侯……已经断了。”

  “断了?”秦太后顿时睁大了眼睛,差点就要控制不住站了起来,“怎么就断了呢,你们之间的感情不是挺好的吗?哀家能感受到他很喜欢你。”

  秦太后满脸急色,景聆从怀中掏出帕子揉在手中,她说:“他一时喜欢我有什么用?新鲜劲儿过了,也就淡了。姨母,他已经不喜欢我了。”

  这话由景聆亲口说出来,她自己心中都倍感酸涩,眼眶也慢慢染上了一层红晕。

  秦太后面色凝重,她思忖了片刻,说:“可哀家看他对你的感情不假,并不像是一时兴起,你们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景聆动作轻柔地摇着头,面露无辜:“聆儿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可他却是亲口对聆儿说的,他对聆儿已经没有感觉了。”

  秦太后不由自主地捏了捏下巴,口中念念:“这……没有道理啊……”

  景聆鹅黄色的帕子挡在眼下,灵活的眸子不断观察着秦太后的脸色,她说:“那日,他从满丘人手里抓到了一个名叫王度的魏国人,王度跟他说了些话之后,他对我的态度就变了,姨母,会不会是王度跟他说的话有问题?”

  秦太后目光沉沉,她正色道:“如果哀家没有记错,这王度曾经是时取将军的幕僚,原本听说他早就死了,没想到居然是去投奔了满丘人,不过也对,他那样的人,在大魏早就没有了立锥之地。”

  她果然知道!

  景聆心中暗喜,却故作疑惑问道:“姨母知道他?”

  秦太后看了看景聆,迟疑了片刻才缓缓开口:“知道一些,这也是听你舅舅提起的。这王度啊表面上跟时取将军和和气气,背地里又跟陈王沆瀣一气。”

  “姨母的意思是……”景聆猜测道:“时取将军的死是陈王……”

  秦太后别有意味地挑了挑眉,轻咳道:“这事儿啊哀家也只能跟你说这么多了,这件事情并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你还是不要插手为好。不过,时诩回来了一定会开始查这件事,这倒是有些麻烦。”

  “麻烦?”

  秦太后看着景聆平静的笑脸倏然一笑,她道:“这倒也麻烦不到哀家身上。”

  “不是会让姨母觉得忧心的事情就好。”景聆浅浅一笑,端起桌上的热茶轻抿了一口。

  景聆在兴庆宫陪秦太后用了午膳,二人说了会儿话后秦太后便觉得有些困倦,念春扶着秦太后去午休,临走前,秦太后又交代让珠玉陪景聆一同回府,也好在府里照顾她。

  秦太后总是不屑于在景聆面前掩藏自己的意图,景聆也懒得推脱,便带着珠玉一同出了宫。

  午后的阳光灼烈而刺目,即使是在正月末,景聆坐在马车里也隐隐感觉到了热意。

  马车出了安福门驶入朱雀大街,街上人潮汹涌,分外热闹,几辆达官显贵的马车挤在人堆里,却谁都不肯相让。

  马车外的各种叫货郎的叫卖和街头艺人的弹唱掺和在一起,透过车窗涌入景聆的耳蜗,她原本还靠在车厢内闭目养神,听到这些嘈杂声音心里便升起了烦闷。

  景聆头痛地皱了皱眉,掀起窗帘看向窗外。

  街边正是一座盛安新开的酒楼,大多盛安的贵人也都是往那酒楼里去的。

  “是谁在设宴吗?”景聆朝酒楼处望了望,在人堆里找到了不少熟面孔。

  珠玉犹豫了一下啊,确定景聆是在问自己后,她才慢吞吞地回答:“小姐前些日子在嶆城,所以不知道盛安发生的事情。盛安最近出现了一位新贵,他是姜老的学生,名叫尉迟章,听说这几年在地方政绩斐然,所以被皇上亲手提拔了上来,进御史台做了御史中丞。”

  “姜老的学生……”

  景聆眸色微沉地望着窗外,想了想道:“说来我也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过姜老了,上次除夕宫宴他也没有过来,他最近怎么样了?”

  珠玉回道:“姜老已经多日称病不上朝了,看田大夫的意思,怕是没多久了。据说这尉迟章也是姜老引荐给皇上的。”

  “姜老一生无儿无女,这位学生应该是他的遗愿了。”

  景聆的眉眼间透出淡淡的哀伤,一阵清风忽而拂过景聆的脸颊,景聆拨了拨额前的碎发,倏然被酒楼门口的一抹绛色吸引了目光。

  景聆离酒楼较远,看不清那人的模样,只感觉他仪态极好,那一身绛红官袍穿在他身上,更显文人风骨。

  男子拧起官袍快步走下台阶,弓下了身子给酒楼外几辆马车的主人挨个赔礼道歉,过了片刻,酒楼附近的马车开始缓缓挪动,朱雀大街上总算恢复了畅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