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乾坤说书人 第五十章:君臣

《乾坤说书人》第五十章:君臣

作者:忘川三途 字数:2424 书籍:乾坤说书人

  为什么对包公奉旨不尊,抗命不返的这段剧情,张舟道士与云真和尚会感到意外。

  因为这不是公案书中应该出现的情节。

  之前说过,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是为统治群体背书,将统治群体切割成黑白两面,主体部分的君王臣工肯定是好的,坏的是那些贪官污吏,国家蛀虫,最终好的那一部分定会将坏的那一部分清除消灭,还世间一个清明公道。

  这就是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

  所以,在公案书中绝对不会出现昏君,就算有昏君,那也是被奸臣小人蒙蔽视听所致,只要有人拨云见日,将真相上呈天听,那被蒙蔽的君王定会恍然大悟,迷途知返,斩杀奸臣小人,贪官污吏,还世间一个乾坤朗朗,一个日月昭昭。

  君王,是统治群体的最高层,无论如何都不能是黑恶奸邪之辈,至多至多就是被蒙蔽视听,一时不查,其本心本性还是好的,主体没有问题,只是出了点蛀虫。

  这种写法是好是坏,是正是邪?

  暂且不做讨论。

  反正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就是这样。

  除了那些臭名昭著,无可翻案也不容翻案的君王(如桀纣之流),公案书里不能出现真正的昏君。

  准确的说是不能真正揭露统治群体的罪恶!

  如现在苏问所说的三侠五义,庞昱案中最大的恶是谁,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是那安乐侯庞昱?

  是那庞太师庞吉?

  是那皇贵妃庞艳?

  不不不!

  真正的罪恶根源,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庞昱的好妹夫,庞吉的好女婿,庞艳的好男人——仁宗皇帝!

  他才是最大的恶!

  没有他这个皇帝妹夫,哪里来欺善害民的安乐侯?

  没有他这个皇帝女婿,哪里来权倾朝野的庞太师?

  没有他这个皇帝丈夫,哪里来蒙蔽圣听的皇贵妃?

  他是统治群体的最高层,也是最大的祸首,最大的毒瘤。

  一切皆因他而起,一切由他而来。

  但你能说他吗?

  不能,反派永远只能是安乐侯,是庞太师,是庞贵妃。

  仁宗皇帝乃君王至尊,岂能是邪恶奸邪之人?

  至多至多……就是被蒙蔽了圣听。

  这就是公案书的主体框架,中心思想。

  但现在苏问似乎要脱离这个主体框架,这个中心思想。

  皇帝连发十二道圣旨,命包公火速返京面圣?

  包公奉旨不尊,强留陈州半月,也要完成赈灾之事?

  这是要干什么?

  难道接下来皇帝要与包公发生冲突?

  可不能这么写,这么说啊!

  皇帝是正面角色,包公也是正面角色,这两个正面角色要是发生冲突,大打出手,那这公案书不就歪了吗?

  皇帝还好说,可以用奸人蒙蔽糊弄过去,这种情节在其他公案书中也能见到,只要最后及时醒悟,迷途知返,将错误修正过来,那他就还是一个好皇帝。

  可包公这边……他是万万不能与皇帝冲突的。

  忠君,是古代思想的主流,天地君亲师乃纲常之理,君只在天地之下,无君更甚于无父!

  无论如何,君王都是君王,臣子都是臣子,纲常伦理,断不可逆,否则就是在挑战整个时代的礼法秩序。

  公案书中不能有真正昏庸的君王,更不能出现欺君罔上,违逆纲常的清官名臣,除非……你想死,你想写一本反书,你想挑战千万年积累建立的礼法纲常!

  苏问现在就有这个势头。

  张舟道士与云真和尚紧盯着苏问,想要看他怎么将这段剧情说下去。

  是这把公案书说成反书?

  还是巧妙的自圆其说,仁宗仍是明君,包公仍是忠臣,君臣一心圆满收场?

  两人更倾向于后者。

  这倒不是他们有什么立场倾向,而是他们实在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将这包公案写成一本反书。

  包公这样的人设,他怎么反皇帝?

  所以,两人更倾向与苏问自圆其说,包公机智化解危局,仁宗及时看穿诡计,君臣一心,共诛奸邪,打败庞太师这个大反派,圆圆满满,快快乐乐的收场。

  当然,也有可能悲剧收尾,仁宗昏庸不明,包公蒙冤而死,但张舟道士与云真和尚不觉得这种发展,这种情节有什么意义,纯粹是为死而死,为悲而悲。

  嗯……不知不觉间,这两位方外之士,空门之人已是苏问的忠实读者,忠实听众,这般关心剧情发展,都快忘了这只是一部公案话本,虚构之事,虚构之说。

  张舟道士与云真和尚如此,众鬼也是一般。

  它们虽然没有两人懂得那么多,但也被苏问编织的剧情网入了书中。

  皇帝连下十二道圣旨,气势汹汹的要包公返京,这摆明了是一场鸿门宴啊。

  包公如何应对?

  众鬼紧盯苏问,等待后续。

  苏问也没有在这个时候卖关子,继续说道:“包公接下十二道圣旨,终是重返开封汴京,返京之后也不敢停留,命众人返回开封府,自己孤身入宫面圣!”

  “包公入宫之后,已是午时,但却发现宫中朝会未散,百官未走,金銮殿内,圣上高座龙椅,文武分列左右,左列文官之首,赫然站着一人,狰眉狞目,咬牙切齿,正是新历丧子之痛的当朝太师——庞吉!”

  “庞吉眼目通红,带血带恨,死死盯着步入殿中的包公,似要从他身上撕下一块肉来。”

  苏问折扇一敲,旁白说道:“不用多说,半月时间,庞吉已在圣上面前罗织好了包公罪名,知晓今日包公返京面圣,特将朝会拖延至此,要在百官之前就包公定罪发落,以抱杀子之仇。”

  “包公知晓,却不理会,径自入殿向仁宗大礼参拜:包拯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包公大礼参拜,但龙椅之上的仁宗皇帝,却未像往日一般,和颜悦色的让包公起身,而是冷声质问:包拯,你可知罪?”

  “包公跪在殿下,神色不变:包拯何罪?”

  “你有何罪?”

  苏问转声道:“包公话音方落,那太师庞吉就跳了出来,张口数出包公三行大罪!”

  “包拯!”

  “你巧言令色,欺君罔上,以御札御铡通假之言,谋三口御赐铡刀做权柄依仗,其罪一也!”

  “你罔顾天恩,坏法滥权,以狗头铡杀安乐侯庞昱,践踏天家颜面,朝廷律法,其罪二也!”

  “你奉旨不尊,违抗君命,圣上连发十二道圣旨召你回京,你却在陈州强留半月有余,其罪三也!”

  “你为开封府尹,御使中丞,龙图阁学士,当朝二品大员,备受天恩,圣上隆眷,却欺君罔上,坏法滥权,奉旨不尊,轻贱皇命,犯下此三行大罪,不忠不义,无君无父,如此你还敢问你何罪之有?”

  “混账!”

  “老狗!”

  “奸贼!”

  “好歹毒!”

  “吼吼吼!”

  苏问话音方落,便见台下众鬼沸腾,一阵嘶吼叫骂。

  苏问也不在意,待台下众鬼稍静,再继续说道:“庞太师回京半月,早已坐下如山铁证,这三行大罪有理有据,字字诛心,若得圣上首肯,那便是包公也无法辩驳。”

  “包公知晓,也不费力与庞吉争辩,只抬头望向仁宗皇帝:陛下也认同太师之言,包拯之罪?”

  苏问旁白定调道:“此时此刻,仁宗之言,将定包公生死,因为这三行大罪之凭据,都在那御刑圣旨之上,若仁宗有心饶恕,这三行大罪便无用,若仁宗听信庞太师之言,那这三行大罪便是包公催命符。”

  “那狗皇帝如何能放包公?”

  “枕边风,最是毒,他肯定站他老丈人!”

  “昏君!”

  “包公就不该接这差事!”

  台下众鬼紧张议论。

  苏问继续说道:“仁宗皇帝坐在龙椅之上,眼中也有几分恼怒火气:包拯,朕赐你御刑,虽有先斩后奏之权,但也不能随心滥用,那庞昱乃朕御笔钦封之安乐侯,皇亲国戚,你如何能用狗头铡他,朕下圣旨,命你回京交代此事,你却强留陈州半月之久,将朕十二道圣旨视若无物,你……眼里还有朕这个皇帝吗?”

  “仁宗盛怒质问!”

  “庞吉冷眼在侧!”

  “百官沉声不语!”

  “包公命悬一线!”

  “如此……”

  苏问折扇一敲,沉声说道:“包公却还是面色不变,只将顶上乌纱官帽取下,面向仁宗说道:如此,包拯无其他可说,只有一句敬上陛下!”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包拯今日,为反而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