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抗清覆明 第二十七章:动乱将至

《抗清覆明》第二十七章:动乱将至

作者:云峤北 字数:2039 书籍:抗清覆明

  崇祯十一年八月末,称帝不满三年的皇太极派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为帅,领左右两翼两路人马从长城会毁边墙而入,这已经是皇太极时期第四次入关,而且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这次入关造成的最直接的影响包括密云总督吴阿衡战死,督师卢象升战死,之后清军攻破明朝重镇德州,并且打下济南并擒拿德王朱由枢等人,一时间从山西到北京,千里之间皆是清军铁骑的身影。

  这是清军入关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战果最丰盛的一次,明军与清军交战五十七阵无一胜绩,期间损失难以估量,崇祯震怒,处死官员几十位。

  然而,不管是皇太极还是崇祯,或许都没意识到,这次入关所造成的更大影响在西北。

  明朝末年三大灾——鞑子,农民军还有小冰河。

  本身在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术下,西北的农民起义运动已经处于低潮,各路农民军被纷纷击破,闯王李自成也举步维艰,并且在崇祯十一年初的南原之战中被打得近乎全军覆没,最后带着仅剩十七骑逃入商洛山蛰伏。

  眼见多年部署作战之功将成,皇太极却在此时南下直逼北京,崇祯慌忙召集天下勤王。

  名将卢象升帅兵抵御阵亡,朝廷急于召集洪承畴以及孙传庭入京勤王,使得西北农民军死灰复燃,东山再起,多年之功,与一朝尽毁,之后明军再无力压制农民军。

  之后还有种种更是令人叹惋,明朝的灭亡已不可挽回知识。

  不过现在多说什么都已经是没意义的了,清军此时或许已经攻破城墙入关,接下来不就密云总督吴阿衡便会战死,历史还将一步步的重演,现在的李际遇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去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在前往北京的一切安排进行妥当之后,这天一早,李际遇率领着队伍带着董老爷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一行人先到洛阳,在洛阳做短暂停留处理一些事情,之后再由洛阳一路直奔京城。

  车队一路向西而行,途中穿过了前两天刚刚战斗过的红太沟,地面的血迹还没消失。

  再往前便到了洛阳和登封之间的交通要冲,洛阳八大关之一的轘辕关。

  临近关口,李际遇望向这个在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关阙两侧,巨石如磐,耳边山风瑟瑟,虽看起来并不算壮观,但无法掩盖其本身所处位置的重要性。

  车队走到关口,检查肯定是必须的,更不要说李际遇他们这么大一个车队几十号人。

  不过直接检查肯定是不行的,车上可是装了不少武器的,直接查出来肯定是要被拿下的,这个时候董老爷的用处就发挥作用了。

  董家生意做的那么大,肯定不是像表面上那么干净的,走私什么的他们也没少干,轘辕关作为一个董家经常要过的关卡,大点是肯定不会少的。

  每年董家都要给轘辕关的千户分上不少钱,这么多年大家也都相安无事的过了。

  到了关口,董老爷直接上前从腰间拿出一块儿腰牌,那守门的卫兵很快便笑着脸放开了道路,当然这个过程中肯定少不了给这些士兵赏钱,上面吃肉,下面也要喝汤的嘛。

  整个过程比李际遇想象的要顺利的多,当然也没有什么过多的惊讶,官商勾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过了关口便见十二曲道往复回环沿山坡而下,过了这十二回环之后便是一片坦途,所以说轘辕关之处对于洛阳可谓战略要冲,如果有人攻下轘辕关便能由此直取洛阳,前路再无险可守。

  过了轘辕关,离洛阳城便不到三十里了,李际遇一行人加速前进直到天完全黑才赶到董老爷在洛阳的一个仓库。

  匆匆收拾好,稍微吃了点东西,众人便躺下休息了,毕竟今天已经奔走了一天,已经很累了,更不要说明天还要继续上路。

  登封城这边,各方都处于努力备战的的状态,但是状态似乎没有预想的激烈。

  任辰的先头部队已经顺着颍河方向逆流而上进入登封地界,现在已经穿过了登封和禹州交界处的白沙镇,但是期间完全没有和登封的任何一支武装力量发生冲突。

  连打家劫舍的行为都没有,前路稍微有一点情况便会避开,鉴于此种情况,登封城的众人也不打算轻举妄动,非必要谁也并不想起冲突。

  但为了谨慎期间,嵩山寨的骑兵还是在后面不远不近的追着,时刻注意着他们的动向。

  实际上,任辰一伙这次确实不是来打架抢地盘的,之前有风声说他们打算收编登封城的土匪纯属乌龙。

  如果再往前一年半载,或许任辰真的会有这个想法,但是现在这个时期,还是要缩好脖子做人。

  年初李自成败了之后,杨嗣昌他们的眼睛就已经盯上了任辰他们这种的巨匪,半年时间双方已经有过数次交手了,基本都是以任辰他们的失败而收场。

  要不是凭借着自己熟悉当地的环境,可以和官军绕圈子,他们这一伙人早就被干掉了。

  不过随着和官兵的交手时间越来越长,官兵们也渐渐摸清了他们的套路,包围圈收缩的越来越小了,他们现在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伤亡日益增加,必须另寻他路寻找生机。

  而这种时候,他们无论如何是做不出吞并登封的一众土匪势力这种憨批事儿,那样只会招来官兵更猛烈的打击。

  这次他们进入登封境内的主要目的就是暂时避开官兵的锋芒,等什么时候官兵走了再回去浪。

  而任辰这么做其实是有依据的。

  这两天从北边传来了清军入关的消息,而且似乎打得挺厉害,明军这些缺兵少将,肯定需要各地抽调兵员,而河南距北京并不算远,且现在农民军的危机在把表面上基本解除,一旦需要兵员,朝廷便很可能抽调杨嗣昌所部,

  任辰便在赌朝廷会调走他们抵御鞑子南下,那时候困境便会自己消失,而在此之前任辰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拖,拖到那个时候为止。

  而就算最后并没有调走杨嗣昌他们,也不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坏,到时候已经在登封转悠的熟悉了索性就留在登封又有何妨。

  不过这些登封城的众人并不清楚,就算知道了也并不会欢迎。

  因为无论怎么样这个结果对自己并没好处,反而随时都可能影响大自己的利益,但是这些都由不得他们。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