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模板 第140章 诺贝尔奖

《文明模板》第140章 诺贝尔奖

作者:冰城之光 字数:2362 书籍:文明模板

  国家图书馆(注1)

  “怎么样,查到什么了吗?”曲燕秋走了过来。

  “没有。”

  陈泉摇了摇头。“确实像那个王科长所说的,MOCVD市面上并就没有成熟产品。‘他’的设计确实是世界首创。”

  .....

  考察完奉天之后,陈泉等人马不停蹄的跑到了京城。京城也有几家设备厂需要考察。

  陈泉在奉天科仪赢得了一致赞赏,那张MOCVD设计图,成了他生而知之的又一佐证。

  对这次的当众表演,陈泉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最后下定的决心。因为他没有别的选择了。

  离开了科仪的环境, 陈泉根本没有把握,把那么一大张图纸所包含信息,全记住并原样复现。

  当然了,陈泉和曲燕秋对那张图纸,给与了一些解释,例如见多识广,照葫芦画瓢,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等。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陈泉和曲燕秋自己是信了。

  嘴上虽然如此,但陈泉和曲燕秋一到京城,就直奔图书馆。

  两人曾对蓝光LED有过一段时间的搜索,但冰工大并不以半导体行业为主要关注点,相关资料并不完整。

  关于MOCVD,两个人更是连查都没有查过。甚至MOCVD代表什么,这次去奉天之前,陈泉都不是很清楚。所有的相关信息,都是到科仪后才被激活的。

  别看陈泉舌战群儒,一副心有成竹的样子,实际心虚得厉害。他的腿,从头抖到尾, 抖了整整4个小时。

  尽管陈泉心很虚,但他的大心脏早就锻炼了出来了。

  吕贝克MEMS会议时期面对的局面,远比奉天凶险百倍。所以除了熟悉他的曲燕秋,有所察觉,其他人,最多认为他是早晨头晕的后遗症。

  陈泉在国家图书馆查了一上午,终于长长出了一口气。

  这座刚刚落成没有多久,就被评价为八十年代京城十大建筑的国家图书馆,不论是面积还是图书总量,都远远超出了工大的老旧图书馆。

  从查到的信息,已经可以证明,“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可信,可靠。

  ......

  “你说,‘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曲燕秋问。“按照你记忆里的线索,他先在工大,启动了MEMS和蓝光LED。结果没有两年,又跑去西德当了一个普通的系统工程师。不论是时间,还是地位都对不上啊!”

  只要是个头脑正常的人,都会对陈泉在奉天的表现起疑, 因为它太违反常识。但眼见为实,再怎么不合理的事情, 既然发生了,众人也只能接受。

  反而是陈泉和曲燕秋,逐渐起了疑心。

  “哦?你查到了什么”

  “你看啊!”

  曲燕秋把一些资料铺到了桌子上。

  “MEMS项目我还能理解,毕竟MEMS主要是以创意取胜。MEMS技术以前没有人关注,在一个新兴的领域,很容易后来居上。

  但蓝光LED不同。自从LED正式商用以后,不知道多少科研工作者,机构,公司,在蓝光LED上投入精力,金钱。差不多只要是人能够想到的技术路线,都被探索了不知道多少遍。

  在这种项目当中,仅靠创意取胜,根本不可能。”

  “是啊。我也有类似的感觉。”

  陈泉点头。“那张MOCVD的设计图,如果真是他自己的设计,那他至少在设备设计领域,沉浸了十年以上。”

  “十年?恐怕你还是说少了!”

  由于是在图书馆,曲燕秋尽量压低音量。“你没有听刘厂长他们的议论?

  这台MOCVD的完整度,完善度,实在是太高了啊!除了设备设计和机械设计以外,MOCVD与普通设备还不同,想要设计出一台成熟产品,设计人员需要全面掌握从机械,电子,材料,气动,传动,化学,到高温容器的诸多领域。

  这哪里是十年之内能够做到的?

  更不要提,还有如此多的创新点!”

  “是。确实。”

  在事实面前,陈泉只能点头承认。

  作为科技人员,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都属于正常操作。但为了一个项目,额外设计一台如此复杂的大型设备,跨界跨得太狠了。

  “其实我在西德的时候,就有点觉得奇怪了。从半导体领域,跳到了完全是南辕北辙的软件编程。两者之间几乎完全没有重合点。”

  “对啊,而且时间上完全对不上。他在MEMS成功之后,立刻启动了LED项目,按照MOCVD中包含的技术水平,他就算全职工作,也需要等到2005年以后,才能有所成就。而从你给的信息来看,他在那个时间点,已经去西德工作了啊。”曲燕秋继续低声说。

  “是啊......”

  陈泉无意识的附和。

  以前两个人的关注点,只是‘她们’,研究‘她们’是谁,目的何在。没有想到,“他”的身上,居然也藏着如此多的秘密。

  “我其实一直都有观察成兴,可怎么观察,也看不出他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他真有这样的能力,你的那个完美竞赛,根本就不用比了。认输就好。”

  “其实也未必。”陈泉倒不这么认为。

  “为什么?”

  “你觉得我是一个真正的天才吗?”陈泉问,结果收获了摇头。“我是碰到了奇遇,他会不会也有什么奇遇呢?”

  ......

  “算了,不要想这些了。越想越不合理。”

  曲燕秋很快转移了话题。“我还查到了一些东西,可能你会感兴趣。”

  “什么?”

  “诺贝尔奖!”要不是在图书馆里,曲燕秋都要尖叫了。“蓝光LED,有可能拿到诺贝尔奖!”

  “真的假的?”

  陈泉惊得直接站了起来。

  “当然了。”

  曲燕秋指着杂志,逐字逐句的翻译。“冷光源,LED的发光效率,彻底碾压了传统的热光源。一旦其在最后的短板,蓝光LED上有所突破,冷光源将会彻底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完成技术的更新换代。从这一点上看,蓝光LED技术,完全有资格提名诺贝尔奖。”

  “哇哦!”

  陈泉吃惊的接过杂志,逐行阅读。

  为完美竞赛寻找合适的项目,一直是两个人的心病。由于看不到希望,两人才把目光转向了产业链。

  “对了,这台MOCVD到了以后,蓝光LED就能完成了吧。”

  “哪有这么容易。”

  陈泉摇头。

  “什么?”曲燕秋无比失望。

  “你看这里。”陈泉翻出一本1985年的期刊。“日本人,天野浩提出了个两步法。通过AIN缓冲层的做法,他们也找到了制备GaN的方法。

  天野浩的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先生长一层AlN缓冲层,由于缓冲层释放了 GaN 和蓝宝石之间的失配应力,再提高温度制备的GaN晶体,质量显著改善。”

  “所以?”

  “也就是说,即使有了这台MOCVD,我们只是追平了天野浩在5年前的成果而已。”

  “可你不是说,有了这台设备,蓝光LED就可以做出来了吗?”

  “是的。我确实说过,但这不等于,蓝光LED只有MOCVD是关键设备,GaN层的制备,是唯一的关键步骤。”

  “那其他步骤呢?”

  “这篇综述里有写。”陈泉又找到了另外一本期刊。

  GaN发光二极管面临的最大症结,是P型掺杂始终遇到困难。 在 GaN 中经常使用的 p 型掺杂剂是 Zn 或者 Mg,但是掺入杂质后,GaN 往往仍体现高阻特性,这意味着 p 型掺杂剂并没有被激活,没有起作用。

  除了P型掺杂失效的问题,还有一些其它杂七杂八的问题。

  GaN路线是人类研究蓝光LED,研究时间最长的路线,所以陈泉找到了一堆文献。

  “你能确定,这些问题,‘他’都有答案了?”看到还有如此多的问题要解决,曲燕秋感觉从天堂,一下子就又掉回了地狱。

  “是。相关问题,他肯定都解决了。”

  陈泉这次的答复,让曲燕秋再次燃起了希望。

  “他怎么解决的?”

  “你记不记得,当时我说,这个蓝光LED跟MEMS不一样,只是一层很模糊的记忆。”

  “对啊,我还记得。”

  “之所以这些记忆非常模糊,因为蓝光LED并不是在微电子实验室里完成的。”

  “哦?不是在微电子实验室,又是在哪里?”曲燕秋不以为意。“不论在哪里,我们去就好了。”

  “不!我们没有办法去那个实验室,因为那个实验室并不存在。”

  “不存在?什么叫不存在?”

  “字面意思啊。‘他’研发蓝光LED的实验室,在我们的这个世界并不存在。”

  “你不是故意逗我玩吧!”

  曲燕秋的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对陈泉充满了不信任。“实验室都不存在,你怎么拿回那些记忆?”

  -----

  (注1:国家图书馆此时还没有完成更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