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模板 第134章 全产业链

《文明模板》第134章 全产业链

作者:冰城之光 字数:2244 书籍:文明模板

  三食堂

  “总共一块三。”

  大师傅把两个打好的菜,滑溜肉片和土豆丝,递了出来。这是最受学生们欢迎的两个菜,尤其土豆丝,由于它是炒菜,绝对的物美价廉。

  ....

  “你怎么了?”

  准备开动的于耀赢,看着陈泉对着桌上的两个菜盆发呆。

  “真是好便宜啊!”

  陈泉都有点不适应国内的校园环境了。

  滑溜肉片算是食堂里第二贵的高价菜,1.1元,换成马克,能换两个10芬尼的硬币。土豆丝则更离谱,两毛钱,换成马克,就只有4芬尼了。这点钱,在西德扔在地上都没有人捡,因为什么都买不到。

  除了物价上的差距,还有环境上的变化。两个国家,两个环境,两个时代。

  这次的西德之旅,尤其是后半段,由于有厂家招待的缘故,吃得是越来越好。即使是在各公司的内部餐厅就餐,档次也是相当高。

  入奢容易,入简难。

  看着眼前堪称简陋的两个菜,陈泉有种穿越时空的既视感。

  上一秒,他还对着无限量供应的熏肉, 烤肉,煎鱼担心, 如果继续胖下去, 带来的换洗衣服和裤子, 都没法穿了。

  下一秒,他就需要取舍, 盆里的肉片,自己是多夹一片,还是给于耀赢多留一片?

  “是啊。国内的工资低, 但物价也低啊。再说了,食堂里的饭菜,都是有补贴的。”

  于耀赢根本没有想到,几个不起眼的肉片, 就能引起一些人的深度思考。其中还涉及到了人性和友谊等宏大话题。

  “补贴吗?”

  陈泉甩了甩脑袋,摆脱了莫名其妙的穿越感。“我们以后,也要建自己的员工食堂。”

  “员工食堂?”于耀赢奇怪的抬头。“我们?”

  -----

  饭后,陈泉没有跟于耀赢回寝室睡觉, 而是向停在新楼楼下的面包车走去。司机刘宏已经等在这里了。

  “曲燕秋没有来吗?”拉开了车门, 陈泉发现车内空空荡荡。

  “她下午还有课。上完课我会来接她。”司机刘宏边说,边发动了汽车。

  与陈泉不同, 曲燕秋基本没有办法逃课。

  “这个座椅, 还是硬了点。”

  这次回国后, 陈泉无论看哪里,都有点看不顺眼的感觉。

  与上次参加奥数比赛, 大多数时间被局限在奥数营地里不同, 陈泉的视野,被极大的扩展了, 更不要提,还有未来信息的提示。

  “面包车跟轿车比不了,一分钱一分货。”

  司机刘宏随口回答。“不过, 现在的轿车可不好买, 光有钱还不行.....”

  在两个人的谈话中,面包车很快驶出了工大的校园。

  ....

  由于发动机功率的制约, 面包车的速度始终提不起来, 但还是比公交车快多了。市区街道上机动车很少, 根本没有堵车。十几分钟之后, 陈泉就走进了松花江半导体的办公大楼。

  推开了mems研究所的大门,实验室里人头攒动。

  时隔4个月,mems研究所早已建成。一些产品研发,定型工作,以及小批量的样品试生产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了。

  “王哥没有去吃饭吗?”

  “知道你要来,大家就调整了吃饭的时间。”mems研究所的新负责人,王彦军迎了过来。

  王彦军算是陈泉的师兄,也是工大毕业。王彦军虽然不是半导体相关专业,但有很强的钻研精神, 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能够独立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了。

  “我们这就开始?”陈泉问。

  “开始吧。”

  “深硅刻蚀工艺第一步。”陈泉接过了主导权。“调整光刻版图形的设计。利用细线条沿沟槽的宽度方向对沟槽进行分割,使分割后所有沟槽的宽度相同。”

  “深硅刻蚀工艺第一步....”王彦军边重复, 边记笔记.....

  -----

  整整忙了一天, 陈泉到家的时候,已经是6点过了。

  “还是回家舒服啊。”

  陈泉在饭桌前,大快朵颐。尽管在欧洲, 大鱼大肉不缺,但家里的味道,无可替代。

  “慢点吃,又没有人跟你抢。怎么像个饿死鬼投胎似的?”

  母亲夏彩斌虽然嘴里责怪,但满脸笑容。

  看儿子吃得差不多了,父亲陈德春走了过来。“跟你说件事情。”

  “哦?”

  “我的工作,可能有所调动。”

  “调动就调动呗。”

  陈泉抬起头,有些疑惑。“为啥要跟我说?”

  “我可能也会调入松花江半导体。”

  “哦?还是搞人事吗?你去了,那孙姨怎么办?”

  孙月是松花江半导体的人事科长,几次接触下来,与陈泉的关系处得很不错了。

  “我怎么可能去当科长,我这个级别, 去了至少是副厂长。”陈德春失笑。

  “哦。”

  “不过我这个副厂长,不是负责人事方面的,而是要去负责销售。”

  “负责销售?”

  这次陈泉可是真吃惊了。“爸, 你能干好销售吗?”

  前段时间, 陈泉东奔西走, 接触最多的,就是各公司的销售负责人。在他的印象里,搞销售的,就是不断给客户说小话,给人送礼。

  父亲的人事工作,陈泉虽然不了解具体细节,但自有记忆开始,家里就常年有人跑来给父亲送礼。在陈泉的潜意识里,人事是专门收礼的。

  “没有办法啊。松花江半导体大火,想往里调的人太多。就是这个销售,都是好不容易的结果。”

  “松花江半导体大火?为什么?是效益好吗?现在公司连投产都没有,效益根本谈不上啊!”

  “是这样....”

  陈德春把这段时间,松花江半导体上发生的变化,大概说了一下。

  松花江半导体的影响力早已经出圈,它已经不是一间普通的分厂了。曲峰等人一直滞留京城,就是因为松花江的一举一动,都在牵扯各方的注意。

  除了半导体设备厂商,一些行政部门也注意到mems带来的机会。

  国内的半导体设备行业,在国门打开之后,面临了极度的困境。由于与国际主流技术水平存在代差,近几年国内建成的半导体产线,并不算少,但半导体设备厂商们的日子,确越来越难过。

  很多客户,宁可要进口的二手设备,也不愿意给国内设备厂商任何机会。

  mems工艺,对ic工艺所关注的制程精度不敏感。这让众厂家,重新看到了一线希望。

  另外,随着曲峰等人,把台积电受到台湾当局重点扶持的事情甩了出来,各设备厂商也纷纷发声,要求政府大力扶持。

  经过多方讨论,现在主要是两个方案,在进行最后的权衡。

  第一方案是全国产设备方案。由国家牵头设立mems专案,联合国内的设备厂商,把这条全国产线拿下来。

  只要松花江半导体能够顺利建成,中国就等于在mems这个子领域,掌握了一个产业链的整体解决方案。其意义将非同小可。

  这个方案的症结,在于由谁牵头,补贴的钱谁出,出多少。

  .......

  “爸,你刚才说到产业链?”

  陈泉突然出声打断。

  “对。mems工艺装备的全产业链。怎么了?”

  “没什么,你接着说。”

  “第二方案是全进口设备方案.......“

  陈德春继续解释。

  鉴于目前大陆所面临的严重困难局面,有关部位希望借助松花江半导体,这个有吸引力的项目,引入合资,技术和设备。通过这次的合资,打破愈演愈烈的封锁和制裁。

  这个方案自然遭到了全体设备厂商的反对。

  而且松花江半导体自己也不怎么喜欢这个方案,尽管采用这个方案,大家都可以再出几次国。

  合资方案的主要问题,是不确定性太多。

  合资方能否挑战各国的制裁决定,合资后,相应的设备,技术,能否顺利运入大陆,都是问号。

  关于松花江半导体的两个战略方向,讨论还在进行,但有一件事情首先达成了共识。那就是松花江半导体的设计纲领会重新调整,投资额也会大幅度上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