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灵魔颂曲 第116章 密匣

《灵魔颂曲》第116章 密匣

作者:梦游的乌鸦 字数:2474 书籍:灵魔颂曲

  众人眼看着太后虽然不情愿,但也已经向御史大夫景阗妥协,答应惩罚缪燮了。

  这时,景阗竟然还不知好歹,还有话要说,不禁齐刷刷地都看向他。

  只听御史大夫景阗正色地说道:“臣方才听闻路令史说那雅拉人拥有十万兵力,竟能一夜之间大败缪燮的两万驻军。”

  “记得七年前,先帝后自缢于冰塔之中后,老雅拉王悲伤之下病死,而我朝廷紧接着便发兵占了雅拉河谷。”

  这时,上御常侍蓝礼忽然插话说道:“景大人,那是雅拉叛逆!还请注意用词。”

  景阗瞥了他一眼,继续说道:“这新雅拉王察台可以说是与朝廷的仇恨不共戴天,他既然已经占据了雅拉河谷,又拥有重兵在手。如今朝廷正与永川大战,这察台断然不会错失此良机!”

  他这话一说出,众人又是一阵窃窃私语,多人纷纷称是。

  这时,国防司令史中丞晏辛也忽然出列,说道:“臣以为景大人所言极是,如今我上野驻军不过区区两万人,缪燮副统领所率余众也不过几千兵力,严重不足,情势危急!”

  “如若雅拉叛逆趁机进军鄢仑关要塞、北枝江要塞,上野军恐怕将很难守住。”

  御史大夫景阗接话说道:“臣以为应尽快调宫泰将军返回北境,只有宫泰坐镇上野,方可保北境无忧!”

  晏辛也接着说道:“臣也以为如今用兵永川,北幕军主力都在葫芦关,不宜抽调。而调宫泰将军返回北境,此法乃最省力且最有效的方案。”

  这时,御史左中丞余际衷也再次出列,说道:“臣以为两位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若初看到在余际衷说完之后,陆续地有一些人也跟着出列,纷纷附议。

  不过片刻之后,已经有二十余位大臣随众附议。

  她曾听母后讲过,这朝堂之上参与朝议的议员共有四十八位。如今眼看已经有近半人数跟着附议,都赞同调宫泰将军回北境。

  虽然她知道母后已经秘密派遣蓝水,前去与萨萨人达成协议。但是,此事不便在这朝议上公开讨论,不然定会引起众人不少非议。

  太后脸色阴沉,转头看向大将军与柴世境。

  说道:“此乃大将军府与国防司之事,你们两位什么意见?”

  大将军忽律苌微眯着眼睛像是没听见一样,没有动。

  国防司大司令柴世境看了一眼大将军后,便出列说道:“臣赞同各位大人所言,确实有必要增援北境,以稳住北境的局势,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然后又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只是……是否调宫泰将军返回北境驻守?此事我看可以再议。”

  “如今葫芦关的战事正吃紧,如果再从前线抽调宫泰将军回北境,似乎有所不妥。”

  余际衷马上反驳道:“有何不妥?除了调宫泰将军回北境,你说还有谁更为合适?”

  柴世境被他呛得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转头看向大将军忽律苌。

  众人也跟着一起看向大将军忽律苌,而忽律苌发现众人目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于是,只好缓缓地走出列,说道:“朝廷可以考虑从北幕军或者南幕军再抽调一些兵力调往北境,这都是一个选择,不过这个还是请太后定夺。”

  他言语中也不说是这是自己的意见,只说“朝廷”可以考虑,明显的不想表达自己的态度。

  他说完便退了回去,太后冷冷地瞥了他一眼。

  余际衷立刻接话说道:“如果是打算从北幕军调兵前往北境,那倒不如直接调往葫芦关更合适,本来现在永川战事也是由北幕军指挥使杜将军在统帅。”

  余际衷此话说的合情合理,众人纷纷称是,柴世境也无言以对。

  这时,国防司令史中丞晏辛又说道:“如今北幕军也仅剩一万人,镇守筱石城。臣以为或可考虑从南幕军调兵增援葫芦关,同时调宫泰将军返回北境。”

  晏辛一讲完,柴世境便瞪了他一眼。但是晏辛似乎并不在乎,从容地退回列中。

  其他人还欲再发言,但是看到太后已经有些厌烦地撇过了头。

  若初看见母后低眉不语,思考了良久,朝堂之上一片沉寂,都在等待着她的表态。

  过了一会儿,太后忽然抬起头来说道:“本宫便依众人之策,火速从南幕军抽调三万兵力增援葫芦关,暂由缪燮率领,让他戴罪立功。”

  “此调兵之事,由大将军亲自书信一封,告知南幕军指挥使昭淳。待援军抵达后,再调宫泰返回北境。”

  大将军忽律苌听到被点名,只好应道“是”。

  其他众人见状,也不再言语,此事便如此定了下来。

  ……

  之后,朝臣们又奏报了几件日常事务。

  但是,太后没有心思再细听,便说道:“这些事务由首辅大人定夺即可,如拿不定主意的,再由首辅大人主持召开御前会议商定。”

  御前首辅华寅忙出列回答道:“是,老臣谢太后信任,太后圣明。”

  太后环视了一圈,问道:“各位爱卿,如无重要之事,今天朝议便到此。”

  御史大夫景阗忽然又出列禀报:“太后,今日已到月末,到了开启‘密匣’时间,臣请开匣。”

  太后看了他一眼,说道:“那就开吧。”

  此“密匣”奏事制度是四百年前,一代圣君宫叶王所设置。沐氏王朝代替宫氏王朝之后,仍旧延续了这一制度。

  按祖上惯例,多数为十日一开,亦有像现在这样一月一开之先例。

  这“密匣”制度设立之初,目的便在于帝君对帝国事务的全面掌控,以免朝廷日久所形成的派系,阻碍帝君视听。

  在宫城南门神武门外安置有一个高逾三尺的黑色方盒。盒子上开有一个缝隙,方便奏疏等塞进去。

  那方盒由采自玄冥山深处的黑罗衫木所制,坚固耐用,周身涂有防水耐火的桐松油。

  朝廷的各级官员,可以将无法或不便于直接上奏之奏疏,塞进密匣之内,可匿名可实名。

  不多大一会儿,两名侍卫便抬着那个黑色方盒走进朝堂。

  只见那“密匣”上有三把乌钢所制的大锁。

  若初听说过,这密匣之钥分属三人保管,不同时代保管密匣之钥的人有所不同。

  近几十年一直是由御前首辅、御史大夫、上御常侍三人保管,要打开“密匣”需要三人同时打开锁匙。

  只见御前首辅华寅、御史大夫景阗、上御常侍蓝礼走到黑色箱子前,各自从怀中掏出一把黑色钥匙,一一打开锁匙。

  然后,便“呼啦”一下倾斜出数十份奏疏。

  按规制,三人需同时翻阅其密匣内的奏疏内容,然后上承帝君,亲自批阅。

  根据祖训,凡密匣之内所奏之事,必须一一答复。

  太后看着那三人围在“密匣”周围,一一捡起奏疏,再一一审阅,显得有些没耐心了。

  便说道:“朝议到此结束,三位大人清点审阅后,呈交御前会议审议。”

  说完,便起身离开了朝堂。

  ……

  当天下午,御前首辅华寅、御史大夫景阗、上御常侍蓝礼便前来觐见太后。

  禀报说“密匣”之中奏疏,多是以国库空虚,民生凋敝为由,反对现在进行的永川战事,请求朝廷与永川议和。

  太后冷冷地问了一句:“那诸位认为呢?”

  景阗率先说道:“如今朝内朝外反战情绪高涨,而葫芦关战事又呈焦灼态势。臣以为有必要与永川王阖路,坐下来就相关事宜一议。”

  太后看了他一眼说道:“以景大人之言,那阖路无视朝廷,公然违抗朝廷命令,就此翻篇了,放过了事?”

  景阗忙说道:“臣并非这个意思,臣的意思是可以与阖路进行会谈,当然也需要阖路对此事有所交代。”

  太后又看向首辅华寅和上御常侍蓝礼。

  蓝礼忙说道:“微臣以为那阖路如此藐视朝廷,不能就此纵容。何况眼看就要拿下葫芦关了,不能半途而废。”

  太后又看向御前首辅华寅。

  首辅华寅大人思索了一下,说道:“景大人、蓝大人说的都有道理,老臣……”

  太后插话说道:“说你的意见。”

  首辅华寅微微皱了下眉,说道:“老臣也以为如今已经是箭在弦上,如若现在休兵议和,前期所有努力则前功尽弃,不如一鼓作气拿下葫芦关后,再与阖路谈。”

  太后说道:“到时有啥好谈的?景大人,你都听见了?”

  景阗有些无奈地说道:“臣……听见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