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后的工读学校 第四章:庭校结合

《最后的工读学校》第四章:庭校结合

作者:布衣牛板筋 字数:2813 书籍:最后的工读学校

  吃完饭,商书记有事先回原先单位去了。

  许国麟开着车,载着王耕和小蛔虫高乐。回到了阳光学校,全校的老师有一半人被小蛔虫高乐调动得团团转,此时此刻听说找到了,个个怒火冲天,都在陆续地向回赶。如果是自己的孩子,今天小蛔虫高乐至少要挨上几十巴掌,被踹上几十脚。

  这祸捅得太大,把工读学校本就不好的名声,再次推向舆论的漩涡。虽然说工读学校准备改名阳光学校,那也是换汤不换药,老瓶装新酒,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而已。

  进了校园,许国麟行走在校园内,道路是几十年前的炉渣地,路两边杂草众生,开着几朵无名野花。

  过了一座弯弯的小桥,迎面是一幢二层教学小楼,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窗户的玻璃都已破碎,有的还是用碎木板遮挡上的。楼下有一个钢管焊起来的、没有球网的篮球架,旁边还有一副双杠,均是通体黄锈,有的地方斑驳剥落,很是扎眼。

  许庭长被震惊了。

  “你们老师就在这种条件下教学、办学的?”他问,这与印象中的现代教育落差太大。

  走到学生宿舍,整个房间就是一张高低床,什么都没有,高低床上面的铺板早就被拆,连吃饭的碗都放在墙角地下。

  看完学生宿舍,再看老师办公室,最后走到食堂。

  做饭朱师傅正在刷锅,餐桌上还有一些剩饭,菜是两个,一个烧茄子,一个炒青菜。

  “你们师生就吃这个?”许国麟庭长突然明白了,刚才小蛔虫高乐为什么一口气点下了鸡鸭鹅?

  “大师傅,你们多长时间吃一次肉?”

  “一个月吧?就一个学生,伙食费也没有,全靠学校用老师每月几十块钱的办公费撑着。”朱师傅说道。

  “那经常有领导来这里吗?”

  朱师傅摇摇头,他是没见过。学校太破旧,如果有领导来这里考察,那是丢教育局的脸。“噢,来过,来过,前一段时间市政法委的吴书记来过。”朱师傅突然补充。

  最后来到会议室,看着破旧的会议桌旁边,放着一圈的方橙,旁边还放着两张单人课桌。

  “这是什么意思?”

  王耕苦笑,指指那两张拼起来的单人课桌,“这间是我们阳光学校条件最好的一间屋子,那是我的办公桌。”

  许国麟一听直摇头,暗想,这工读学校比看守所监舍的条件,还差很多很多,难怪吴长安书记下了那么大的决心,并且多次动员和推荐王耕来担任校长。

  许国麟庭长眼睛微红,他向王耕说:“王校长,我实在没想到,没有想到条件这么艰苦,你们还在坚持办工读学校?太让我震撼了,我心里好痛、好痛!这样吧,我个人先给你们捐三千元,请你们先把学生宿舍搞一下。回头我再发动少年法庭,给你捐一些办公用品和钱。”

  许国麟一张口,倒是让在场的老师激动起来。三千元在那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这是工读学校很多年来第一次收到捐款。

  “谢谢许庭长,谢谢,我们全校师生感谢你。”

  许庭长坐了下来,朱师傅端来两杯开水,放在两人面前。许国麟端起来喝了一口,一股菜味。朱师傅歉意地笑笑,“庭长,我们没有开水炉,也没有多余的锅,只能做饭、炒菜、烧水用一口锅。多包涵啊!”

  许庭长感慨万千。“这样吧,我再给你们捐5台饮水机,学校的办公条件太差了。”

  接着,许庭长对王耕说:“办学条件这么差,为什么不到社会上发动募捐?”

  王耕说:“这个我倒是打听过,但募捐有困难。有的企业家说,我们宁肯把东西捐给福利院或者扔掉,也不把东西给那些作孽的社会渣子用。目前社会上,对工读学校的误解还是很大。”

  停了一下,王耕继续说道:“不过,今天在去政法委的路上,我已经和我爱人所在学校的崔校长说了,请他们把淘汰下来的课桌和电脑,支援一些给我们,先把教室给搞起来。崔校长当场就答应了,可是还没有找到车拉。”

  王耕的爱人是本市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他第一眼看到学校的困境后,就向崔校长无法求援了。

  “随便花钱雇一辆车就是,你不会告诉我,连雇车的钱都没有吧?”许国麟庭长漫不经心地问道。

  哪知道王耕一听就乐了,他说:“正是,你猜的很准,不过学校现在有钱了,我们刚刚收到你捐的3000元,我马上来安排。”

  两人正说笑着,学校大门口忽然响起汽车喇叭声,两辆部队的解放车满载着桌椅板凳、黑板、还要一些其它家什,停在学校大门前。

  一身英气的崔校长竟然自己找驻地部队,借了两辆车,把学校淘汰的物品送来了。

  崔校长是认识王耕的,一见面就插科打诨:“王老板,你可是我们的学校家属,你放弃高薪待遇到工读学校来,我们也没有什么表示,先支援你们一批旧物件,但是支援的十台电脑可是新的。”

  崔校长的高效率显然更打动工读学校的师生,亲不亲,一家人,重点小学对口支援工读学校,这在工读学校的历史上也是第一遭。

  王耕感动的不得了,连声说道:“崔校,感谢、感谢,我没有想到你们送东西还自己找车,这真是雪中送炭,旱地送雨,太及时了。”王耕一边说,一边回头喊:“鲍扬主任在哪?赶快安排卸车,马上学校就要装修,先把东西先放到食堂去,电脑搬到会议室来。”

  安排妥当,他回过头来,向崔校长介绍了许国麟庭长,两个人又握手寒暄一番,由于坐的地方都没有,卸完货,崔校长便要带车返回。

  下楼送走了崔校长,王耕与许国麟,两位志同道合的中年汉子,就在这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商议起双方如何合作的事来。

  “王校长,我们为我们双方合作起一个名字吧,就叫‘庭校共建’如何?”许国麟庭长提议。

  “太好了,这个‘庭校共建’的名称好!我们聘请法官定期或不定期来学校来为孩子开法律讲座,旁听现场审判,你们把我们这里作为法制教育基地。”

  一番话立刻让两人有了新认知,但是全校只有一个学生也太弱小了。

  “王校长,搞了半天,你这个新任校长就只有一名学生。我再给你们送几名学生来吧,就是不知道你们要不要?”

  “什么样的学生?”

  “他们都是失足少年,

  “这个我知道,好学生家长也不愿意送来,我是这样想的,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期,对失足少年的帮教,通过我们的帮扶,变废为宝,这才是我们制度优越的体现,这才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许庭长很赞同王耕的这番话,王耕也与许庭长产生了共鸣。

  这也是王耕愿意来阳光学校的初衷。只是没有想到,到阳光学校报到的第一天,就碰到这么大的困难,他唯一的学生周乐就给他上了一课。

  许国麟庭长大概看出了王耕的顾虑,又说:“其实,今天小周乐已经给你我都敲了一个警钟,如果我们不伸出手帮他们,几年后,他必然会成为危害社会的一个蛀虫。”

  王耕非常认可,他抬起头问许庭长“那么,需要我们怎么配合?”

  “王校长,这也是我今天来的目的,我特别想听听学校的意见,看看你们有什么困难?”

  “许庭长,我想知道,我们山城市每年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有多大?”王耕换了一个话题,这是学校的一个新的办学方向,他需要了解相关的资源和自己的承受力是否匹配。

  “嗯,这是一个很敏感的数字,但是从这些年不完全统计,像我们这样的三线城市,每年都会有数百名青少年,由于学校教育管理措施不到位,很多单亲家庭没有起到应有的监护作用,部分留守少年缺失亲情呵护,还有社会上大量的游戏厅和网吧,都是造成青少年失足的原因。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必须正视起来,从源头开始抓好防范与教育。根据阳光工程计划,最近市委政法委就准备采取行动,关闭全市游戏厅。”

  王耕长叹了一口,数百名,任重道远啊。“徐庭长,其实工读学校,不,现在应叫阳光学校,最大的困难有两条,一是没有政策,二是没有投入。你送来的学生,我当然开心,可是他们的食宿行费用如何解决?到我们这里如果还靠过去那种看管的方式,是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而且这些学生的出路在哪里?走向社会后如何被社会接受?他们的人生档案里还有没有痕迹?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深入研讨的问题!”

  “没错,王校长,其实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考虑,但是在后期的教育对接上,还要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算一步,不断地去完善、去探索、去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矫治模式。”

  两个中年汉子站起来,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

  “现在有一个问题,学校不是街道社区,要自愿承担矫治任务,所以有两个问题需要先说清,一是你作为阳光学校的法人,将成为他们的监护人;二是这件事必须也要取得家庭的支持,我们一起去和家庭充分沟通,形成通畅的帮教机制,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

  “等等,许庭长,你的意思是要我以后就是他们的监护人?!”

  “对!很有挑战性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