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三百八十章 一阶能量波,新期刊杂志,诺贝尔委员会的思考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三百八十章 一阶能量波,新期刊杂志,诺贝尔委员会的思考

作者:不吃小南瓜 字数:4373 书籍: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办公室里。

  马凯平静静的盯着房门,轻抿一口茶水,心里还是感觉很不舒服,他一直念叨着是'小发现」。

  可万一....

  对于一个实验物理学家来说,错过物理大发现的机会,简直就和买彩票错过五百万一样。

  马凯平心里难受啊!袁阳来了。

  马凯平还是和袁阳亲近一些,袁阳来科学院工作时,就一直在他的组里,一起工作了有二十年,可以算作是他半个学生。

  「沈会明做激发辐射实验,发现低频波能量异常增加.....

  袁阳思考着皱起眉头,他一听内容就知道很不一般,即便是在其他方向上,类似的实验发现也是必须要重视,更不用说还和一阶铁的研究有关。

  但是,相比马凯平来说,袁阳的心态就要好很多了,哪怕是团队一起做研究,激发辐射实验方向上的发现,也不可能和他扯上关系。

  在团队成果分配上来说,马凯平是主要负责人,肯定会占据一部分成果,他和沈会明地位等同,除非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否则不会有什么关系,能在成果上署名就很不错了。

  所以袁阳倒是不太在意,他也只能安慰一下马凯平,「其实也不是什么大发现,可能就是和王院士的研究有关系,王院士一直在研究强湮灭力,一阶铁是他们制造出来的,但材料领域上来说,我们才是专业的。」

  「一个全新特性的元素、全新的物质,有很多研究方向,我们不可能顾忌所有方向。」

  「激发辐射方向是王院士提出来的,现在沈会明有发现也是好事情,即便很重要,大概也是和强湮灭力的研究有关,而不是材料方向上...」

  袁阳连续说了很多,大多数都是'安慰'的话,他也没有否认可能会是'大发现」。

  这些话听在马凯平的耳朵里倒是有安慰作用。

  外界对于王浩研究的印象,大致可以打成两个标签,一个是'强湮灭力场实验',一个是'「湮灭理论」。

  前者是实验,后者是理论。

  F射线相关的内容是完全保密的,自然不会被透露出去,就连马凯平这样的材料学院士也不知道。

  其实强湮灭力实验方向上,也是存在一些争议的,因为研究耗费了太多的经费,不了解F射线研究的情况下,外界也只知道一些公开成果,就有学者对于「高经费'的实验研究有意见。

  当然,有意见也没有任何意义。

  现阶段国内学界的意见倒是少了许多,主要因为一阶铁元素的发现,一个全新特性材料的发现,就可以让一切的意见消失。

  新元素、新材料,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任何学者都明白其中蕴含的科研潜力以及经济价值。

  如果是一阶铁材料特性的大成果,肯定会被马凯平重视,但如果是和湮灭理论的研究有关,似乎就是给王浩的研究锦上添花?

  「现在还不确定呢!」

  袁阳继续道,「当然,我们肯定希望沈会明是真有了大发现。」

  马凯平也跟着点头,有些违心的说道,「当然了,希望吧.....」

  他当然知道沈会明有大发现,对他们团队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想到措施了重大实验发现,心里还是忍不住非常的郁闷。

  这就像是两个朋友一起买彩票,本来说好中奖一起瓜分,中途觉得朋友的彩票没希望,就干脆不在意的说,「你中奖都是你的。」

  结果朋友可能中了五百万!难受!

  .....另一边。

  沈会明

  迫不及待的整理实验材料类,交代好组里的工作以后,第二天就带着方勇生去了西海大学。

  他们实在是太迫切了。

  方勇生是金属所的副研究员,也是沈会明组里的二把手,直接负责很多实验工作,或者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进行后续的实验合作,方勇生肯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方勇生表现的比沈会明还要激动,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够被王浩院士看中,和王浩院士合作进行某种研究。

  这件事说出去都感觉很骄傲,更何况,还是他们有了明确的实验发现。

  他们的实验发现,解释起来也很简单,激发辐射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比如说最简单的射线照射,让一阶铁材料'反射出能量波。

  他们会对于反射出的能量波进行测定。

  因为使用了各种方法去激发辐射,反射出的能量波就有很多种,包含各类型的电磁波、电子波等,想要测定就要分门别类。

  对于某一类型能量波的测定,就必须要排除其他类似能量波的干扰。

  低频光波是其中一个类型。

  沈会明所说的'低频光波',包含了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等,频率相对比较低的光波。

  其中紫外线的频率相对高一些,但实验室环境下来说,紫外线也只能算作是'低频」。

  只有达到X射线的程度,才能被称作是'高频」。

  他们测定低频光波时就发现,对比同样数量低频光波,激发一阶铁发出的低频光波的能量更高。

  这是不正常的。

  同样手段激发的两束光波,能量强度自然是一致的,出现明显差异就有研究价值。

  沈会明和方勇生一路上都在讨论着,「王浩院士的意思,好像是让我们结合强湮灭力场实验做研究,不过具体怎么研究,完全想象不到....」

  「王浩院士非常重视我们的发现,但它代表了什么呢?」

  「也许是很重要的发现,有关一阶铁的特性?也可能和湮灭力场的研究有关?」

  他们对于湮灭理论了解有限,自然不清楚实验发现,怎么去结合强湮灭力场去做研究。

  很快。

  肥城到西海的飞机抵达了机场,沈会明和方勇生迫不及待去了西海大学,并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见到了王浩和团队的其他人。

  王浩对于沈会明的到来非常重视,他特别等在研究中心,还找了颜静、肖新宇一起陪同。

  他也很直接的问起了实验发现,沈会明拿着资料详细做了解释。

  「整体能量提高了百分之六以上.....」「结合其他的数据....」

  王浩仔细思考着,「或许是蕴含在可见光范围内?」

  「可见光?不太可能吧!「颜静有些惊讶的说道,他们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低频光波'包含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紫外线,若是其中有'一阶能量波',很可能是红外线或者紫外线,两者一个频率高,一个频率高。

  可见光的频率处在两者之间,是可能性最低的。王浩摇头道,「也许'一阶能量波'和频率无关?」颜静和肖新宇都思考起来。

  沈会明听不明白内容,干脆问道,「王院士,你们在说什么,一阶能量波?和一阶铁材料有关?我们具体要怎么配合实验?」

  「不是你们配合实验。这次实验是你们主导。」王浩道,「简单来说,我们是在寻找一种「湮灭'抵抗强度更高的能量波。」「之前我们发现了一阶铁,实验证明一阶铁处在普通强湮灭力场中,不会产生磁化反应。」

  「现在是能量波,我们要寻找一束不能被湮灭的光波。」「.

  ..」

  「」

  沈会明和方勇生对视一眼,同时半张着嘴惊住了。一阶铁?

  一阶能量波!

  沈会明深吸一口气,好半天才道,「所以我们的发现,很可能和一阶能量波相关?换句话说,我们可能发现了一阶能量波?」

  「对!」王浩肯定的点头。

  沈会明和方勇生一起懵了,他们一路上都在讨论着,即便再怎么去讨论,也完全没想过,他们的发现竟然会如此重大,重大到能和'一阶铁并列。

  一阶铁,什么概念?

  如果拿物理学界的奖项做参照,一阶铁的发现,最低也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那么一阶能量波....

  沈会明和方勇生都感觉像是被一个亿的彩票砸在头顶,满脸都写着兴奋和惊喜。

  这个研究发布出去,他们肯定会名气大震,一跃成为国际最顶尖的材料专家、实验物理学奖,未来也许有机会站在诺贝尔的舞台上,获得学界的最重大的奖项。

  --

  沈会明和方勇生一起去了实验基地。

  他们会在实验基地里,设计激发一阶铁并检测低频光波的实验,实验设计还是非常有难度的,他们需要控制让激发的低频光波,直接穿透强湮灭力场。

  然后,强湮灭力场的另一端,会安装大量的检测设备,来收集从强湮灭力场传到出的光波信号。

  若是能准确收集到信号,实验就可以确定完成了。

  到时候,收集的信号对应的,就是'那一束无法被湮灭的光波',否则激发的能量波全部被湮灭,自然也就代表了实验失败。

  王浩并没有参与到实验中,因为实验过程都是确定的,并没有不可攻克的难点,他只需要等待结果就可以了。

  他正在关心另外一件事情。

  反重力形态研究中心,联合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以及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注册创办了一个学术期刊——《湮灭理论与物理》。

  期刊发挥发布中英文版本,英文版名称为《Annihte-Theory-and-Annihte-Physs》。简称,ATAP。

  这个学术期刊的创办,主要目的就是发布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以及梅森数科学实验室有关湮灭理论、物理学研究以及超导材料技术相关的成果。

  之所以成立一个全新的期刊,目的就是为了发布成果上方便一些,就不用再给其他期刊机构投稿。

  当有什么新成果要发布时,期刊的官方网站发布出来,期刊也会接受投稿,并在每个月一号选取优秀的论文进行刊印,同时,也会同步刊发期刊电子版的内容。

  一个全新的学术期刊,想要发展自然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依托于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梅森数科学实验室以及超导材料研究中心三家国际最顶级机构,《湮灭理论与物理》拥有肯定会被大量订购、下载观看的独家成果内容,影响力根本就不用担心。

  在《湮灭理论与物理》成立的当天,三家机构的顶尖学者们,都参加了剪裁仪式,保罗菲尔—琼斯、海伦、邓焕山、向干生等人,纷纷表示会担任期刊的特邀评审。

  王浩还接受了记者采访,谈了一下期刊问题,「《湮灭理论与物理》,只专注于两个方向,一个是湮灭理论,另一个就是超导科技。」

  「所有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实验成果,都可以进行投稿,我也会担任评审,会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审稿工作。」

  「同时,《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会成为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合作发布平台。」

  「我

  的团队,有关湮灭理论的研究,也都会在《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发布.....」

  王浩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湮灭理论与物理》,并说明个人以及团队成果会在上面发布,但影响力却是非常大的。

  《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成立一周时间,才开放了新一期的电子版预订,当天预订数量就超过了一百万。

  其中海外预订数量有三万,剩余都是国内的预订。这个数据实在太惊人了。

  《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主编施红磊,在编辑部办公室谈起预订数量的时候,都惊讶的说道,「湮灭力场的研究,真是有很多人支持啊!」

  施红磊是宾州法尼亚大学的博士,回国后在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工作,后来又到超导材料科学中心担任研究组组长、研究主任,不管是科研还是行政都有不错的水平,就干脆被邀请担任新期刊的主编。

  编辑部其他人则是讨论道,「大概是因为反重力性态研究

  中心?所有人都知道,反重力中心代表着湮灭物理的最前沿....」

  「我想,大概是因为王浩院士,他个人的影响力太大了。」「有王院士背书,什么都是小问题....」

  「不过,订购的人,很多不是真要看内容,而是相当于支持、甚至是捐款吧?」

  事实就是这样。

  国内好多人预订新一期杂志,只是因为期刊有王浩背书,就干脆预订了一下,相当于花点钱支持国家的科技研究了。王浩知道消息以后,并不觉得是好现象,预订了新一期内容,根本连下载都不下载,针对个人而言,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研发经费,不需要依靠个人去捐款,《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也不需要。

  王浩想想干脆到网络上,发布了一则打趣的消息—

  「《湮灭理论与物理》是非盈利目的学术期刊,盈利过多,钱只会放在账户里发霉。

  如果大家想捐款,我个人倒是不介意提供银—行账—号!/大笑/大笑/大笑。」

  等消息上传以后,王浩轻轻摇头满脸无奈,对旁边的张志强说道,「看好了吧?影响力太大也真是很烦恼啊!」

  张志强沉默了一下,忽然讨好的说道,「要不这样,王浩,你再发一条消息,把我的银—行账—号贴上去?」

  「滚!

  《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的成立,似乎和其他机构没有关系,但任何领域都存在竞争。

  学术期刊领域也一样。

  《数学新进展》主编布鲁斯—普利策,就因为《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感到很郁闷,他觉得今后的「数学独家'没有了。

  如果王浩再有什么新的数学成果,肯定会选择发布在《湮灭理论与物理》上。

  《自然》杂志物理编辑部的主编坎贝尔也有同样的感觉。

  之前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的实验成果,王浩的湮灭理论研究成果,都会选择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以后肯定没有了。

  同时,数学、物理学术期刊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即便《湮灭理论与物理》才刚刚成立,影响力肯定比不上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但依托于最顶尖的湮灭理论、超导材料研发机构的支持,肯定会发布一些重大科技前沿研究成果,也肯定会受到国际数学、物理界的关注,未来的发展都可以用'不可限量'来形容。

  但是,最着急的不是学术期刊机构,而是一些学术奖项评选机构。

  比如,著名的诺贝尔委员会。

  看到《湮灭理论与物理》期刊成立的新闻,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

  格兰—伯哈德—安德森,脑子里就不断思考一个问题,「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等机构,可以专门成立一个新期刊,也同样可以发展一个物理奖项?」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超导工业公司,再加上王浩巨大的个人影响力,成立一个物理奖项,也许过上几十年,就可以和诺贝尔相抗衡了?」

  「另外,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否颁发给湮灭物理研究?」

  「如果再评其他的研究,诺贝尔物理学奖,恐怕都会被拿来与'和平奖'做对比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