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最强骗术大师 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三

《最强骗术大师》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三

作者:文弱苏生 字数:955 书籍:最强骗术大师

  林云在深市的第十二次培训课,学员不到三百人,很明显,“李教授”的传播力已经到了极限。

  在没经过任何广告的加持,仅靠小范围内口碑相传,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了不起,除非林云想创立一个培训品牌,那样就要成立公司,不过林云终究只是想赚点外快而已。

  林云的演讲依旧充满激情,原本两个小时的课程又因为回答问题延迟了半个小时,最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这堂课。

  人们离开,却有一个人没走。

  “李教授您好,我是深市企业报社的记者吴帆,我希望您接受我的专访!”

  对方自报家门,同时递给林云一张名片。

  林云接过来看了一眼放在兜里。“没问题,那就在这里进行专访吧!”

  林云可不怕这种采访,反正在过两天自己就“逃”了,如今不是互联网时代,人肉搜索也没有,连名字都是假的,回到沈城谁也找不到自己。

  吴帆也很痛快。“好,那我们就开始吧。”

  两个人面对面坐了下来,宋春涛三人坐在不远外,徐慧迫不及待的数着钱,今天又赚了八万多。

  吴帆的第一个问题是:“他李教授,今年你多大?”

  林云回答:“二十一岁。”

  “二十一岁就成了米国哈弗大学副教授?看来李教授你还是个天才呀!”

  说实话,吴帆觉得对方也就十七八岁,太年轻了,一副未成年人的样子,根本不像二十岁的成年人。

  林云翘起二郎腿,一副老成的样子道:“我就是长的年轻,从小学习还可以,五岁上小学,九岁初中,十一岁高中,十三岁上大学,十六岁毕业,二十岁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成了副教授,我觉得自己平平无奇,但别人不这么认为,本人也习以为常了!”

  “噗嗤!”

  吴帆笑出声,这年轻人脸皮还真厚。

  “李教授的课有点贵,三百块钱一张票,我一个月工资都没有三百,你觉得别人花三百块钱听课值得吗?”

  “贵不贵不是我来评价,要由市场来评价,如果有人听,自然不贵;如果没人听,那就贵了,至于你说自掏腰包来听课,我可不相信,你的老板会给你报销的。”

  “哈,你倒是很自信,不过我的老板不会给我报销,这钱还真的是我自掏腰包。”

  “哦,自掏腰包?那好,徐慧,把这位记者女士的培训费还给她!”

  吴帆刚忙摆手道:“不用,我学习了李教授先进的理念,自然得花钱,这也是市场规律,所有人都得遵守!”

  林云马上又对着徐慧喊道:“那不用还了。”

  吴帆一脸黑线:你怎么连客气一下都不会?

  “好吧,专访正式开始,我觉得李教授拥有非常渊博的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不知道这些知识在米国很常见吗?是不是任何一位副教授都能像您一样博学多才?”

  林云笑着摇头回答:“我的这些知识连米国的企业家也很少有人能够掌握,事实上,这些知识都是我自己归纳总结出来,如果出书发售,在米国也会成为畅销书。”

  吴帆吐了下舌头,这口气太大了,不过很符合她的胃口,口气越大,越有轰动作用。

  吴帆晃了一下手中的那份材料说道:“李教授,我认真的看了您写的这份材料,第一部分是写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形势,可以看得出,你对国家的未来非常看好,能不能和我聊一下原因是什么?”

  林云回答道:“我们国家有几个非常大的优势,首先是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国外跨国公司要想提高利润,就必须降低成本,其中人力占了很大一块成本。

  以前西方国家把工厂会建在拉美地区,如今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凭借廉价劳动力,未来这些国家会把工厂建在这里,这也是我们最大的一个优势。

  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拥有广阔的市场,咱们国家十几亿人口,比整个西欧市场还要大,是米国市场的五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跨国公司会放弃如此庞大的市场,甚至可以说,未来我们国家的市场将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甚至世界产业的布局。”

  吴帆将林云说得话记在本上,然后又问道:“看来,李教授对我们国家的未来充满信心呀!”

  林云呵呵一笑:“当然有信心,我们华夏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改革开放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

  自改革开放至今,所得成果已经不小,再过二十年,我相信世界上所有人都将被为我国取得的成果为之折服,再过三十年,那时或许就要谈论,谁将领导世界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是我们?还是米国。”

  “哈哈,李教授对我国的未来简直是太自信了,自信到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国人都不敢相信。”吴帆抿嘴笑道。

  林云回答道:“那是因为我在国外待了很久,认识到了资本背后的可怕,这些你肯定没有见识过。”

  “哦,资本背后的可怕?有多可怕?”吴帆询问。

  “嗯,这个问题就不回答了,说了你也不明白………我这次回到国内,正是看中了国家无限的潜力,对我来说,这里充满了机遇,将为有能力的人创造无数财富,就等着我们去拿了。”

  一听到“财富”二字,吴帆顿时直了直腰杆。

  “李教授,您的意思,未来将在国内发展,那能否透露一下呢?”

  林云故作神秘道:“这个暂时不能说,其实现在到处充满了机遇,关键在于你能否用心,只要抓住一个机遇,就能成功。”

  “这么简单?”

  “对,就这么简单,当然,发现机遇不代表可以成功,还需要有头脑。

  我们国家的改革将会以一种不断深化的方式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初,只要有眼光和勇气就能赚到钱,因为此时的市场是粗放型,企业也将以一种野蛮状态成长,就是现在这种状态。

  但很快,粗放型市场会向精细化转变,这个过程会淘汰一大批野蛮成长的企业,取而代之的是管理正规,产品定位明确,有长远规划的企业,这些企业中,将会出现我们国家的支柱企业。

  如果我们在二十年后再做一次采访,反过来看现在的企业,相信大部分企业已经消失了,市场也会完善的多。”

  吴帆点了点头,非常认可林云的看法,然后又问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