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故我执棋 第一百二十五章 潼城的隐秘

《故我执棋》第一百二十五章 潼城的隐秘

作者:李无歌 字数:1865 书籍:故我执棋

  他知道,毛禹终于有些沉不住气了。

  高手相争,切忌动气。

  只有冷静以对,才是致胜的关键。

  所以刘邦才会以奇慢的出剑方式,不断地给毛禹最大限度地施加压力。他要的就是毛禹心浮气躁,只有这样,他才会有一击胜之的机会。

  “你终于要出手了。”刘邦微微一笑。

  毛禹再也难以承受这种无处不在的压力,陡然间暴喝一声:“你去死吧!”手腕一振,长枪化作一条苍龙,奔向虚空,准确无误地对准刘邦的剑锋撞击而来。

  虚空中顿时气流窜动,伴着众人的惊呼声,空气显得是那般紧张和沉闷。

  刘邦不自禁地紧了紧手中的剑柄,眼睛一眯,从眼缝中挤出一道寒芒,死死地锁定在对方愈逼愈近的枪锋上。

  十丈、五丈、三丈……

  枪锋破空,每向前一丈,刘邦感受的压力都有所不同,当他感到自己的剑身难承其重时,“呼……”剑如清风般起动,幻化成一道美丽的弧迹,挤入空中。

  没有想象中的碰撞声,也没有人众人期望的爆炸声……

  就在枪剑相触的那一刹那,刘邦的手腕轻轻地一抖,只改变了一点方向,便听“嗤溜……”一声的金属刮刺之音,如鬼哭般震响在整个虚空。

  一串耀眼夺目的火花爆裂开来,便见那剑锋如附体的阴魂,紧贴在毛禹的枪身之上,以电芒般的速度顺杆而上,直削毛禹的手腕。

  这绝不像是刘邦这类高手的出剑方式,因为它无理,根本不合乎搏击之道的本质,但正因为它无理,却往往有效,因为它可以出人意料,达到奇兵之效。

  毛禹陡然色变,他惊骇地发现,刘邦这近似无理的打法,竟然是他枪法的克星!他要么弃枪,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手指被剑削断。

  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他所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他就只能退,用一种比前进更快的速度飞退,希望借此拉开一定的距离,以再图变化。

  等到他一退之时,才发现对方的剑锋不仅贴枪而来的速度极快,而且带出一股强大的粘力,根本就不容他有任何甩脱的可能。

  他惟有弃枪,如箭矢般向后直退,企图用自己的速度来摆脱眼前的杀机。

  这肯定是明智的选择,只可惜他遇上的对手是刘邦。

  刘邦的反应远比毛禹更快,就在毛禹标出一丈之时,他却站在原地,手中握着的,是毛禹放弃的长枪。

  他没有追击,连一点追击的意思也没有,只是深深地提聚了一口气,将劲力收敛在掌心的一点。

  一丈,两丈,三丈……

  他的眼眸里涌现出如寒冰般凄寒的杀机,眼看着两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

  一直拉大到相距七丈时,刘邦暴喝一声,全身的劲力在掌心间陡然爆发,长枪终于脱手而去。

  七丈,正是长枪脱手的最佳距离。当长枪经过这七丈距离的蓄势之后,已成势不可挡。

  “嗖……”长枪震颤着漫入虚空,每震动一次,幻化出数道枪影。当它逼向毛禹面门时,毛禹看到的,竟然是漫天幻影。

  他已分不清哪一道影子是真,哪一道影子是假;哪一道影子是虚,哪一道影子是实。就在他微微一怔时,倏然听到了“噗……”地一声,仿佛传至他的胸前。

  他一低头,就看到了枪身,顺着枪身滑下的,是一缕鲜红的血。

  临死之际,他也没有看到枪锋,因为这一枪正从他的胸口插入,直透后背。

  他惟有倒地,倒下的一刹那,他仿佛听到了刘邦平淡如水的声音:“我没死,你却真的去了。”

  他忽然发觉,刘邦不仅冷静,而且极为聪明,更要命。

  随着毛禹的倒下,西阳湖畔竟然出现了片刻间的死寂。

  一阵清风吹过,带来湖风的清新,也带来了淡淡的血腥,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一丝莫名的亢奋。当刘邦显露出这石破天惊式的一击时,所有的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激动,轰然欢呼起来。

  “赤龙帝君!赤龙帝君!”数千人同时呼喊着一个名字,如怒涛拍岸,响如风雷,带着一种近乎崇拜式的狂热,将目光汇聚在会盟台上、傲立如松的刘邦身上。

  他们没法不信,因为这一连串的事件都向他们表明,这绝不是人力可以为之的,除非刘邦真的是赤龙帝君的化身,否则就无法合理地解释。

  而此刻的刘邦,就像是天神一般站在台前,双手背负,衣袂飘飘,显得是那么地意气风发,当他的眼芒缓缓地扫过人群时,每一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一股说不出的震撼,油然生出一种敬畏。

  刘邦缓缓地摆了一下手,全场顿时肃然,众人都将目光投在他的脸上。

  “我不知道我是否就是你们所说的赤龙帝君,我也不知道我是否是真的具备常人不具备的能力,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今天,在这里,我们七帮的数千子弟与我一起,要做一件可以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而留名青史!”刘邦的声音激昂有力,还有一种从容,遥传远方,引起阵阵回音:“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会是什么,这也是我必杀毛禹的原因,我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大家,既然下定了决心,我就不留退路,义无反顾地去做我们该做的事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凭什么我们一生下来就该低人一等?凭什么我们要比别人贫穷下贱?那些王侯将相,难道他们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比我们高贵吗?”刘邦的说话果然充满了煽动力,引得每一个人都亢奋不已,翘首期待:“不,绝不是这样的道理,一个人的贵贱贫富,从来不是上天注定,而是要靠自身的努力。只要你敢想,只要你去做,只要你有这样的胆量,这大秦的天下由你来主宰也未必就是一个妄想。从今日起,就让我们为自己的梦想共同努力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谁敢保证我们中间没有将相,没有王侯?”

  樊哙首先站了出来,大声吼道:“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对刘大哥的为人胆色,我樊哙一向最为佩服,经历了今日的这些事情,更让我相信他绝非凡人,我樊哙彻底服了!凡我乌雀门子弟,从今日起,惟他马首是瞻,誓死效命!”

  第十四章 箭啸山林

  第十四章箭啸山林

  樊哙的话音一落,顿时引起各大门派的子弟纷纷响应,数千人中,倒有十之八九对刘邦起了臣服之心,虽然还有人坐观不动,但也生出了随大流的心思。

  这些人之所以对刘邦感到信服,并非是因为刘邦确是英雄之故。这些人过惯了在刀头上讨生活的日子,生死尚且不惧,又怎会轻易服人?实在是因为他们今日所见之事太过诡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悬念紧扣一个悬念,已然吊起了他们的胃口,认定刘邦乃是贵人之相,更是赤龙帝君的化身。有了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加之有人推波助澜,大势渐成,公推刘邦为首也就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刘邦眼见事态的发展尽在意料之中,脸上不自禁地流露出了一丝笑意,与纪空手相望一眼,却见他微微一笑,默不作声。

  在刘邦的提议下,杨凡顶替章穷,顺利入主青衣铺,登上会盟台来。当各帮派齐聚到刘邦的身后时,此刻的刘邦,俯瞰台下,见数千子弟群情激愤,斗志高昂,他顿有一种踌躇满志之感,大声喊道:“今日我们七帮会盟,群英聚会,何不趁机高举义旗,先攻沛县,再击退慕容仙的秦军,然后投奔陈胜王?!”

  他的话犹如一道闪电,更似一团火焰,燃起了众人的激情,在西阳湖滨,数千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已按捺不住。樊哙适时扬起一杆事先准备的大旗,“呼啦……”一声,风卷旗扬,飘在了会盟台的上空。

  刘邦大手一挥道:“今日起义,有进无退,不是大秦灭亡,就是你我封侯拜相!”

  当下在他的指挥下,数千子弟列阵整装,按照事先计划,分布停当,迅速向沛县进发。

  等到刘邦率队赶到沛县之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反抗。义军起事之初,未经一战,便旗开得胜,占得一座城池,顿时军心大振,群情激昂。刘邦的声望一路飙升,如日中天。

  经过短时间的整顿之后,刘邦严明军纪,号令三军,开始着手准备守城事宜。毕竟这是义军第一次与大秦军队作战,刘邦忙上忙下,直到天色将晚,才把一切事宜安排妥当。

  在樊哙等人的簇拥下,刘邦回到了乌雀门总堂。此时的乌雀门总堂已被义军设为中军大营,众人刚刚坐下,忽然门外响起一声尖锐的鸽哨,接着便见一只健鸽扑腾着窜入大厅,落到了刘邦的肩上。

  刘邦从鸽脚上取下一根竹管,吹出一团布条来,借着烛火一看,整个人的脸色豁然变了。

  “刘大哥,是谁传来的消息?”樊哙见他脸色不对,急忙问道。

  “是萧何从泗水传来的。”刘邦一脸阴沉地道,显得心事重重。

  “莫非情况有变?”樊哙惊问道。

  刘邦脸色极是凝重,眼芒从众人的脸上划过道:“也许我们要孤军作战了,因为萧何在信上说,就在昨日,大秦名将章邯率十数万大军与陈胜王在陈地作战,陈胜王兵败逃亡,已是自顾不暇了。”

  在座的七帮首脑无不色变,就连纪空手与韩信,也万万没有料到一时风头正劲的陈胜王,竟然会在一夜之间变得如此惨淡。

  形势陡然变得严峻起来。

  对于沛县这支新兴力量来说,如果没有一股像陈胜王的张楚军这样雄厚的势力作为靠山,那么它不仅在今后的发展上,还是生存上,都会异常艰难,陷入举步维艰之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