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到乱世当谋士 风起洛阳 第二十九章 大数据分析的威力

《穿到乱世当谋士》风起洛阳 第二十九章 大数据分析的威力

作者:儒雅随和老淑女 字数:2924 书籍:穿到乱世当谋士

  陈瞻惊醒,猛地坐起,带起一片水声。

  陈伯见陈瞻突然惊醒,恼怒于那婢女惊了陈瞻,对外训斥道:“慌慌张张做什么?我之前怎么教你们的,让他留下拜帖,在花厅等待,奉上茶点,好言相待。一天天的要见公子的人多了,你一个个地进来通报?”

  那婢子泫然欲泣,解释道:“奴婢确实是这样做的,可是那人却才等了不到半个时辰便不愿意再等。”

  “奴婢说已经将名刺递进去了,让他再等等,可他说自己是来与公子讨论诗词的,就是“汉家烟尘在东北”一句,公子听了便会见他。”

  “现在他正在往里冲,奴婢们快要拦不下来了……”

  陈瞻听完她的汇报大概也知道是什么事了,这个行事风格是刘荣没跑了。

  现在那么急着见他,是也听出了些什么?

  人来都来了,还是要见见他。

  刘荣资质不错,家里又底蕴雄厚,如果操作得当,或许能入账一大笔功德。而且自己今天才血虐了人家,怎么能指望人家给自己保守秘密(指不能让别人知道他生病,导致面圣名额被顶替)!

  陈瞻对着门外吩咐道:“我知道了,这确实不是你们的错,你们下去吧,就跟他说我刚刚醉酒才醒,现在仪容不整,让他稍待片刻,我这就更衣出来见他。”

  陈瞻不情愿地从热水中起身:“陈伯更衣吧。”

  陈伯赶忙递上布巾给陈瞻擦身子,自己出去准备衣服。

  若是出去见客,自然不能再穿居家常服,刚刚准备的衣服都要换。

  陈瞻刚刚穿好了中衣,陈伯便抱着几件衣服进来了,陈瞻随便选了一件,在陈伯的帮助下穿上。

  冠服是统治阶级让自己区别于劳动人民的重要表示。

  所以为了夸耀自己所占据的资源,也表示自己不需要劳作即可养尊处优,这样的衣服一般宽大且难穿戴。

  虽然只是普通会客,衣服比参加文会的那套简单很多,但是刚刚穿来的陈瞻怕闹出笑话,还是让陈伯协助。

  不过好在他尚在病中,并未引起怀疑。

  穿好衣服之后,陈瞻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显现出病容才出门去见客。

  陈瞻换好衣服便向待客的花厅走去,案上摆着婢女送上的茶点,然而精美的点心并没有引起刘荣的注意,他正焦急地在花厅里来回踱步。

  “刘君久等了。”陈瞻推开房门,直接坐到了主位上。

  一会要谈的事不能泄露,陈瞻让随从皆在门外等候,如今花厅内只有他与刘荣两人,所以陈瞻也不愿意多礼,直接看门见山:“刘君此来怕不是简单地为诗文之事吧?”

  刘荣一愣,心道果然,便不再遮掩,开门见山道:“陈君先前所言,近年来外族多次侵扰边地,致我边郡损伤惨重。在下观陈君诗中所言“汉家烟尘在东北”一句便想到东北乌桓之事。”

  刘荣也不客套,直接说出了他的猜想:“东北才历张猛之乱,伤亡惨重,又兼张猛裹挟中山叛军外逃,以至兵力空虚,若是乌桓效鲜卑之事,便能长驱直入,我大雍或无力应对。”

  虽然之前刘荣在文会上,便猜测陈瞻此句所言意指乌桓有反心。

  但是若如此,陈瞻不明说,就是表明他害怕担着逼反乌桓的责任,所以若是他直接问陈瞻,是不会得到答案的。

  因而这个猜测只能由他先开口主动提出,不能由他向陈瞻问出。

  至于陈瞻听了会不会往外乱说,反正他是天下第一号“妄人”,满朝公卿都喷好几遍了,也不差这点黑历史。

  不过陈瞻倒是没有想到这层,他甚至未曾想到自己这句诗还有此等深意。

  陈瞻发誓自己当时真的只是抄诗抄顺了手,没意识到这一点。

  ‘哎,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的,差点翻车,幸亏现在不是大清,否则万一哪天闹出“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可就哭都没处哭了,看来文抄公不能当啊!'

  虽然这次是他却有针对乌桓之意,但是难保下次还能瞎猫碰上死耗子。

  陈瞻一边在心里下定决心,一边思考着刘荣的问题。

  反正刘荣自己先说了乌桓之事,算是有把柄落在他手里,自然会保密,所以陈瞻也没了顾忌,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在下先前在中山确实见了一些矛盾之事,故而心中存疑,刘君先稍坐饮茶,听我慢慢道来。”

  “我当时求医中山,病势昏沉之间所见之事有限,然,有三个疑点。”

  “一者:中山张猛所部马匹甚众。我曾与十几商贾一起陷于叛军追击,追兵皆为普通郡兵服饰,然所乘马匹皆为良驹。初时我以为是我等暴露身份,因而引得叛军派骑兵追袭,事后才知并非如此,张猛所部普通士卒亦能获得马匹。后张猛溃败,逃窜之时所率千人也是一人双骑。”

  “要知道即使中山地处边郡,一匹马也得要五万钱吧,我竟不知我大雍郡兵何时如此富裕了?”

  “其二,刘君也知,近年来天灾频繁,我大雍实无力支付归化军之粮饷,去年应发给乌桓的粮草并未足额到账。而且乌桓去年在没有足够粮草的情况下撑过了一整个冬天,并没有向朝廷伸手要粮。”

  “我原以为是朝廷让冀州刺史代发了去年给乌桓的军费,毕竟这样可以节省途中运输损耗。但是我查遍近三年来冀州的账册,并未发现这笔支出。我想冀州刺史也不会拿自己身家填冀州财政的大坑,还做好事不留名,所以乌桓去年应该确实没有收到朝廷的粮饷。”

  “那么乌桓想要这笔粮食只能从大雍内地获取。可是边境自有防御工事,虽废弛已久,但是但凡有偷渡之人总会留下痕迹。但是去年边境安宁,亦无警报,这十分反常,除非有人缓解了乌桓的压力,补上了这个缺口。”

  “其三则是:当时张猛军仓皇出逃,将城内府库并付之一炬,最后仅剩下满地灰烬。”

  “虽然中山账册与粮草一并焚毁。但是我在裴刺史处看过冀州账册,今年中山并未缴税。而且张猛奔逃之时并未携带辎重,张猛又不养流民,放任他们抢粮,所以粮仓里的余量应该与叛乱之前相差不大,虽说今年发生了蝗灾,但是去年秋收下的粮食也还在。那么多粮草,虽然当时城中混乱,以至大军没有及时救火,但是半个时辰也不至全部烧完!”

  刘荣恍然大悟:“所以结合一三两点,资助乌桓得人很可能就是张猛!而且他去年就和乌桓勾结了!”

  刘荣不寒而栗,原本大雍的边境已经如此千疮百孔了,他低下头仔细思考陈瞻所说。

  “这不合理!”刘荣搁下茶杯,焦急地在花厅里踱步,嘴里念念有词:“但是张猛为什么要勾结外族呢?他是今年被清流赶尽杀绝的时候害怕处罚才反的,若是他去年就生了反意,所以才勾结乌桓,为何今年才反?”

  陈瞻不明所以,不好上去打搅,只能在一旁看着。突然刘荣停了下来,猛地一拍桌子:“我明白了!”

  刘荣越说越激动,甚至拿起陈瞻的茶杯猛地灌了一口:“去年边境安宁,城中粮草缺失,因为去年乌桓本要进犯,而张猛拿着这些粮补绥靖,换取乌桓不进攻的承诺。”

  但是刘荣说到一半声音又弱了下去,他还有一个疑问:“只是这样虽然暂缓了乌桓进犯,但是张猛自己也落不到好处,粮食也花了出去,以后难道要拿自己的家资填补亏空吗?”

  陈瞻作为一个工科生,对于数据比古人敏感多了,刘荣想不明白的地方他倒是很快就想通了,于是接着刘荣的话解释道:

  “我猜测去年那次交易不仅是绥靖,更是互市,乌桓年景不好,马价跌得厉害,草场无法供养那么多马匹,乌桓人必定会低价出一批马,而张猛拿着稀缺物资粮食去买马还能再压一压价格!”

  “若是借此去关中倒卖一波,换取金银再带回来,一路上并不十分显眼,到时候便可在本地将金银兑换成粮食,一来一回之间便可得千万之利。”(张猛之所以不能远距离买粮,是因为没办法解决运输问题。现在从南方买粮食可以走运河或者海运,但是张猛那个时候走陆路,成本都挣不回来。)

  刘荣也是聪慧之人,见陈瞻如此说也想明白了:“他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今年夏粮收上来之后他便能靠低价买粮补足亏空。谁知今年蝗灾,粮食欠收,所以中山的粮仓并未被补齐,而张猛的金银就砸在了手里!”

  刘荣很想否定,但是试试就摆在他的面前,刘荣声音颤抖地说出来他们的推测:“那时清流清洗阉党,张猛以为事情暴露,害怕朝廷派人核查粮仓,所以才……”

  原来张猛之乱所涉各方竟无无罪之人……

  看刘荣如此,陈瞻叹了一口气宽慰道:“但是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的猜测,乌桓也不是之和冀州一州接壤,万一朝廷调动了幽州或者其他州郡之粮接济乌桓,那我们的猜测便都站不住脚了,所以我还需要查查这几年的上计数据,以及朝廷的调令,若是能进尚书台核查……”

  陈瞻还没说完就被刘荣打断了:“不用如此麻烦,去年冬天老爷子还管事,我回去问问老爷子!”

  他口中的老爷子指的就是前司空刘放。

  陈瞻原本还想叮嘱几句,说这一切只是猜测,不要惊动刘司空,谁知刘荣已经站起身来往外走:“陈明远,此事等不得了,若真如我等猜测,今年冬天便会出事,这不是我们可以处理的了,等我回去问老爷子再来……”

  刘荣一溜烟跑出去了,没有给陈瞻一丝反驳的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