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之海权时代 第二百二十八章 畸形的经济(下)

《穿越之海权时代》第二百二十八章 畸形的经济(下)

作者:半老夫子 字数:2399 书籍:穿越之海权时代

  郑经一听就明白了,这郑氏发展的毛病在于偏重于重工业的发展,以及依赖外向型的经济模式。再加上百姓都是穷怕了,手里刚有点儿钱根本不敢放开手脚花钱。

  套用后世的话说就是,郑氏还没有培养出足够强大的消费市场,郑氏充其量还只是活命经济,这离着郑经期望建设成一个发达富裕国家的梦想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如此低迷的消费就如同一潭死水,根本不可能推动社会财富的流动。想要让社会财富动起来,就必须要想办法刺激消费,想让老百姓把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钱花出去,那就要让老百姓对未来有所预期。

  国家要清楚地让百姓知道,他们未来的收入可以预料,即使是现在花光了手中的积蓄,依然不用担心突然有一天会过不下去。

  郑经知道这扩大内需市场是一件非常重要之事,首先要保证内部循环,然后才是对外贸易的发展。

  可是如今的郑氏正好是反过来的,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对外贸易,内部的市场消费低迷,根本不能作为市场的一极,撑起内需市场。

  然而这并不能怪华夏百姓吝啬,不愿意花掉手中的钱,只是因为华夏老百姓都穷怕了,自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真的是华夏百姓的真实写照。

  “省英叔!户官衙门要对内推进消费市场的升级,官府要负起责任,让百姓明白只要勤劳肯干,他们以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官府不能让每一个埋头苦干的人失望。”

  “王上说的是!户官衙门一直在努力推动税务的精简化,明确化,让百姓在交税之前就知道一年下来要缴纳多少赋税。

  彻底断绝贪官污吏层层加码,肆意盘剥的机会,努力保证每一文赋税都用到实处,御史台的监督作用也要发挥出来,要保证每一笔拨款都没有挪作他用。”

  御史台如今的都御史是唐显悦的次子唐兴武,老爷子退到幕后之后,郑经便将婉儿的叔叔安置到这个位置上。

  这其实也是郑氏人才贵乏的一个缩影,大量的二代充斥在官场上,没有办法,十年时间的培养,郑氏新政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还在基层打磨。

  这些新的人才能够大量进入中枢,至少还得十年时间,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刻。这也是郑经不愿意现在平推大陆的原因,打下来也没有人去治理,白白便宜那些蛀虫,还不如先留着。

  到时候打过去,那叫清理敌产,若是自己的地盘那就叫阶级矛盾了。

  听郑省英点名御史台,唐兴武赶紧出班道:“王上!御史台的各个地方反贪机构都在有效运行,每年都会揪出大量的贪腐官员,为藩府至少挽回几百万两的经济损失。”

  郑经点点头道:“监督工作很重要,不过却不能学大明那种风闻言事,一切弹劾都要有切实的证据,任何不实的弹劾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整个御史台上下对于延平王规定的以事实为依据的弹劾其实是非常不满的,若是什么弹劾都要御史台据实而弹劾,那御史台要付出多少精力才能对各个官员的行为进行监督。

  而且一旦监督不力,官员出事负责监督的御史台官员也要受到惩处,这就是给御史台套上了枷锁,等于是带着镣铐起舞。

  然而前车之鉴不能不加以防范,风闻言事的结果就是言官成为了党争的马前卒,仗着自己可以胡乱说话的权力,肆无忌惮地攻击政敌。

  不过唐氏如今已经与郑氏深度捆绑,不管郑经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唐氏就算感觉不合适都必须要全力支持,两家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唐兴武立刻承诺道:“臣会对属下各地的监督机构进行定期巡查,任何不实的弹劾都会受到应有的惩处。

  不过要想维系御史台的监督作用,对人力的使用也要加大,因此臣希望能够适当增加御史台的工作预算。”

  “预算的问题留到年底预算会议上说,你们要做好预算准备,想要预算就要拿出充足的理由。”

  “臣明白!”

  唐兴武退回位置不再出言,郑经又把目光看向何斌,郑氏各个职能部门要说权力最大的,除了吏官衙门,就属工官衙门。

  与其他部门相比,工官衙门是个特殊的部门,别的部门争取预算,都是花钱的部门,而工官衙门麾下的轻重工业、建筑、采矿各个下属部门很少是赔钱的产业。

  每年不但不用跟藩府伸手要钱,还能向藩府上缴大量的利润结余,何斌如今是郑氏炙手可热的权力人物,一个条子就能调动上百万资金的大老。

  “何先生!工官各个部门的发展如何,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产品推出?”

  “王上!臣等按照王上提出的石灰石煅烧方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之后,今年的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为了验证产品的质量,臣做主将码头到安平主城区的道路用新式建筑材料进行修筑。

  现在已经完全铺设完成,至于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若是经过验证达到事先预想的要求,那可以说是建筑材料上的一大发明,从此建筑、修路等行业的格局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经回王城的时候就注意到了已经敷设了水泥的路面,当时急着回家便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原来这条路是郑氏治下的第一条水泥马路。

  “你们试验的结果如何,可有什么新的发现?”

  “王上!工匠们通过各种试验,发现这新式的建筑材料若是在砂浆内包裹骨架,更加的结实。工匠们试验了不同的材料,木质骨架、竹制骨架、钢铁骨架等,最理想的骨架是钢铁。

  不过考虑到成本问题,最经济实惠的骨架是竹制骨架,若是建筑高层房屋,使用竹制骨架在灌浇砂浆,房屋的结构强度将会大大增加。

  而且使用砂浆材料建造的房屋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防火,每年刑官下属的水龙队至少针对火情出动几百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防火成了城市的一大难题。

  由于我郑氏木料价格便宜,大部分房屋都是木制结构,在旱季干燥的时候,发生火灾的几率就会大大的增加。”

  郑经知道何斌说的是事实,当初藩府资金困难,砖瓦房的成本太高,为了节省资金,修建了大量的木制房屋,这些木制房屋成了郑氏治下的一大特点。

  然而随着工业的快速兴起,安平的人口快速膨胀,木制房屋的缺陷也明显地显露出来。现在已经到了该解决这些历史欠账的时候了,至于如何解决,后世有着非常现成的方法——那就是房地产商业化。

  以前没有良好的建筑材料,就算是有这种想法也不能实现,现在水泥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不过用竹子进行骨架支撑,一两层的低矮建筑,不用做太大的承重还行,若是建造五六层的板楼,用竹制骨架那就是坑害百姓,制造安全隐患。

  这竹制骨架看似省钱,其实却是坑人,承天府是处在地震板块上,一旦地震,那就是伤亡惨重,这种想法一定要从源头上扼杀掉。

  可若是使用钢筋骨架,房屋的建造成本就会大幅上升,根本就不是百姓现在的收入能够承受的。而且现在没有工程机械,所有的工程都需要人力完成,又会增加建筑成本。

  郑经一想到这些一个套一个的问题,就是无比的头大,一个国家的发展哪里是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说就能建设起来的。

  可是再艰难还能有自己刚刚接手郑氏这个烂摊子的时候难吗?一些困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题外话------

  感谢书友54杀伐超神的打赏,多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