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的理想国 第4章:少年强国强

《三国的理想国》第4章:少年强国强

作者:沧海一花蛤 字数:3795 书籍:三国的理想国

  要办大事,来不及做更多的思想教育工作。

  士颂知道古时干成大事的人,都是慷慨激昂地振臂高呼,应者自然是云集。

  比如“均贫富、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等等。

  再有激情的,那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更高级的,就是匡扶天下、以证大道。

  士颂就准备采用这个,借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现在对于郡内各署衙的岗位安排,士颂本着简单有效的方式,进行了快速地任命。

  原有的官员,只要是政绩尚可,又还接受新人新办法管理的,一律留任;但凡有调皮捣蛋说怪话儿的,立即革职卸任。再有暗中阻拦的,立刻请入县狱、郡狱去“喝茶”。

  士颂快刀斩乱麻,官吏们也都很配合。

  无论是官是吏是差役,都懂得现职比回家种地好得多。对于新太守及其颁布的命令,他们很配合地落实执行。

  安排好了之后,士颂带着众人查看了城内的府库、粮囤等处。

  巡看过后,众人都觉泄气:武械陈旧、粮秣缺少。

  回到大堂,许靖再通报了户籍人口及其衣食状况,众人更觉挠头:还别说进攻敌人,饿得浑身发软的百姓们,能够披上衣甲、拿起刀枪,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兵士不多也就罢了,谋士、将领,这些人才也找不出几个。

  积存粮秣、钱财的府库,基本上是空荡荡的,如何招募、训练兵士,怎么以浩浩荡荡的部伍及补给车辆,去对外攻城略地呢?

  以这样的状况,别说向外争夺天下,就是内保也让人感到心中不安。

  可这样的窘迫状况,并不能难住胸怀大志的士颂。

  回到太守府衙,他随即开始重新的部署。

  城中的太守府衙大堂内,士颂跽坐在公案后面,发布了几项命令。

  士颂自领南海郡太守及正道大将军职务;

  郡丞,袁徽,兼管官学;

  长史,许靖,兼管盐铁、海外贸易;

  郡都尉,袁忠;

  督邮兼兵曹从事,薛综;

  ……

  这些当代名士,本是士燮等人要来辅助(盯防)士颂的。现在接受了这样的官职,他们都觉得很惊讶。

  面对众人的疑惑神情,士颂冲他们挤挤眼睛,淡然地笑道:“诸位大才,暂时委屈现任。等以后我建立了一个理想国度,再给予诸位重任!”

  这话听在耳中,几人都是似懂非懂:“什么是‘理想国度’?”

  “大华夏国!”士颂环视着众人说道。

  几人闻言先是大惊失色,再就疑惑不解。

  士颂自命正道将军,本来就已经受到袁慧等人质疑。

  现在又听到这个国名,他们看着年轻的士颂,更觉得脑袋里很茫然。

  犹豫许久,心里不断打鼓的袁徽,蹙眉问道:“敢问太守,你,你这是要谋反吗?”

  他的话问完,不管是认同还是持着疑问态度的人,先是一惊,再就一起把求解的眼神看向士颂。

  要想让这些思想刻板的人真心辅助自己,士颂知道,那就先要站在道义、道德的制高点。

  他淡然地冷笑几声,接着反问道:“刘表、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可有恭顺朝廷之意?”

  叹气摇头后,袁徽只得说道:“曹孟德逼遏天子,诸侯自是不服。哎,大厦将倾啊。”

  “孙策奔袭江东,是按照旨意做的吗?曹操破徐州,坑杀无数兵士、百姓,这哪里还有道德底线?袁术自立为帝,不顾治下百姓死活而发动战争,这是有良知的人应该做的吗?”士颂愤慨地说罢,看向众人。

  领导这样的眼神看过来,众人听得有理,更必须要予以配合。他们纷纷痛斥天下无道、那些人实在是乱臣贼子,必须予以斥责,必要时予以讨伐。

  官将们纷纷附和,表达着心中的愤怒。许靖在一旁,狠狠地拍了一下大腿恨道:“汉室倾颓,诸侯只图一己私利!”

  袁徽皱眉思索片刻,还是把求解的眼神看了过来。

  士颂知道历史的发展脉络,知道三国归晋后不久,就迎来了汉人最大的悲剧——长达数百年的五胡乱华。

  那样的事实,果然应验了袁徽当初说的未必是这个意思的话——兵革既兴、外患必众。

  想要那样的事不再发生,就要从现在的乱世来入手解决。

  士颂挺直身子回应道:“汉人欲永久治理华夏,就要先停止内乱!否则,外患必众!止杀、止乱,这是我的责任,也是诸位大才与将军们的责任!”

  心气很高的薛综,立刻大笑着附和说道:“太守所言极是!要让恶徒安静下来,只有用武力慑服!难道还要给他们讲什么‘务必敬天爱民’的道理吗?”

  作为心腹之人的他说出这样的话,其他的官将心中暗惊之后都看向士颂。

  见士颂目光如炬,众人连忙附和道:“薛将军说得太好了!”

  许靖沉默片刻,看向士颂说道:“要让百姓安顿下来,要图谋天下安定的大计,总要有衣食方可。现在,我们困难颇多,如何是好?”

  “这些,某早已有了对策。”士颂镇定地回道。

  众人并不知道他有何对策,但见他如此镇定,也都相信了领导总会有出神入化、定国安邦的雄伟韬略及实践能力。

  袁徽安静地听了大家的交谈,颔首表示听懂、认可。

  他沉思后,诚实地道出了皇帝新装的真相:“太守固然胸怀天下,可眼下既无众多兵将,又无丰足的粮秣。近几日,我们去到城内外巡看,见到的都是饥馁百姓,以及空荡荡的府库。”

  “是啊!这样的现状,不用说进取,就是自保都很困难呢!”许靖接过话来叹道,“想要征召百姓为兵,可疫病缠身者也甚多。”

  “嗯,”士颂回应一声,随即说道,“这是事实。但某却有信心——欲要天下安,南海郡先做个样板!”

  这是个新词汇,众人一时有些茫然。

  见众人都没听明白,士颂再解释道:“就是先要南海郡的百姓们,提前其它地方的人们,先富起来!”

  众人听了,都感慨不已。

  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大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是连稀粥、咸菜都不能安心地吃进嘴里的事实。

  富裕?那是官贵们的现实。还别说让老百姓富起来,就是老百姓每天都能吃饱肚子、身上的衣物穿着得体,那也是亘古未有的事。

  众人看看身上的官服,再拍拍自己的肚子,各自暗想着:我等俸禄都未必每月按时足数发放,还让老百姓们先富起来?

  他们的眼神茫然迷离,士颂却自顾镇定地说道:“以此看来,你们就知晓了——某不是什么谋反,而是要安定天下,为万民带来安乐。那样的状况,难道不是我们,不是天下每个人,都翘首以盼的吗?”

  听了他的话,袁徽与许靖等人张着嘴巴呆愣许久,再对看之后,一起躬身拜礼道:“若能如此,不枉我等跟随太守,匡扶天下的一腔热血!”

  士颂挪了挪席子,也对几人施礼说道:“当然可以。有诸位相助,士某必能如愿!”

  袁慧等人来不及避席,只好连忙不停回礼:“士将军切莫谦恭至此。”

  重新坐好后,袁徽手捋胡须开口询问:“将军,诸般事宜繁杂,我等应该从何处入手?”

  袁忠、薛综立刻拱手说道:“将军既有大志,理应招兵买马,寻机北上!”

  许靖连忙说道:“我们所有的兵将加起来也不满三千,粮秣又欠缺,先吃饱肚子要紧!”

  袁徽思索片刻后说道:“建立功业当然是应该的,操之过急未免鲁莽。我们才到这里,根基也并不牢固。”

  这话说得对,总要把根据地建设好才对。

  基础不牢固就贸然率兵行动,若遇到强敌反攻,立刻就会土崩瓦解。

  站起身来,士颂自信地说道:“南海郡既然是我们的根据地,就先在这里做出模板!”

  只能听个大概,但袁徽等人见他胸有成竹的样子,也都充满信心。

  万事开头难。

  “应该从哪里入手呢?”袁徽手捋胡须,眯着眼睛看向士颂。

  要想成就事业,除了自己的能力和胸怀,必要有人给予辅佐。

  现在的环境中,为首者对辅佐的人,主要需求就是名士与良将。

  一将功成万骨枯,谋士脱离书卷去思考实际状况,这都需要长期的心理与指挥能力的历练。

  士颂具有系统的支持,对此并不着急。

  可民心民意,这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名士在士人阶层有一呼百应的号召力,更还能逐渐向官贵阶层、豪族阶层,乃至百姓们当中扩散。

  现在袁徽虽然没有明确说出什么,但毫无疑问是在用语气和眼神,提示士颂:当初曾经允诺,要以培养人才的教学为先。

  看着袁徽,士颂诚恳地说道:“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袁徽面带微笑,许靖等人也立刻认同。

  士颂接着说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袁徽等人立刻大赞,但对于“地球”不明。

  士颂只好把梁启超老夫子话里的这个词,暂时改为了“天下”。

  众人听得明白,纷纷赞同。

  接下来,士颂带领众人,开始了理想国的建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富民强,教育当先。

  袁徽主导整顿官学,士颂除了补充要求官学要开办分校,各县也都照着办之余,再额外要求:不分贵庶、一视同仁地,招募十五岁以下的孩童。

  开办学校的经费,全部有南海郡府库支出;修建新学校的劳力,由百姓义务劳动,饮食由官府发放稻米、蔬菜。

  这是基本问题,另外还有其它问题若干,也都是众人觉得挠头的事。

  “父母以家里需要劳力为由,拒绝孩童来学习,应该如何处置?”袁徽询问道。

  “孩童上学,家人减免劳役。既然这是百年大计,就应该算作强制命令,违者处罚其父。”士颂解释着说道,“确有家庭劳力困难的,需要特别申报,郡府予以协调解决。”

  老师由征召当地的士人来担任,薪俸由郡府支出;孩子们来上学,学费问题怎么解决?

  全民免费教育,暂时还不能达到。那就把这个问题细化后,再进行区别对待。

  优等生可以由郡府财政负担;其余的学子,可以通过学习之余的帮工,来减免学费、食宿费。

  总体的原则就是:富裕家庭的学费照收;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暂免,未来以出仕后的薪酬抵偿。

  会不会造成不公平,甚至为了这每年一百钱,但因为人数众多而显得不少的学费,使得负责的官吏暗中动了想要贪污的邪念呢?

  首先对官吏们进行廉政教育:固定薪俸已然足够家用。要想得到更多,那就勤勉工作以获得升职加薪。

  官吏们的收入与家庭财产公开化,否则不可为官为吏。

  贪墨者,百钱以下罚十倍;在这个数量以上者,杖责、徒刑、苦役,直至斩首。

  专门负责此事的督邮兼兵曹从事薛综,对此嘴角上扬,拍了拍腰间悬挂的刑杖。

  众人都一样,官吏们也就都拱手接受。

  学生家庭要隐瞒?

  入户调查。

  不愿意的肯定是家财太多,也就不存在交学费的困难;

  存粮不足、衣衫简朴的人家,都在受照顾的行列中。

  富户因此不满?那就对其好言劝说:你是为天下名士做贡献,官府和人民都感谢你。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活着,受人尊敬;死了,必生天界。

  富户们顿时觉得自己在世间更有大用,心中更生出无比荣光。

  按下葫芦起了瓢。

  这个问题解决了,再有新的问题生出。

  “太守,”许靖皱眉思索,“学子半途而废,又将如何?”

  “没能学出来也没关系。他们的学费,可以用粮食或者出差役的形式补偿。”士颂说罢,许靖频频点头。

  学子们蜂拥前来,兴趣爱好并不一样。这又怎么办呢?总不能牛不喝水强按头,逼迫每位学子都摇头晃脑、微闭双目着唱诵经书吧?

  基本文学肯定是普及化,另外如算术、天文、工匠、农业、冶炼、武学等等,都一视同仁地予以招生。老师们,都由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来担任。

  士颂通过时空门从后世找来不同的学习内容,再由系统编撰成册后,分发给专业老师,对学子们进行教导。

  工匠、农业、冶炼等技术工作被轻视?

  跟他们解释什么“科技兴国”的大道理是需要的,但很费唾沫。

  还是以让众人眼见为实的方法为上。

  分成理论与实操课程,这些学科学子们的学费不仅减免,还有衣食的免费配发。

  另外,学子们更还依据学习的态度、成绩,给予其家庭的米、菜、肉,甚至现钱的奖励。

  除此之外,另外明确告知:这些学子,学出来就会被官府分配工作,有固定薪俸。

  招收学生来参加这样的学习,士颂命人把“招生简章”写在纸上,去郡府及各县衙门口张贴,以广而告之。

  没几天,袁徽就慌忙着找到士颂,急火火地说道:“太守,如此不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