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往事百语② 人我之间要跳探戈

《往事百语②》人我之间要跳探戈

作者:周远廉 字数:2637 书籍:往事百语②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台湾编译馆馆长赵丽云博士在电视台“莲心”节目受访时,侃侃道出彼此“跳探戈”是婆媳相处的最佳方法,这席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童年祝发出家,也不懂得舞蹈娱乐,但我常听闻妇女信徒诉说婆媳家常,也曾听说“探戈”是一种讲求韵律节拍,并且舞者的脚步必须相互协调的舞蹈。亲子、朋友、同窗、上下之间,何尝不是要用跳探戈的方式彼此相处,有进有退,才能恰到好处。总而言之,人我相处之道就是要彼此跳探戈。

  回想青少年时,我和师父志开上人之间正是以“互跳探戈”的方式,在一进一退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师徒之情。他经常对我施以严厉的打骂,但有几次我被人冤枉受罚时,他却暗中助我解危;他怕我俗情未泯,即使放假也不准我回家,但当母亲上山来看我时,他却亲切接待,嘱咐我不能拒绝母亲;他让我受尽闭塞的丛林教育,但当我从学院结业出来时,他却带我游历山水,并且同往宜兴祭拜祖庭;他不准我念师范大学,但对于我参与佛教事业却欣然允诺,并且大力资助。我们师徒一心,以兴教为志。可惜大时代的动荡,让我不能继续承师受教,只有将这浓厚的恩情转为无私的法爱,运用在千万众生身上。

  三十年前佛光山初创佛学院时,我担任院长。在生活方面,我的要求十分严谨,但是在思想上,我的作风却非常开明。贪玩的学生因为我助他下山观赏溜冰表演,后来安住学业,努力不懈;好学的学生因为我为他护航夜读,从此更加精进,回馈常住。顽皮的学生因为我帮他掩饰无心之失而改过迁善,痛改前非。愚昧的学生因为我和他一起玩球而恢复自信,自立自强。所以我深感教育并非一成不变,最主要在契理契机,双方知进知退。

  慈惠、慈怡、慈嘉出国深造时,正是佛光山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尽管为了筹付昂贵的学费,我节衣缩食,劳苦奔忙,但是在和他通信时,我对财务只字不提,只叮咛他们不要太过节省,应注意饮食营养,起居正常。每当学校放假,三人连袂归来,帮忙寺务,不落人后。当他们学成归来时,我才由别人的口中得知,每次接到我的信以后,他们越发感念为师的苦心,所以更加勤奋向学,省吃俭用,两个人分享一个馒头是经常的事,偶尔到超级市场买了些饼干,但在结账时,念及常住的财务困难,又将饼干放回货架。就这样忍饥耐寒过了六年,他们相继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之后,立即回山,继续以刻苦耐劳的精神投入弘法利生的行列。

  依法从台大法律系毕业不久,常住就送他到夏威夷大学深造,获得硕士学位之后,接着又赴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我每次见他放假回山帮忙,总是向大家介绍:“准博士依法法师回来了。”只见他一脸笑容,信心十足。今年他真的获得博士学位了,当他前来向我销假,请示领什么工作时,我却改以严峻的口吻,希望他能“先学做人,因为学会做人然后才会做事。”他敬谨受命,目前从事西来大学的教务工作,忙得不亦乐乎。

  孔子对于子路,先赞美他“好勇过我”,然后教训他“无所取材”;对于子贡,既表彰他具有“器”材,却又告诫他有如“瑚琏”。孔子因为能因材施教,所以人称至圣先师;子路、子贡因为肯虚心受教,所以成为孔门俊杰。《禅林宝训》云:“姁之妪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长也。”古来的祖师大德们,如玄奘大师以权巧法门,使窥基法师由三车和尚成为三藏法师,直至今日,无人批评玄奘大师滥开方便,反而赞美他知人识才;无人驳斥窥基法师发心不净,反而称扬他及时改过,善莫大焉。马尔巴以种种苦行折磨密勒日巴,为他消除罪业,由粗人魔外变成一代大师。最初马尔巴不因密勒日巴杀业深重而鄙视舍弃,后来密勒日巴也不以马尔巴棒打喝斥而悖离师道,在密勒日巴开悟之时,两人相拥而泣,传为佳话。可见将“人我之间的探戈”跳得好,必须细心留意彼此的步调,知进知退,通权达变,不但不能踩到对方的脚,而且也不能让对方踩到自己的脚。

  四十年前,我在宜兰雷音寺弘法时,不但不滥劝居民信佛,反而称赞其他宗教。一向虔信耶稣基督的熊岫云先生在听经闻法六年之后,有感于佛教的包容祥和,一改初衷,皈投在三宝的座下。四十年后,奉上司之命为我立传的符芝瑛小姐第一次与我会面时,自称只为公事而来,不会信仰佛教,我也以平常心应对接待。没想到两年的跟随采访下来,符小姐却以迫不及待的心情皈依佛教。素无信仰的大企业家曹仲植先生由于我说可以“行佛”代替“拜佛”,从此他不但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对佛教事业也护持有加。一向排拒佛光山的蔡朝丰居士因为我特地错开行程,在百忙之中,亲往主持其母的告别式,后来不但邀我前往小琉球主持讲座、皈依,而且还组织佛光分会,送女儿上山学佛。

  佛门里有一句话说:“啐啄同时。”人我初识有如刚学“探戈”,难免脚步不一,但只要我们肯蠲除成见,以诚相待,终有思想相契的一天。向以国学才子著称的龚鹏程先生在担任佛光大学校长之前,未曾与佛光山接触,因彼此具有互尊的雅量,所以共事愉快,办学顺利。承包佛光山大小工程的萧顶顺先生和我在沟通当中,深知“探戈”三昧,他对我的看法尊重有加,我对他的意见也是言听计从,所以彼此能合作无间,悠悠岁月,一晃三十年过去了,现在连他的儿子和孙子都投入佛光山的工程行列,与寺务的发展同步迈进。

  许多人见我三十年来开山建寺,乃至拓展佛教到全球各地,以为我一帆风顺,前进无阻,其实鲜有人知每一步的推进是多少的后退顿挫累积而成。像早年大雄宝殿的施工,因缘具足时,就多做一点;因缘不够时,就少做一点。就这样进进退退,虽说盖了七年之久才全部落成,但是人人称羡,连五星级的圆山大饭店都曾前来索取蓝图以为建筑样本。而近几年来我主持的弘法大会,如红磡体育馆数万观众的听经场面、马来西亚八万信众的闻法先例、新加坡一票难求的盛况、马尼拉座无虚席的人潮,除感谢当地教界大德如竺摩、金明、寂晃、隆根等长老、法师的爱护支持以外,回想起来,也与我十多年来辛勤耕耘,进退有分,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十年前,初来台时,多少优秀的青年要随我出家学佛,然自忖己无立锥之地,如何领众熏修?故毅然拒绝。后来我在各地建寺安僧,因缘具足,只要见到优秀的佛教人才,我都设法接引培训,如今佛光山有一千三百名出家弟子从事弘法利生的工作。

  三十年前,我以北部应酬繁多,因此南下开拓佛教事业,待南部根基稳固之后,才又北上展开弘法工作。在推展国际佛教方面,我热心不减,四处奔忙。五年之间,国际佛光会在全球各地已有百余个协会共同为弘扬佛法而携手努力,佛光终于照耀在五大洲的土地上。偈云:“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安身立命之道,首在认清时势,步伐稳健,如“跳探戈”,该进时进,该退时退,才能掌握分寸,有所作为。

  人生的道路本来就是有来有去,有进有退,像待客的妙方是送往迎来;周全的礼貌是礼尚往来;而座谈会议若能问者、答者环环相扣,才会趣味横生;彼此闲聊必须说者、听者应对如流,才能宾主尽欢。大自然的事物也是来往复始,循环不已,像严冬一过,春天跟着来临;太阳下山,星月接着高挂天空;旧的一年逝去,新的一年接踵而至;枯叶落尽,枝桠继续抽出嫩叶。宇宙人生就在这一来一往,一进一退之间,处处显得生机盎然。凡有去无回者,大多不是好事,像射出的箭一去无回,必定会有死伤;攀登高山一去无回,往往凶多吉少。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唯有像赵馆长说的“要如跳探戈一样”,不计较进退得失,大家彼此你来我往,才能在生命的舞台上随缘放旷,挥洒自如。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