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一十四章 蘧伯玉的人生经验(3K)

《尊师孔仲尼》第二百一十四章 蘧伯玉的人生经验(3K)

作者:役智 字数:2731 书籍:尊师孔仲尼

  蘧伯玉?

  这个名字对于宰予和子贡来说,可谓是如雷贯耳。

  蘧伯玉,本名蘧瑗,字伯玉。

  他与齐国的晏子一样,同样是历仕三朝的元老,先后事奉过卫献公、卫殇公、卫灵公三位国君。

  而他的名气之所以流传于天下,也与吴国的延陵季子有很大关系。

  当年吴国的王子季扎为了辞让吴国的王位,便故意向他的哥哥吴王馀祭请求出使中原各国。

  季扎出使齐国时,和晏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还提醒他小心祸患。

  在晋国,他又与叔向把酒言欢,还预言晋国的大政以后可能要归于韩赵魏三家。

  到郑国,他又与子产一见如故,还预测子产将会接任郑国的执政,并勉励他多加努力。

  而季扎在卫国时,结交的朋友则正是蘧伯玉、史狗、史鱼、公子荆、公叔拔、公子朝等人。

  他离开卫国前,还特意评价了一句:卫国有很多贤能的君子,不会有什么祸患。

  这话如果是别人说的,大抵是没什么份量的。

  但如果这话是出自延陵季子之口,那其中的意味就不一样了。

  首先,季扎三次辞让吴国的王位,这样的德行已经无可置疑。

  而从前和季扎交往过的朋友们,也都成了天下间举足轻重的人物,而他本人的预言则一一应验从未失算。

  可以说,能得季扎一句称赞的人都得是个人物,就更别提那些被他认为是君子的人了。

  季扎觉得蘧伯玉是君子,夫子平时讲课时也会拿蘧伯玉来举例,天下人也都称赞蘧伯玉这个人‘生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意思是说蘧伯玉每一年都要反思自己前一年的过错,时刻纠正自己。

  但话是这么说没错,可宰予总感觉蘧夫子这个人有点怪怪的。

  因为这人虽然称得上是个勤政爱民的君子,但又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君子。

  每每翻开他的履历,宰予都忍不住想笑。

  蘧伯玉历仕三朝,期间遇到数次内乱。

  然而蘧伯玉每次都不跟着瞎掺和,一碰到动乱他就弃官而走,第一时间溜出帝丘,防止受到牵连。

  而等到动乱平息后,如果国君不召蘧伯玉回来,他就留在家里自得其乐。

  如果国君召他回来,他就听命返回,用他那一套‘弗治之治’的理念安定百姓,收拾内乱后留下的烂摊子。

  这也是为什么夫子会称赞他: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宰予的明哲保身和蘧伯玉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甚至于晏子的‘不死君难’和蘧伯玉的‘当溜则溜’比起来都有档次上的差距。

  毕竟这一位才是真正的拿得起放得下,有机会做事就做,没机会做事就溜,对于官位俸禄什么的绝不带半点留恋。

  对于这样一位趣人,而且还是了解卫侯脾气的卫国大夫,宰予当然要拜见一番。

  但他与蘧伯玉素不相识,该如何让他停下车驾呢?

  如果直接叫他,蘧伯玉身为长者,而我是后辈,这也太失礼了吧?

  宰予眼珠子一转,顿时想到了个好办法。

  他揪着子贡和申枨,对他们说道:“快,下车与我一同向蘧夫子施礼。”

  子贡初时还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可他转念一想,立马明白了宰予肚子里翻得到底是什么坏水了。

  “子我,真有你的!过二人则轼,三人则下,蘧夫子这种知礼君子,这下子想不停车都不行了。”

  他们三个来到道路旁,恭恭敬敬地朝着蘧伯玉的马车俯身施礼。

  果不其然,原本端坐车上的蘧伯玉看到他们三个行礼,立马开口吩咐道。

  “停车。”

  随后,老头在御者的搀扶下晃晃悠悠的走下了马车,直到站定后,才规规矩矩的向他们还施一礼。

  蘧伯玉行完了礼,正想转身离开。

  可宰予哪里敢放这位长跑冠军登车,今日若是不见,蘧伯玉回头又跑了怎么办?

  他赶忙开腔道:“我特地从鲁国前来拜会,很希望能把名字通报给您。”

  子贡和申枨也急忙帮腔:“我们也是如此。”

  蘧伯玉听到这话,一捋白胡子,奇怪地问道。

  “三位是从鲁国来的君子?我有幸能得知三位的名讳吗?”

  宰予等人赶忙回复。

  “宰予。”

  “端木赐。”

  “申枨。”

  蘧伯玉虽然不知道申枨的名号,但宰予和端木赐他却是听说过的。

  且不论宰予大败齐军的事迹,单是这两年他和子贡发行书籍的成就,就足以让蘧伯玉闻听过他的大名了。

  “唉呀,没想到居然能在这里见到三位君子!你们来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宰予笑着回道:“我遇到一件难事,而您又是天下间德高望重的长者,所以希望您能替我解惑。”

  “难事?”

  蘧伯玉皱眉微微思索,联系到最近鲁卫两国发生的大事,顿时将宰予的来意猜了个七七八八。

  他谦虚的俯身行礼道:“德高望重实在愧不敢当,但我生活的年岁的确比较长久了。如果您愿意聆听我的人生经验,我也很愿意将它述说给您。”

  宰予一听到蘧伯玉愿意传授人生经验,顿时有了种出使卫国成功率加一的感觉。

  他连忙问道:“我的国家遭逢大旱,又在今年遇到兵灾,所以我国的国君便派我去往国外购买粮食。

  现在我将要去拜见卖家,他曾经被我的同僚羞辱,他对于那件事一直难以释怀,而他的性格也让人感觉难以琢磨。

  我可以运用强权的手段威压他,强迫他将粮食卖给我国,但这样一来就会加深过往的仇怨,以致于无法化解。

  可如果我不用这样的手段,又担心不能买到足额的粮食,这样就会使得我国西部的百姓遭受饥饿,而我自己也会因此招来罪责。

  以您来看,我该怎么办呢?”

  蘧伯玉是个聪明人,他当然明白宰予的意思。

  只不过碍于两人的身份,大家都不能明说,只能互相打哑谜。

  蘧伯玉只是回道:“您难道没有听说过螳螂的故事么?

  它张开自己的臂膀要去阻挡车辆前进的道路,却不了解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做到,因而只能丧命于车轮之下。

  这说的就是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而招来祸患的故事啊!

  所以对待这种事,您必须要做好准备,小心对待。如果自以为做不到的话,为什么不离开车轮行驶的道路呢?”

  宰予听到这话,差点两眼一黑倒在地上。

  不愧是‘跑酷达人’,卫国有口皆碑的‘长跑冠军’,他的建议居然是如果做不到就快run吧。

  但宰予既然都到这儿了,自然不可能跑路。

  再说了,他现在也不能跑,菟裘的五百户人家他得养,孔门的师兄弟们也指望着与他携手共进呢。

  欸,说白了,我还是做不到蘧伯玉那么潇洒的转身啊!

  因此,他只能继续追问道:“您说的话很有道理,但我听说:既然已经拉开弓了,就必须要把箭射出去。

  现如今我已经拉满了弓弦,恐怕已经无法回头了。”

  蘧伯玉听到这话,抿了抿嘴唇,又回道:“那您听说过养虎人的故事么?

  驯养老虎的人,不敢用活的动物喂它,这是因为老虎杀生见血,就会激起它的怒气。

  也不敢用完整的动物喂它,因为老虎撕碎食物,也会激起它的凶性。

  只有能够适时地让老虎吃饱,使老虎愤怒的心情得以缓和通达,才能保全养虎人的性命。

  老虎与人完全不同,却懂得取悦养虎人,这是因为养虎人顺从它的脾性。

  而其他人接触老虎会遭到杀害,这是因为被杀的那些人都是逆着它性子的人。”

  宰予听到这里,大致明白了蘧伯玉的意思。

  他这是让宰予时时注意顺着卫侯的性子,照顾他的面子,不要去提过往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这其实都是挺基本的礼节,但蘧伯玉却要特地拿出来说,看来这两年晋鲁两国对待卫侯的态度,就连这位卫国的长者君子都看不下去,以致于还要特意叮嘱宰予。

  宰予赶忙向他表明心意,希望能通过蘧伯玉向卫侯转达诚意。

  “您说的话,我已经牢记在心。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要注意的了吗?”

  蘧伯玉问道:“您想要登门拜访的事情,是否已经事先通知过他了呢?”

  宰予这才回道:“我引军来此的消息已经知会过了,但登门拜访的事,还未曾让人转达过。”

  蘧伯玉闻言点了点头,回道:“那些爱马的人,用篾筐装马粪,用蜃器盛马尿。

  结果,刚巧有蚊蝇飞到筐器的边缘,只是爱马人拍打蚊蝇的时机不对,马儿就咬断了勒口,踢伤了养马人的头和胸。

  所以说,人的心意和关爱都是有一定限度,并且可能会被误解的。

  更别说,您的国家与他之间还曾经产生过嫌隙,所以拜见他怎么能够不小心谨慎呢?

  请您先在帝丘中找一处馆驿住下,我将会替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向他说明您登门拜访的情况,并以此来化解贵国与他过往结下的旧冤。”

  ------题外话------

  更新在读者投出月票的时候开始,在作者得到月票的时候终结。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