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零七章 尽善尽美(4K)

《尊师孔仲尼》第二百零七章 尽善尽美(4K)

作者:役智 字数:3526 书籍:尊师孔仲尼

  鲁国公宫,鲁侯坐于上位,孔子在下侍坐。

  高阶之下,排列黄钟大吕,遍布管弦琴瑟。

  乐师侧立两旁,舞者手持戈盾伴着乐声跃然起舞。

  一曲终了,乐师、舞者退下,鲁侯笑着向孔子发问道。

  “大野泽之战告捷,晋国也决定向我国派出援军。不知道夫子觉得,待到我军将士凯旋之时,为他们奏响这曲《武》如何呢?”

  孔子闻言,不发一言。

  鲁侯奇怪道:“难道您是觉得之前的《韶》更好吗?”

  孔子听到这里,终于开口回答道:“如果单是比较乐曲的话。《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鲁侯疑惑道:“《武》是武王所作的乐曲,《韶》是虞舜所作的音乐。您是觉得虞舜的德行比武王更加广博吗?”

  孔子闻言回道:“我不敢轻言武王与虞舜的德行与功绩,如果一定您一定要我谈论的话,我愿意向您转述我所知道的关于虞舜和武王的事迹。”

  鲁侯问道:“寡人愿意听从您的教诲。”

  孔子道:“虞舜时,他继续启用了帝尧时遗留下的‘八恺’、‘八元’这十六位贤臣,又从民间遍访贤人来辅佐自己。

  他任用出身高阳氏,性情和缓温润的‘八恺’,委任苍舒、隤敳、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去署理土地及百官的事务。

  于是四时协调,百姓丰衣足食,百官也得以各司其职。

  又任用出身高辛氏,性情宽豁仁厚的‘八元’,委任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让他们八人去传播五教。

  于是天下间出现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样五教和顺的景象,连邻里之间也变得更加和睦。

  之后,他又任用了弃、契、皋陶、垂、益、伯夷(古之伯夷)、夔、龙等贤能的臣子。

  帝舜任命弃担任后稷,主管农事,教百姓如何耕种,帮助人民抵御饥荒。

  任命契担任司徒,负责主管五伦教育,安抚天下民心,引导人民一心向善,使得万民和谐。

  任命皋陶担任士师,主管刑狱,以五刑惩治奸邪之人,用流刑宽减犯下小错的人,并根据他们所犯下的过错轻重,慎重的选用刑罚。

  任命垂担任共工,负责统领各种工匠,修建百姓安居的房屋,制作他们日常使用的工具。

  任命益担任朕虞,主管山泽的开启与关闭,养育鸟兽,栽培树木,并让百姓能够享受的来自山泽的财利。

  任命伯夷担任秩宗,负责祭祀,早晚虔敬、正直、清明的奉养天、地、人三事。

  任命夔担任典乐,掌管音乐,让他用礼乐来教育少年,教导他们养成正直温和、宽厚严肃、刚正而不暴虐、简约而不傲慢的性格。

  任命龙担任纳言,负责辑录、进献来自民间的忠贞之言,陈述来自下层的实情,并帮助帝舜分辨那些诋毁他人的言辞和灭绝道义的行为。

  此后,帝舜每三年考核一次他们的功绩。

  并通过三次考核的结果来决定罢免或升迁,因此远近的各项事务都发展起来了。

  而远方作乱的三苗部族,也因此被分化瓦解了,仰慕帝舜的德行从远方前来投奔的民众不计其数。

  就在这时,帝舜命令乐师作下了《韶》的乐章,并希望以此来勉励后人。

  《韶》源自这样的德政,传递着虞舜浩瀚如海般的德行,这样的乐章,又怎么能不尽善尽美呢?”

  鲁侯闻言,不禁感叹道:“舜的德行,真是盛大啊!那么武王的德行,又是怎样的呢?”

  孔子回道:“《武》开始演奏时,舞者手持盾牌,立于两旁不动如山,象征着武王在孟津誓师,命令士卒全副武装,只待诸侯响应,就要向前进击了。

  随后,《武》的舞蹈开始律动,舞者自动作开始就凌厉威猛,象征着太公望指挥前军虎贲之士奋勇向前,试图一举灭商的决心。

  舞蹈结束时,武事已毕,舞者单膝跪地,象征着开启周公、召公之治,天下将归于安定。

  《武》乐再次奏响,舞者自南而北,象征着王师北出朝歌。

  曲子演奏第二遍,舞者再起,象征着灭商的殊死搏斗。

  第三遍,象征着凯旋南归。

  第四遍,象征着南方诸国尽数降服。

  第五遍,象征着分陕而治,周、召二公为左右二伯。

  周公居左,治陕以东。

  召公居右,治陕以西。

  第六遍,舞者聚集,相缀成行,表示对天子的崇敬。

  天子与将领与舞者并肩而立,振动铎铃,增长士气,四面征伐,威盛中国。

  武王克殷,平定天下后,下令恢复商初的政令。

  还来不及下车,就封黄帝的后裔于蓟,封帝尧的后裔于铸,封帝舜的后人在陈。

  下车后,又封夏禹的后人在杞,封商汤的后人在宋。

  命令为殷商贤臣比干的坟墓添土,释放被纣王囚禁的贤臣箕子,并派他检视殷商掌管礼乐的官吏,有贤者就恢复他原来的官位。

  又下令废除殷纣王的苛政,增加士人俸禄。

  王师渡过大河,西行入陕,马放南山,将战马散于华山之南,表示不再乘骑。

  把役牛分散于华山以东桃林地区的荒野之中,表示不再用来驼运战具军需。

  战车、铠甲收藏于府库之内,表示不再使用。

  倒握干戈等兵器,使白刃朝向内部,外面裹上虎皮,表示不再需要以武力止息兵事。

  有功将帅,封赏他们为诸侯,使他们象弓櫜(箭袋)一样,把天下的战乱也从此櫜藏起来,不再发生。

  因此,建立诸侯也被称为‘建櫜’。

  然后,天下人就知道武王不再用兵了。

  于是纷纷遣散军队,举行郊射求贤之礼,东郊射礼歌唱《狸首》,西郊射礼唱《驺虞》。

  军中那种旨在角力比武、贯穿革甲的射击也停止了。

  天下的贤能之士,各个穿着裨衣冕冠等礼服,衣带上插着笏板,前来拜见。

  勇武的士人也解下长剑,开始用文德的方法去辅佐国家了。

  天子在明堂中祭祀先祖,百姓由此懂得了为人子者应该行孝的道理。

  朝廷之上行朝觐之礼,诸侯也因此明白作为贤臣的方式。

  天子亲自耕种藉田,于是天下人都开始奋力进行农桑之事,尽心于生产劳作。

  在太学中奉养三老五更,天子亲自袒衣,切割牲肉,执酱请国中长者食肉,执爵请国中长者饮酒洗漱。

  又头戴冠冕、手执干盾,亲自舞蹈,使他们欢乐快活,并以此教化诸侯,让他们懂得尊长敬老、明晰孝悌之道。

  从这以后,周人的教化便通达于四海,传递于八荒了。

  这时,武王便命令乐师作下《武》,并以此记录下自己的得失,并用它来为后人警戒。”

  鲁侯闻言大受震撼:“武王的德行,也同样是寡人无法仰望的啊!只不过,为什么您说《韶》尽善尽美,而《武》却只尽美,未能尽善呢?”

  孔子闻言,回道:“《书》上曾说过:牧野之战,流血漂杵。

  武王攻克朝歌后,向四方征讨,平定天下。

  共计攻灭九十九国,杀敌一十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九人,生俘三十万又二百三十人,总计征服六百五十二国。

  庚戌日,武王抵达宗周。

  下车后,就让巫祝向上天进献祷辞。

  武王命人将跟随纣王作恶的邪臣百人斩断手足,又杀掉抓获的军中小吏及为殷商守鼎的官吏,还将四十余个氏族的首领和他们的守鼎官吏诛杀,并将他们作为向上天祭祀的牺牲。

  司徒、司马开始在南郊祭祀天帝。

  武王在南门中献上俘虏,命令活着的俘虏穿上号衣,让他们先于运送战死敌人左耳的车辆入城。

  祭祀开始时,武王亲自主持。

  太公望身背悬挂纣王首级的白旗和悬挂纣王两个妻子首级的红旗,先于牺牲和敌人的左耳进入周庙,并在宗庙中燃起了火堆。

  癸丑日,又献上所俘的殷王之士百人。

  甲寅日……”

  孔子说到这里,一直沉默的鲁侯忽然开口道。

  “您不必再说了。现在,寡人已经明白,《武》未能尽善尽美的原因了。”

  孔子说到这里,忽然起身来到鲁侯面前拜道。

  “我听说:鲁齐两国交战,我军的将士们在前方奋勇作战,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们舍生忘死,奋力杀敌,为的是保卫鲁国历代先君遗留的疆土,保存您所守护的社稷。

  然而现在前线战事未定,鲁国的将士们尽心竭力尚且无法保证胜利,然而您现在却已经开始考虑他们凯旋时的奏乐了。

  我年轻时,曾往成周向久居那里的贤者老子求学。

  老子告诉我:兵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绝不用它解决问题。

  君子在和平的生活中,以养阳摄生为务,以崇尚生生不息为旨。

  在战争的时期,用兵则奉行诡道。

  所以,兵器这个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能淡然处之。

  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

  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会因为喜好而随意杀人。

  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

  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参加。

  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对待战死的人。

  所以说,我军虽然大胜,您又怎么能不去哀悼在战争中死去的将士们,反而还在这里以聆听乐章为乐呢?”

  鲁侯先是一阵愕然,随即有些羞愧道。

  “寡人一时不察,以致于有损于天和。还请您替我传令,大军归来以前,公宫之内将不再响起乐声了。”

  孔子听到这里,只是恭肃回道:“您的心意必将传达,只不过,只有这些,恐怕还不足以宽慰前方将士的心啊”

  鲁侯听到这里,先是沉默了好一阵,然后方才开口问道。

  “您想对我说的,大概是卞庄子的事情吧?”

  孔子闻言不语,只是恭谨的侧立一旁。

  鲁侯看到他的模样,挣扎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叹了口气,站起身来道。

  “欸……卞庄子……从前的确是寡人做错了。

  先前寡人派他领军,卞庄子三战三败,寡人不能明察其中的原因,以为他是胆怯。

  因而……因而数次责备侮辱过他。

  现在卞庄子以死明志,寡人就算再愚笨浅薄,又怎么会不能领受到他的心意呢?”

  鲁侯犹豫再三,开口问道:“依夫子之见,寡人赏赐他土地财帛,可以弥补过往的过失吗?”

  孔子闻言,只是微微摇头:“士以节死,岂可以利许之?”

  鲁侯听到这里,又沉默片刻,随后叹息道:“寡人愿在卞邑为他设立庙祀,令卞邑百姓每年在秋冬时节向他进献椒兰之礼。如此一来,夫子觉得意下如何呢?”

  孔子听到这里,俯身拜道:“如果真是如您所说的那样,从今往后,鲁国万民难道还有不愿为您效命,鲁军的将士难道还有不愿为国家出力的吗?”

  鲁侯的脸上终于多出一丝笑容,他朝着西方郑重行礼道:“寡人当为卞庄子执礼!”

  ……

  阳州郊外,鲁军行营。

  宰予手捧着那封来自夫子的书信,看完之后,终于如释重负的长长呼出一口气。

  子路和申枨坐在他的身边,二人一齐问道:“子我,夫子说什么了?”

  宰予只是冲他二人微微点了点头。

  子路见了,不由开怀大笑:“好!好啊!我就知道夫子肯定不会对卞庄子这样的仁义之士坐视不理。”

  申枨也喜悦道:“太好了,国君愿意帮他恢复贤名了!”

  但宰予却并没有像他二人这般开心,而是站起身来,走到了停放在大帐前的灵柩旁。

  他将那封书信轻轻的放在了卞庄子的胸前,冲他发誓道。

  “卞子,我听说君子当名实相副。

  现在你的名已经借由夫子之口得以恢复。

  剩下的实,就看我明日战场之上,替你讨回了!”

  ------题外话------

  如果读者不愿走近我,没关系,那就请读者原地不动,让我走近你。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