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三十六章 宰予献策

《尊师孔仲尼》第一百三十六章 宰予献策

作者:役智 字数:1893 书籍:尊师孔仲尼

  菟裘城外的原野上,行驶着一辆马车。

  车中坐着的,是孔门学子秦商。

  秦商手里端着本《三十六计》,这本《三十六计》自从他买到手之后,就一直悉心研读。孔门学子如今纷纷出仕,秦商也追随父亲秦堇父的脚步,做了孟氏的家臣。

  他的父亲秦堇父在鲁国可以说是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

  襄公时,鲁国参与由晋国主导的十三国联军,加入了灭亡偏阳国的战斗。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人多势众的联军居然拿城坚壁固的偏阳毫无办法。

  眼见着战事不利,秦堇父在危难之际三次徒手攀爬偏阳的城墙,虽然三次都遭到守军阻挡未能成功,但秦堇父三次从城墙上摔下,居然毫发无损。

  后来偏阳人主动出城抢夺联军粮草,又是秦堇父挺身而出,他与狄虎弥联手杀退敌军,并带领手下士卒顺势攻入僵阳城中。

  但没想到却中偏阳人埋伏,二人陷入苦战,狄虎弥见势不妙直接砍断战车的车轮挥舞着作为盾牌。

  偏阳人想要歼灭这支孤军深入的小部队,于是便下令落下城内闸门,彻底断了他们的后路。

  这时,夫子的父亲叔梁纥眼疾手快,竟然双手托住城门,使得鲁军得以顺利撤出。

  此战之后,秦堇父便与狄虎弥,还有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一同被称为鲁之三虎。

  如此秦堇父这样的虎父在前,秦商岂能甘为犬子?

  所以自打进入孟氏效力后,秦商便夜以继日的学习兵法。

  家传兵法学完了,自然就得找点其他书籍填补,谁知上市集一看,曲阜卖的最好的兵法,就是师弟宰予鼓捣出的《三十六计》。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秦商都没想到,原来自家师弟对于兵法竟有如此高深的造诣。

  但让秦商惭愧的是,这《三十六计》他只能理解一小部分。

  因为《三十六计》共分为《计名》、《解语》和《按语》三个部分。

  其中《解语》是对于计策的解释,而《按语》则是对于计策的考证。

  《解语》是每一计都会有的,但《按语》却不是每一计都会写的。

  有《按语》的故事,这一计自然就好理解,但没了《按语》,秦商就感觉有些抓瞎了。所以趁着最近不忙,他干脆便带上《三十六计》专程到菟裘跑一趟找宰予答疑。

  秦商的马车驶入菟裘城,刚刚来到府衙前,他便看见这里已经停着数辆装饰华丽的马车了

  这是哪家达官贵人的车驾?

  秦商带着疑惑步入府衙,还未等走近内堂,便听见里面传来阵阵话音。

  “宰子,如今宋国使团被囚,您是否能有良策,救我乐大司城于水火之中呢?”

  宰予居于主位,望着下方满脸焦急的赵氏使者,以及旁边一脸茫然的赵毋恤,不由觉得有些棘手。

  根据他的记忆,宋国的使者这一趟去晋国,多半是没办法活着回国了。

  范鞅对于乐氏向赵氏示好的行为极度恼火,虽然没办法从明面上针对赵氏,但作为晋国的执政卿,他拿捏一个宋国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赵鞅能把人派到我这里来问策,看样子应该是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再加上我的预言给他带来的震撼又是在太大,所以才做出如此这般不合情理的行为。

  也怪他最近风头太过,处处都想压范鞅一头,这才激怒了那位心眼本就不大的执政卿,造成了现在这般难以收场的结局。

  宰予思前想后,也不径直回答使者的问话,而是冲着一旁的赵毋恤问道

  “毋恤。我之前让你记下的三十二字,你记熟了吗?’

  赵毋恤闻言,恭恭敬敬的站出列:“夫子的教诲,毋恤怎敢忘却。”

  宰予笑着问道:“那你就说说看,是哪三十二个字吧。

  赵毋恤闻言,一字一句的背诵道。

  “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

  亡。

  一旁的赵氏使者听到这话,忍不住身子一震。

  他扭头望向身边这位一向不受赵氏家臣待见的小庶子,满眼都是惊讶之色。

  宰予起身道:“纯刚纯强,其国必亡。这是我教给毋恤的道理,但天下的道理原是共通啊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势力越广大就越感到恐惧,威望越强盛就越感到害怕。

  势力扩大,大多是因为抢占敌人的利益。

  威望越强,大多是战胜了敌人的结果。

  战胜敌人,就会招致怨恨。

  扩大势力,就会招致憎恶。

  愿意帮助你的人少了,而憎恶你的多了,势力虽然强大,怎么能不时时感到恐惧呢?

  所以贤明的君主在平安的时候就想到危险,在显赫的时候就想到困窘,在有所得的时候就想到有所失。”

  赵氏使者听了,悔恨道:“宰子,可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就算对主君说这些话也于事无补啊!’

  宰予听了,只是摇头:“我这段话,并不是对你家主君说的。

  “那是?”

  宰予道:

  “这是对晋侯说的。

  “对国君?’

  宰予看他还不懂,只能从旁提点道:“当初夷狄侵入诸夏,齐桓公尊王而攘夷。

  他帮助鲁国击退淮夷,重建被赤狄摧毁的刑卫两国,又协助燕国抵御山戎的入侵,平定了宋国的内乱,责令不服礼义的楚国向天子纳贡。

  桓公称霸数十年,他的德行感化四方,他的仁义四海通行,于是王道得以重新推行,诸夏也都服从于他的领导了。

  而纣王时,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他把她献给纣王。

  然而却因为不合纣王的心意,便遭到了杀害,九侯也因此被剁成肉酱。

  之后,纣王又任用费仲管理国家的政事,但费仲善于阿谀,又贪图财利。

  天下各国见到九侯竭尽忠诚的下场,又不堪忍受费仲的贪婪,于是渐渐地都不来朝拜了,而是去归附施行仁义的文王,这便是商朝覆灭的开端啊!

  如今天下各国中,尽心尽力服侍晋国的只剩下鲁国和宋国。

  先前鲁国请求晋国出兵讨伐齐国,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

  如今宋国派出的使团,又因为不合贵国国君的心意,所以遭到了囚禁。

  而我看到东方的齐侯正摩拳擦掌的收买卫、郑等国,这些小国归附齐国,就像是流水汇入大江一般。

  我实在是不明白,贵国的君王这样做,到底是打算干什么呢?”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