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缠绵 420.

《缠绵》420.

作者:不知酒浓 字数:1015 书籍:缠绵

  三娘给每个认识的人都送了帖子,告诉大伙自己搬家到仁风里了,有空的话可以过去玩耍。

  她还认真记录每个人是早上有空还是下午有空,按照贺知章的建议搞分批接待,顺便琢磨从早到晚该带大伙玩什么游戏。

  比如散学归家时到洛水边上那个眼熟的钓鱼佬,她就跑过去问人家要不要去仁风里那边临近的河段钓鱼,顺便到她家吃顿饭。

  据说乔迁时来帮忙暖宅的人越多,住进去的人运气会越好!

  钓鱼佬年过半百,须发只见零星的白,身上却有一股子离尘脱俗的气质。他瞧了眼三娘递过来的帖子,把手中的钓竿放到一边,打开了眼,笑道:"你这字写得越来越好了。"

  三娘登时翘起了小尾巴。

  “颜先生也这么夸我!”

  她乐滋滋地和这位钓分享自己的小快乐。上次她的习字结果得了颜真卿的夸奖,散学时逢人就给人家一,连眼前这位萍水相逢的钓鱼佬都被迫过她的习作。

  钓鱼佬名叫岑勋,乃是相门之子,家中曾出过岑文本、岑长倩、岑羲三位宰相,堪称是"一门三相",可惜其中两个都命途多舛、下场不佳。

  比如岑长倩在武家如日中天的时候力保睿宗皇帝,被武家人罗织罪名灭了满门。

  再比如岑羲跟着太平公主政变,也被杀了

  所以岑家的成分算起来非常复杂,以至于李隆基对岑家人的感情也非常复杂,反正吧,大抵是不太想见他们。

  岑勋不咸不淡地在洛阳一带待着,想居闹市便居闹市、想入山林便入山林,日子过得倒也还算自在,并不在意自己能不能入仕为官。

  这不,都发展出古时隐士必备技能(钓鱼)了。

  一代隐士姜太公的成功事迹带火了这个技能一千多年!

  岑勋见三娘这般积极相邀,点着头应道:"行,到时候我过去。"

  三娘走了半天,觉得有点累了,也学岑勋坐到洛水边的石阶上,与岑勋说起自己填满房的宏伟构想。

  小孩子就是这样,甭管自己到底能不能做到,要做什么事都得嚷嚷得人尽皆知。

  说漏了一个算她输!

  岑勋边重拿好钓竿边夸道:"有志气。"

  一大一小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半天,三娘才挥别岑勋归家去。

  转眼到了乔迁当天,许是因为逢上休沐日,李俨他们一大早便过来了。

  李俅早前从萧戡那儿得知他们去了嵩山玩耍,还在嵩山那边置办了产业,这些天都很有些闷闷不乐,憋足劲要给三娘准备超越萧戡的乔迁礼物。

  可惜李俨直接把他掏空小金库的想法打了回去,要兄弟俩合送一批给三娘。

  他们早前弄的船如今都还在洛水上来回飘行,船上的已经多不胜数,读人们都夸圣人和东宫仁德。既然他们能拿到这么多,自是要亲自去挑一批最好的送给三娘。

  船的主意可是三娘给出的。

  这礼物既有意义,又不会惹人非议。

  李俅口头上应了,到了今儿一大早还是忍不住把几套簇簇的击鞠用具塞上马车,对他哥说道:"这几个鞠球不值钱的!"

  李俨无可奈何,只得由着她去。

  其他人也都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托他们帮忙带出门,主要是李俨一个人带不动这么多小孩去太远的地方,所以只能由他们兄弟俩作为代表送贺礼了。

  李俅一到仁风里,便抱着击鞠用具跑去找三娘玩,说是等他们都学会骑马以后就可以一起击鞠了!

  所谓的击鞠就是打马球,初唐时生活在藏地的吐蕃人最喜欢这种马上运动,太宗皇帝了几场以后觉得颇合自己胃口,便命人学会来打给他。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大唐贵族子弟无论男女都有打马球的好。

  就连当今圣上李隆基早些年也曾奉中宗皇帝之命与驸马都尉杨慎交等人组成击鞠队,代表大唐与吐蕃人派来的队伍比赛。

  最近李隆基也不知是不是想起了当年那位球杨慎交,打算把武惠妃所出的咸宜公主嫁给杨慎交之子杨洄,已经命人在东都这边择地营建咸宜公主府。

  所以说,皇帝都擅长打马球,甚至还打得过吐蕃强队,可见大唐马球之风多盛!

  三娘和李俅都还不能上马,只能拿着马球杆子追着球到处乱跑,不时哐当哐当地格挡对方试图抢球的球杆,竟也玩得不亦乐乎。

  等萧戡过来了,也抄起球杆与他们抢起球来。

  直至三个人都累得一屁股坐到地上,才总算是消停下来。

  李俨感觉自己已经到他们学会骑马以后会是什么光景了。

  要是没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应当会这样快快乐乐地长大吧?

  李俨掏出张帕子给三娘擦汗。

  绕梁都没来得及阻止,三娘便接过帕子往自己额头上擦去。她的刘海被汗水微微浸湿了,俯首帖耳地贴在小小的额头上。

  萧戡知晓马球是李俅送三娘的乔迁礼物,也不甘落后地掏出把弹弓和一袋子弹丸来,兴冲冲地说道:"我也给你准备了礼物!"

  这倒是很符合他游侠理想的礼物,要知道古代说人不务正业,讲的都是"怀丸挟弹,携手遨游"。

  这里所说的"怀丸挟弹"说的便是带着弹弓和弹丸到处游荡。

  三娘接过弹弓,好奇地拨弄两下。

  萧戡便打开弹丸袋子给她,里头居然是一颗颗圆润可的珍珠。他积极说道:"我教你玩,用这个!"

  三娘没想到萧戡居然会拿珍珠当弹丸,立刻摇着头说道:"我不用这个。"

  萧戡问:"为什么?"

  三娘道:"这个贵,不能这样浪费。"

  萧戡有些失落地说:"好的吧。"他问左右有没有带陶丸的,统统贡献出来给三娘玩。

  还真给他搜刮出几袋子来。

  "这个便宜!"

  萧戡把陶丸拿给三娘,表示这是土做的,土到处都有,不贵的。

  三娘这才跟他学起弹弓怎么耍来。

  百孙院中是没有这玩意的,李俅得有些眼热,也想玩,可他和萧戡向来不对付,只得忍着,唯有在三娘练手的时候才凑过去她玩儿。

  李俨其实也没玩过弹弓,不过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孩子了,全程都远远立在廊下他们玩耍。

  等到日上中天,别的客人陆续到来,三娘便把收到的私人礼物都收了起来,接待自己邀请过来的客人。

  随着时间推移,到场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好在有些就是过来她,还有别的地方要去,留下乔迁礼物就走了。

  兴许是因为三娘太和人分享自己的"抄塞满房所有橱"计划了,不少人给她送的乔迁礼都是,且大多都是像李俨那样精挑细选过的。

  三娘都还没开始抄写呢,房里就已经堆了不少等待她去整理的!

  这些礼物可比别的东西贵重多了,要知道多少人千求万求才能借到别人的藏,贺知章他们却都愿意挑选些顶好顶好的选她!

  三娘只能积极给他们推荐自己喜欢吃的点心和菜肴,希望他们能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郭家祖父也拿出自己这段时间搜罗来的好酒,大方地当了一次东道主。

  要知道以前他可都是去蹭别人酒喝的!

  到了午后众人都喝得差不多了,王维也从嵩山过来了,他最近本来就有事要来洛阳一趟,得了三娘托人送去东溪别业那边的帖子便应邀而来。

  三娘见了王维格外高兴,问他今晚粉】扑-儿文=~学!可要住在她们家。

  王维道:"有点事要去办,过来给你们贺过乔迁便过去。"

  他给三娘送了把琴。

  三娘平时学琴用的是便宜的手琴,弹坏了也不心疼。王维上次听她抚琴,觉得她已经能弹出曲调来了,便去物色了这么一把琴准备赠她。

  嵩山有不少高人隐居其中,不仅有佛道两教的名士,还有不少技艺高超的名匠。他常用的琴就是在嵩山一位老琴匠处购得的,这次他又过去挑了把的。

  三娘抱过几乎比她自己还沉的琴,入手便喜欢得不得了。她让绕梁帮自己把琴放去房,引着王维去与贺知章他们小酌两杯。

  一整天郭家门外的车马就没断过,得邻里惊奇不已:这是哪位达官贵人搬过来了?

  这事儿也不难打听,隔壁一户姓裴的人家收到郭家派人送过来交好邻里的茶点便讨论起来了。

  座中的中年男主人说道:"这郭家是武将出身,来的客人中竟有不少文士。"

  女主人约莫四十多岁,气质端方娴雅,一便是出身香门第的女子。她笑着解释道:"你刚回来,不知晓也正常,听闻郭家出了个小才女,连圣人都屡次夸赞她聪慧伶俐。"

  男主人名叫裴荣期,出身河东裴氏,乃是关中郡姓。他妻子乃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女,两人琴瑟和鸣,育有三子二女。

  夫妻俩皆是名门之后,讨论了几句后便转开了话题。

  裴荣期说道:"子美出游这么久,也该回来考乡贡了。你他都二十三了,既没成家,也没立业,他耶娘不伤心,你这个当姑姑的得多操心操心,写信催他回洛阳。"

  杜氏说道:"我省得的,以前便没少写信催他。只是他人在吴越,山长路远,写了信也经常送不到他手上。"

  杜氏的侄子名叫杜甫。

  杜甫自幼丧母,因着杜父再娶,这孩子三岁便被她接过来抚育,于她而言不是亲儿胜似亲儿。待到杜甫长大成人,说是想出去游历一番,这一去就是五年,先是北上太原,接着又是南下吴越,竟是一点都不想着成家。

  简直把杜氏给愁坏了。

  当晚杜氏又试着给杜甫写了封信,能不能托人送到杜甫手上。

  游子游子,可真是叫人牵肠挂肚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