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荒文明战记 第九十四章 寻宝

《大荒文明战记》第九十四章 寻宝

作者:浮屠拈花 字数:1419 书籍:大荒文明战记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

  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李白

  徐太傅问:“此刻张良从何而来?”

  白复道:“刚刚在博浪沙击杀秦始皇,刺杀未遂,逃至下邳。”

  徐太傅道:“史书上有记载的刺秦行动只有三次,分别是荆轲和秦武阳一组,高渐离一组,张良和铁椎力士一组。荆轲和高渐离都是有死无生,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并且逃过始皇帝“大索天下”的追捕。

  天子出行,必先派人勘察道路,排除隐患,沿途戒备。始皇帝在巡狩途中,‘导引传呼,使行者止,坐者起。四人执角弓,违者射之,乘高窥瞰者亦射之。’张良是如何预先知道始皇帝的行动路线,如何埋伏,又是如何在刺杀后成功逃脱?在全天下都在通缉他时,依然从容游玩于下邳?”

  白复挠头道:“这个…没想过呢?”

  徐太傅笑道:“张良的祖父和父亲,连任战国时韩国五朝的宰相,家资巨万。然张良弟死不葬,散尽家资。这些钱花哪去了?聘刺客,搜集情报,收买始皇帝身边的官员和随从,这些都需要钱。

  光有钱还不行,还需要人。张良之所以能够办成这一切,全身而退,从容游览下邳,皆因张良得到了以东方仓海君为首的江湖势力的庇护。使张良得以“逍遥法外”,后来不了了之。

  在随后张良辅佐汉高祖刘邦争天下的过程中,这个江湖势力提供给张良无数的支持,包括钱财、人员、武器、情报等一系列战略资源,张良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最终成为汉初三杰。”

  白复恍然大悟,问道:“这个江湖势力现在还在吗?”

  徐太傅笑道:“当然还在。只不过变化不小。

  大汉王朝四百年天下,这个江湖势力也分化出了南北二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英雄人物辈出。北支落于颍川,代表人物就是荀彧荀文若和郭嘉郭奉孝,辅佐魏武帝曹操。

  颍川荀彧,荀子之后人。王佐之器,魏武帝称其为吾之子房。荀彧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吾尝以文若为圣人之徒者,以其才似张子房,而道似伯夷也。只可惜,孟德无终始,留侯不再来。忠心怀恨死,天下尽悲哀!

  郭奉孝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若是当时存奉孝,难容西蜀与东吴。

  而南支的代表人物就是咱们的诸葛丞相。南支在巴蜀的分支,也就是川帮的前身。”

  听到川帮原来还有如此不凡之过往,白复为之骄傲。

  徐太傅接着讲道:

  “梁襄王曾问:‘谁能统一天下呢?’

  孟子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当时强秦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残忍暴虐。无罪而被夷灭的家族,不可胜数。贤者由此判断:秦虽强大,亦不能持久。时代终非秦之世。于是,道家人物出山,挑出天资卓绝者,点拨智慧,由其完成平天下之大业。

  韩国被秦国所灭,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子房盖世之材,却不能学伊尹、姜太公,用谋略治国平天下。反而效仿荆轲、聂政之辈,想通过刺杀秦王嬴政来报仇,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此圯上老人之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白复道:“原来黄石公传张良兵法不是因为他尊老爱幼啊?”

  徐太傅道:“下邳桥上又不止一个少年,老人为何独见张良后,才扔鞋?老人怎知眼前这少年是否识文断字?若不识字,怎传他兵书?

  从后来发生的一切可以知晓,老人早通过江湖势力打听清楚了张良的一切。老人就是奔着张良来的。他要考察张良的,不是尊老爱幼的美德,而是对兵法的悟性。

  老人通过捡鞋和穿鞋,传授张良一条兵法。如果张良明白,就说明张良的智慧足以能够理解这本《太公兵法》。而张良也确实用行动践行了这条兵法。”

  白复奇道:“整个故事,没看出老人传授张良兵法啊?”

  徐太傅道:“两人见面如同弈棋,让我们来复一下盘:

  老人第一招:让张良捡鞋。

  张良可以选择不去捡鞋,把老人当疯子,扬长而去。张良何等聪明,始皇帝全国通缉都抓不到他,怎会有个老人无缘无故折辱他?张良回应一招:给你捡。看你如何应?

  老人再来第二招:履我。给我把鞋穿上。

  张良心想,捡都捡了,就干脆按老人的要求,膝跪于前,恭恭敬敬地帮老人穿好。再看他何意?

  老人使出第三招: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知道老人必有深意,留在桥上等候。

  老人使出第四招: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道:“孺子可教矣。”

  两人如同高手过招,斗智斗勇。几番较量下,老人完胜,张良完败。张良这才心悦诚服,甘心拜师。”

  白复越来越好奇,问道:“过招我听明白了,但传的是那条兵法?”

  徐太傅一笑,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他徐徐说道:“要么不忍,要么一忍到底!”

  白复楞在当场,凝思片刻,沮丧道:“道理我明白,可是在当时情况下,我忍不下去!”

  “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徐太傅取过纸笔,边写边讲,质问道:“你既然抓住李木生的脖颈,为何那一拳不打下去?”

  白复支支吾吾道:“因为…因为我惹不起!李相权倾天下,我担心一拳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徐太傅哈哈大笑,道:“你倒够坦白!”

  笑毕,徐太傅视线再次回到白复身上,目光深邃,道:“兵法云:敌人越强大,敌人的敌人越多。李相越是权势滔天,他的政敌也越多,对手也更强大。你这一拳打下去,虽然和李相结了深仇大恨,但也旗帜鲜明地表明了立场,更坚定了李相的政敌拉拢你的决心。

  这件事,你理直气壮,他理亏心虚。李相权倾天下不假,但并不能只手遮天。把事情闹大,告上金銮殿,官司打到天子面前,也有人为你说话。

  况且,公开闹翻了,也不是全无好处,李相将来想诬告陷害你时,就会担心授人以柄,反倒会有更多顾虑。你则更加安全。”

  白复眼睛一亮。

  徐太傅觉察到了白复眼中的光芒,接着质问:“反过来,你这拳没有打出。李木生会感激你放过他吗?你错了,你捏鸡一样揪住他的脖颈,就已经在众人面前羞辱了他,这梁子就已经结下了。

  你收拳不敢打,蛇鼠两端,后患无穷。贻误战机不说,反倒暴露了你的弱点。给李木生窥探到了你内心的胆怯。他这才有恃无恐,反咬一口,上门来抓捕你。”

  白复听到这里,恨不得抽自己两个嘴巴。白复放过李木生后,一直悔恨。恨自己胆气不足。现在想来,胆气不足,皆因智慧不够。

  ……

  “要记住,‘敌人越强大,敌人的敌人越多。’熟用这条兵法,行走天下,就能以弱胜强,以小博大!”

  徐太傅循循善诱,给初来乍到的白复上了长安的第一课。

  ......

  将徐太傅送上马车时,白复念头一闪,问道:“张良怎知,老人穿鞋走了以后,还会回来?老人又怎知,张良一定会在桥上等他?”

  徐太傅哈哈一笑,道:“两人都是当世高人,没有这个智慧,那‘下邳拾履’就不是一段佳话,而是一个笑话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