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高齐说 10 金凤台百官宴饮 孝瓘初见斛律金

《高齐说》10 金凤台百官宴饮 孝瓘初见斛律金

作者:第1步 字数:2686 书籍:高齐说

  公元558年(天保九年)​,高洋下诏,尚书令、长广王湛录尚书事,尚书左仆射杨愔为尚书令,骠骑大将军、平秦王高归彦为尚书左仆射。

  高洋消沉了一段时日,终于发生了一件事让他开心起来。扩建了三年的邺城三台终于完成了。

  早在曹魏时期,曹操就在邺城建了三台,用作宴请文人骚客,和储存兵器粮食等。经过数百年风吹雨淋,三台已有些破旧,因此高洋发丁将三十余万在旧基上加以扩建,并大起宫室及游豫园。

  如今三台扩建完成,高洋分别命名为金凤台,圣应台,崇光台。

  三台之中,金凤台居中,为主台,最为壮观。台上亭台楼阁鳞次栉比,有房屋两百间,还有水堂龙舟、骑射戏园,吃喝玩乐之处应有尽有。高台之上又建五层楼,高十五丈,楼顶又造了一只两丈高的铜凤,凤翼舒展,如翱于长空。

  其余二台圣应台居南,崇光台居北,皆高十二丈,有屋皆百余间。崇光台中还建有冰室,用来储备皇室用冰。除此之外还有石墨室、粟窖及盐窖等,以备不时之需。

  三台气势恢宏,各相距六十步,以飞桥相连,合为一体。距邺城六七十里外就能看到楼宇巍峨矗立,直入云霄,仿佛天宫仙境一般。

  三台建成,高洋心情大好,下诏要在金凤台大宴群臣,京官六品以上皆可参加。

  宴饮之日,群臣皆来道喜。大殿之上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

  高洋暗自高兴,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大喝一场了!他举着酒杯,有些迫不及待,“建高殿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曹植登台赋)。昔日魏武修三台以昭平定四海之功,如今朕将其扩建,广招天下贤才聚之,共谋宏图霸业,一统九州。今日新宫初成,朕与百官同贺!”

  说罢,高洋一饮而尽,戒酒许久,如今再饮,如久旱逢甘雨一般,真是通体舒畅!

  群臣皆举杯与陛下同饮。

  喝完一杯,侍女又将酒盏满上。

  高洋端起酒盏,来到坐在左侧第一位的大臣面前。

  “太师常年东征西战,劳苦功高。如今太师之子又固守边关,保家卫国,实乃国之栋梁。朕敬太师一杯,有太师在,齐国定会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此人正是当朝太师斛律金。

  说起斛律家族,当真是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街头的娃娃都知道斛律家男儿各个骁勇善战,出将帅之才。

  到了斛律金这一辈,正赶上高欢起兵,于是斛律金一直跟在高欢身边。

  他性格耿直,善于骑射,长于用兵,能“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北齐书·卷十七·列传第九》),曾救高欢于战乱之中,是高欢最为信任的人,也是最为得力的部下。

  高欢死后,斛律金同样受到高澄、高洋礼遇,娄昭君更是多次登门拜访。高洋封斛律金为咸阳郡王,兼任刺史诸职,驻守肆州。

  每年秋天,斛律金从边塞回京面圣,春天再回到边塞,因此人们称他为“雁臣”。

  天保四年,斛律金年事已高,不宜久居边塞,于是高洋以太师身份将斛律金召回,后又升为右丞相。

  虎父无犬子,斛律金长子斛律光善骑射,以武艺知名,曾一箭射中展翅高飞的大雕,正中要害,人称“落雕都督”,战无不胜。与周国作战,夺取周国四戍,大败周军,官拜晋州刺史。

  次子斛律羡,字丰乐,机智灵敏,擅长射箭,颇受重用,任征西将军,另封显亲县伯。

  可以说一门三父子,各个是将才!

  后来,高洋还将自己大哥的女儿义宁公主嫁与斛律光之子斛律武都。行聘礼当日,高洋跟随太后娄昭君亲临斛律家,皇后、太子以及诸王等也一同前来,恩宠无人能及。

  如今,斛律金坐镇朝中,两个儿子斛律光和斛律羡驻守边关。

  斛律金举杯:“老臣谢过陛下。陛下英明神武,臣万万不敢居功。臣能得先帝和陛下赏识,是臣之幸,如今臣虽过古稀,但若陛下有令,臣定当再提枪跨马,万死不辞。”

  “有太师在,朕很放心。”

  二人举杯,一饮而尽,高洋又依次敬了太傅、太保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酒过三巡,斛律金等老臣年纪大了,便都告辞先行离开。

  孝瓘安安静静的坐在大殿角落里,偶尔和同僚说上几句,小酌几杯。但是目光却一直没离开过席中的斛律金身上,百官之中,他最为仰慕的便是斛律金。从小到大,他听过的祖父和父亲的事迹中,都少不了这位老太师的身影,但是因为他人微位卑,老太师又久居晋阳,所以一直没有机会拜访。今日得见,孝瓘心中十分激动。

  这会见老太师要起身告辞,孝瓘立即从侧门走了出去。

  斛律金从殿内出来,步挽车就停在殿门口,这是高洋特许的,仅此一人。

  走到车旁边,斛律金就看到有一个少年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少年身姿挺拔,相貌俊美,站的不远不近,既不会让人以为是故意在等他,也不会让他看不见。

  “晚生高孝瓘见过太师。”孝瓘躬身施礼。

  孝字辈的应该是文襄帝的孩子,老太师点了点头算作回应,未做停留便上了步挽车。

  老太师身边的人冷漠的看了一眼孝瓘,想要巴结太师的人多了,他早就见怪不怪了,若不是这少年生的好看,都不会看他一眼。

  孝瓘心中高兴,站在殿外目送车子远去,直到看不见踪迹方才回到了殿里。

  大殿之内,丝竹管乐之声还在继续,高洋也彻底敞开了玩乐,这段时日,他就像一个被关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饥渴的望着笼子外的诱惑。

  孝瓘回到席上,发现二哥正坐在他的桌旁。

  “去哪里了?这么高兴?”

  孝珩难得见弟弟步履如此轻快,眼中还闪着光。

  坐在孝瓘旁边的李荣闻言,仔细看了看孝瓘,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哪里看的出来“这么高兴”了?

  “出去见了一个人。”孝瓘坐在孝珩旁边。

  “太师?”

  孝瓘点了点头。

  孝珩心道果然如此。自家弟弟从小就喜欢翻看兵书,舞刀弄枪,如今见了传说中的“雁臣”,肯定坐不住。

  孝珩凑到孝瓘身边,小声问:“太师可有指点一二?”

  孝瓘摇了摇头:“没有。”

  “没有?四弟,太师是多少人都想巴结的,你怎么不把握住机会。”

  孝瓘笑了笑,拿起酒壶给孝珩酒杯里添了酒,打趣道:“二哥,切莫结党营私,这是二哥教我的。”

  他敬重斛律金,但如今却不是良机。他无功无名,冒然拜访不仅不能受益,反而还会惹来麻烦。

  “嘿!”孝珩语塞,没错,他的确叮嘱过四弟不能结党营私,没想到今日用在了自己身上。但是看的出来弟弟今日是真的很高兴,他也替弟弟高兴。

  这时,一位官员走了过来,朝着孝珩施礼:“下官见过王爷。”

  孝瓘和孝珩抬头,见是御史中丞,孝瓘忙起身回礼。

  孝珩点了点头:“中丞有何事?”

  中丞看了一眼孝瓘,颇有难色,“下官有几句话,想和侍郎说。”

  单独和四弟说?什么事这么神秘?孝珩看了看孝瓘,显然后者也有些迷惑。

  于是孝珩说道:“中丞但说无妨,本王与四弟是亲兄弟,没什么可避讳的。”

  “这。。。”中丞有些踟蹰,但看孝珩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只好豁了出去,对着孝瓘说道:“老夫家有一女,与侍郎年纪相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如今想与侍郎结秦晋之好。”

  秦,秦晋之好?孝瓘愣住了,这还是头一次有人当着他的面提亲,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做答,耳朵尖却悄悄的红了。

  听说中丞要把女儿嫁给四弟,孝珩顿时有些不高兴,他家的女儿娇纵跋扈在京城里是出了名的。于是孝珩冷着脸说到:“婚姻大事,当听从父母之命,中丞大人应去求见靖德皇后。”

  中丞有些为难,“臣,臣哪里能见的到靖德皇后啊。”

  他早就去靖德宫递了帖子,可都石沉大海,所以才舍着这张老脸来开口。其实他并不看好这门亲事,先帝庶出之子,母亲又不知是何人,地位卑微,连个爵位都没有,官职还在他之下,若不是自家闺女吵着要嫁,他绝对不会同意的。

  不便见?恐怕是没见到吧,孝珩心里冷笑,就算见到了,也未必会管。他们这个嫡母向来看不起这些庶子,庶子的事她不想管也不屑管。

  “既然这样,本王和四弟也爱莫能助了。”

  中丞语塞,他想着凭着自己官职高,若开口了这门亲事就定下来了,可没想到居然碰了钉子!里子面子都丢尽了。

  “如此,下官就不打扰王爷了。”

  看着中丞气愤离开,孝珩瞪了一眼孝瓘:“因为你,二哥得罪了同僚。”

  孝瓘一脸无辜:“二哥何出此言,兄为长,弟自然听二哥的。”

  “若我同意呢?”

  “弟听二哥的。”

  “哈哈哈,哪一回你听我的了。”

  孝瓘笑了笑,给孝珩斟满了酒,兄弟二人在角落处饮酒,抬眼却看到不远处大哥高孝瑜和九叔高湛正在小声争执着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