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撼陵谱 护国盘龙寺 第二十八章 神荼、郁垒

《撼陵谱》护国盘龙寺 第二十八章 神荼、郁垒

作者:刘惊蛰 字数:2838 书籍:撼陵谱

  何四娘出言宽慰了鬼脸道士几句,夏侯云这时也走了过来,看着墓门内的景象叹道:“这把火过后两条恶点子就算是除净了,老朽倒斗数十载,还从未见过两种粽子一同诈尸的。”

  “食心婆与怪胎不是一种僵尸?”何四娘问道。

  夏侯云点点头,回道:“食心婆乃是‘飞僵’,在粽子中属于比较棘手的一种,而怪胎是具‘化骨胎’,虽然诈尸的原理与粽子差不多,但躯体更多是被蛊煞在支配着,行动起来远不如飞僵那般敏捷。”

  “是啊,贫道方才在搏斗中就发现,怪胎除了力量大些,其他能力都不算出众,不过这鬼东西关节倒还挺灵活的,差点要了贫道的小命。”

  “化骨胎有许多种,制作起来也不尽相同,但大体原理都是先用化骨水把主要关节溶去,再用特殊的药草制成僵尸,如此关节就能随意活动,而这具怪胎身体里可能还被灌了其他能滋养蛊虫的东西,诈尸时躯体和蛊煞起了反应,才使得怪胎的表皮也出现了变化。”

  鬼脸道士与何四娘齐齐点头称是,接着鬼脸道士又说道:“两种粽子前后脚诈尸,不是太巧就是我们运气太寸,贫道觉得后者可能性大点。”

  “咱哪有什么运气可言。”何四娘接口道:“斗没倒几次,各式各样的妖魔鬼怪倒是遇了个齐全,妾身都快习惯了,若是太过顺利,反而有些不适应。”

  “额…四娘你这…诶夏侯前辈,你们发丘门的天官铜印着实是厉害啊,刚才几番出手,竟然连僵尸邪煞都镇得住,这其中是何原理?”鬼脸道士又开始岔开话题。

  “发丘铜印可不是普通青铜铸造的,而是掺了罕有的缁银,又经聚阳法日日滋养,所以才有驱邪的效用。”

  “银能辟邪?贫道看棺椁中随葬有银器的比比皆是,但是该诈尸了一个也没见它耽误啊。”

  “这种缁银通常定义下不完全算是银,只是质地与银相似,颜色还有属性更趋近于玄铁,最大的优点是可以聚阳,所谓‘邪物皆为阴气凝结,遇阳则破’,发丘印就是取的阴阳相冲原理来克制精怪邪魅等物,说来说去,世间万般命理玄学都跳脱不开道教的范畴。”

  “原来如此。”鬼脸道士回道。

  何四娘也在一旁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妾身之前就一直觉得,道长在倒斗一行、甚至很多相关领域都比我们同代人懂得多的多,看来当年你选择出家,也是谋划着要下一盘大棋啊。”

  “你这都扯哪去了,贫道不过是好学,就这么个优点你说怎么整,不过说到命理玄学,道教可不敢贪这个功,甚至道家都不行,这可是战国时阴阳家的学说理论。”

  鬼脸道士看食心婆离烧死还得些时间,索性就与二人聊起了这个话题,道家与阴阳家都是诸子百家之一,老子创立的道家较早,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而阴阳家诞生的就晚了许多,是齐国人邹衍在战国末期创立的。

  道家讲究道法自然,核心探讨的就是“天、地、人”之间的联系,侧重人的心灵和理性;而阴阳家核心思想就是“阴阳说”与“五行说”,尝试找到自然现象的成因及其变化法则。

  两家学说有类似的地方,比如都认为阴阳相生相克,应该顺其自然,甚至把阴阳家归于道家的一个分支,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阴阳理论并不是道家首创,实际起源于《周易》,而再往上追溯,最早在河图、洛书中也都引申出了此感念,可以说华夏的术数之源不是道家,准确来讲应该是上古奇作——《河图》、《洛书》。

  关于河图、洛书,鬼脸道士所知甚少,他闲暇时最爱研究华夏文明,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冒出一个十分不解的疑点,那就是商朝之前的华夏,在他脑海里很模糊,哪怕是经常被史料提及的夏朝,留存于世的佐证也寥寥无几,偏偏绝大多数神话故事与异闻传说都出自那个时代,这就使得上古时期如同蒙上了层神秘的面纱,后人只能雾里看花,永远也摸不清那时的真实脉络。

  鬼脸道士打心底是认同那个时代存在的,只不过商朝之前没有文字,文化可能出现了某种断层,毕竟所谓的“汤武革命”,没有前朝革谁的命?河图、洛书也一样,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根据它创作的《周易》可是实实在在存世的,后来经过各家研究发展,便形成了一种贯穿华夏文明的术数学说。

  道家与阴阳家都是根据《周易》发展而来,结局也大抵相同,在汉中期基本都消亡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诸家没落的主要原因,道家的“无为而治”与阴阳家的“兴衰往复”都不符合权贵阶级的统治理念,如此最后走向灭亡也就在所难免了。

  道家与阴阳家最后虽然都消亡了,但是所提出的理念对后世还是有着深远影响的,其中道家甚至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了下去,那就是汉末张道陵、以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儒家、医家、杂家的部分思想,并囊括进一些个民间的神魔传说、长生仙术、巫术创立的道教,并一度发展成为了华夏本土的最大宗教。

  这里说一下,道家与道教其实是两个概念,道家是哲学流派;道教是宗教流派,道教只是道家的一个分支延续,代表不了道家,真正的道家和孟青遥祖上的墨家一样,早都灭亡了,张道陵也不过是把老子推崇为道教祖师,后来又被于吉纳到了《太平经》的神仙体系中,这才有了后世熟知的“太上老君”。

  鬼脸道士最后说道:“所以说那些批卦算命的、还有咱们吃的倒斗这碗饭的,都和阴阳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再细论,就得感谢周文王他老人家的那本《易经》了。”

  “哎呀!听道长这一席话,简直胜读十年书,老朽今儿个算是长见识了,老朽只知周易八卦为风水之祖,却不想各家各派有着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受教了,真是受教了!”

  “贫道就是闲着没事,吹嘘磨牙罢了,真论起风水上的造诣,连前辈万分之一都不及,贫道看里头的点子都烧得差不多了,咱们也继续动身前行吧?”

  “好!”

  何四娘回身去招呼起罗老七与夏侯骧,鬼脸道士先进到甬道观察情况,食心婆已经被烧成了堆焦炭,蜷缩在地上好似只大号的鹌鹑,而怪胎可能是因为身体里药物的原因,并没有烧的像食心婆那么透实,但看模样也作不出什么风浪了,鬼脸道士捡起中间一段没烧完的绳索,给怪胎焦黑的双脚再次捆上,口中恨恨道:“奶奶的,你若是还有本事诈尸,贫道高低戒两天色。”

  鬼脸道士发了句废话一样的誓言,众人这时也都跟了进来,罗老七又依着之前的方法挨个把人送到上层甬道,等他也上来后,不禁叹气道:“忙活半天光和老白玩了,从来都是洒家惹祸,想不到道长也有今天。”

  “哎没办法,贫道家乡有句话,叫‘守着好人学好人,守着小鬼学跳大神’,贫道这明显是被你传染了。”

  “嘿…”

  “行啦!”何四娘插口道:“费些周折根除了两个祸端,总比提心吊胆要好,咱们也耽搁很长时间了,赶紧往前走吧。”

  众人绕过石碑继续往甬道深入,夏侯云打斗过后身子明显又佝偻了几分,鬼脸道士让夏侯骧掺着他走在中间,自己与何四娘打头阵,罗老七依旧于队尾殿后。

  走了没多远,甬道尽头又出现一道墓门,这道墓门比起虎神坎就寻常许多了,没有其他修饰,仅仅只是两扇木质红漆门,两扇门上各有一幅彩绘人像,左边的那个面容重眉阔鼻,一副威严像,姿态更是英武不凡,浑身穿着斑斓战甲,手执金色战戢;而右门那人神情要显得闲适许多,一袭黑色战袍,两手并无神兵利器,只是探出一掌,轻抚着坐立在他身旁巨大的金眼白虎,这两人鬼脸道士认得,是汉人文化中才有的门神,左为“神荼”,右为“郁垒”。

  汉人贴门神的风俗最早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当时在《山海经》中记载:东海中有座度朔山,是为冥界第一大山,这里的“东海”并不是指东面的大海,而是和“北冥有鱼”的北冥一样,是神话世界观的地理位置。度朔山上生长着一棵巨大的桃树,其枝叶茂盛到遥亘三千里,在桃花盛开之时,更是满树灼灼、绯叶朵朵。桃木有一根枝丫生长的异常粗壮,向东蔓延数百里,尽头逐渐垂进土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拱门,这道门,就是传说中的“鬼门关”。

  鬼门关由两位冥界尊神看守,这二人相传是亲兄弟,因为擅长捉鬼,被天下共主黄帝慧眼看中,任命为冥界的主管神,相当于后世的阎王,掌握了鬼魂的生杀大权。

  这两位大神平日就坐在桃树底下吃桃子看小鬼,有生前恶贯满盈的鬼魂经过,它们就顺手丢出桃核给它砸晕,接着用苇草捆了,喂给郁垒的白虎吃,恶鬼就这么被反复折磨,直到罪孽赎净,方能进到轮回大门。

  如今世人流传着桃木能辟邪的传说,就是起源于这里,因此桃木也被称作“鬼怖木”,不仅如此,人们还将神荼、郁垒的形象绘在门上,据说也能起到驱鬼除祟的作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