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诸天之通天大道 第一百六十二章江湖动荡

《诸天之通天大道》第一百六十二章江湖动荡

作者:白白是只猫 字数:3699 书籍:诸天之通天大道

  很快,一个消息就传到苏州了。

  “乔峰还真是够狠的,直接斩杀五百西夏一品堂武士!”魏闲听到消息,笑了笑:“也不知道慕容复有没有化名李延宗加入这次行动,若是有的话,会不会被乔峰一掌打死。”

  “皇爷,我们什么时候前往大理?”李青萝抱着孩子,问道。

  “明日我们就启程回大理去,曼陀山庄的商队你也得安排好,到时候我会派一些大理高手加入曼陀山庄的商队,为商队保驾护航!”魏闲说道。

  李青萝、王语嫣等人随他回大理,那些侍女和麽麽自然也会跟着离去,魏闲自然要加强对曼陀山庄商队的控制,不然的话里面的人难免会觉得大理相距甚远,山高皇帝远,产生别样心思。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有江湖势力不长眼,盯上曼陀山庄商队。

  所以这就很有必要,派遣大理段氏弟子和麾下高手加入曼陀山庄商队。魏闲对于曼陀山庄的商队非常的重视,这将对他的大业有很大的帮助,是他大业的重要一环。

  第二日,沿着长江水道航行,他们将通过水路到达川蜀,然后再通过川蜀南下大理,如此一来可以省了不少赶路之苦,这时代西南边陲,那交通可是差得要死,普通人走这一条路,得半年甚至是一年才能从苏州抵达大理。

  也正是如此,日后大理要入主中原,那么就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北上川蜀,一条则是向东挥军入广西,占领琼州海岛。

  当然大理也得提防着吐蕃诸部,虽说吐蕃诸部早已不复松赞干布在位时的强盛,但是如今依旧是一个比大理强大许多的势力,得防着吐蕃南下大理。

  “臭小子啊,你老爹可是为你劳心劳累,不复逍遥自在,你长大后可得争气点啊!”魏闲站在船甲板上,抱着自己儿子,逗弄着。

  他本可以逍遥自在,无拘无束,可惜有了血脉传承,就有了一份责任,就想着给自己儿子留下一片基业。而基业,还有什么比江山社稷更好的基业呢。

  魏闲自信,只要按照他的计划来进行,完成这一计划,那么就可以一统九州,并且恢复强汉盛唐版图,甚至版图还可以更大。只要不是子孙太会折腾、太过不孝,想来有个四百年江山还是有的。

  至于千秋万代、千年传承,魏闲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种得有很大的运气!

  都说有千年世家,没有千年王朝,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就是因为社会矛盾不断进行积累后,总是会量变引起质变,就会导致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

  这个其实无关于制度的,纯粹是天下大势,除非每隔二三代出个有为君主,可以不断革除弊政,不然的话哪怕是进入大航海时代,有再多的土地和疆土,其实也很产生新的矛盾,矛盾不断积累下,终究会衍化为战乱,或者直接出现野心家、权臣,然后颠覆了江山社稷,引起天下大乱。

  到了川蜀,就得弃船换马,至于船只自然有曼陀山庄商队进行停靠,装上货物运往各地贩卖。

  自从当年得姑苏慕容氏三十艘大船,曼陀山庄的商队运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所做生意也一日强过一日,说是日进斗金那是一点都不为过。

  商队,所做的无非是将一方便宜的货物运送到价格高的地方去贩卖,赚取中间因区域不同形成不同价格的价格差。只要你的运力强,你就能赚钱。

  换了马匹,一行人就显得浩浩荡荡了,马匹上百匹,显得规模非常宏大,毕竟此次曼陀山庄的侍女、麽麽基本上都跟着李青萝离开,其中还有大批货物以及生活日用品。

  期间自然有不长眼的想要打这批货物的主意,结果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惨不忍睹。

  到了大理国境,那就顺利许多,有着军卒护送,也没有哪个山贼盗匪胆敢冒险。

  回到了大理皇宫,魏闲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册封李青萝为皇后、王语嫣为贵妃,文武百官原本还在为魏闲的后宫空虚而担心,如今见到国主一次性带着二女回来,而且还有个儿子,顿时一个个都感到踏实。

  特别是魏闲第二道旨意,册封自己儿子段承干为皇太子,这意味着大理国储君之位从此有了名分,东宫之位不再空悬。

  随后魏闲便将精力放在国事之上,他先派一些人前往曼陀山庄商队,以加强掌控商队。然后就是让大理段氏子弟派往南方,以此作为历练,同时也是为接下来的兵事做准备。

  魏闲施展雷霆手段,但凡有野心、阳奉阴违的朝臣,直接被魏闲除去。有将军起兵造反,直接被魏闲杀入万军之中斩杀,结果就是通过一场场平叛,魏闲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地方,丝毫不下于段氏开国祖先。

  而魏闲也通过平叛,将大部分的兵权和权力收拢到自己的手里,想要一展抱负,那么首先是要进行中央集权,这是中原历朝历代展现出来的一个真理。

  只有王朝进行中央集权,才能聚力!

  中央集权,剿灭叛军和大臣,慑服白族等部落,魏闲足足用了一年时间,杀得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尸横遍野,被灭族的家族不下于三十,土地直接分给贫苦百姓。

  而有着曼陀山庄商队不断运输,大理虽然动荡不安,但是却也没有缺粮食、布匹、盐巴,倒也是很快就恢复平静,魏闲编练军队,颁发了新的军功制度,参考了秦朝时的耕战制度。

  而就在大理对南方用兵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原武林的消息传到了大理,此时中原武林风起云涌,动荡不安,乔峰先是带领丐帮弟子杀上了燕子坞,斩杀无数,最终将燕子坞一把火烧了,慕容复不敌乔峰败逃,随后遭到了乔峰的追杀。

  “慕容博真是太过不堪,和慕容复联手,竟然不敌乔峰。”魏闲对于中原武林的情报很重视,大理段氏这么多年来,在中原也经营下一张情报网。

  所以中原发生什么大事,很快就会传到大理。

  “少林寺方丈玄慈大师,辞去少林寺方丈之位,与萧远山恩怨两清!?”魏闲看着关于少林寺的情报,露出沉吟之色。

  对于玄慈辞去少林寺方丈之位,说实在的魏闲颇感意外,不管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是玄慈不得不作出的选择,毕竟萧峰、萧远山两大绝顶高手,少林寺面对压力够大的,更别说还有直接撕破脸的慕容博。

  虽然慕容氏的燕子坞被萧峰一把火给烧了,但是谁也不知道慕容博这些年经营下的势力,到底有多大。

  魏闲笑了笑,中原武林动荡不安,刚好也有利于大理段氏行事,将更多的粮食、布匹、盐巴输入大理,而且如今大理已经拿下东部一大块地,有了出海口,曼陀山庄商队已经成功实现第一次从苏州出海,一路南下抵达大理。

  不过想要形成稳定的航线,起码还得数年的不断积累和摸索方有可能。

  魏闲看着地图,南方还有一大片土地等着他去收拢到麾下,这些都是热带雨林,潮湿得很,但是不得不说,地势大为平坦,而且没有什么强国,简直是最合适拿下的。

  大理对于大宋、辽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小国,但是对于南方而言却是个强国。

  魏闲也没有用大军开路,这样的话反而不利,因为军民会水土不服,反而会损兵折将。

  魏闲是化整为零,让段氏子弟和各门派分散而去,反正也不要求真正的统治这些地方,只要慢慢地占据,灭亡那些国王之类即可,真正要实现统治,起码是需要上百年时间。

  而随着大理颁发了鼓励迁移之令,使得川蜀之民,纷纷拖家带口前来大理,每天都有上百人进入大理,然后被往大理各处安排土地耕种,这些都将是今后大理强盛的根基所在。

  此时都说大理瘴气多,湿气重,其实只是水土不服的道理,魏闲就让人要求每个人不能喝生水,而是需要将水烧开,同时还有一点,那就是多从中原招引一批郎中。

  有时候魏闲也不得不感慨,中原真的是人杰地灵,人口众多,物产丰饶,天生的大国。而像大理,国民不过百万,兵甲不过十万,国力是极其有限的。

  而且大理这里的马匹,更加稀缺,比之大宋还要少得多,在这里甚至还有人骑着象,拥有象兵,象兵在南边诸国比比皆是。

  当然这一年多以来,大理的变化也是非常的明显,人口增长很快,汉人的比例在提升着,在这里没有宋人,只有汉人。而且得利于大理的招贤令,不少大宋的读书人,心中有抱负的却始终混得不如人意的,跑来大理,使得魏闲对于文武百官的掌控力更强。

  接下来很多东西,急也急不来,需要一步步的来,需要的是温水煮青蛙,毕竟南方一大片土地,国土比大理还要大两倍,人口总体也比大理多了两倍有余,要去占领这么大一片土地,都得需要时间。再者从大宋那边引入人口和人才,同样也需要时间。

  大宋如今还算鼎盛,全国共有2050万户,人口超过一亿。可以说是非常鼎盛的,除了军力拉胯,朝廷之中结党营私之外,大宋每年的税收简直比强汉、盛唐都要来得夸张。

  就说大宋,那商业气氛就非常浓郁,大商人比比皆是,可以说经商氛围前所未有的好。

  魏闲觉得,要是从大宋引入三四百万人口,那么南方那么大一片地,都可以完成消化,以汉人占据主导地位,在辅佐良政,不用几年就可以走上正轨,国力超过吐蕃诸部是指日可待。

  当然魏闲的目光已经不停留在南边诸国,而是停留在川蜀,川蜀得利于平原以及都江堰,素来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仅仅成都城就有二十五万人之上,整个川蜀人口就近千万人,这对于魏闲而言简直是一块大肥肉。

  只有吞下这块大肥肉,大理其实才有入主中原的资格,不然的话哪怕以大理如今根基,哪怕日后将整个南方诸国纳入麾下,人口不多之时,根本都别想窥觑中原。

  “看来得遍练两支精兵啊,方好日后用兵!”魏闲心中暗道,这事也愈加紧迫,不得不提上日程。

  魏闲想遍练两支精兵,一直是丛林作战的精锐,毕竟南方诸国都是热带雨林,只有丛林作战的精锐才能发挥足够的战力。一直是山地作战的精锐,如同三国蜀国之时的白耳精兵,可翻越山岭作战,这是专门用于大宋西南作战所用,毕竟不管是川蜀还是云贵之地,都是山地。

  正所谓未雨绸缪,莫过如此。

  ......

  “陛下,镇南王一家是越来越不像话了,大理百姓多在议论,如此下去唯恐有碍皇室威严!”这一日早朝过后,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刘洪对魏闲抱怨起段正淳之事来。

  过去一年,不仅仅是镇压叛乱,收服诸部落,就是朝廷的机构也被魏闲给调整了,魏闲参考了明朝官职,将大理全国划分为六府三十六县,地方设府、县二级,而大理朝廷则设置六部、五寺、督察院、翰林院、宗人府、军机处,进行了中央集权。

  各部门只做自己的事,避免六部官员去弹劾其他官员,弹劾之事一律由督察院掌管。

  魏闲微微皱起眉头,他夺得大理社稷之后,对于段正淳、段正明二家也没有进行清洗,可谓是厚待非常,段正明禅位之后就在天龙寺出家当和尚,有没有儿子,接下来其女儿陆续出嫁其实是没有半分威胁。

  倒是段正淳,让魏闲感觉有些棘手,倒不是段正淳野心勃勃想要夺回皇位,而是这一位太会惹事了,拈花惹草,搞得家宅不宁,几个女人争风吃醋着,段誉钟意木婉清、钟灵,结果到头来发现二女竟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搞得段誉都要闹着在天龙寺出家,结果魏闲一道旨意,将其打发前往中原。

  结果段正淳始终处理不好自己的后宅,使得普通百姓议论纷纷,成为茶后饭点的谈资说笑,而这无疑对大理皇室是不利的。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