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孙吴演义 第39章 刘备病重托孤命 孙权退魏宴酒欢

《孙吴演义》第39章 刘备病重托孤命 孙权退魏宴酒欢

作者:魏艺 字数:4556 书籍:孙吴演义

  曹魏三路攻吴,曹休、张辽、臧霸等人一路来划,吕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水军拒曹休于洞口,时遭大风,船人覆溺。

  曹休使臧霸等趁机相攻,率轻船、敢死士万人攻袭徐陵(洞口对岸)。吴军被杀者数千人,溺死者数千,失踪、逃亡者过半。而吴将全琮、徐盛追斩魏将尹卢,杀获魏兵数百。偏军贺齐以道远后至,故此独全,诸将倚以为势。徐盛收余兵,与曹休夹江而拒。

  曹休再使兵将就船攻徐盛,徐盛以少御多,终不能克,曹休只得引军退回。

  孙权弟、定武中郎将孙匡随吕范御敌,因违令放火,烧损茅芒,被送回吴。孙权为此不再认他为弟,改姓为丁,禁锢终生。

  此路魏军进攻,吴军虽有损伤,但有效地阻止了魏军进入江南。

  另一路是魏大司马曹仁率步骑数万,攻打濡须督朱桓。先是曹仁玩弄计谋,即借打濡须来袭击羡溪(濡须东)的战术。朱桓不知,就派分兵赶赴濡须,后得知曹仁真真的是攻打羡溪,急召兵回归,但已不及。

  朱桓只得与五千人守羡溪,面对魏军汹势,吴军各有惧心,朱桓为激励士气,高昂道:“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今(曹)仁既非智勇,加其士卒甚怯,又千里步涉,人马困罢,桓与诸军,共据高城,南临大江,北背山陵,以逸待劳,为主制客,此百战百胜之势也。虽(即使)曹丕自来,尚不足忧,何况曹仁呢?”

  然后,朱桓将计就计,故意偃旗息鼓,向外示弱,以诱曹仁。

  而这一招,曹仁果然中计,他见羡溪兵少将寡,不足为强,就分兵攻之,派子曹泰攻濡须,遣常雕领诸葛虔、王双等人晨时坐油船攻中州(江中小岛),而自己率万人留在橐皋(濡须西)作为后援。

  朱桓即率兵将攻取油船,又派兵攻击常雕,随后又亲自率军抵御曹泰,炎烧曹仁营寨,杀常雕,擒王双,斩溺魏军数人,这就击退曹仁,吴军大胜。

  朱桓将王双送武昌,让孙权发落。而曹仁因此战无功,郁病而死。

  又另路曹真,夏侯尚、张郃、满宠、文聘等攻打江陵,竟用数个军营将城死围困。孙权得知,派孙盛领一万人州上建围坞,作为守将诸葛瑾的外援。

  江陵建固,一时不能攻下,曹真就派张郃进攻孙盛,孙盛撤军。随后孙权又派潘璋、杨粲等给江陵解围,仍不成功。此时江陵城内守兵,适患疫病,战斗力深受影响,而曹真筑起的土山已逼近城墙,局势非常严重。

  可巧陆逊遣朱然,带着舟师万人到来,他出其不意,趁着敌人的漏洞,攻破了敌军的二个军营。而负责北门的江陵令姚泰见魏军强大,想叛逃曹军,被朱然发现,就将姚泰斩了。魏军围攻朱然,但不能攻克,只得退还。朱然的到来,大杀了曹真的锐气。

  朱然随后和诸葛瑾率军与夏侯尚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河到了江中小州,且将水军分散在江面上,夏侯尚见此,就将兵渡到中州,再作浮桥连接南北,想一举攻克江陵。

  江表之虎臣潘璋率兵在江上游建五十个水城,且将芦苇做成筏子。这一切却被魏臣董昭发现,他就对前来督战的曹丕说,可能会遭到吴军火攻浮桥,曹丕立刻想到赤壁之火,令夏侯尚立即撤出。

  吴军见此,兵分二路发起攻击。曹军就浮桥这一道兵撤,受吴军追杀,魏军死伤惨重,且溺水死者也上千人。后江水暴涨,魏军只得撤回。

  此路魏虽小胜,而无大获,吴虽不利而无大失。

  曹军三路攻吴,双方互得失,孙吴使曹魏不能逞其志,曹丕乃懊怅道:“悔不用刘晔言,多事劳师。”

  说着,并遣使召还曹真、曹休及曹仁两军,并还洛阳。吴主孙权,尚恐蜀人报复再攻,未敢追击魏兵,且将所擒王双送还,以向曹丕示好。曹丕乐得示惠,虚言慰谕,自回许昌去了。

  孙权曾在攻占皖城时,就将蕲春也收占了,并派王直、晋宗在戏口以守备蕲春。但晋宗杀死了王直,率众叛魏,魏仍以晋宗为蔪春太守,戎守边界。

  然晋宗叛魏驻守蔪春,他却不安稳,常数犯吴境,骚扰武昌。孙权认为晋宗不除终是祸害,因而在抵御曹魏三路进攻后不久,孙权主动用兵于蕲春,命后将军贺齐率领糜芳、鲜于丹、刘邵、胡综等督几部人马,乘着晋宗麻痹之机,出其不意打了个措手不及,结果蕲春城被破,生擒了守将晋宗,这使得吴边陲重获安宁。

  话成二头说,刘备被陆逊击败,奔回白帝城,还想收合余烬,再行讨吴,可奈七千余万人,死亡大半,溃卒虽然渐集,不过一二万名,还是焦头烂额,疲敝不堪,一时如何成军?惹得刘备又悔又恨,又恨又悲。

  嗣由东吴传来耗闻,乃是孙夫人得知兵败,误传刘备被害,竟濒江遥祭,投江殉节。刘备本因她无故归吴,置诸度外,不料她有这般贞烈,未免有情,谁能遣此?遂至恹恹成病,起居不适。

  赵云等请刘备回成都,又不见许。且因白帝城为鱼复县治所,就改县名为永安,馆舍为永安宫,治所在白帝城。

  会吴使太中大夫郑泉至白帝城,报称孙夫人丧信,并请罢兵息争,无非是因与魏将绝交,故有此使。

  刘备见之,余怒未消,接过郑泉递来国书,书中只称刘备为汉中王,并未以帝相称,就问道:“前时书于吴,而吴王未复书于吾,难不成吾不该称帝?”

  郑泉答道:“曹氏篡汉,殿下既为大汉宗亲,理应率军声讨汉贼,为天下之表率,然殿下并未此举,却忙于称帝正名,吴王深殿下此举为羞,故无复信。”

  郑泉此答,刘备无话再答。时下蜀军夷陵大败,境内出现不稳。魏军远临江汉,对蜀形成压力,诸此,需重新考虑对吴策略。刘备含糊答应,也遣大中大夫宗玮,赴吴报命。

  惟刘备心中总不能无嫌,终日里郁郁寡欢,忘餐废寝,年逾六十,怎能禁得起这般神伤?

  忽闻魏军南下,刘备这才恍然大悟,明白孙权遣使言和真实含义,口述一短信,派人送江陵守将陆逊,信道:“贼(指曹军)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

  其实刘备败退,根本无重振再战之力,只是借着曹魏南下,虚张声势罢了。

  而陆逊面对威胁,毫不示弱答复道:“但恐慌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前不久求和),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余,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刘备见陆逊复书,更是愤慨,但只是目前实况,确是不能复东向。迁延半年,终致不起,遂召丞相诸葛亮,及尚书令李严等,到永安宫,听受遗命。

  章武三年二月,诸葛亮等到了永安,尚有先主庶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一同随至,俱到刘备榻前问安。

  刘备见了诸葛亮,欷歔与语道:“朕不能用丞相言,悔已无及了。”

  诸葛亮劝慰道:“陛下须善自珍摄,幸勿再忆故事。”

  刘备道:“命数已终,看来是无可挽回。惟与丞相契合有年,深蒙辅导,乃智短命穷,将成长别,奈何奈何!”说至此,泪流满面。

  诸葛亮亦不禁涕下,但见刘备精神未敝,不致遽危,故尚忍泪劝解,率众暂退,只留二王侍侧。

  嗣是逐日入省,就是留居成都的官僚,亦陆续到来请安。

  成都令马谡,系侍中马良弟,良有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余亦以常字为号,惟马良眉中有白毛,里谚谓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马良奉命抚慰五溪,及猇亭败后,归路遽断,竟至遇害。诸葛亮尝器重马谡,特荐为成都令。

  至是请安已毕,退出行宫,越宿由诸葛亮入视,刘备顾语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宜留意。”诸葛亮应命而退。

  到了孟夏,刘备病已垂危,乃召诸葛丞相等,托孤寄命。

  刘备在弥留之间,宣扬遗命,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并侍榻前。刘备顾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成大事。嗣子可辅,劳君匡辅。若不可辅,君可自取。”刘备亦知嗣子刘禅不才。

  诸葛亮慌忙拜倒道:“臣敢不竭股肱,效忠贞,誓死毋贰,勉报圣恩?”

  刘备乃命李严代作遗诏,留嘱嗣君。且唤刘永、刘理二兄弟至前,叫他父事丞相,不得有违。又与翊军将军赵云,叮咛数语,无非是托他辅国,说至此,长叹一声,瞑目竟逝,享寿六十三岁。

  却说吴既击败蜀军的进攻,又抵御了魏国之南下,孙权甚是欣慰,置酒于武昌钓台上,大犒众臣。

  饮至半晌,有的臣不胜酒力,竟然酩酊大醉,孙权也有醉意,令人将水洒至醉臣之身,用以醒酒,使其清醒后,继续再喝,且道:“今日畅饮,不醉倒之钓台,吾等杯莫停!”

  孙权喜酒,往往酒醉,行事有失理智。又数杯酒之后,孙权便亲自起身行酒劝饮。

  虞翻知已酒量有限,见孙权过来劝酒,就装醉倒地。待孙权离去,虞翻又坐起来,不料却被孙权瞧见。

  虞翻多次在公众面前,不顾孙权脸面,孙权已忍多时,此时,孙权见虞翻不愿多酒,装假酒醉,心中大怒。孙权借酒醉发作,便抽剑要刺虞翻,臣僚无不大惊。

  大司农刘繇之子刘基上前抱住孙权,力劝谏道:“大王酒过三杯,要亲手杀死贤士么?即使虞翻有罪,天下又有谁知?况且大王能招贤容人,才使四海之人仰慕。如今却为此小事,一朝之间毁掉自己的声誉,岂不为之叹息?”

  孙权说:“曹操尚能杀孔融,我杀一个虞翻,又有何妨?”

  刘基说:“曹操轻率杀害士人,因受天下所责。大王行德行礼义,能与尧舜相比高下,怎能将己和曹操相提并论呢?”

  孙权喜人吹奉,听到刘基此言,不由收入宝剑,虞翻这才免去了一场灾祸。

  一旁张昭瞧之不下去,板脸起坐,一言不发而离去,坐上马车,欲走。

  孙权见张昭怒而已去,即令人将张昭叫回。张昭别了气,只得重回酒场。

  孙权不解问道:“众为国劳苦,已有胜利,今不过是共欢其乐,张公何为发怒?莫非虞翻?”

  张昭道:“并非为虞翻,臣曾听闻,前商纣王作糟丘和酒池,通霄饮酒,当初也以其欢乐,也没思其有何不对。”

  孙权一听,仿佛当头棒之,翻然醒悟,深感惭愧,不再有言,仍即令止酒。

  次日,孙权想起他刚统事江东时,虞翻制止反叛,可见他一片忠心,差点喝酒误,失手杀人。由此孙权向下人命道:“从今以后,凡我在酒后,下令杀人,都不为行事。”

  然而又因虞翻刚愎固执,数次在众人面前,不顾君臣之别,不顺孙权之意。并在一次孙权与张昭谈论神仙之事,他却坐一旁却哈哈大笑,指着张昭道:“你明是个将死之人,还道什么神仙,世界哪有神仙。”

  俗话道,话不投机半句多,虞翻所言虽是不错,但这确实使张昭和孙权不悦。孙权知虞翻终难以一起共事,一怒之下,将虞翻迁放至交州南海郡的番禺。

  孙权为防曹魏再度南下,且使扬州更利于治理,任吕范为扬州牧,设治所于建业秦淮河南,丹阳郡治所则在建业东南二里。建业城级再由郡级迁升为州级。其扬州辖16郡,142县,今南京曾有扬州之名始于此。

  孙权正使人划定扬州治所之时,有人报道,僧人支谦由北方避乱至吴,其人才慧聪颖,能说佛道,孙权奇之,即召见问答,所答头头是道。孙权甚悦之,便拜为博士,留在身边,使他国辅导东宫孙登。

  中国已有魏、蜀二帝,惟东吴孙权虽改年,然还莫称帝。孙权既与魏绝,不再向曹丕称臣,众臣以为孙权称帝已入时机。

  然谶言之事不可少出,为此,有人报道曲阿言甘露降。又有人在皖口(怀宁西)言木连理。因而群臣劝孙权即尊号道:“吉象已现,天命难违,魏、蜀已称帝立国已久,吾王应顺天命,即登帝位。”

  而孙权却以为称帝时机未到,吴境内尚未稳固,魏兵压境还莫解除,故辞让道:“汉室刚灭,孤不能存救,更不能自为称帝。”

  果时隔不久,鄱阳人彭绮自称将军攻没诸县,众数万人,并自言举义兵,为魏讨吴。此事为魏臣们所闻,皆很高兴,认为此时伐吴,内外相攻,必有所克。

  然魏中书令孙资则以为鄱阳宗人前后举义有数次,他们众弱谋浅,旋即散败,彭绮也不为所靠。话刚落下,果孙权派解烦督胡综和藩阳太守周鲂兵讨,彭绮被擒,反叛被平,鄱阳局势趋稳。

  彭绮刚平,蜀汉传来刘备死于白帝城,孙权特遣立信都尉冯熙赴蜀,以吊刘备丧。

  刘备已死,诸葛亮主持丧事,棺殓如仪,使李严为中都护,留镇永安,自率百官奉丧还成都。

  太子刘禅年方十七,在都留守,不遑奔丧,但出都门,守候梓宫。及灵榇已到,迎入正殿,举哀行礼。

  会孙吴使立信都尉冯熙来到,诸葛亮见孙吴也来吊丧,就更加优待。他一直有联吴抗魏之思,只是先主刘备一意孤行东向,又因为自兄诸葛瑾在孙吴侍臣,为避嫌,不敢激争,才使得蜀吴兵戎相见。诸葛亮主持丧事,等丧礼毕后,又是刘禅登位,一时不便与冯熙会谈国事。

  礼毕展读遗诏,诏云:“朕初得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年五十,不称夭,朕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汝兄弟为念,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乃可服人!汝父德薄,不足效也!汝兄弟当父事丞相,更求闻达,无替朕命!”

  太子刘禅拜受遗诏,诸葛亮即请刘禅嗣位,改元建兴,是为后主。崇谥先主刘备为昭烈皇帝,奉葬惠陵。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颁诏大赦。

  事毕,诸葛亮欲找冯熙会谈,可巧冯熙已辞东归,诸葛亮只得作罢。

  益州从事秦宓,已得释狱,由诸葛亮选为益州别驾。秦宓少有才名,也是法正一流人物。诸葛亮因法正早殁,尝叹为孝直若在,必不令主上东征,就使东行,也不致一败若此。故秦宓因谏得罪,诸葛亮甚为叹惜,至赦免后,随即录用。

  后主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嗣复使领益州牧,政无巨细,皆归裁决,刘禅惟拱手受成。

  诸葛亮约官职,修法制,信赏必罚,风化肃然。封刘禅之弟为梁王,刘理为鲁王。

  忽闻益州者帅雍闿,戕杀益州太守,并劫持前来赴任途中的益州太守张裔,叛蜀附吴,诸葛亮因新遭大丧,未便动兵,且意在和吴伐魏,故决计缓征。

  广汉太守邓芝,方入为尚书,窥知诸葛亮意,请向东吴修好。

  诸葛亮欣然道:“我早有此意,一时苦乏使才,今始幸得人了。”

  邓芝问为谁,诸葛亮答言莫如使君,邓芝亦不辞,奉命即行。

  这正是:吴军奋力抗曹军,曹丕悔不听晔言。

  吴乐退敌蜀吊丧,几家欢乐几家愁。

  评:孙吴刚退败了蜀军进攻,与蜀尚没和解的情况下,魏军三路南下,面对曹魏的攻势,吴军英勇无威,进行抗击,虽有所损失,却成功抵御曹魏南下,从而保住了江东。这恰时,刘备病重,蜀军新败,无力再攻孙吴,这使得孙吴专行对抗曹魏。尚如蜀军再次全力东征,其战况则难易定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