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孙吴演义 第14章 孙策稳固江东治 袁术僭号孙策斥

《孙吴演义》第14章 孙策稳固江东治 袁术僭号孙策斥

作者:魏艺 字数:4893 书籍:孙吴演义

  剿灭严白虎之后,孙策忽闻乌程邹他、钱铜和前合浦太守王晟,各聚众万余或数千人,不服孙策令,割居一方。

  孙策派人责令取缔,并进按抚,而王晟等人却无视其令,不听按安抚,其势更加嚣张,攻池略地,闹乱其民,孙策无奈引兵讨伐。

  孙策令程普、黄盖、韩当三将兵分三路分别攻讨。

  程普率军先来到乌程,邹他闻之,领兵迎战。程普见邹他所聚之众,人虽众,但皆是乌合,就道:“吾军齐据江东,威震四方,人皆投服,严白虎位俱最大,欲反对抗,却受吾军攻之,大破逃之夭夭,汝等不敌严白虎,大军至此,还不相投,否则将被剿灭。”

  邹他更是上前答道:“吾辈既聚于此,不可相投,就是死,也与汝一拼。”

  程普见邹他其言之绝,无可挽救,便下令道:“攻!”

  众将士奋勇上前,邹他之众,不曾训练,一番对杀,立即大败,程普就将邹他擒住,乌程战事很快告终。

  黄盖率军至钱铜处,重申前策道:“汝等若能就此相投,不但会免死罪,而且吾将量才录用,愿留军中,可免一门徭役,不愿者可引归农田。”

  众人听后,面对大军压境,人心换散,或有主动放下兵器者。

  钱铜见黄盖之言有动摇军心之意,就对众人大声呼:“我等莫听假言,如真相投,均皆死定!”

  众人又听钱铜之言,不知听谁,皆心存疑惑。

  正当钱铜众人犹豫之时,黄盖一挥手,众将士攻出,因钱铜众人中,就有一些投降之意之人,没经几下,均皆投降。黄盖行其诺言,不杀一降卒,并将生擒的钱铜,一拼带回。

  韩当领兵前往前合浦太守王晟处,谁知王晟早已准备一战,已列阵于前,韩当刚至,王晟便率兵攻上。韩当奋力迎战,一场厮杀,王晟终究不是对手,兵败被擒。

  程普、黄盖、韩当三将胜利归来,各自叙述付伐经过。孙策听后,除黄盖所说的降卒之外,均皆杀之,并将其匪首邹他、钱铜和王晟,也欲牵出斩首,以免后患。

  孙策母吴夫人闻之,急至孙策处,对孙策道:“王晟与汝父曾有升堂见妻之分,今其诸子兄弟皆已枭夷,独余老翁,何足复惮乎?”

  孙策见母说起旧情,故也从之,于是就舍王晟不死,其余人皆按前定统统族诛。

  江东山越历有反叛之乱,见孙策初来江东,立足未稳,更是蠢蠢欲动。邹他、钱铜和王晟刚被破灭不久,又闻山阴宿山越民黄龙罗和周勃聚党千人反乱,气势汹汹,洽逢孙策顺道经过,就亲自出讨。

  黄龙罗和周勃听闻孙策军到来,就率众迎之。黄龙罗立于阵前道:“孙策,人人惧汝,而吾黄龙罗独不惧汝!”

  孙策部将董袭怒道:“吾家主公,是汝等这班山贼所能直呼的?汝若真有能耐,能与吾独战呼?”

  黄龙罗道:“吾只想与孙策一战。”

  董袭道:“如此毛贼,根本无须吾主公动手,小贼拿来命来!”

  董袭拍马向前,杀向黄龙罗。黄龙罗立即迎战,几个交峰,黄龙罗见董袭确实厉害,自觉有些不敌,欲令人相助,不料董袭乘隙将黄龙罗斩于马下。

  周勃见之,纵马前去,与董袭交战,但也莫经几个来回,也被击杀。

  孙策见对方头目均被董袭所斩,敌方心阵已乱,他立刻挥手,令众向前。众兵冲向敌阵,与董袭一起,力战群寇,山阴仍平。

  却说周瑜西行不久,接孙策令,让他还镇丹阳。然袁术却不顾孙策感受,令从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当时孙策仍从袁术,只得忍让。

  周瑜按令来到丹阳,见丹阳已由袁胤镇守,就去省从父周尚。从父周尚重病已稍愈,他现已卸职,见到周瑜,便邀周瑜同返寿春,周瑜只得跟从。

  周瑜随从父周尚来到寿春,周尚引周瑜见袁术,袁术看周瑜仪表非凡,便道:“汝叔有恙,令得休养。但吾视汝身强力壮,可为吾将。”

  其实周瑜心早有所属,固辞道:“瑜资历尚浅,需加历练,欲为居巢长,方后为将军重用。”袁术未识周瑜意,当即依允。

  周瑜辞从父周尚,即日辞行,到了居巢。闻得临淮人鲁肃,字子敬,慷慨好施,就率数百人往访,乘便贷粮,实是试探鲁肃传闻是否真实。

  鲁肃看到周瑜到来,一见倾心,得知周瑜来意,便指家中储米两囷道:“此两囷,可分赠一囷。”

  每囷约三万斛,数量之多,周瑜听后,笑道:“此话当真?”

  鲁肃道:“当然当真,决非戏言。”

  周瑜喜道:“吾闻子敬慷慨好施,果不为虚传。”

  周瑜与鲁肃初会,就得他一囷米厚赠,遂握手论交,订为知己,方才告辞。

  鲁肃名声外传,袁术闻之,就在鲁肃与周瑜别后不久,鲁肃忽接袁术之命,令署东城县长,鲁肃不欲就,而只是阳为拜受。随即潜挈家中老幼,及同志少年百余人,竟诣居巢,欲与周瑜商议。

  鲁肃率家属从人沿河谷一路往南,老幼体弱者骑马在前,他与强壮者殿后。

  由于行走缓慢,忽闻后有急马声,鲁肃就知有兵追来,令手下做好作战准备,或蹲或站,张弓搭箭,瞄准追来马匹,或有手握刀剑,跳下河滩,准备迎战。鲁肃等人利用不利骑兵作战的河崖地势,让前置之老幼快走,其余留下,与来兵一战。

  追兵大约二百左右,来到鲁肃阵前,见鲁肃已有准备,便停止了下来。

  鲁肃见此就问道:“来者何人?为何追来?”

  对方答道:“吾仍是郡尉郝轼,袁将军征汝为东城长,为何不就而南行?”

  鲁肃道:“郝大人,如今天下大乱,有功者不得赏,有过者不受罚。吾鲁肃为朝廷安定地方,也有寸功。诸位也都兢兢业业,没少流血流汗。然升官吃肉均为他人之事,岂有吾辈之份?鲁肃只不过不想做官,去投靠故人,图个清净,何苦非要相逼如此呢?”

  说罢,鲁肃独自向前走去,郝轼不知鲁肃要做什么,连忙挥手后退数步。

  鲁肃走至前三十步处,将手中的盾牌放在树杈上,自己再回原地。他一个回身,立刻张弓就射。“刷、刷、刷”连射三箭,箭箭穿透盾牌。

  郝轼一看鲁肃箭射了得,再说鲁肃刚才之言,句句在理,眼前这种架势,如真的打起来,自己也占不到什么便宜。就拱手道:“鲁大人多多保重,郝某这就回去复命,恕不远送。”随后引兵退去。鲁肃时年二十六岁。

  鲁肃一行匆匆至居巢,周瑜听报鲁肃来到,就令相见,并问明来意。周瑜听后,即呼鲁肃表字道:“子敬与我同意,我亦知袁术终无成,故乞得此差,以便东行,依附江东孙策。”

  周瑜便将心里所属道出,再经周瑜细说,鲁肃则愿随从。周瑜弃官整装,与鲁肃共同渡江,去了江东。

  周瑜和鲁肃同来至江东曲阿,周瑜安排鲁肃一家留居曲阿从父的旧宅,然后周瑜携鲁肃往见孙策。

  孙策闻周瑜至,亲出迎接。周瑜引鲁肃相见,孙策与鲁肃谈数语,亦知鲁肃不是凡人,改容敬礼,且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给兵二千人,骑五十匹,使周瑜同鲁肃出屯牛渚营。

  孙策经东征西讨,基本上控制江东诸郡。在这期间,北方的一部分士族因避战乱,而至江南,孙策闻而收用。

  张昭,字子布,仍是其中之一,他是彭城人,弱冠察孝廉,举茂才不应。汉末大乱,随徐州方士民来到江南。孙策礼聘张昭等士为参谋,欲图大业。

  孙策复回到会稽郡中,会稽郡前功曹魏腾曾因小事得罪过孙策,就欲杀他,张昭等谋士激烈劝阻,皆不能使孙策弃念,并道:“江东初定,若再有多个魏腾,该怎么办?江东如何治理?杀魏腾仍是杀一敬百!”张昭等谋士无何奈何,然此息不知不觉地传入孙策母吴夫人耳中。

  吴夫人闻后,她深知儿子的脾气,如再行软劝,定不能成效。于是她就来到一大井旁,使人将孙策叫来,孙策不知何事,急来到吴夫人处,只见她面临一口大井。吴夫人见孙策至,就直截了当道:“江东初定,大业未成,你当礼贤下士,要忘别人之错,而记别人之功。况且,魏腾于公尽职尽责,今日你如因个人私怨而杀了他,后日所有贤士都将离你而去。我不忍见到灾祸降临之日,现就先投井自尽算了。”

  孙策听后,大惊,立即跪向母亲,哭着请罪道:“娘,孩儿知错了!使儿让娘伤心了!”

  吴夫人听后,立止投井之举,此后,孙策再不提杀魏腾之事。

  魏腾之事后,孙策从会稽郡来到吴郡,闻高岱是吴郡的一个名士,在当地有很高的威望,且隐居在余姚。

  孙策很想请他出山助他,因此不但使人去请,还想亲往见他。孙策听闻高岱精通《左传》,为迎合他,孙策注补《左传》,准备与他论讲。

  但有一个人从中使诈,离间他们二人。那人见孙策补注《左传》,便对孙策道:“高夫子轻你,说汝只会武而不能文,如汝不信,汝与他说《左传》,他便会一问三不知。”

  孙策由那人提醒,谨记在心。尔后,那个人又至高岱处,向高岱道:“孙策是个军人,不喜人强于他,如他来问汝的问题,汝说知道,那就麻烦了。”

  高岱心存谨慎,不知孙策的来意,仍是相信。

  孙策来至,与他论讲《左传》,高岱果然开口闭口说不知。孙策得知高岱轻瞧他,退回大怒。

  未几,此事传得沸沸洋洋。孙策出于自尊,也为保持自己之威望和脸面,决定将高岱收押。

  由于高岱在当地人心中的威望,此事却引来众人跑来静坐,要求放人。

  孙策立于城楼,眼见为高岱静坐之人延绵数里之外。这他有惧,从而更怒,如此这样下去,他如何在吴郡立足?他决定将高岱处决,以绝众望。吴夫人不在吴郡,不能相劝,以致孙策受小人之诈,斩杀高岱,失了人心。

  孙策既略定江东,追忆起父死后,求助于袁术之坚难。袁术自食多言,不由怀恨,不复再承袁术命,欲与其分张一帜,行独立计。

  忽闻袁术僭号,自称皇帝,建号仲氏,置公卿,祠南北郊。孙策趁机致书袁术曰:

  “盖上天垂司过之星,圣王建敢谏之鼓,设非谬之备,急箴阙之言,何哉?凡有所长,必有所短也。去冬传有大计,无不悚惧;旋知供备贡献,万夫解惑。顷闻建议,复欲追遵前图,即事之期,便有定月。益使怃然,想是流妄;设其必尔,民何望乎?曩日之举义兵也,天下之士所以响应者,董卓擅废置,害太后、弘农王,略?宫人,发掘园陵,暴逆至此,故诸州郡雄豪闻声慕义。神武外振,卓遂内歼。元恶既毙,幼主东顾,俾保傅宣命,欲令诸军振旅,于河北通谋黑山,曹操放毒东徐,刘表称乱南荆,公孙瓒炰烋北幽,刘繇决力江浒,刘备争盟淮隅,是以未获承命?弓戢戈也。今备、繇既破,操等饥馁,谓当与天下合谋,以诛丑类。舍而不图,有自取之志,非海内所望,一也。昔成汤伐桀,称有夏多罪;武王伐纣,曰殷有罪罚重哉。此二王者,虽有圣德,宜当君世;如使不遭其时,亦无繇兴矣。幼主非有恶于天下,徒以春秋尚少,胁于强臣,若无过而夺之,惧未合于汤、武之事,二也。卓虽狂狡,至废主自与,亦犹未也,而天下闻其桀虐,攘臂同心而疾之,以中土希战之兵,当边地劲悍之虏,所以斯须游魂也。今四方之人,皆玩敌而便战斗矣,可得而胜者,以彼乱而我治,彼逆而我顺也。见当世之纷若,欲大举以临之,?足趣祸,三也。天下神器,不可虚干,必须天赞与人力也。殷汤有白鸠之祥,周武有赤乌之瑞,汉高有星聚之符,世祖有神光之征,皆因民困悴于桀、纣之政,毒苦于秦、莽之役,故能芟去无道,致成其志。今天下非患于幼主,未见受命之应验,而欲一旦卒然登即尊号,未之或有,四也。天子之贵,四海之富,谁不欲焉?义不可,势不得耳。陈胜、项籍、王莽、公孙述之徒,皆南面称孤,莫之能济。帝王之位,不可横冀,五也。幼主岐嶷,若除其偪,去其鲠,必成中兴之业。夫致主于周成之盛,自受旦、奭之美,此诚所望于尊明也。纵使幼主有他改异,犹望推宗室之谱属,论近亲之贤良,以绍刘统,以固汉宗。皆所以书功金石,图形丹青,流庆无穷,垂声管?。舍而不为,为其难者,想明明之素,必所不忍,六也。五世为相,权之重,势之盛,天下莫得而比焉。忠贞者必曰宜夙夜思惟,所以扶国家之踬顿,念社稷之危殆,以奉祖考之志,以报汉室之恩。其忽履道之节而强进取之欲者,将曰天下之人非家吏则门生也,孰不从我?四方之敌非吾匹则吾役也,谁能违我?盍乘累世之势,起而取之哉?二者殊数,不可不详察,七也。所贵于圣哲者,以其审于机宜,慎于举措。若难图之事,难保之势,以激群敌之气,以生众人之心,公义故不可,私计又不利,明哲不处,八也。世人多惑于图纬而牵非类,比合文字以悦所事,苟以阿上惑众,终有后悔者,自往迄今,未尝无之,不可不深择而熟思,九也。九者,尊明所见之馀耳,庶备起予,补所遗忘。忠言逆耳,幸留神听!”

  袁术见书,大失所望,愁沮成疾,但未肯取消帝制,终致孙策与袁术绝交。孙策为表对朝廷忠诚,特上表献帝,以陈心迹:

  “臣以固陋,孤特边陲。陛下广播高泽,不遗细节,以臣袭爵,兼典名郡。仰荣顾宠,所不克堪。兴平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于吴郡曲阿得袁术所呈表,以臣行殄寇将军;至被诏书,乃知诈擅。虽辄捐废,犹用悚悸。臣年十七,丧失所怙,惧有不任堂构之鄙,以忝析薪之戒,诚无去病十八建功,世祖列将弱冠佐命。臣初领兵,年未弱冠,虽驽懦不武,然思竭微命。惟术狂惑,为恶深重。臣凭威灵,奉辞伐罪,庶必献捷,以报所授。”

  孙策此举,受到曹操之汉朝廷大加赞赏。曹操为笼络孙策,特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并追授孙策领会稽太守。曹操特使议郎王辅,赍诏东行,送达孙策。自此,孙策正式为朝廷命官。

  孙策被拜将封侯,并向朝廷贡以方物,实是为谋求朝廷对其割据之认可。表上接受朝廷委任的官爵,实是伪装忠诚。汉未割踞时代已显,孙策心里却已盘算着雄踞江东。

  曹操因北方多事,无暇顾及江东,这使孙策有机可乘。曹操见孙策遣使来京贡献方物后,又使献帝再一道诏书,任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吴侯,升级拜封。

  然而,窥曹操内心深处,他不愿看到孙策稳踞江东,无懈可击。就在拜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之时,又任吴郡太守陈瑀为安东将军,且秘密煽动山越袭击会稽。曹操甚至还授予山越首领费栈印绶,奖励其叛吴投曹。

  孙策为答报,再遣张纮赴许都,贡献方物。曹操留张纮为侍御史,征还前会稽太守王朗,使为谏议大夫,并令孙策与吕布及陈瑀共讨袁术。张纮归吴回报,孙策遣还王郎,并奉诏攻讨袁术。

  时下,陈瑀屯海西,孙策当趋与吕布、陈瑀同参形势。然当孙策行至钱唐,察觉陈瑀密谋抄其后路,阴图袭击,这使孙策大惊。

  原来陈瑀欲借此趁机打垮孙策,独占江东。实是陈瑀自不量力,孙策领略江东,已趋稳定,不可轻易动摇。

  孙策发觉陈瑀谋后,没露声色,召来部将吕范、徐逸道:“吾等奉朝旨,与吕布、陈瑀共讨袁术,没料陈瑀却欲阴攻吾军。现陈瑀屯兵于海西,尚还不知被吾觉察,汝等暗自领兵攻其不备。吾仍佯趋集合,以使迷惑。”

  吕范、徐逸皆点头道:“善!”

  陈瑀在海西正为阴计得意,待时机一到,即偷袭孙策军。忽听营帐外杀声大震,陈瑀不知何事,忙出帐一瞧,大吃一惊,不知何来神兵已杀入军营,兵营已大乱,被斩杀者不计其数。闻军中有人呼道:“孙策军杀来了!”

  陈瑀这才得知阴计未成,反遭反噬。他想稳住阵脚,但为时已晚。只得带着几个兵骑杀马出重围。突围之后,独活他一人,慌忙单骑奔向冀州,去投袁绍。

  正所谓:孙策据江欲绝术,正苦无由断其义。

  恰逢袁术狂称帝,借此痛斥略表心。

  评:周瑜举鲁肃予孙策,孙策未识鲁肃谋略,令与周瑜同屯牛渚,为鲁肃后欲离江东,埋下伏笔。袁术无德无才,不自量力尽敢僭号,即为天下共弃,且为以后埋下祸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