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291 全面败退

  不过也正是因为麾下士兵瞬间跑光,使魏延没有来得及做出更进一步的过份举动。

  这让诸葛亮心下稍慰。

  此前,为确保计划能够骗过司马懿,不露任何破绽,诸葛亮一开始并没有将实情告知魏延。所以魏延不遵将令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蜀汉急缺大将,上次把王平一撸到底后,诸葛亮因此叹气了很久;这次如果也把魏延一撸到底,那蜀汉真的就没什么大将了。

  更何况,马谡很久之前就曾特意提到过魏延的问题,说魏延孤傲主要是军中地位太高所致,适当降职打压一下,再委派到一个强势些的主将麾下当副将,磨一磨性子,以后就会好用很多。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诸葛亮才最终决定不告诉魏延“假死”之事,籍此来敲打敲打他。

  毕竟,玉不琢不成器,刀不磨不锋利。

  斟酌许久,诸葛亮转过身来,严肃地看着魏延:“来人,魏延不遵军令,擅权自专;拖下去,重打四十军棍。另官降三级,降为副将,克日到马谡帐下听用!”

  魏延暗暗松了口气,连忙拱手谢恩,任由士兵们将他拖下去暴打。

  刚才,他一度认为诸葛亮会处死他,没想到处罚这么轻。

  丞相心里还是有我的……魏延一边挨打,一边如是想着。

  诸葛亮很清楚,这件事往大了说,是夺权;往小了说,是私人恩怨,根本牵涉不到造反与否的问题。

  位于陇山大营的马谡自然也清楚这一点,原时空里魏延结局会那么惨,全是杨仪借争权之事公报私仇。杨仪也最终因为擅杀大将,最终被刘禅处死。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三败俱伤的结果。杨仪没赢,魏延也没赢,蜀汉损失了两个人才。

  马谡刚来这个时代时,也曾深恨杨仪背后搞小动作,鄙视王平固执如牛,不屑魏延傲气冲天,想着有朝一日自己掌了权,非把这三个家伙狠狠收拾一番不可。

  但是真正坐到诸葛亮之下第一人的位子上后。暮然回首,马谡忽然觉得,以前那些耿耿于怀的恩怨,其实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尤其是上次收拾完王平之后,他并未获得预期中的快感,反而有些空虚,寂寞.....

  就像韩信功成名就之后,对待曾经给他胯下之辱的人,不但一笑了之,还给其封了个官。

  是韩信不能报仇吗?当然不是!

  一个强者踩死蚂蚁,能获得的快感太少了,反而会因此把鞋子弄脏。

  久攻萧关不下,马谡转而又回到了渭水南岸的蜀军大营,打算和诸葛亮一起围殴司马懿,迫使他放弃萧关,退往长安。

  然后,再一点点儿把司马懿彻底赶出关中地区。

  回到蜀军大营以后,马谡立刻派遣了百十个眼头灵活的斥候,沿着魏军大营和渭水两岸来回探视,察看魏军的动静。

  很快,斥候来报:魏军营中的秩序远不如之前齐整,士卒无精打采,士气低迷,开始出现混乱的前兆。

  马谡“丞相,漕运粮道已断,看来这一次魏军坚持不了多久了。”

  诸葛亮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从第一次北伐到现在,四年多时间,他终于第一次感觉到,魏国不如蜀汉。

  这一切的起源,都因为四年多前那次街亭任命。

  诸葛亮将指挥权重新交给马谡,传令吩咐各部部将严守已经占据的城池,不得擅自出动,然后挥了挥鹅毛扇子,躺回到床铺上,闭目睡去。

  有马谡在,他很放心。

  所以,他要睡养生觉了。

  现在蜀军不需要进攻,只要坐等魏军顶不住撤退,就可以尾随在后一顿勐击,而后顺势收复长安以西。

  两个势均力敌的高手对决,最好的策略不是把对方一下子逼入绝境,而是一点点蚕食对方的领土,城池,以一个持续高压的态势,逐渐达到己方的战略目标。

  也就是俗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因为在高压态势压迫下,敌方内部就会出现矛盾,分歧。一旦这个分歧无法解决,就会内部分裂。

  正如马谡预料到的那样,断绝了漕运粮道的魏军确实陷入了险境。士兵们神色不安的围在司马懿的帅帐外,期望大都督能够力挽狂澜,带他们走出困境。

  司马懿也正在思索这个问题。漕运被截断后,一向成竹在胸的他也有些没底了起来。

  蜀军军中有一种奇怪的木船,每船能乘坐十来个士兵,木船两侧有木轮,士兵们坐在船里,以脚踩踏而行,快如飞蝗。与此同时,士兵空出来的双手持弓搭箭,但见岸上魏兵来阻拦,就哔哔哔乱射一通。

  这飞舟跑的又快,又灵活,魏军的船只根本追不上,也跑不掉。

  通常,每次魏军运粮船一出现,就会有十来只蜀军飞舟极速赶来,绕着运粮船一顿乱射。等船上魏兵死的差不多了,粮船也就归了蜀军。

  如果实在是抢不了粮船,那么蜀兵就开始放箭,施行“得不到就毁掉”的策略。

  魏国的漕运粮道就是这样被断了的。

  司马懿并不知道这是马谡准备了说好的“黑科技”,只以为是爱搞小发明的诸葛亮又一杰作,苦思冥想几天无果后,他已经心生退意。

  但在他之前,次子司马昭已经建议撤军,既然水陆两条粮道已断,那么趁士气尚存的时候撤回长安,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为将者,当顺势而为,势在我则进,势不在我则避。

  听到这句话,司马懿深感欣慰。大儿子司马师已经可独立掌军,次子司马昭对战场形势也有着如此敏锐的洞察力,真不枉他的殷殷栽培。倘若魏国能挺过眼前这个难关,这天下以后必将有司马家一席之地。

  不过,司马昭接下来的话迅速让司马懿的欣慰打了折扣,“父亲,那萧关怎么办?就任由蜀军占领,然后我们再把关中之地尽数相让?”

  司马懿没好气的瞥了司马昭一眼,转头对夏侯霸三将吩咐道:“传我将令,令司马师徐徐撤出萧关,自渭水北岸,退往长安!”

  随着司马懿这个“全面撤军”命令的下达,魏蜀之间长达五年的关西争夺战,以魏国全线败退而逐渐进入尾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