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稳健修仙路 土埋

《稳健修仙路》土埋

作者:三国村长 字数:1919 书籍:稳健修仙路

  “幽云十六州……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看着地图上特意标出来的这片区域, 历朝历代的武将都深吸一口气,目光凝重。

  稍微了解一点地理知识的人都能想明白:

  “幽云北扼燕山,南控江淮, 长城之所在, 尽入契丹之手, 中原从此再无屏障,漠北蛮夷岂不是想来就来, 想走就走?”

  幽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必争之地, 中原借历代修筑的长城和关隘以及幽云之地纵横密集的水路, 阻挡北地的骑兵,而一旦发生战事, 也可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失去了幽云,契丹一旦南下便可长驱直入, 中原之国势必要在北地大量屯兵以作防备。

  哪怕是王朝强盛之时, 蛮夷来一次赶一次,但天长地久下去耗得起吗?且每一次蛮夷入寇中原, 造成的杀伤都不可避免。

  后周显德二年, 深有同感的周世宗郭荣神情坚定:“幽云之地,不可不夺也!”

  不过在此之前, 得先伐南唐,消除隐患, 这样将来才能放心北上收复幽云十六州。

  原本郭荣已经做好了征伐南唐的准备,但如今有一个问题令他深深为之顾虑——

  原先仙人说赵匡胤欺凌孤儿寡母建立宋朝, 郭荣还想着有可能是前者像司马懿那样长命,因此夺了他子孙的皇位。

  但如今这个可能被他打了个大大的“Ⅹ”!

  ——连同后周在内的五代王朝一共也不过五十年左右, 后周的国祚也就一目了然。

  就连他自己的寿数, 眼看也不剩几年了。

  因此郭荣暂时停止了征伐南唐的计划, 准备先看仙人会不会提到他的死法——究竟是死在战场上,还是被疾病夺去了生命。

  那将决定他对未来的安排。

  另一平行时空的大宋,赵匡胤正和自己的蠢弟弟排排坐,一起观看仙人的盘点。幽云十六州一直便是梗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他很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成功收回。

  至于“弑兄夺位”的传言么……最好是传言。赵匡胤还是不相信弟弟会是那种人。

  与此同时,五代十国之前的平行时空,正有无数人火急火燎给自己改名换字。

  “敬瑭这两个字,现在简直迎风臭出十里,只有石敬塘才配用,咱们不配!”

  还有刚刚获得了大名的小孩子哇哇大哭闹着要改名,早熟的他们已经知道爹妈似乎给自己起了个和“儿皇帝”相同的名字。这可是走出去都要被小伙伴们嘲笑的啊!

  与此同时,水镜中的画面继续推进——

  【石敬瑭向契丹割地称臣后,后晋事实上就成为了契丹的臣属,年年上贡且不说,连任用大臣都要受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指手划脚,真就如父亲训儿子一般。这种屈辱石敬瑭能够忍得,别人却忍不得。】

  【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就很不满,他勾搭了本该随幽云十六州一起被割让给契丹的吐谷浑,想攻打契丹,后晋朝廷却派出刘知远劝降了吐谷浑,让其失去了最大助力。最终安重荣起兵反晋,失败而死。】

  【尽管石敬瑭平定了安重荣的叛乱,但吐谷浑背叛契丹投靠后晋让耶律德光大为不满,即位不到七年,这位儿皇帝便在忧惧中病逝。由于他只有一个三岁的幼子在世,他的侄儿石重贵被群臣拥立继位。】

  【相较于石敬瑭,年轻气盛的石重贵就硬气多了,他一上位就重用强硬派大臣景延广,发出了拒绝对契丹称臣的声音。】

  水镜中,一片薄薄的雾气散开,现出吵作一片的庙堂,群臣分成径渭分明的两派。

  人数最少,堪称势单力薄的那一边,稳守之人身边浮现出景延广三个大字,他略一拱手:“先帝为北朝所立,陛下却是中国之主。因盟约称孙可也,却不可称臣!”

  御座上的天子石重贵毫不犹豫点了个赞。

  ……对嘛,咱们既是邻邦,我把契丹主当长辈敬着

  也就算了,屈膝称臣怎么可能?

  【得知消息的契丹大怒,派使者来责问石重贵:你怎么敢都不禀告一声就登基?】

  【石重贵表示:这点小事算什么?我不仅敢不禀告就登基,我还能更嚣张!】

  【在景延广的建议下,他抓了一个专门负责往来两国贸易的契丹官员,关了好些天,才在群臣请求之下将之释放归国,景延广还顺便令其给契丹国主带话——】

  水镜之中,出现的依旧是那个从头发丝到脚跟都透着嚣张气息的景延广:“……老头子如果发怒就来战一场,孙儿有十万大军等着,他日若是被孙儿打败,可就要被天下人笑话了,希望你们那时别后悔!”

  ·

  水镜之外的众人看得莫名震撼。

  ——好家伙,后晋两任皇帝之间相差也太大了吧,这石重贵真是石敬瑭亲生的吗?

  ——哦,是侄子不是儿子啊,那没事了。

  【石重贵的操作毫无疑问惹得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大发雷霆,两国之间彻底决裂。】

  【从石重贵登基的开运元年起,契丹铁骑便大规模南下,前后三次来伐后晋。】

  水镜之中,战鼓奏响,契丹的行兵路线出现在地图中。

  历朝历代的武将都忍不住开始为后晋“出谋划策”,尤其是某些武德充沛的王朝,一群大将只是过过嘴瘾还嫌不够,就差撸起袖子来一场实战演练了。

  【开运元年正月,契丹兵分三路南下。】

  【首先是东路军,早就投靠契丹的杨光远说服了博州刺史周儒献城投降,眼看大军就要在后者的引导下顺风顺水渡过黄河,却被突然杀出的义成节度使李守贞锤爆。为什么说是锤爆呢?——“契丹大败,乘马赴河溺死者数千人,俘斩亦数千人。河西之兵恸哭而去,由是不敢复东。”】

  【紧接着是西路军,他们一路自雁门入寇,却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打败。】

  【最后一路是契丹最精锐的五万骑兵,直扑贝州而来。由于叛徒主动开门献降,最终贝州城破,太守投井而死,军民被杀者近万人。随后契丹又围戚城,天子石重贵御驾亲征支援前线,戚城之围乃解。】

  【契丹这边本想假装退兵设伏,然而恰逢大雨,晋军并未追击,反倒是埋伏多日的契丹军队被饿得人饥马乏。耶律德光于是亲率十万大军与晋军主力决战,结果苦战至日暮却是死伤惨重,难分胜负,在晋军的万箭齐发下,契丹军甚至稍落下风。】

  【开运元年三月,没能收获预期战果的耶律德光只好沿途焚掠一通,率军北归。】

  【然而九个月后,这位契丹国主又卷土重来,第二次尽起大军,来讨伐后晋!】

  【前期契丹节节推进,不战而降者不在少数。直到抵达泰州,局势发生了逆转。契丹大军一路追击撤退的晋军到阳城。在这里,一场激烈的战斗爆发了——在契丹骑兵的包围圈中,人困马乏的晋军在绝境中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一举击溃了契丹大军!】

  呼啸的风声猛然从水镜中响起,只见阵阵狂风刮过大地,眼前所见一片昏黑。

  一万多名晋军骑兵在其首领的率领下,于凶猛的狂风与黑夜般的昏沉环境中杀出!喊杀声震动天地,契丹大军兵败如山倒!晋军步兵紧随其后,一路向北追杀了二十里!

  水镜之外的众人眼睁睁看着虚幻的地图唰地敞开,象征着契丹大军的旗帜向北一路而去,来到阳城东南河边,渡河而逃!

  虚幻的地图缓缓消散,再次出现在众人眼前的,赫然正是渡过河之后的契丹残兵败将,在这其中,有一道身影格外醒目。

  ——谁让他头顶上明明白白标着高亮加粗的“耶律德光”四个大字呢?

  再看此人如今的模样,水镜前许多正要喝水的人猝不及防之下一口水喷了出来——

  只见耶律德光坐在车上一路逃,晋军跟在后面一路追,眼看追兵

  越来越近,这位契丹国主急得额头冒出冷汗。

  突然,一头骆驼出现在他视线中,耶律德光大喜过望,赶紧换上了骆驼,骑上骆驼便绝尘而去。

  只剩下追不上的晋军徒劳望着他的背影。

  而镜中人也好似忍不住发出一声轻笑。

  【逃亡途中,契丹国主耶律德光及时解锁了骆驼驾驶技能,这才得以逃命。与后世“驴车漂移”的宋太宗,真可谓一时瑜亮!】

  【当然,耶律德光还是比后者强出很多的。这个评价似乎同时侮辱了三个人。】

  “……”不久前才结束了驴车漂移的宋太宗赵光义觉得很艹!大腿上的箭伤传来一阵又一阵疼痛,让他的表情都扭曲了起来。

  宋太宗这个谥号一出,准是他没跑了。“驴车漂移”这四个字,理解意思还是没问题的。

  ……耶律德光、周瑜、以及诸葛亮,都被侮辱到了。只有他赵光义没有被辱是吧?

  赵光义表示有被羞辱到。

  他涨红了脸强行辩解:“这怎么能叫驴车漂移?身为一国之君,身兼天下之责,战事不利首要保全自身,不是应该的吗?”

  “一旦沦为俘虏,岂非为天下笑!”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那么蠢的皇帝吧?连在敌方大军包围中逃跑都做不到?

  平行时空的宋徽宗强行压下想要往上翘的嘴角,好歹这也是自家的老祖宗。

  但他心里却在暗自得意地想:上战场这种事多危险啊,有那群不怕死的武将去就够了,实在不行多出点岁币嘛。皇帝岂能将自身置于险地?太宗皇帝要是像自己一样老老实实待在汴京,也不至于被调侃到历朝历代。敌国大军总不会冲进汴京来抓走自己吧?

  渐渐平息的战鼓声此时突然再度奏响。

  【倘若说第一次攻晋,勉强能算不分胜负,第二次可就是彻彻底底大败亏输。然而耶律德光就是这样一条道走到黑的男人——开运三年九月,他又双叒来了!】

  【这一回,他甩出了新套路,让卢龙节度使赵延寿和瀛州刺史刘延祚分别给后晋朝廷去书,信中流露出想要离开契丹、重归中原、投靠后晋之意,后晋信以为真。】

  【恰好不久前契丹军队三万人侵犯河东,却被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打败,斩首七千。如今又有人知情识趣主动投诚,后晋天子石重贵大为得意:只准契丹连年来南侵吗?我大晋亦可北上,一举反攻契丹!】

  【开运三年十月,石重贵以杜重威为主帅,李守贞为监军,尽起全国之军,连自己宫中的禁卫都派了出去,北征契丹!】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过于偏激的豪赌。从阳城大胜以后,石重贵便日益骄奢,既不体恤连年征战下需要修养生息的百姓,也没有意识到各方节度使早就有了异心——当初石敬瑭开了个“好头”,想效仿他的人可不少,其妹婿杜重威就是其中之一。】

  【杜重威以皇亲国戚的身份当上大将,只知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和契丹交锋是万万不敢的。他出征在外,不断要粮要兵,却毫无建树,不仅听不进下属正确的建议,还昏招迭出,最后落得一个粮道被截、后路断绝,被困在滹沱河南岸的下场!】

  【眼看就要被困饿而死,奉国都指挥使王清提出了一个颇有可行性的建议:“恒州就在五里外,只要咱们强行夺取桥梁,冲破敌军的围堵,就能前往恒州就食。”】

  【他不仅是嘴上说说而已,还自愿作为先锋开路。】

  水镜之中水雾弥漫,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掌拂去河面上的雾气,让一支冲锋陷阵的孤军得以出现在众人眼中,他们悍不畏死冲向桥梁,连敌军都不由得向后退却。

  “冲啊!杀出去!”

  厮杀声中,满身血污的王清回望己方大阵,却愕然发现,本该跟在他们身后冲上来的己方大军还待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这一刻,王清脸上写满了

  迷茫。

  “快来支援啊!还愣着干什么?”

  【王清率领两千步兵夺桥开路,稍稍击退敌军后,杜重威本该率领大军一起压上,然而后者却在原地一动不动,视若无睹。原本与王清一起冲锋的宋彦筠所部早已败退,当王清这支孤军在契丹大军的包围中厮杀时,他们甚至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眼睁睁看着这两千兵马死伤殆尽。】

  【战斗至最后的王清,宛如孤胆英雄!】

  惨烈的战场上,敌军重重包围中,终于知道自己被坑了的王清发出一声惨笑:“杜重威手握大军,却坐观我等被围而不救,必是有了异心,我等唯有以死报国!”

  【不久后,契丹国主谎称“灭晋后立他为帝”,信以为真的杜重威率领十万大军投降,他的倒戈仿佛是一个信号,一连串投降者都冒了出来,坚守者寥寥无几。】

  ·

  水镜中惨烈的画面让不少人皱起了眉头。

  三国时代。

  诸葛亮肃然起敬:“真义士也!”

  ——他言语所指,自然是王清那两千人。

  至于那个杜重威,竟是令人不知如何评价。只能说又毒又蠢,但凡稍有远见的人都能看出,此人绝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或许这就是时代的特色吧,随便一只癞蛤蟆,手上有两个兵,便想到龙椅上坐一坐,也不看自己能否担负江山社稷!

  【开运三年十二月,大势已去的石重贵自焚被阻,沦为俘虏,后晋就此灭亡!】

  【第二年,耶律德光抵达大梁,没有立曾经许诺过的杜重威或赵延寿为帝,而是自己当了天子,好东西当然要自己用嘛。】

  【此时的契丹虽然立国,却没有摆脱部落联盟的作风。耶律德光又是派使者去各地“括措财帛”,又是纵容骑兵四处“打草谷”抢掠百姓,还指派一堆什么都不懂的亲信子弟担任节度使,三个月便闹得天怒人怨,群盗四起。耶律德光深感自己不知中原人如此难治,只好率军返回北地。】

  【契丹大军离开后,之前一直按兵不动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跑出来捡了漏,五代十国中的第四代,“后汉”于是建立起来。】

  【刘知远登基一年便去世,其子继位后滥杀大将,郭威遂起兵灭汉建周,史称“后周”。三年后,郭威去世,传位于养子郭荣——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周世宗”。】

  【郭荣即位后,惩治贪腐,改革吏治,均赋税,纳贤才,又南征北战,败北汉,降南唐,攻取后蜀四州,北伐契丹连取三关!惜哉天不假年,竟中途病逝,以至于幽云十六州沦落胡虏之手数百年!】

  【——后世誉之为“五代第一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