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二百零一章 漕运疑云(3)

《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第二百零一章 漕运疑云(3)

作者:席风万里 字数:1775 书籍: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大明的漕运制度由来已久,其从根源上说并不是明朝独有的,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自古以来漕运就总容易滋生贪腐,于是在明朝立国之时,便设立了漕运司。

  而后又撤司立府,成立漕运府,设置漕运总督一职。

  与户部同行,共管大明漕运,但又由于明朝经历过从南京迁都至如今的京师这一段历史,导致漕运府彻底沦为户部所管,毕竟此时的漕运早已经事关重大。

  是京师及辽东重要的粮食来源。

  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南方的江南富庶之地,产粮丰富,数个省府多有承担向京师运粮之要务。

  但并非所有省府,大多集中在浙江一带,而漕运的起始点也是从杭州直达京师。

  ..

  眼前的这份地图,是朱由检最新翻牌的成果。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从系统之中抽出地图这样的东西,但朱由检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后世。

  纸质地图的主要售卖地点,就是书店。

  而这一次抽取的。

  不仅仅是如今的大明疆域图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这份地图与现在所有大明绘制的地图都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其是根据后世详尽的地理信息,综合如今大明的实际情况而诞生的一份地图。

  何况,地图还不仅仅是大明这一张,在朱由检的系统空间里。

  还放着另外一张世界地图,但这张世界地图,朱由检并不准备在现在就拿出来。

  毕竟对于现如今世界的人来说。

  整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论断,还有大量的无主之地并没有被人们所发现。

  能够先一步的获得更加准确的世界地图。

  对于大明未来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争霸。

  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关键的是,还可以根据这份地图,整出一些别的花样来..

  朱由检也听到了郭允厚到了的声音。

  但却没有第一时间转过头来,反而在地图上细细观察着如今大明漕运的细致路线,许久之后,他终于缓缓开口说道:“郭爱卿..不知你对大明漕运改漕为海有何看法..”

  郭允厚一愣,这不正是今天那伙人在自己家中说到的事情差不多的话题吗?

  难不成,今天的坏事。

  真的就出在漕运上?

  如果是这样可就糟了啊..

  郭允厚一边心想,一边开口说道:“回禀皇上,大明漕运由来已久,一时半会若是想要改为海运恐怕有些难度..何况大海之上,变幻莫测,而漕运之粮事关重大...臣以为还是保留漕运为好...”

  朱由检似乎有些认同的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的确啊..海运终究比不上漕运安全,漕运也不如大海那般多风多浪,但朕想要问郭爱卿一个问题..”

  “皇上..您问便是了..”郭允厚迟疑说道。

  “为何这荷兰人,葡萄牙人,带英人乃至于倭国人,都愿意顶着风浪,来我大明进行贸易,而我大明,甚至于连从海路进行粮食运输的勇气都没有...朕不相信,朕就那般倒霉,所有粮食都遇到风浪沉没于海上!难不成大明的运粮船只都是纸糊的不成!”

  朱由检的发文,实属刁钻。

  也正是如今大明漕运制度越来越站不住脚的问题所在。

  海外的粮食通过海路,漂洋过海的来到大明,人家都不怕船只遇到风浪。

  为何大明这短短的,几乎是沿着海岸线的海路运输。

  就总是出问题,导致让大明至今都还沿用漕运这一老掉牙的方式来运输粮食。

  郭允厚有些语塞,但还是说道:“臣以为..这漕运粮食,事关京师国计民生,还是要三思而行,海外之粮多来自各国,如今大明的海运之船并不太多..大多还都只是适合漕运..”

  “朕这就更加疑惑了,到底是这大明的船只无法通过漕运来运输粮食,还是朕的大明,有人不想看到朕通过漕运来运输粮食呢?”朱由检的话,让郭允厚顿时冷汗直冒。

  头埋的更低了..低头说道:“臣以为..此事并...并无问题。”

  缓缓转过身来的朱由检看着郭允厚,熟读历史的朱由检知道,人不能光从他贪不贪钱上面来做定义。

  尤其是像郭允厚这样的朝廷核心大臣。

  主管户部,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他真的一点银子都不贪,反而要出大问题。

  于是他开口说道:“朕听说,最近你郭家的府上很是热闹嘛!不少浙江的商人来到京师之后,都愿意来到京师转悠转悠,朕不知道他们为何如此喜欢拜访郭爱卿的家啊!”

  郭允厚急忙解释说道:“臣!臣真的一点也不知道,只是以为那些人只不过是臣的家乡来的故人罢了,实在不知道他们如今一个个都已经做了商人啊...”

  朱由检点了点头,仿佛已经接受了郭允厚的说法。

  “好了,给朕说说如今大明漕运的具体细节吧..朕想听你这个户部尚书好好讲一讲...”

  郭允厚连忙点头说道:“回禀皇上,如今大明漕运共计分上下两个半年和南北两条运线,北边航线如今已经大多不用来运输漕粮,主要是京津直隶这一小部分留用的也只是为了从港口运输货物到京师。”

  “而南运输线路,即从杭州起运至京师,由于每年漕运粮食折约两千多万石,运输量太大,为不耽误漕工回乡耕作,于是采用上下两个半年分两次运输的方式...”

  朱由检点了点头说道:“那就是说,这漕运如今北方的已经几乎用来运输货物了,而真正在用的主要就是这从京师到杭州的漕运路线咯?”

  郭允厚随即回答:“正是..”

  “那如今这漕运总督又是谁呢?”

  郭允厚有些迟疑,说道:“漕运府如今几乎已经并入户部管理..漕运总督如今正是臣的户部侍郎..李适全..”

  “那负责漕运的各地漕运科道官吏乃至于各州县粮长又是谁在管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