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运疑云

《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第一百九十九章 漕运疑云

作者:席风万里 字数:1807 书籍:大明:我能翻阅华夏图书馆

  于是,朱由检也只能等待,等待天虎军在当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和清洗,目的就是为了当大明选任委派过去的官员,能够接手的地方尽管大多已经成为一片焦土。

  但至少在安全方面需要得到足够的保障吧。

  不然谈何发展辽东,更何况朱由检深知,辽东可谓宝藏一般的地方,其地下不仅仅埋藏着大量的优质铁矿石、煤矿,更是大明未来工业发展的绝佳温床。

  所以如今对于当地的彻底掌控,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

  “废除漕运?转漕运为海运?”大明福建省府一市舶司的官员,一封揭露大明漕运阴暗的奏折,通过大明设立在全国各地的廉政督查网络,层层向上传递。

  一直到了朱由检的手中。

  看着手中的奏折,朱由检的目光闪烁不定,一旁送来奏折的王承恩也是面露苦色。

  这差事,怎么就偏偏每次都是他。

  要是朝廷某地遇到什么好事,你将折子交由我来送则也倒是好事..

  可如今在朱由检强有力的大刀阔斧一般的改革之下,每天各个地方报上来各种各样的折子早已经是数不胜数,都需要不少太监用肩挑手扛,乃至于用上了箩筐来向宫里送。

  然而这些折子,大部分朱由检都不会看的。

  反而像如今这般,反应大明问题的,朱由检才会格外上心..

  仔细查阅手中的奏折..朱由检是越看越心惊!

  每年大明各地,都需要向京师供给大概两三千万石的粮食,用以供给京师人口消耗,以及边关将士。

  只不过如今,得益于海外粮食通过天津港港口源源不断的向京师运输,以至于大明京师很久都没有出现过缺粮这件事了,更甚至于朱由检要求农业部的徐光启。

  在京师直隶一带,设置大量的农业部直属粮库。

  用以储备京师以及军粮消耗之后的剩余粮食,作为大明的粮食储备。

  对于户部每年依照农业税所收取的粮食,朱由检并未过多关注。

  但如今看来。

  朱由检的不关注,却让大量的蛀虫在其中嗅到了牟利的机会。

  漕运上下两个半年..共计需转运粮食约一千二百万石..其中约有五百五十万石粮食..

  会..

  消耗?

  朱由检的神色瞬间一凝,将近一半的粮食会在漕运之中损耗?

  这还是运输吗?

  这整个一个由朝廷买单,给沿途所有地方的定时大礼包啊!

  如此之大的消耗,明显就不符合漕运运粮的逻辑,更关键的是比例!

  一半的粮食都会在这过程之中平白无故的消失,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出来这其中必有蹊跷,何况是熟知大明如今官员作风的朱由检呢?

  要知道,大明的漕运尽管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漕运船工、劳工。

  但就算这样,损耗也绝对没有这么多。

  可以说毋庸置疑,朱由检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叫人对此考证。

  只需要坐实。

  在户部对一下始发地和最终归入粮库的数量。

  就能够很清楚的对这一切进行一个摸查。

  “给朕把郭允厚叫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由检几乎是紧咬着后槽牙才发出的声音。

  奏折之中,朱由检已经能够看出,这位福建某市舶司的官员。

  已经是尽力不去说的太直接,但朱由检还是明白。

  漕运,海运。

  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哪种运输方式对于朝廷更加有利的问题。

  而是这背后有着一个巨大的贪腐集团。

  等待着朱由检来将这一切掀开!

  但在此之前。

  朱由检需要先找到郭允厚..他的这位前任朝廷钱袋子掌柜。

  ..

  宫里的太监到了郭允厚的家宅时,郭允厚正在家中吃饭。

  也算不上什么宴请。

  因为今日有几位家乡故友,来到京城拜访他这位家乡出来的大官。

  在家中简单的吃一顿便饭作为招待,对于郭允厚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

  “郭大人如今可是我们十里八乡的骄傲,州县老爷时常还挂念郭大人呢!”一名中年男子,微微摆弄一番手中的碗筷,便抬头冲着郭允厚开口奉承道。

  这话一出,一旁另外一人也是连忙接上。

  “何止州县的老爷,就是省府的那些大人们!哪个不得来咱们乡里,先拜访一番郭大人的故居啊!”

  郭允厚一边笑着,一边用手捏住筷子。

  向下压了压说道:“言重了,言重了,我这也是为朝廷当差罢了..”

  由于朝廷规定。

  在京官员平日里一律不得酗酒,故而今日的一次便饭桌子上。

  也并未出现酒水参与。

  饶是如此,郭府之中掌勺的师傅手艺一流,也让众人吃的满口留香。

  “郭大人..唉!你是不知道啊,如今咱们家里穷啊!”

  虽无酒过三巡,但也有菜过五味。

  见时机差不多了,一名陪客适时开口说道。

  郭允厚偏过头看向那人,有些不解的说道:“怎会如此?家乡那边怎么会没钱呢?前些年我回去的时候,那边不少官员还曾和我说过,如今在州县内全部都设立了不少由衙门出资的救济所..”

  “唉!几间救济所能算得了什么,如今朝廷..唉!”

  见那人说到朝廷就戛然而止,郭允厚本是不想多问,但转念一想。

  如今这是家宴,也无外人。

  “说说也无妨..我也听听家乡的变化..”

  见郭允厚话中留有余地,那人便顺着郭允厚的话说道:“如今州县的衙门都不好过,之前朝廷说允许地方州县对一些关系百姓福祉的事情,可以插手经商..”

  “咱们县里的衙门就借机会组织了不少粮店,毕竟这关乎百姓,最重要的也就是粮食了..”

  郭允厚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示意继续说。

  “可谁知,如今朝廷的改革春风也吹到咱们那小地方了,朝廷的平价粮食一来,也就没人愿意买衙门的粮食了,可这衙门开的粮店里的粮食,也是真金白银购进的..”

  “此举就让咱们那小地方损失惨重啊..”

  说着说着,那人还假模假样的叹了口气,随后便观察起了郭允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