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爷爷重生之少年大贾 第十七章 去面点铺

《爷爷重生之少年大贾》第十七章 去面点铺

作者:飞龙火火 字数:3331 书籍:爷爷重生之少年大贾

  织造局开出了高达五百万匹的“布引”,未来几年内将没有多余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织造局的发展基本上已经定型,且现在内部运行正常,有她没她差别不大。

  武婧儿开始思索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于是,在心中搁浅的海外贸易和水军一事重新返回大海,开始自己的征程。

  史载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徕远人,通远物。①武婧儿以海商运粮一事为切入点,言明设市舶司的好处,顺便带出了水师的组建。

  武婧儿在去驩(音欢)州取占城稻的路上,就起了要设市舶司的念头,之后就有意收集港口、航线、海商、货物、海外诸国特产、风情民俗等等资料。为了这份奏章,武婧儿准备了多年。

  十年磨一剑。武婧儿上了一副内容详实,言之有物的《请开市舶司》奏章。对于帝后二人的疑问,武婧儿胸有成竹,应对如流,完全没有一开始的拘束。

  在武婧儿回答去泉州主持建造市舶司后,武媚娘和武婧儿都看向了李治,期待他的回答。李治看着姐妹们四五分相似的容貌,一人威势凛然,一人温厚坚定。鬻篇(音越灼)与鹑鸡(音渊雏)。李治的脑海中蓦地浮现这两种凤鸟。鸯惊鸣于岐山,鹅鸡发乎南海。

  "陛下,你意下如何?"武媚娘见李治没有回神,提醒道。

  "哦……三姨的能力,我自不怀疑。但是这市舶司关系重大,不能像织造局一样归内廷所管,三姨为市舶使,唯恐……”李治斟酌道。

  武媚娘打断道:"陛下,朝中又不是没有任命过女官,库狄云珠就担任了安西都护府织造劝农使。三姐姐这些年来兢兢业业,为大唐不知做了多少事情。远的不说,就数那价值五百万匹的赈济粮就是三姐姐从岭南调度过来的。"

  “三姐姐为人清廉,品性高洁,爱民如子。你在朝中能找出一个像三姐姐这样品性与能力皆高的出来,我就……心服口服,再不提三姐姐为市舶使的事情。"

  “再说了,"武媚娘双手抱起奏章,对李治道:“有谁能像三姐姐这样熟悉海贸?若找了别人,做坏了事情,可别怪我没提前提醒你。"

  李治闻言,失笑道:“我又没说不让,看把你急的。”

  李治说完,转头对武婧儿说道:“市舶司一职事关重大

  ,若你任职可能会面临流言蜚语。三姨,你可有信心接下此事?"

  武婧儿起身,行礼道:“有。虽千夫所指,我亦不惧。”

  李治叫好道:“那你就回去等候任命。”

  “是。”武婧儿应下。

  武婧儿出了宫殿,回头望去,只见宫殿巍峨,屋檐欲飞,雄浑壮丽。

  这座位于大明宫的宫殿名为紫宸殿,是皇帝内朝处理公务的地方。武婧儿是第一次来这里,但这不会是武婧儿最后一次来这里。

  市舶司正如李治所言事关重大,不能归于内廷。武婧儿若担任了市舶使一职,则将是一场重大的变革。

  之前虽有洗夫人和库狄云珠担任朝廷官职的先例,但这两人一人是俚族,一人是胡人,管理的地方都是蛮夷之地,朝官对此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武婧儿却不同了,她要任职的地方是泉州,是一座繁华的华夏城市。武婧儿坐在家中,静静等待结果。显而易见,朝堂之上必有一场激烈的争吵。

  武婧儿走后,李治懊恼地揉着额头,对武媚娘感慨道:“媚娘,你……还有三姨真是很擅长给朕找事情啊。"

  武媚娘嘴角弯起,笑道:“陛下不也是很心动吗?”

  李治叹了一口气,道:“我都不知道该和朝臣怎么交代。”

  武媚娘带着蛊惑的声音在李治耳边响起:“三姐姐担任织造局几年,一分钱没用朝廷的,就能给朝廷送来价值五百万匹的粮食。而且啊,以后织造局还将源源不断地为朝廷生钱。"

  “我怀疑啊,这市舶司建立起来后,收上来的赋税要比几个州加起来还要多。那时候陛下反而会庆幸今天做下的决策。"

  "此等惊天骇俗之事,朕还是第一次做。"李治支着下巴道。

  武媚娘歪头,露出疑惑的表情,道:“陛下做的惊天骇俗之事还少吗?”李治听了,先是一愣,随后大笑起来,道:“媚娘知我。”有太宗这位上马定天下,下马安天下的皇帝相比,朝中众人或许一直将李治视为守成之君。

  但只要有心看下李治即位以来所做之事,就会明白这是一位开拓进取锐气无匹的君王。无论是废立皇后,还是开疆拓土,他都展露了非凡的意志和勇敢果决的心性。

  br />果然,李治在和中书侍郎郝处俊、李义琰商议时,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李义琰直言道:“国朝从未有女人为官之例,况朝中人才济济,陛下选一能臣干吏前往泉州担任刺史即可,何故劳烦永丰公主?永丰公主年事已高,且德高望重,正宜在长安颐养天年,含饴弄孙。"

  (李治盯:永丰公主实际比你这个老头子年轻多了。)

  郝处俊接着道:“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天道。永丰公主担任刺史不符合天道,义琰所言极是。"

  李治喟叹道:“郝卿和李卿言之有理。但我遍观朝臣无一人如永丰公主般熟悉海贸。何况永丰公主才干卓越,去年赈灾又立下汗马功劳。那织造局本是她自己所建,没费朝廷一分一毫,现在全捐给朝廷。公主人品之高洁,怕是朝中大臣难匹。"

  郝处俊道:"虽如此,但自古无此惯例,望陛下三思后行。"

  李治:“从我开始,难道不可以吗?”

  郝处俊道:"陛下难道不怕千秋万年史书之上的名声吗?"

  李治闻言迟疑了下,仿佛被说服道:“也罢。古时山川林泽皆归少府,如今外朝不同意,那就将市舶司归到内廷,由内廷派出女官管理。永丰公主估算说市舶司收入是织造局的十多倍,划归内廷也好。"

  郝处俊和李义琰:.…

  等等,我们还是可以商量的。这么多钱,一旦进了内廷,就很难掏出来了用于国家财政支出。

  郝处俊和李义琰面面相觑,最终郝处俊上前一步,做最后的挣扎道:"市舶司事关重大,若是陛下不满意朝廷之士可以再选,何必非要永丰公主呢?"

  李治道:“因为她最合适。永丰公主于钱财度支之道极为擅长,不提其他,就织造局每年所产就比一州赋税还多。"

  李义琰:“永丰公主担任泉州刺史一职不可,此事闻所未闻。但………”

  他顿了顿道:“陛下若任命永丰公主为使职,倒是有先例,前些年裴都护的妻子库狄氏就担任了安西都护府织造劝农使。"

  郝处俊脸色有些迟疑,但他实在不愿意将市舶司这个肥肉进入皇帝私人口袋,赞同道:“义琰言之有理。&#

  34;

  "这……若门下省驳回,该如何?此举太麻烦了,不若直接从内廷任命简单。"李治拒绝道。郝处俊道:"不麻烦,门下自然会明白陛下的用意。"李义琰跟着附和道。

  李治见状道:“那你们就拟诏令吧。对了,市舶司别放在户部,就放在……殿中监,新立一部。"

  郝处俊心中惋惜了一下,但殿中监总比内廷好。织造局的好处归了内廷,除了特殊情况,朝廷连一匹绢都没摸着。

  尚书省的有些官员还暗戳戳地想要将织造局划归到户部呢。诏书到了门下,又经历一番争论。在郝处俊等人的支持下,这道诏令终于下达了。

  朝中的大臣主要分为两大派系,李治一派,武后一派。永丰公主为武后姐姐,武后一派的人自然鼎力支持。

  李治一派的几位宰臣中郝处俊等人赞同,刘仁轨看到组建水师保护商贸时保持了沉默,即使有人固持己见,也掀不出什么风浪来。

  任命武婧儿为泉州市舶使的指令有惊无险地平安落地了。

  配合武婧儿组建市舶司的其他人事变动接踵而来。迁狄仁杰为泉州刺史,任房如雪为江南道织造使。

  武婧儿带着将作监的官吏工匠和刘仁轨推荐的水师将领一起前往泉州。

  李治、武媚娘和武婧儿等人是将泉州视作大唐市舶司的试点,若推行顺利,那么大唐沿海的诸港口都将会按定例建造。

  泉州位于东海和南海的交界处,有许多优良的天然港口,是南北航线的中间点。宋元时代的泉州市舶司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