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庶天子 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二十二章 门楼

《三国庶天子》第一卷 潜龙勿用 第二十二章 门楼

作者:陈安野 字数:2312 书籍:三国庶天子

  吕布听了张蒙的请求,断然拒绝:“不是我不帮忙,只是董公有令,这几日不见外客。不过你等若只是进城,当无阻碍。”说完,带着一众手下自去。

  曹操眉紧如川,看着吕布等数骑驰远,问道:“承英,你见董卓做什么?”

  张蒙道:“宫中政令不明,对外戒严,听吕布言语,如今京师上下兵马大多受董卓节制,我要入宫,找董卓确认来得方便。”

  曹操沉吟片刻,严肃道:“董卓为人,我多有耳闻,并非易与之辈。此次丁原暴死,十有八九出自董卓策划,可见其打击异己之能,你去找他,只怕自陷泥沼。”转而叹道,“一宿功夫,朝中格局大变,沧海横流,又将有多少人会趁时而起。”

  张蒙接话道:“此中必有孟德兄你一席之地。”

  曹操仰头大笑,随即道:“京师变局之剧超出预期,我得先走一步,承英,后会有期!”在马上对张蒙与闵贡分别行礼,而后大咤催马,急急奔离。

  张蒙望着他的背影,心想:“只怕是去找袁绍、鲍信等人了,他们是一伙儿的死党,休戚与共,如何进退势必要达成共识。”想到这里不由慨叹,“在这个时代,家族与朋友的关系网实在太重要了,没有人脉与班底,寸步难行。天下有变,只靠自己单打独斗难有出头之日,曹操能考虑到这些,我也不能落后,得想想有哪些亲朋现下可以尽快联络的......”于是开始在脑海中搜寻起了相关的记忆。

  头一个想起的人是季宣,自从在雒舍分别,他应该已经提前回到了雒阳。

  “季宣身份与我相仿,他若被挡在宫外,我的处境只怕好不了多少。”张蒙寻思,“从谷门进城,去北宫的路上会经过他居住的步广里,可先去看看情况。”

  雒阳皇宫有两处,分别为北宫与南宫,通常皇后、太子等住在南宫,皇太后则住在北宫。又因为皇帝刘辩年少,没有皇后与太子,故而与太后何氏同住在北宫。

  步广里是北宫东面的民居聚落,与临近的永和里一样住着大量的士族。季宣家不是士族,但此前由于父亲战死,朝廷抚恤了一间步广里的小宅院,所以住在那里。步广里西边里门对过去就是北宫的东大门“东‘明门”,交通亦是方便。

  张蒙这时又想到了两个人,分别是张昶与司马朗。

  张昶字文舒,是张蒙的二叔。他本年四十出头年纪,按这个资历外放出去,最差也是秩千石的县令,然而事实却仍是在少府属下任职秩六百石的黄门令。这既与他恬淡的性格有关,也与他对书法的痴迷密不可分。

  张蒙的父亲张芝工于草书,举世无双,为此还放弃了仕途。张奂当年忍痛接受了这一事实,安排长子继承家业。张昶虽然与兄长的兴趣相同,无心入仕,但在张奂的逼迫下不得不离家来京师做官,只是毫无进取心,官职多年来原地踏步也就不奇怪了。

  张昶也住在步广里,老实说,张蒙并不期待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二叔能带给自己什么特别的消息,但心中挂念二叔,不知他在此次动荡中安危如何,势必要去探望的。

  司马朗比张蒙小两岁,出身河内士族司马氏。他的父亲司马防年轻时为地方州郡掾吏,后被调进中央担任尚书右丞,主管钱粮一块的事务,眼下则为治书御史。曹操当年能当上雒阳北部尉,靠的就是司马防的推荐。

  作为司马防的长子,司马朗自幼跟着父亲生活在雒阳,十二岁即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与一样是童子郎的张蒙在太学当过同窗,故而相识。

  司马朗宗谱上的祖先是秦末名将司马卬,有迹可循的祖宗则是本朝初年的将领司马均,都是行伍中人,因此乃正儿八经的将门之后。时下社会浸淫在儒术儒风中,普遍崇尚敬仰经学世家和阀阅门第出身的士人,武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将门出身也为人所轻。

  司马朗身材高大,且老成持重,在同龄人中显得格格不入,经常被讥讽为武夫,自然对同样年少威猛的张蒙有好感,两人也时常私下切磋家传武技,更添亲近。他有好几个弟弟,其他几个弟弟年纪太小,玩不到一起,其中只有二弟司马懿小张蒙十岁,但机敏老练,还能时常跟着张蒙与兄长晃荡。

  作为士族,司马氏在京师的居所就在永和里,按照张蒙的计划,若要走动也不算远。

  “司马懿......”这个名字在张蒙心中反复出现,“可惜还是个毛孩子,尚不成气候。”

  张蒙一路思索,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谷门外。守城卫士本来要求出示查验身份的竹使符,不过认得闵贡,便直接放行了。

  进到城中,闵贡下马,将马交换给张蒙,说要去找上官述职,双方就此分开。

  史阿斜眼看着单仲,道:“你进城的好本领派不上用场了,能帮张君直接进宫城吗?”

  单仲脸一红,没说话。

  张蒙想了想,说道:“董卓暂时见不到,咱们先去宫城吧,若进不去,再行计议。”

  三人自谷门步行向南,这里属于雒阳城的东北角,是太仓、武库等官府公署在地,一路行人寥寥。再走一阵子,可见一座独立的宫殿在东,飞檐斗拱玲珑翘曲,这里张蒙再熟悉不过,正是自己此前每日执勤的永安宫,然而自打一个多月前董太后去世,陈留王刘协已经搬去了北宫,这里也暂无人居了。

  永安宫大门与侧门全都紧闭,门前虽有卫士驻守,看着面生,也没有季宣。张蒙上去询问了几句,得知这些卫士都是这两日从别的公署调派过来的,更别提认识季宣了。

  再往前走到个叉路口,张蒙吩咐史阿:“你往东走,去我二叔家,就说我晚些拜访。”随即将详细地址说了,还不忘补充一句,“你想些办法避开里监门。”

  与后世街坊的全面解禁不同,而今百姓聚落特别是在城中的里坊都受到严密地控制,外人没有理由很难随意进出一个里的大门,行为不端还会被上报给官府,缉拿提问。张蒙临时没有凭据给史阿当通行证明,只能让史阿自己想办法。当然,依照史阿的身手,小小里门自是拦他不住的。

  与史阿分开后,张蒙与单仲反向西面走,不多时,北宫的重檐望楼便遥遥可见。复行百步,灰白宫墙之上,东‘明门的宫楼赫然在目。宫楼正下方,是半开着的大朱漆宫门。宫门前,矗立着两座石底木雕的高厚门阙,显得庄重威严。

  门阙周边,有不少卫士驻守。

  张蒙牵马接近到了大约五十步,这些卫士立刻警觉起来。

  当是时,地面上数十支长戟、长戈一瞬间同时立起,密如林墙。宫楼窗边,则有成排的蹶张士架起劲弩,斜向下瞄准。

  “虎贲郎中张蒙,入宫觐见!”

  张蒙举起双手,示意没有操持武器,连呼三声。同时看到地面有一名卫士飞快地骑上一匹马,转进宫城,想来将沿着城台内侧的漫坡道、即俗称的“马道”,直上宫楼通禀。

  单仲显然被眼前的阵势吓到了,露出惊恐神情,张蒙给他使个眼色,让他往后站,自己则就在距离宫门五十步的地方一动不动站着。他知道宫中宿卫的规矩,五十步已是最小的风险距离,如果自己再进一步哪怕只有半步,都将遭到卫士们的直接攻击。

  四周空气凝结,几乎针落可闻。对峙了小一会儿,“咯噔咯噔”,宫门方向传来了清脆的马蹄声。

  出现在面前的有两骑,除了那报信的卫士,另一个当是负责守门的长官了。

  可是当张蒙看到那长官的容貌时,心中不由一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