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清闲道人 第六十三章 医术精湛

《清闲道人》第六十三章 医术精湛

作者:一是我是 字数:991 书籍:清闲道人

  他索性全身滚动不停,借此压熄身上火焰,循甬道急急向里闪退,只听欧阳琰纵声大笑道:“难得你寻到这等好洞穴,正可当作埋骨之所。”

  笑声落时,烈火亦尽,‘蓬’地一声,洞口大石重又封闭。

  甬道中复归寂暗,触鼻皆是硝黄药余味。

  韦松踉跄退到山腹那间石室,一时又怒又恨,身上被火焰灼伤的地方,更感觉阵阵刺痛,废然跌坐地上,羞恼,忿恨、追悔—一像浪潮般淹没了他,良久、良久,才颤抖地扶着冰冷的石壁。忍不住热泪滚滚直落。

  谁说丈大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他的眼泪,并非懦弱绝望,而是怨恨自己太天真太幼稚,居然会相信那老奸巨猾的欧阳琰,如今白白牺牲了奇书异草,除了换来遍体鳞伤,何曾数得徐文兰和东方莺儿?

  石壁是冰冷的,他的心也是冰冷颓丧难以名状,唯一能使他稍感安慰的,是那一匣“返魂丹”尚未落在欧阳琰手中。

  他缓缓取出铁匣,凝视嗟吁不已,喃喃自语道:“如能用这一盒仙丹,使六大门派恢复神志,摆脱枷锁,纵负愧于兰表妹和东方姑娘,也算问心稍安了,应该去做的事正多,我怎能躲在这儿流泪?”

  意念及此,满腔豪念,顿时又激昂起来,略为调息了一会,便振作精神,重又奔洞口,侧耳倾听,洞外已不闻声息。

  他举手托住巨石,默运其力,嘿地吐气开声,巨石应声掀起。

  跃出洞穴,附近已不见欧阳琰等人,连东方莺儿和徐文兰也踪迹渺然,不用说,准是被欧阳琰劫掳而去了。

  韦松悲愤无限,仰面向天,长嘘一声,拖着沉重的步子,离开了这座充满悲伤的山谷。

  黄昏时的金霞夕照,映得满谷黄澄澄地,景物不改,落花依旧,但这一天之内的变故,对韦松来说,将是永远也忘记不了的。

  循着出山方向,连夜迤逦而行,天亮不久,到了山麓。

  山中经月,历尽艰困,来时满怀热望,去时一身羞惭,他不但没有拯救到东方莺儿,如今连徐文兰也失陷了,站在山脚下,不期然生出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行寻到一条小溪,韦松屈膝半跪在溪边,掬水而饮,溪中人影,蓬头垢面,衣衫破碎形同乞丐,几乎连他自己也认不出是谁了。

  他一面盘算着应该先到什么地方去,一面掺水洗净脸上泥污,水波粼粼,荡起一圈圈涟漪,忽然地看见溪水中映出一张秀丽的面庞。

  那是属于一个十六岁少女的倒影,柳眉斜挑,挺直的鼻梁,长长睫毛之下,覆盖着一对明澈的大眼睛,正凝目不瞬地望着他。

  韦松初感一惊;假作没有发现,慢慢打量,才看出那少女竟是个身着缁衣的年轻尼姑,肩上荷着一柄小巧精致花锄,手挽藤篮,站在小溪对岸,也正在好奇地打量着他。

  韦松并未抬头,只是平静地问:“小师父觉得在下很狼狈吗?’那女尼突闻这句话,仿佛吃了一惊,左右张望一阵,好像弄不懂韦松是不是在跟她说话。

  韦松见了,有些好笑,缓缓从水面仰起头来,又道:”“请问小师父,在西岳哪处名庵大寺修行?”

  年轻女尼微微一怔,登时双颊绯红,轻应道:“你—一你在问我吗?”

  韦松道:“此地只有在下和小师父,自然是动问小师父。”

  那女尼连忙摇头道:“啊t你弄错了,我不是华山寺庙里的。”

  她停了一下,又道:“但是,我正在奇怪,你那肩上有许多细如米粒的焦孔,背后更有一大片燃烧过的痕迹,是不是被华山火筒灼伤的呢?”

  韦松心中微微一动,诧道:“小师父既不是华山寺庙中人,怎识得华山火筒伤人后的痕迹?”

  女尼淡淡一笑,道:“因为我时常到华山采药,四五年来,认识几位出身华山派的道友,所以识得出华山火筒厉害,听说那种火筒歹毒无比,华山派的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轻易不肯使用,不知你跟他们有什么深仇,他们竟用火筒伤你?”

  韦松愤然道:“这么说来,小师父大约很久未曾到西岳来过了!”

  女尼道:“是啊!我已经有大半年没来过了,难道有什么变故?”

  韦松叹道;“岂止华山一派发生变故,现今天下武林,业已不幸沉沦—一”

  女尼惊问道:“为什么?”

  韦松便把六大门派被迫饮下“迷魂毒酒”,沦入万毒教掌握的经过,大略说了一遍,那女尼听罢,惊愕不已,失声道:“真有这种事,我得立刻去告诉师父——。”说着,身形一转,飘上岸边草丛,竟踏着草尖,迈步如飞而去。

  韦松骇然忖道:这女尼年纪甚轻,居然练得一身出神入化的“草上飞”绝技,她师父,必非等闲人物。

  正在诧讶,蓦闻对岸一阵在袂飘风声响,那女尼踏着草尖,直如御风飞行,匆匆又奔了回来。

  只见她挽篮荷锄,从容举步,毫未费力,便已跨过小溪,僧鞋上连一滴水珠也没沾到,正色对韦松说道:“你肯跟我一起去见我师父么?”

  韦松拱手道:“在下虽有拜谒之心,无亲身有急事待理,实难延误,请小师父赐告宝庵地址及今师上下尊讳,他日有缘,定当亲往拜谒。”

  女尼急声道:“不!不会浪费你多少时间的,我师父性情很孤僻固执,你如果不肯去.她老人家一定不会相信我的话。”

  韦松沉吟一下,道:“不知宝庵坐落何处?”

  女尼道:“很近,就在少华山,途中若不耽误,一去一返,最多一天时间就够了。”

  韦松见她十分诚挚,便道:“既然这样,在下就陪小师父一去吧!”

  那女尼大喜,领着韦松立刻动身,西奔少华。一路上,但见她僧衣轻拂,步履从容,身法有如行云流水,竟是施展轻功中最上乘的“蹑空蹈虚”身法。

  韦松暗觉骇然,乃因北天山“神行缩地之法”,已称得是武林一绝,现在和这年轻女尼比较起来,竟然难分轩轾,怎的从未听说过,少华山中,隐居着这等绝世高人?

  他心中疑念顿起,一面加紧脚步,一面问道:“小师父身负绝学,令师必是隐世高人,不知法讳上下怎样称呼?”

  女尼笑道:“家师上百下忍,虽然说不上绝世高人,据我知道,她老人家在少华山隐居修行,已有二十年,平时从不离开少华山一步。”

  韦松惊道:“令师潜修多年,无怪小师父武功如此精湛!”

  女尼却摇摇头,道:“错了,我跟随师父才六七年光景,不过学到她老人家三四成武功,师父总说我尘缘未尽,不是修行练武的材料,除了轻功尚堪造就。其他内外功都不许我练得太深,六七年来,都不肯为我剃度,直到三天以前,被我央求不过,才勉强答应,你看,我的头发还是新剃不久哩!”

  书松恍然而悟,忖道:“难怪她言谈举止,全无一些出家人拘谨之态,原来其中有这些内情,但她年纪甚轻,却因何要坚请剃度出家呢?”

  想到这里,忍不住问道:“小师父皈依三宝,当有法号?”

  女尼嫣然道:“我从小由师父收养长大,俗家姓氏不太明白,师父平时叫我小慧,剃度落发以后,法名就叫慧心。”

  韦松又问:“你年岁尚轻,怎会看破红尘,决心落发皈依呢?”

  慧心女尼忽然朗声笑道:“其实并没有什么原因,我只是不肯服输,师父说我不是练武的材料,我偏想练成绝顶武功,师父说我尘缘未断,我就偏偏要落发给她老人家看看!”

  这几句话,在她说来十分轻松,韦松听了,却大感诧异.但仔细看她,只觉她温文娴静,并不像是个任性倔强的人,怎会做出这种事来?

  慧心见他面色凝重,笑问道:“你觉得我这样做很奇怪,是么?”

  韦松茫然道:“在下的确有些不解。”

  慧心笑容突然尽敛,幽幽叹了一声,道:“你自然不懂我的意思,实在对你说,我是舍不得离开师父——。”

  韦松愣道:“剃度出家,和离开令师有什么关系?”

  慧心点点头道:“关系大着哩,你想想看,我师父是个出家人,长居深山,孤单寂寞,只有我和她相依为命,我若不剃度出家,将来总有一天要出嫁离开她老人家,所以,才决心落发,不外表示终身不嫁,愿意长远陪伴她老人家礼佛修行,以度余年。”

  韦松听罢,心中深深一震,他初见慧心之时,感觉她言谈轻佻随便,全不似出家之人,暗中原有些疑窦,现在听了这些因由,竟使他陡然生出无比崇敬之意来,暗道:韦松啊韦松,她不过是一个女流,竟有这般敬师向道之念,你身受恩师十年教养,又得北天山神手老前辈活命助长功力,似此天高地厚的大恩,你拿什么去报答?

  一时间,顿感惶恐无度,忡然出了一身冷汗。

  两人边谈边行,午刻左右,使已赶到少华山麓,仰首上望,山中奇峰重峦,巍峨参错,形势风光,不在西岳之下。

  慧心轻呼一声,僧衣如柳絮迎风,当先纵掠登山,韦松连忙收摄纷乱的思维,紧紧跟在后面,两人各展身法,飞驰顿饭之久,来到一处绝壁下。

  慧心女尼仰头遥指壁顶,含笑道:“你看见峰顶有片竹林没有?竹林后面,便是茹恨庵,我和师父就住庵里。”

  韦松见那绝壁高逾百丈,壁面平滑如镜,无可供驻足着力之处,就算是武功通玄的绝世高手,施展“壁虎功”,最多仅能达到绝壁一半,决难一口气通过百丈峭壁,不禁皱眉道:

  “你们平时就从这绝壁上下出入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