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都市极品神医 第八十八章 谁都走不了

《都市极品神医》第八十八章 谁都走不了

作者:过客 字数:1729 书籍:都市极品神医

  [[在保国公朱晖等人齐聚英国公府之时,身着直领氅衣的弘治皇帝,却来到灯火通明的仁寿宫。

  只见他站于仁寿宫殿内,微微躬身,朝着端坐于锦椅的周太皇太后行了个礼,恭敬地道:“皇祖母,孙儿给你请安了……”

  周太皇太后满脸笑意,向弘治皇帝招了招手:“皇上,快过来坐。今日似乎冷了不少,你怎还往仁寿宫跑?”

  弘治皇帝嘴角带笑,朝周太皇太后走去,及至她身边才说道:“皇祖母,雪还没下呢,还不算冷。况且孙儿来给皇祖母请安,又怎少得了。”

  稍顷,他已在周太皇太后旁边的锦椅坐了下去,而萧敬离他三四步之外,躬着身站在墙垣边。

  弘治皇帝甫一坐定,目光已扫了扫站于邻近的五六名宦官和宫女:“尔等先到外面候着。”

  那些宦官和宫女自也不敢问情由,纷纷低头应了声诺,几乎同时倒退着出了殿外。

  仅一会工夫,仁寿宫的殿内只得坐着的弘治皇帝和周太皇太后,以及站于墙垣边的萧敬。

  听见弘治皇帝下令仁寿宫的宦官和宫女往殿外而去,周太皇太后便知他要做甚么。

  她侧头望过去,问道:“皇上,照儿又有奏报传回?他路上可有阻滞?如今已到哪了?”

  弘治皇帝颌了颌首,嘴角勉强扯出一道弧线:“皇祖母,毋须担心。照儿一路南下颇为顺利。按时日推算,今日应已在南直隶所管辖地界内。”

  见弘治皇帝笑容勉强,周太皇太后脸露不解:“既然照儿一切顺利,为何皇上你还这样愁眉苦脸?”

  在弘治皇帝思索着如何回应之时,周太皇太后脸色却一变:“皇上,难不成是照儿遇到什么事?你可莫要瞒住哀家……”

  弘治皇帝没想到自己略为思索,竟惹得皇祖母心生误会,立马道:“皇祖母,你莫着急,照儿生龙活虎的,什么事也没有。”

  “那为何皇上满是愁容?”

  “朕并非为照儿忧心。朕忧心的是他奏报所讲述之事。”

  迎着周太皇太后疑惑的目光,弘治皇帝又道:“照儿的奏报今早送至,仍是他南下的行踪。讲述的多为各地灾情及生民境况。但此次所提及的各地灾情甚为严重,有村民因无以为继而去拦路劫夺,更有因官府赈济不力,而导致村民活活饿死。”

  周太皇太后轻叹了声。

  弘治皇帝苦笑起来:“皇祖母,孙儿先前以为,我大明虽然偶有天灾,最苦的莫过于受寇贼侵袭的边民,但如今方知,国内生民的过活也甚为艰难。

  自北直隶,到山东布政司,仅一场水灾,便已造成生民流离失所、食不果腹……”

  “皇祖母,这便是众臣子口中常称的‘政通人和’?”弘治皇帝缓缓摇了摇头,略停了片刻,再道,“民不聊生啊……”

  周太皇太后默然。

  弘治皇帝似要一吐为快,没注意周太皇太后依然沉默,继续道:“皇祖母,照儿此番出京不过月余,但他的所见所闻,却让朕羞愧难当。

  朕登临大宝已十数载,竟不知天下生民如此苦困,何称为人主?”

  周太皇太后望着弘治皇帝,嘴唇动了动,仍没有发出一丝声音。

  她是看着弘治皇帝长大的。从黄口小儿,到成为东宫太子,继而登临大宝,似乎也没见他这般惆怅过。

  “皇祖母,孙儿是否过于宽仁了?”弘治皇帝皱了皱眉头。

  周太皇太后不能沉默了,安慰道:“皇上乃仁君,当以仁德治天下……”

  弘治皇帝轻叹一声:“朕既宽仁,为何没有臣子将天下生民之凄苦呈递?难道人人皆文过饰非?”

  周太皇太后又不知如何回应。

  过得一会,弘治皇帝再道:“此前,皇祖母曾埋怨孙儿,怎舍得让照儿离京往江南?说实话,如今孙儿也有些后悔了……”

  周太皇太后听他转移话题,才出言道:“皇上,后悔又有何用?你不是说照儿已到南直隶地界?”

  弘治皇帝摇了摇头:“皇祖母,孙儿后悔的是,为何没早些时日应允他出京……”

  周太皇太后愕然。

  “这般,朕便能多了解天下事,不至于全被蒙在鼓里。”

  周太皇太后笑了笑,转而问道:“皇上,照儿此番出京走的是陆路,挺受累的吧?”

  弘治皇帝嘴角一扯:“皇祖母,放心吧。照儿允文允武,他那副身板壮得很。”

  “哎,像照儿这般年纪的少年郎,多半还在玩耍。”

  “照儿,是想着要为朕分忧……”弘治皇帝叹了叹气,又道,“说到底,乃朕这父皇之过。”

  殿内顿时一阵沉默。

  稍顷,周太皇太后才道:“皇上,再过两日便是照儿生辰。你如何应对文武百官至文华殿行礼之求?”

  “如再有奏疏,留中便是……”

  周太皇太后微摇了摇头,没有再追问。

  弘治皇帝又道:“皇祖母,孙儿有一事犹豫未决,皇祖母可否参详一二?”

  周太皇太后“哦”了声:“皇上有何事?”

  “今日,内阁重拟了保国公等人的惩处章程,午后已呈递上来……”

  不料,弘治皇帝还没说完,周太皇太后已道:“皇上,无须问哀家有何见意。你乃一国之君,自有决断。大明祖训,哀家不可预政事。”

  弘治皇帝勉强笑了笑:“就知皇祖母会如此。若照儿在宫,他定能为朕出主意。”

  “那皇上想想,若照儿在此,他会如何出主意?”周太皇太后应道。

  弘治皇帝听得顿时沉吟起来,过得片刻,他微颌了颌首:“朕知晓了……”

  ---

  翌日,早朝将结束。

  礼部右侍郎兼鸿胪寺卿张俊启奏,今日既无臣子失仪,亦无臣子朝参不至。

  弘治皇帝听得仅应了一字“善”。

  在文武众臣期待鞭响之时,弘治皇帝却望向离御座两三步之外的萧敬,沉声道:“萧敬,宣旨……”

  “老奴谨遵皇命。”萧敬随即躬身道。

  早朝时宣旨?

  站于御道两侧的文臣武官愕然不已,自弘治皇帝登临大宝以来,这可几无出现过。

  “朱晖、史琳、王珣、郭鍧、傅钊、左方及马隆,出班听旨……”萧敬又尖又高的嗓音响彻奉天门前。

  保国公朱晖等人虽为待罪之臣,但既然回到了京城,自是要朝参的。

  随着萧敬的不断“点名”,保国公等人陆续自两侧的班列而出,每个人的脸色均平静之极。

  不一会,保国公朱晖等七人齐聚于丹墀之前,按官阶高低,分列前后,朝着弘治皇帝齐齐跪了下去。

  内阁的刘健、李东阳和谢迁却是一愕,他们仅拟了惩处章程,这道圣旨又是何时拟好的?

  而英国公张懋、泰宁侯陈璇、西宁侯宋恺,以及左都御史戴珊等人满怀期待,他们相信,弘治皇帝应会轻惩了事。

  不知何时,萧敬手中已多了一份黄绸卷轴。

  只见他双手缓缓将卷轴展开,未几,高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朱晖、史琳,尔二人,一人挂征虏军总兵官印,一人督军。

  因寇贼频频侵扰我大明边地,边民苦矣。朕于今岁开春之时,敕令尔等统率征虏军往西北征讨。”

  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听到先提及自己二人,更用心倾听。

  “尔等本应设策运谋、相机调度、尽心竭力征讨寇贼才是。

  然征讨西北近半年,尔等所率之征虏军又有何作为?”

  萧敬宣读到此,有意顿了顿。

  他目光扫了扫跪在丹墀前的保国公朱晖等人,才继续读:“因尔等久驻延缓,任由各路敌情频现而不加以驰援,各路伤亡之士卒生民数以万计,被寇贼掠夺之畜物更是无数,我大明边地可谓生灵涂炭。

  尔等所谓的数次捷音,斩敌首区区十五级?不以为耻,反以此索赏,尔等心安乎?”

  听到这里,不仅保国公朱晖和右都御史史琳心中一凛,连英国公张懋、左都御史戴珊、泰宁侯陈璇和西宁侯宋恺等人,亦感觉到这道旨意似乎有些不太一样。

  “郭鍧、王珣、傅钊、左方及马隆,尔五人镇守宁夏,本应尽忠职守,奋勇御敌于外。

  然明知寇贼已至,尔等却固城防守,更禁令将士出击迎敌,任由寇贼侵边肆虐抢掠。

  寇贼自行退去后,尔等竟然还杀良冒功,居心何在?”

  读到此处,萧敬又是一停,目光却瞥了瞥郭鍧等人。

  已跪伏在丹墀前的郭鍧、王珣、傅钊、左方和马隆,身躯竟微微颤抖起来。

  分列御道两侧的文臣武官听得更为肃穆。

  “朱晖、史琳、王珣、郭鍧、傅钊、左方及马隆,尔等位高禄厚,不思为君分忧,反欺君罔上。若不对尔等加以严惩,朕何以面对天下苍生?”萧敬的声音突地提高了甚多。

  听着这道自萧敬口中而出的厉声,无论是刘健、李东阳、谢迁,左都御史戴珊、英国公张懋、泰宁侯陈璇、西宁侯宋恺,还是跪伏在地的保国公朱晖等人,心中均生出大事不妙之感。

  在心思纷扰之时,萧敬的声音再次传入他们耳中。

  “着:革朱晖之保国公爵位,仅留抚宁侯,岁禄减至一千石。

  削史琳右都御史之职,以右佥都御史致仕。罢王珣右佥都御史之职,以经历司经历致仕。降郭鍧、傅钊、左方及马隆等人三级,仍留中军都督府候差。

  钦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