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龙逝:剑影浮萍 一、侍妾女为夫窃介胥,无知者多情徒生恨。 第一章 连夜出城

《龙逝:剑影浮萍》一、侍妾女为夫窃介胥,无知者多情徒生恨。 第一章 连夜出城

作者:六非六 字数:3556 书籍:龙逝:剑影浮萍

  秦王脸上的笑容也自然许多。他亲昵地拍着旁边,让范雎与他同坐:“看到他殚精竭虑的模样,寡人想起了自己在燕国为质时的情形。”

  待范雎坐下后,秦王亲自为范雎斟蜜水,然后继续笑道:“他前途未卜,还想着与大才结交,并且……”

  秦王说不下去了,笑得直不起腰。

  范雎帮秦王顺背,也笑道:“并且偷偷与挚友结成亲家?这子楚啊,是否太不择手段了一些?恐怕朱襄得知此事,会生他的气。”

  秦王擦了擦笑出的眼泪,道:“寡人真想看到那朱襄得知此事生气后,子楚要如何应对。”

  看着自己的王如老顽童一般促狭,范雎也忍不住笑出声:“臣一定好好盯着公子子楚,若发生了有意思的事,立刻就来报告君上。”

  两位既是君臣又是挚友的人,非常恶劣地笑了好一会儿,才开始说正事。

  “寡人原本担心子楚被吕不韦所挟持,看来子楚比寡人想象中更有本事。安国君平庸,有子楚在,寡人总算放心一些了。”秦王想起自己出色的太子,不由叹气。

  出色的太子没能活过他,秦王每当想到此事,心中就十分遗憾。

  看到隔壁赵国,赵国先太子也是没能活过赵惠文王,结果让无能的太子丹继位,秦王就更忧虑了。如果安国君成为第二个赵王该如何是好?

  还好安国君虽令他不满意,处事也比赵王还是强不少。而见到子楚像年轻时的他,秦王更放心了。

  “我老了,先生也老了,不能一直看着后人。子楚和朱襄都年轻,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你和我。”秦王直抒胸臆道,“先生啊,你要好好教导子楚。待朱襄来秦国后,你也要好好教导朱襄。让子楚和朱襄成为第二个你和我。”

  范雎眼眶有些发热,他哽咽道:“是,君上放心。”

  范雎想,他上半辈子遭遇的困难,一定都是为了和君上相遇而铺垫的磨难。

  君臣二人含情脉脉地对视,伺候的宫人抬起头瞅了一眼,然后迅速垂下脑袋,悄悄搓着自己胳膊上生出的鸡皮疙瘩。

  来了来了,君上和相国又开始互诉衷肠了!

  ……

  上党郡,王龁得到秦王的命令后松了一口气,拔营认认真真攻打上党,准备打完上党就给廉颇一下狠的。

  他只需要做出凶狠地压制赵军的姿态,让赵国国内以为廉颇是胆小避战,剩下的就看应侯和武安君了。

  邯郸,秋收已经结束,但这次冬小麦没能及时种上。

  一年两熟黍麦轮作需要大量劳动力,还需要足够的肥料增补土地的肥力。现在邯郸人口稀少,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种植冬小麦。

  朱襄故技重施,希望贵族能派遣门客和私兵帮忙。但冬季严寒,施肥和耕地比收割也要脏累许多,这次就算荀子也出马了,仍旧没能劝动贵族。

  贵族的门客几乎都是士子,士子也是低等贵族,和平民地位完全不同。让士子帮忙收割已经让士子被折辱过一次,让他们耕地施肥浇水,那就恐怕要气得一些士子自杀了。

  现在士子的气性都挺大的。

  朱襄无奈,只好增加土豆的种植面积。

  土豆就算不精细种植,只是发芽后埋进土里,也能有些收获,总比什么都不种好。

  可正当朱襄推广土豆种植时,却被赵国官吏告了。因为土豆有毒,朱襄推广土豆是用毒物挤占良田,对赵国有害。

  赵国官吏认为,应该在田间种植牧草。这样既能支援前线,又能肥地,来年的黍稷才会获得丰收。

  赵国不缺乏了解农事的官吏。这个官吏的状告得到了了解农事的官吏一致认可。

  他们都认为朱襄空有会种田的名声,其实只是一个沽名钓誉之人。他欺骗了农人,赚取了良好的名声,只是为了求得更大的官做。

  现在朱襄终于露出了马脚,居然用毒物挤占良田,影响赵国接下来的收成,浪费赵国良田的肥力。这样只知道为自己揽名声,而危害赵国利益的人,应该被处死!

  朝堂上下都在抨击朱襄,赵王认为言之有理。

  看在蔺相如和在前线征战的廉颇的份上,且赵王已经知道朱襄是秦国质子的舅父,若杀了朱襄,赵王一时半会儿想不到让谁去收养秦国质子,所以放过了朱襄,只让朱襄出钱赎罪,没有惩罚朱襄。

  蔺相如差点气得吐血,要进宫与赵王理论。

  朱襄劝住了蔺相如。

  “他们说得没错,如果不在乎这些平民的死活,平民确实应该种能喂饱战马的牧草,而不是种会消耗肥力且不能喂马的土豆。”朱襄沉声道,“而且我的名声已经引起了朝中贵族的嫉妒和警惕。蔺公若去找赵王辩解,恐怕他们会更加厌恶我。”

  朱襄释然地笑道:“我能做的都做了,民众也已经悄悄种好了可供果腹的土豆。就这样吧,再闹下去,我担心他们会禁止民众种植土豆,命令平民把有毒的土豆都拔了。”

  蔺相如沉默了许久,老泪纵横:“朱襄,待政儿离开赵国的时候,你也一同离开。政儿是秦国宗室,他比我更能护住你。”

  蔺相如死心了。

  这样的赵国,根本不配拥有朱襄!

  “秦国也不一定好到哪去。”朱襄却十分消极,“秦国也有贵族,也不一定在乎平民的死活。他们也或许更乐意平民在良田里种牧草,而不是种救荒的粮食。”

  “唉。”蔺相如拍了拍朱襄的肩膀,将想说的话咽下去,转移话题道,“我来出钱。”

  朱襄虽然很想拒绝,但最终他还是接受了蔺相如的好意。

  赵王让他出千金赎罪。他就算把政儿的私房钱卖了,也凑不够这么多钱。

  不过朱襄也凑了八十金出来,这是他能迅速凑到的所有的钱了。除了住的房子、政儿的私房钱和友人赠送的礼物,他能卖的都卖了。

  嬴小政抱着朱襄的手臂哭道:“不用给政儿留钱!”

  嬴小政再次把父亲的玉玦掏出来:“这个卖掉!”

  朱襄揉了揉嬴小政的脑袋,道:“不行。政儿的钱留着,以后政儿来养舅父舅母,好不好?”

  嬴小政哭得撕心裂肺。

  他听到舅父差点被杀,就害怕得好几日睡不着。现在家里的东西都被变卖,屋里变得空空荡荡,嬴小政难过极了。

  他好不容易拥有的家,屋里好多东西上都留有他乱刻乱画的印迹。全都没了!

  雪也不住垂泪。

  一家人好不容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怎么突然就变得岌岌可危了?

  朱襄哄了嬴小政,又去哄雪,急得自己都来不及郁闷了。

  其实发生这种事,朱襄反而松了一口气。

  沉甸甸的重担压在他的肩膀上,他想做什么却很难做到。现在赵王免了他的官职,也免去了他的责任。虽然这样只是逃避,很不高尚,但朱襄确实卸下了精神上的重负。

  逃避虽然可耻,但真的很舒服。朱襄本就不是多高尚的圣人。

  朱襄需要用千金来买命,蔺相如和李牧得知此事后,都赶紧让人送来黄金。荀子、相和和许明也送来钱财,连清贫的蔡泽都不知道从哪找来十金。

  这些就罢了,朋友之间的感情债可以慢慢还。让好不容易精神重负少了一些的朱襄,精神压力又大起来的是,附近的农人和小商人不知道从何得知了此事,居然都捧着不多的钱财要帮朱襄赎罪。

  朱襄不收,这些人就在晚上悄悄把钱币包好,从朱襄家的围墙外扔进去。

  朱襄一觉睡醒,墙根处就多了许多钱。

  他看着墙根处被扔进来的钱,皱眉沉默许久。

  嬴小政抬头看着舅父眉间的皱纹,感觉舅父好像几天之内,老了很多很多。

  “政儿。”

  “嗯?”

  朱襄道:“没什么。”

  朱襄本想对嬴小政说,记住这些人的恩情,以后对他们好一些。

  但他没能说出口。

  这些人的恩情是对自己的,不是对政儿的。该还这些情谊的人是自己,不是政儿。

  朱襄感觉自己就像是掉进了蜘蛛网里一样,他越是挣扎着想要往外跑,就被这些蛛丝束缚得更深。

  第21章 果酱蒸蛋糕

  朱襄交够了罚金,被免了官职,朝中仍旧有人盯着他这个名声越来越大的平民。

  为了安全,他连蔺相如封地里的农事指导工作都停了下来,每日闲在家里,要么和嬴小政一起听荀子授课,要么捏着毛笔,用他除了端正之外没有其他优点可言的毛笔字,记载自己在农事上的心得。

  朱襄在家中凭着想象,琢磨这个冬季邯郸的农人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然后将自己思索出的解决方法写在纸上,交给许明。

  “老许,你是农家人吧?”朱襄问道。

  许明这次没有隐瞒:“我是。”

  朱襄道:“我知道农家不是为了种田而聚集在一起,而是在朝堂上为农人争取利益。但你们有人脉,又懂农事,请帮我这个忙。”

  许明双手接过朱襄递过来的淡黄色粗糙纸张,道:“农家就是农人,农人就是种地的人,没有比种地更重要的事,朱襄公请放心。”

  许明离开之后,朱襄又找到相和,拿出了耧车、锄头、镰刀三种图纸。

  三脚耧车是汉武帝时期的发明,锄头在汉朝时形成将柄加长刃加宽的模样,镰刀也是在汉朝形成了延续至现代的模样。

  这三种在现代工业时代到来前延续了几千年的农具,都是在两汉时期就定型了。没有一个大一统的时代,平民们就没有余力去改进农具,提高生产力。朝廷也没有能力去推广这些农具。

  朱襄知道这些农具无法推广,他只是希望相和能做一些新式农具出来,让自己的邻里先用上。他没有拿出曲辕犁,是因为现在赵国没有足够的耕牛,用不上牛犁。

  “图纸你拿着,无论在哪个国家,只要有机会,你都把它们传出去。”朱襄道,“这些图纸只是一个思考方向,具体怎么改良,还得你和墨家的工匠自己琢磨。我知道你们和农家不是很合得来,但这件事上,希望你们能合作。”

  相和这次没有否认自己是墨家人。他道:“没有农人耕地,我们怎么用自己的手艺活换取粮食饱腹?朱襄公放心,这种大是大非上,我们没有门第之见。”

  朱襄作揖道谢。

  许明等人代替朱襄帮农人解决耕种难题,相和等人拿着朱襄有些抽象的图纸琢磨改良农具,荀况有些不满。

  他嘀咕,我儒家难道就没事可做吗?!

  但他是长者,不愿直接去找朱襄要活干。于是荀况就催促蔡泽去问朱襄。

  蔡泽有些无语。他不是儒家人啊,为什么他要帮儒家做事?荀子你有那么多跟随你的儒家弟子,找他们啊!

  蔡泽心里虽然嘀咕,对荀况一个反对的字都不敢说,只能委屈地对朱襄旁敲侧击。

  朱襄道:“儒家能干什么?你这话可不能被荀子听到了,他会用宽剑拍碎你的脑袋。”

  蔡泽:“……荀子不会这么残忍。”

  朱襄严肃道:“不,荀子肯定会。你知道什么叫做以理服人吗?只要打得对方说不出话来,就……蔡泽,你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蔡泽颤颤巍巍伸出手指,指向半敞开的窗户。

  朱襄回头一看,荀况正兜着手,从窗户缝里看着他。

  朱襄立刻从凳子上跳了起来,妄想夺门而逃。

  自从家里有了凳子,荀况又不反对他坐凳子后,朱襄就不喜欢跪坐了。现在他腿一蹬,跑路的速度飞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