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北宋大相公 汴梁时月 第三百章 皇帝到场

《北宋大相公》汴梁时月 第三百章 皇帝到场

作者:思梦语 字数:5477 书籍:北宋大相公

  皇宫之中。

  赵祯带着唐龙,出现在这十多名官员的面前。之所以选择这些官员跟着自己一同看这场蹴鞠比赛,赵祯心中也是有一番谋划的。就在不久之前,赵祯从晏殊那里得知了陆垚在樊楼夜宴当中针对宋夏问题发表的看法,而也正是因为陆垚在那次夜宴中的发挥,让赵祯下定决心,以后要对陆垚委以重任。自然,这当中少不了唐龙的功劳,根据唐龙手下的探查得知,陆垚与范仲淹确实没有什么过深的交情,也就是说,至少等陆垚进入到朝堂当中后,应该是不会成为范仲淹一党的人的。更何况,这范仲淹此次出使和谈,摆明了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任务。李元昊那边是不可能接受给大宋称臣的这一条件的,而赵祯这边,也是不能接受李元昊的大夏国独立的。这两个基本条件双方都不能接受,就更不用说利用和谈的方式解决问题了。所以,枢密副使张风之前的发言,除了对局势的分析颇有见地之外,他对于局势和和谈意义的判断,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宋夏之间,是不可能通过和谈解决那个一直存在的矛盾的。但是,即便如此,赵祯依旧做出了对范仲淹委以重任的举动,就是想要看看,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会做到什么程度,虽说范仲淹之前也曾经统率过军队,但是赵祯并不认为范仲淹会是一个带兵打仗的好手。韩琦在这方面倒是十分擅长,不过赵祯也不认为这次开战韩琦能够完全压制住大夏的军队。说到底,赵祯就是想让范仲淹的这次出使得到一个不完美的结束,虽说自己事后可能明面上会处罚范仲淹,但是实际上他是想通过这件事情给到范仲淹一个警告,而并不会像之前一样将范仲淹贬出汴梁。赵祯还是会用范仲淹,不过经历了这次失败,这名望和地位,范仲淹到时候肯定是大不如前,就老老实实的做事就可以了。

  而对于陆垚,赵祯则是必须要重用的,在赵祯看来,陆垚是一个十分有主见的家伙,而且十分有心计,像这样的人,应该是不会在短时间内投靠任何一方的。不管是范仲淹、还是韩永合、曹佾,他都不会去投靠。所以,只要自己对陆垚委以重任,那他一定会是一个对社稷能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不过,当下陆垚的情况倒是并不乐观,之前因为经商的事情,已经遭到了多数大臣的反对,今天出席的十个官员,就是当初一起反对陆垚的赵祯的臣子。而让赵祯更担心的,是接下来,陆垚的火锅店和美食街眼看着就要开业了,赵祯现在还没有公布这个消息,按照现在的情况只要一说出去,这些人肯定又会群起而攻之。对于一个马上要进入殿试然后进入朝堂之中的年轻人来说,这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如果遭到打压或者非议,可能这一生在仕途当中都没有办法前进了。赵祯是十分爱才的,于公,陆垚现在没有表现出要加入到任何一个派系当中,而且他展现出了的过人的谋略能力,是赵祯十分看重的,他的智慧在赵祯看来完全不输给晏殊。而于私,陆垚对于大宋的方方面面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论是各种产业,或者说是彩票和今天刚刚要出现的足彩,甚至于是美食陆垚都有所建树。这样的一个全才,赵祯也不忍心让他在仕途这条道路上碰壁。

  所以,赵祯决定在这次去看蹴鞠大赛的时候,带上这十多个官员,一同去观看。这十几个人当中,有十个官员,是一直反对陆垚进入朝堂,也是看不上他做出的那些功绩的。赵祯并不认为他们的行为有错,毕竟朝堂之上不能成为一言堂,不能只允许一种想法出现,这种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是非常需要的,它们也可以维持朝堂政局的稳定。只不过, 陆垚是赵祯看重的人,过多反对的声音,现在听起来就有点刺耳了。所以,赵祯让唐龙从对陆垚持否定观点的满朝文武当中,选出十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官员。年龄和官职都是大小不一,赵祯打算,带着他们几个,去到鸟巢体育场看看,让他们亲眼见证一下,陆垚做出的这蹴鞠大赛有多么壮观,多么厉害,到时候,就能够让他们闭嘴。而唐龙选出来的这些人,在反对陆垚的一众官员当中,也是非常有话语权的,一旦他们闭嘴了,到时候反对陆垚的声音就会变小。那个时候,陆垚再进入到官场的时候,至少初期就能比较顺畅一些,而赵祯在任命陆垚或者让他升职的时候,也会比较容易一些。可以看出,赵祯也是一个有着长期谋划的皇帝,现在,其实他已经将陆垚将来的官职和让他做的事情都已经想好了。为此,必须打压那些反对陆垚的声音。

  除去那十个人之外,还剩下几个臣子,基本上都是朝中赵祯颇为信任的下属,可以说是心腹也丝毫不为过,其中,陆盱和晏殊自然不必多说。作为陆垚的父亲,赵祯是一定要请陆盱过来的,请他来的目的,一方面是让陆盱也看看自己儿子的成就到底有多大,毕竟如果赵祯今天不请陆盱过来,他也不知道这老头会不会去到自己儿子举办的比哦赛场去支持陆垚。而请晏殊来的原因就更简单了,除了晏殊跟陆盱之外,其他几个赵祯信任的臣子官职都不算太高,最高的也只有四品而已,不过,赵祯向来是看重能力大于官阶的。所以,必须要找一个不反对陆垚,又位高权重的臣子,今天到场跟赵祯一起观看这场比赛。这样一来,等到了赛场上,赵祯说出一些赞美之词的时候,这个大臣能够跟赵祯相互配合,抬高陆垚的形象,认可赵祯说的话,赵祯思考了一圈,晏殊,作为宰相,是最合适的人选了。对于晏殊和陆垚的关系,赵祯也是十分信得过。虽说之前二人可能发生了一点误会,陆垚更是大

  闹过相府。但是事后从晏殊做出的善后处理工作中赵祯发现,晏殊是不想要其他人知道,陆垚到底跟他说了什么,相反,在赵祯问起他的时候,还在自己的面前夸奖起陆垚来,单单就冲着晏殊的这个举动,赵祯就知道,这相公大人应该也是跟自己一样,十分欣赏陆垚的,如此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请晏殊跟自己一同去观看这个蹴鞠比赛,就算晏殊什么话都不说,也能表现出晏殊对于陆垚认可的意思,这样,那些反对派就更加无话可说了。

  “都到齐了吧,你们应该知道,朕今天找你们来,是为了什么,毕竟今天早朝都取消了。”赵祯示意众臣平身,淡淡的说道。

  反对派的那十个人面面相觑,没有回答,事实上他们心中都清楚赵祯今天的打算,但是就是谁也不想说出来。

  见状,赵祯看向晏殊,说道:“相公大人,你且说说看。”

  晏殊点头,说道:“陛下,今天这汴梁城中,要说大事,就只有一件,那就是小陆大人在外城区举办的新蹴鞠大赛,今天对战的双方当中,就有陛下手下的皇天队要参赛。”

  赵祯微微一笑,说道:“不错,朕今天是要亲自去到现场给我的皇天队加油的,朕想让你们陪着朕一同前去,也看看这汴梁城这段时间发生的变化。之前,你们总是在朝上说陆垚做生意,举办活动,并不是一个做官的好材料。今天朕就带你们去看看,他举办的这个比赛到底是什么样。”

  说罢,也不等反对派的人说话,赵祯便带唐龙离开,看样子是准备起行。率先跟上的,自然是晏殊、陆盱还有赵祯的那几个心腹。

  反对派的那十个官员站在原地,愣了几秒钟,最后也是纷纷叹息,跟了上去。

  赵祯今天起来的确实比较早,不过之前也说过,皇帝出行,特别是宋代的皇帝出行,那阵仗可是很大的,所以,赵祯起来的早,这些准备的仪仗队起的就是更早了。当然,因为考虑到今天特殊的场合,要去到外城区,而且因为这次赛事的宣传之前也做的十分到位,那里到时候一定是一个人满为患的状态,如果动辄弄个大阵仗去到那里,说不定到时候会引起百姓们的恐慌,一旦出现那种情况,那举行这次比赛的初心就已经变了,本来是要通过这个比赛让更多的百姓喜爱和了解新蹴鞠这个运动,一旦让他们觉得这东西还是皇家贵族玩的项目的话,那全民性就无从谈起了。这也是为什么赵祯最后只选择出席第一场和最后一场比赛的原因。

  所以,因为这次出行的特殊性,此次的仪仗队并没有那么大的排场,不过为了皇家的颜面考虑,一二百人的出行队伍还是要有的。虽说仪仗队的人数降低下来了,但是质量还是要保证的。现在,全汴梁城,内城外城的百姓已经都知道皇帝赵祯要出席今天新蹴鞠大赛的开幕仪式,而且要亲自观看第一场比赛。所以,其实今天去到鸟巢体育场观赛的观众, 有三成是冲着今天的比赛去的,想要看看这皇家蹴鞠队到底能将这个蹴鞠踢成什么样子。而大部分,剩下七成的观众,却是冲着皇帝赵祯来的。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这一辈子都能见到皇帝的,而这次,皇上屈尊来到这鸟巢体育场来看比赛,足以说明皇帝对于这次蹴鞠大赛的重视,而且,也是皇上跟百姓距离最近的一次,他们自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陆垚这边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当时在建造的时候,也是有过一番讲究,将皇家休息的区域跟观众区弄出了一段距离。

  正因为这次皇帝出行的消息已经被全城的百姓知道了,而现在鸟巢体育场附近说不上是重兵把守的,但是军队的人也是不少。所以,这次仪仗队也不能在万众瞩目的情况下丢了皇家的脸面。人数虽然下来了,但是皇家仪仗队毕竟是皇家仪仗队,这质量不能下来。所以,为此仪仗队专门选择了他们手下的“精兵悍将”来负责跟随赵祯一同出行。当然了,他们的工作就是跟着赵祯一同去到那鸟巢体育场外面,要是他们这几百人也进到体育场内,那这比赛就不用看了,场馆根本是装不下的。

  且说赵祯带着众位臣子离开了宫门,仪仗队早就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赵祯简单检查了一下,也没说什么。毕竟在赵祯自己看来,今天出行的规模自然是不能跟寻常相比的,而且自己今天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彰显什么皇家威严,而是为了给陆垚撑场面,利用这个蹴鞠大赛来让那些反对派闭嘴。所以,对于仪仗队的人数还有礼制,就没有做过多的挑剔,他直接上了轿子。

  这里就有一个疑问,为何赵祯选择了轿子而不是马车呢?

  马车和轿子,是古代两种不同的交通工具,也是古代最常使用的两种交通工具。在宋代以前,马车是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交通工具,而在宋代之后,这轿子,就已经超过了马车,成为了广大宋人最常乘坐的一种交通工具。马车使用的是畜力,轿子使用的是人力。

  从两者的使用对象来看,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森严等级制度的约束下,轿子和马车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种不同等级的象征,也是等级制度下的产物。

  从马车来说,虽然马车在古代也算得上是比较珍贵的交通工具,但是在宋代,马车反而成为了一些百姓家的长途运输工具,但是这种.马车的马,其实也是平常百姓自己家里养的劣等马,或者是混种.马。虽然交通工具并没有优劣之分,但是马车的确是因为使用的是畜力,因此平常百姓使用的较为多些。

  马车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先秦

  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司马法·严位》中有谈到:“凡马车坚,甲兵利。”可见,在先秦时期,马车还是作为一种战场上的交通工具所出现。但是,到了宋代,马车却成为了一些百姓的代步工具。

  “轿子”在宋代,可不是寻常百姓家能够拥有的,能够出门坐轿子的人,都是宋代的一些达官贵人。因为,轿子实际上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只有有钱可以买得起轿子,有钱可以雇佣的起人力,才可以享受这种“坐轿子”的荣誉。

  轿子实际上也是历史非常悠久的一种交通工具,具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史记·夏本纪》当中便有记载: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这里所说的“欙”,就是中国古代最原始的一种轿子。那么为何轿子的悠久历史已经超过了马车,但却是在宋代才开始真正的流行起来呢?

  宋代的人口繁盛,而且甚至产生了一些人力过剩的情况,因此使得这使用人力的轿子,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宋代人口繁多,而且在当时全国记录人口已经达到了一亿以上。更何况,在古代,多的是不被登陆在册的黑户。这是因为宋代的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生产业、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为人口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

  马力资源的不足,也是当时“轿子”的使用多过“马车”的主要原因。这里所说的马力,不是寻常百姓家自己养的马,而是说可以被使用作为富人家具有一定拉力的马力。宋代为何会马力资源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宋代丢失了作为马力资源来源的一部分“国土”,而且就算是有马,也是被用到战场上去了。

  在交通方面,其实是因为宋代的陆上交通措施达不到供马车发展的要求。宋代的水路运输比较发达,但是陆路交通却没有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国地形非常复杂,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宋朝的大部分疆域的平原地区很少,而且处于南方的平原地区多半是种植水田。在需要大面积的跨区域的运输之下,使用“畜力”的马车,并没有使用“人力”的轿子来的灵活和方便。

  而且,宋代官府的财力多半用来修建水路交通了,因此陆路交通得不到重视。因为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使得宋代官府比较注重发展水路交通,再加上地形原因,因而也就忽略了陆路交通的建设,从而无法满足马车的发展要求。

  在封建等级制度之下,一些封建等级地位较高的人,利用其他人的脚来变为自己的脚,坐着移动,实际上是他们等级地位高的体现。在追求人格优势的古代社会,“轿子”可谓是最能体现这种人格优势的一种交通工具,使用“人力”的轿子,可以让一部分人将另一部分人踩在脚下,可谓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最好体现。

  作为我国古代最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轿子”在宋代的使用远远超过了“马车”。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宋代人口繁多所造成的人力过剩、商品经济下发展的轿子制作工艺、马力资源不足、忽视陆路交通建设导致的马车发展不便、封建等级制度下“轿子”彰显的人格优势,等等一些原因和因素,是造成此种情况的主要源头。但是,也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的产物。

  说回这一次赵祯的出行,因为内城外城的距离并不算很多,再加上考虑到中间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最终唐龙选择了让赵祯乘坐轿子去到鸟巢体育场。当然,随行的官员也就都跟在那轿子后面,再后面就是仪仗队了。

  而轿子四周,则由一些士兵来对皇上出行的安全进行保护。

  于是,这几百人的皇帝出行的队伍,就这么浩浩荡荡的离开皇宫,奔着鸟巢体育场而去了。话说回来,从动员皇天队,再到仪仗队准备好再出行,也是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的。所以,等到赵祯真正上了轿子出行的时候,距离这蹴鞠大赛正式比赛开始,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了。

  刚刚好,之前陆垚和折克行制定的计划,就是在蹴鞠大赛开赛前一个时辰,开始卖票。百姓们还是比较理智的,那些为了看皇家蹴鞠队形象还有赵祯出行的百姓们,他们对于蹴鞠本来并不算太感兴趣,而且他们也知道,这样规模的一个体育场,是不可能容纳那么多人同时进场观看比赛的,所以他们没有选择买票。反倒是那些对于蹴鞠有些感兴趣,对于谁到场不感兴趣的人,再加上那些对于这场比赛在足彩方面花了重金的百姓,他们争先恐后的到售票处进行买票。一文钱的价格谁都花得起。基本也就过了二十分钟的时间,五百张票就都已经卖光了,不过从那些没有买到票的人的脸上也没怎么看出失望之情,因为工作人员已经将这买票的规距都告诉他们了,七场比赛,总能轮到自己,他们心中都是这么想着的。

  既然票卖完了,进场的观众只需要在场内等着皇上和皇天队的驾临就可以了。而在场外的这些百姓,在顾亮等一众士兵的安排下,也已经按秩序站好,将中间的道路给清了出来,等待着皇帝的到来。百姓们脸上的神情各不相同,不过大多数还是充满着期待的。

  毕竟,他们都想看看,这天下最高的掌权者,是个什么样子。

  终于,皇帝出行的仪仗队到达了鸟巢体育场附近,赵祯掀开轿子里的帘子,一眼看过去就能看到鸟巢体育场了。当然,那些沿街百姓期待的目光也是被他尽收眼底。

  “停轿。”

  轿夫们听到皇上的命令,立刻停下了轿子。

  下一秒,赵祯自己从轿子中,气定神闲的走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