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掌破仙局 第四百六十六章 动手

《掌破仙局》第四百六十六章 动手

作者:青峰道士 字数:1851 书籍:掌破仙局

  “小书吾弟:自愚兄从安亲王南下讨逆, 已有数月未见。遥闻京中变故,朝堂之上多有攻讦令尊之事,此乃小人作祟, 众口铄金乱我军心。望你与伯父多加保养,勿为彼等鼠目寸光之徒动怒伤神。另,兄不日将领前锋军三万人南下江西, 后勤之火器、马匹、粮草等物, 还望明相大人在京中多多关照。”

  “另:来送信的是我大哥、慈宁宫一等侍卫鄂汉,他有一个长女已经年满十四, 自幼熟读汉书, 堪为良配, 去年选秀已经撂过牌子了,你若有意,可以告知令尊,咱们结个亲戚^ v ^——董鄂费扬古,康熙十三年初春,江西袁州。”

  书致哭笑不得地向鄂汉道谢:“大人放心,给养的事情我会跟我父亲说的。至于其他, 额,等打完仗再说吧。”

  “哈哈哈,这是自然。”鄂汉只当他少年人脸嫩害臊,况且自家女儿年纪也还不大, 且不用着急, 于是亲昵地拍拍他的肩膀,把这事略过不提了。

  书致起身送了他出门, 回来忍不住幽幽叹气。

  以前他只知道三藩之战, 最终是康熙获胜了, 却不知前期的战况是这样艰苦。

  满清入关不久,统治尚未深入人心。吴三桂虽然不占大义,但毕竟筹谋已久、兵强马壮,声势还是很足,自从他举起反旗,天下响应者众多。

  先是康熙十三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拘禁福建总督范承谟,响应了吴三桂的号召。

  紧接着又是忠于清廷、主动撤藩的平南王尚可喜,被儿子尚之信夺权拘禁,广东也随之加入叛乱阵营。

  再然后又是镇守西北、统领陕西军务的王辅臣,镇守西南、统领广西军务的孙延龄相继叛乱。

  短短一年时间,加入吴三桂阵营的叛军已经遍布云、贵、川、陕、粤、桂六省,单从地图上看,已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以明珠为首的主战派,顿时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乾清宫里每天要烧掉几百斤请求罢免明珠的奏折。索额图甚至当众喊出了请求诛杀主张撤藩诸臣、以平息吴三桂怒火的话。被康熙一句“撤藩出自朕意,你想杀谁”给怼了回去。

  好在安亲王岳乐和费扬古等一干战将都极力支持明珠,康熙顺势改任明珠为兵部尚书,主导一切后方工作。

  饶是明珠这种老狐狸,也不由被小皇帝义无反顾的信任打动了,油然生出一点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来。这些天他宵旰夜寐,咬着牙把这场仗打下去。

  明珠还罕见地叫来顾贞观,一改以往漫不经心的态度,连续一个月天天问及成德的功课,嘱咐他:“先生多费些心思,老大这一科一定要考中!”

  顾贞观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春闱想要进场,必须要祖上三代清白,要是成德此科不中,指不定哪天战事不利,明珠就成了罪臣,那成德这些年在举业上花费的精力就都白费了;要是这科中了,即便明珠仕途因此终止,成德好歹也有一个进士的功名傍身,纳兰家想要东山再起,也不用指望书致一个人。

  恰逢揆叙出水痘,明珠又以避逗为由,嘱咐妻子带两个年幼的孩子去庄子里住几天。觉罗氏起先不肯,怕他们父子三人在京中无人主持中馈,又担心寒冬将至,成德在家无人照料。最后还是明珠发了火,她才带着两个孩子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兄弟俩带人将母亲送到庄子上,觉罗氏还犹自埋怨大儿子:“早知道就不该纵着你挑三拣四,但凡早早给你娶一房媳妇在家里,也不至于像如今这样捉襟见肘。”

  成德哭笑不得:“没那么严重,等开春战事有了起色,我们就来接您。”

  书致又揪着小弟的耳朵,再三嘱咐他听话。

  送走了觉罗氏,明珠便搬到了兵部后衙的一个小院里暂住,日夜办公。书致也经常呆在宫里,昼夜值班,陪着康熙处理军务。白日里,只剩下成德一个人在家,他便跟弟弟商量,想搬到京郊大觉寺里小住,专心念书。

  “有这必要吗?”书致不禁皱眉。如今已是深秋,天气逐渐转凉。觉罗氏不在家,家中过冬的准备可能没有往年那样周全,但好歹一应陈设都是现成的。

  望海楼里铺了地龙,盘了火炕,设了通烟道的夹墙,安了一人多高的西洋明瓦玻璃大窗,又暖和,采光又好。地上铺着米色万字不断头长绒地毯;窗遍廊下上养着各式各样的绿植,有婆子定期浇水,即便烧一整日的炭,房内也不显干燥。这可都是觉罗氏养儿多年,好不容易总结出来的跟寒疾对抗的宝贵经验!成德在家里念书,至少不用吃饭穿衣的问题分心。

  “正是因为家里条件太好了,才要出去读书。”成德道。

  上回考举人的时候,他就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贡院木板床的威力,秋闱那九天,成德每夜都被那张缝隙巨大的竹篾子床咯得脊梁骨生疼,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险些落第很大程度上也是拜这种艰苦的条件所赐。

  那尚且是温暖的八月,听说二月份的贡院冷得好比马厩,穿的是单衣,吃的是干粮,连烧水的碳都限着数量,不提前适应一下怎么能行?

  “可是抗冻这种体质,它也不是能练出来的啊!”书致哭笑不得,“你别给自己适应到床上去了,到时候错过考试就有得哭了。”

  书致还是觉得哥哥应该在家里休养生息,把生命值和血条都攒起来,留到非挨冻不可的时候再用。

  “你当大觉寺是什么地方,市井话本里漏风的破庙吗?”成德笑道,“我派人去看过了,那庙就在京郊玉泉山上,出了京城水门走不了二里地就到,又安静又方便。房舍都是干干净净的青瓦大屋。我只带顾先生并临安宴平过去,恁一间小院,就我们四个人住着,吃饭就跟着庙里的师傅们凑活,清清静静地念四个月书。”

  书致拗不过他,只得答应了,隔天请了一天假,亲自送他出城上山。

  大觉禅寺就在京城以西的玉泉山上。因为明清两代的京师北京地处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附近,地上水稀少而且多泥沙,井水大都苦涩。于是最好的水源就是山泉水。

  玉泉山离城近,水质极佳,宫廷和王公贵族家都会每天派专人上山取水引用。所以山路修得宽阔整齐,交通的确很便利。

  大觉禅寺就在山顶向阳坡上,环境清幽,风景极佳。因为靠近皇家水源,周围的土地不许大肆耕种,为了开源节流,寺庙的住持就另辟蹊径,将寺院的土地建成许多房屋,租给上京赶考的学子们居住念书。因为价格适中、环境清净,竟然经营得有声有色。

  纳兰家一行人到时,从山顶往下俯瞰,便见半山腰处是三排平房,后面是十几处独门独户的小院。门口都密密地掩着帘子,屋前院内搭着一些晾晒的衣物,都有人居住的痕迹。有的院落里有长随在喂马,有的房子前有女人在洗衣做饭,道旁甚至还有孩童在跑来跑去。

  “这些人都是来考试的吗?”书致不禁觉得奇怪。这才九月,离着明年春闱还有小半年的功夫呢,怎么就有这么多人进京了。

  一问带路的沙弥才知道,这些都是常住京城赶考的举人。短的住了大半年,长的竟然是从八年前上上上届科举落第就定居京城,脱产念书备考。有的把家眷接了过来,甚至连孩子都生了两三个了,仍在备考状态。

  “什么叫做‘卷’啊。”书致听得惊叹不已。成德亦是暗自心惊,庆幸自己没有掉以轻心,而是做出了专心备考的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