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烟视媚行 第508回 秋千

《烟视媚行》第508回 秋千

作者:天难蓝 字数:1797 书籍:烟视媚行

  半路遇暴雨,女帝回殿之时又淋湿了衣袍。

  邓漪命人给女帝更衣,一边出去挥袖命人紧闭门窗、燃香熏去潮湿之气,再唤宫人备热水、金盆、巾帕和干燥的衣物来。

  姜青姝净了净面,又慢悠悠拿帕子擦干手上的水渍,任由宫女站在身后,为她拆掉天子发冠,绞干沾湿的发尾。

  随后温热的羹汤便呈了上来。

  她抬手饮了一口。

  温度适宜。

  她边饮边抬眼,扫了眼一侧的邓漪,后者已经忙活完了,此刻安静地立在福扇边,女官制服勾勒出纤细又挺拔的身形,神态稳重,姿态端庄。

  方才那一系列安排,倒是有条不紊。

  往日这些事,都是秋月负责,这几日女帝差秋月频繁走动公主府和其他宗室之间,留邓漪伴驾侍奉,想不到经过锻炼,邓猗也越来越有秋月往日的风范了。

  姜青姝喝完羹汤,邓漪又命人呈上几个饭后爽口的小菜来,姜青姝食欲一般,只看了一眼便道:“阿漪今日也不曾进食,这几日又做事周到,这几盘菜便赏你了,可与下面僚属共享。”

  邓漪冷不丁听到女帝这一声“阿漪”,悚然一惊,第一反应不是被女帝信任的得意,而是恐惧与自愧,有一种德不配位的惶恐。

  她连忙拜道:“臣谢陛下恩典!”

  ——原本眼高手低、野心极高的邓漪,在经过几次敲打磨砺之后,如今已经变得完全不同了。

  姜青姝笑了笑,没有再说话,片刻后,秋月冒着雨回了殿,跪在姜青姝跟前道:“大雨倾盆,臣来不及整理仪容,请陛下宽恕臣失仪之罪。&34;

  “无妨。”

  姜青姝问:“事情如何?”

  秋月俯首道:“陛下远见,政令推行阻力颇多,六部态度皆惫懒,有意互相推脱责任延缓进度,且民间有人蓄意生事,凡主动报名女子,的确或多或少家中有农田、或是亲属遭受世族报复,致使其他还在观望的女子止步不前。&34;

  民风开化度不够,推行这种政令,社会层面出乱子是不可避免的,姜青姝道:“令京兆府尹近日多盯着些,无论作奸犯科之人是何身份背景,一律严惩。&34;

  秋月点头:“臣走动各个衙署,——敲打过了。”

  &34;皇姊那边呢?&34;

  “殿下近日办了好几个女学馆,还设宴品评天下诗文,不限男女,臣也去赴宴了两次,风评都极

  好。&34;

  秋月是御前的人,代表女帝,她四处走动,在文人百姓面前代表着女帝的态度,而百官吏要顾忌女帝的面子。

  姜青姝淡淡“嗯”了一声,便抬了抬手,秋月立刻起身退出去,殿中再次变得一片寂静。

  邓漪静静地站了一会儿,也没看见什么大臣进来面圣,心里疑惑道:方才陛下突然离开凤宁宫,不是说有事么?难不成只是为了见少监?

  她又等了一会儿,依然没见有什么朝臣求见,女帝已拿起案上的奏疏看了起来。分明酉时,近日天暗得晚,大雨却将天色压得晦暗阴沉。雨势稍弱,狂风依然肆虐不已。

  秋月换好干净得体的衣裳,折返回殿,说:“臣还以为,陛下今日要歇在凤宁宫。”

  “朕原是这样打算的。”

  姜青姝头也不抬,嗓音也没有起伏:“但显然,乔郡夫人有话要说,朕不走,怎么给他们说话的机会。&34;

  秋月猜测道:“臣猜,许是跟近来选秀之事有关?”

  朝中大臣逼得是越发紧了,想让女帝早日选秀广纳侍君,尽早开枝散叶,即使女帝三番四次打太极推了回去,那群人也没有放弃上奏。

  如果女帝的后宫进了别人,这对赵家是万万不利的。

  如今陛下偏信赵家,一大半是君后的缘故,如果有了新人,谁知道会如何?

  姜青姝并未开口,而是执笔将手中的奏疏写了批注阖上,又拿了一封新的奏疏,又写了几个字,往边上轻轻一拍,轻笑一声,“他们倒是较起劲来了。”

  陛下将奏折放到那儿,就是准许看的意思,秋月凑过去仔细浏览,发觉果然又是一个请选秀的折子,末尾还在说赵氏一族身为外戚,仗着女帝的宠信还想在近日北方战事上横插一脚,居心叵测。

  刚看完,又是一封奏疏搁了过来。

  这个倒好,直接表示有形貌俊美、温润知礼的适龄男子,想献给陛下。

  秋月忍俊不禁:“先前接连几件事,让他们看到了赵家作为陛下亲近得的好处,这便都想来分一杯羹了。&34;

  如果是个毫无实权的傀儡皇帝,急着往后宫塞人的人并不多,毕竟这枕边风吹了没用。

  势微者送子入宫,就算诞下天定血脉的皇女,也不过是落得个去父留子的下场;若是像赵玉珩这样的家世背景,则连怀孕的机会都极少。

  但近日女帝明显有主见多了,虽然并未彻底展露锋芒,但公主府谋逆案就已是个流血的征兆。

  大家就都盯着陛下的枕边了。

  姜青姝偏首,看了看窗外的婆娑树影,“树欲静而风不止,有人甘为棋子,争着要进朕的后宫,有人心有大志却毕生难求。&34;

  就连她的皇姊长宁,与驸马感情并不好,也有许多身不由己。她已经这天下最幸运的女子了。

  秋月听女帝这样说,心思不由得飘忽了一下,一想起怀孕的君后,就不由得联想起几个月前的那一夜。

  那一夜,秋月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可怕且荒唐。

  当时是郑太妃寿宴。

  陛下亲自为太妃贺寿,且恩准太妃家人及命妇等入宫庆贺,殿中十分热闹,只是暴雨来得突然,她就和其他内官一道守候在殿外。

  谁知薛将军突然就率人包围了的晏英殿,并将里面几个衣衫不整的男歌伎直接拖了出来,一刀直接斩于殿前,暴雨冲刷着殷红的鲜血,触目惊心。

  当时很多不明情况的宫人当即就吓得腿软了。

  然而杀戮还没有停息。晏英殿外,哭喊声不绝,却被雷鸣暴雨所掩盖,不为人知。

  那一日值守的宫人又被君后下令杖毙,盘查结束后,秋月才被允许单独进殿,进去之时,被守在殿外薛将军提醒了一句:“不可泄露半分,违者格杀勿论。”

  不明情况的人,譬如郑太妃和当日赴宴的其他人,皆以搜寻刺客之名遭到了严格盘查,薛将军我行我素,素来不给世家面子,口风也极严,不给人丝毫窥探的机会。

  只有秋月看到了床榻上昏迷的女帝,瞬间心惊肉跳,险些没站稳。

  小皇帝脸色惨白,衣衫不整,整个人发着高热。

  君后当时还算清醒,只是脸色亦不对,闭目道:“把陛下扶回紫宸殿,秘密召太医过去。”陛下回去之后,一直没醒来。

  连彤史女官都弄不清发生了什么,派人过来询问女帝是否临幸君后,秋月没办法

  唤醒陛下,且当时薛将军脸色难看,奉命封锁紫宸殿,任何人不得入殿。

  女帝“临幸”君后,其实彤史记载过几回,但秋月知道是假的,只有那一回,是真的。

  但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秋月只知道,被当庭杀的男歌伎们,本是荥阳郑氏一族的丹阳郡君为贺太妃生辰宴,而从民间招募请入后宫的,且因女帝幼时曾在那位太妃膝下养过几年,女帝也亲自赴宴为太妃贺寿。

  且不知怎么的,君后也被卷进去了。

  再深挖那歌伎的背景和进宫流程,背后甚至不止郑氏参与,更像是女帝沦为了他们博弈的工具,其中细节令人不敢深想。

  最后是赵家赢了。

  因为龙种“阴差阳错”成了赵家的。

  女帝昏迷几日还没醒来,秋月放心不下,暗中打听,只知道那药极为烈性,能令怀孕的几率大大上涨,但如果服用过量,甚至能摧毁人的神智。

  那些人不在乎龙体,只在乎一次能不能得手,所用剂量实在是太多了,远远超出了她能承受的程度。

  昏迷几日后,陛下苏醒。

  她刚醒来时,精神虚弱萎靡,靠在榻上一动不动,秋月照顾着她,与她说话,也不曾得到什么回应。

  秋月甚至都开始担心,陛下莫不是当真被那药弄得神志不清了?这倒是更合了那些专权跋扈的权臣的意,毕竟痴傻的皇帝,才最好操控。

  只有太医说脉象正常。

  秋月不信。她认为太医是受人指使,刻意忽略陛下的病。

  好在没过多久,因女帝苏醒,朝参重新举行,陛下某一日下朝之后,精神好像突然恢复了,开始主动与周围的宫人交谈。

  她出乎意料地平静,主动询问了许多事,唯独不曾提那一夜,平静得让秋月怀疑她是不是忘了那一夜,

  且行事稳重许多,不再在薛兆跟前大吵大闹,实在奇怪,秋月便想:也许是遭人算计一回之后,陛下痛定思痛,一夜之间成长了。

  眼前,女帝平静地问:“秋月,你觉得朕若此事昭告天下,他们会善罢甘休吗?”

  秋月思索着答:“选秀之事或许能暂时搁置,但是……”

  但是,不会。

  他们只会更着急罢了。人急疯

  了的情况下,也说不定又要做出什么来。

  姜青姝继续批阅奏折,一直到三更时分,风雨都停了,外面一片风平浪静。她搁下笔,抬首道:“传沈雎。”

  皇帝有诏令,一般是传中书舍人,或是传检校中书令的张大人商议,但现在已经很晚了,这个时候姜青姝传平时伴驾的翰林,虽然不完全合规,但也没人能说什么。

  沈睢第一次晚上被女帝召见,跪在地上拿着纸笔,奋笔疾书。

  姜青姝双眸微阖,嗓音不疾不缓。

  &34;…君后虔恭中馈,内兴宗室,外辅朕躬……今君后有喜,逢此涝灾平息之际,实为上天之赠朕心大悦……凡今岁水旱去处,从实踏勘实灾,租税即与蠲免……&34;

  女帝终于要昭告天下了。

  沈雎心里暗忖:这个朝代的翰林院职能太低,一般不涉太多政务,最多修撰一下文史国书,但今日女帝深夜召他拟招,开了这个起草诏书的头,只怕是大有讲究。

  要知道,翰林身为天子近臣,如若越过中书省频繁参与起草诏制之事,定会分割一部分中书省的权力,于相权上有一定制衡。但如今朝中张瑾兼任中书令,女帝与他抗衡显得太势单力薄,此举也不知是偶然,还是故意试探雷池。

  且女帝召他起草,是什么意思?

  沈雎自认为算计崔嘉做了靶子之后,自己隐藏得还不错,至少童义那些内官被连根拔出时,动静那么大,都没人发现他是谢党的人,女帝对他的态度还是如常,甚至因为她病中时他在紫宸殿中对峙过君后,而更加信任他了。

  不过沈睢发现,现在剧情偏移已经越来越严重了,谢安韫此时丢弃的筹码远远超过了既定的剧情,沈雎隐隐有了一种危机感。

  他原本选了个最稳妥的办法,也就是早投谢党,得到谢安韫的信任,到时候谢安韫登极为帝,他也能搏一个从龙之功,成为新帝的左膀右臂,在朝中叱咤风云。

  现在他甚至开始怀疑,以这样的趋势下去,谢安韫真的能篡位成功吗?

  这女帝看起来段位不低啊。

  而且下毒失败了,内侍省的眼线也被拔了不少,连关键剧情人物神医娄平也被女帝夺走了,沈睢越想越觉得不稳妥,想谋求别的路子。

  不能只在谢党这一棵树上吊死。

  但上

  了贼船就不能轻易下来,沈雎表面上还是要对谢安韫忠心耿耿,但女帝既然召他来起草诏书,是不是代表比较信任他?

  如果他再刷一刷女帝这边的好感,两头押注呢?

  作者有话要说:沈雎:这个股不行,换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