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末世猎场 第六章 及时赶到

《末世猎场》第六章 及时赶到

作者:无云黑岛 字数:2033 书籍:末世猎场

  [[“秦卿家整饬西北刚有起色,若这份奏请亦不准,他以何振边兵士气?那如何御寇安边?边民又何时方可安居?”

  略一顿,弘治皇帝继续道:“内阁速改票拟,必须依足秦卿家奏请之份额。就如此吧,毋须再议。”

  弘治皇帝一锤定音。

  刘健、李东阳、谢迁和马文升听得面面相觑,弘治皇帝这般强势,似乎还是第一次。

  “马卿家,重设武举科之事,如今何如?”弘治皇帝也不管他们的惊愕,随即望向坐于锦凳的马文升。

  “回禀皇上,除了数日前已呈递的十数份陈情外,如今并无新至。”

  马文升听得马上站起,躬着身应道。

  上月,弘治皇帝下了道旨意,令吏部区处各部司议“重设武科”之事,作为吏部尚书的马文升自然责无旁贷。

  “秦卿家对重设武举科之陈情,也没上呈么?”

  马文升应道:“还没有,想来秦大司马忙于应对寇贼侵边,未有空闲思虑重设武举之事。”

  弘治皇帝微点了点头:“上呈陈情之最后期限为何时?”

  “以九月中旬为上呈陈情最后时限,乃上月将郑右侍郎之奏疏誉抄发各部司时所约定。”马文升再次应道。

  “仍有半月余……”弘治皇帝沉吟片刻,右手朝着马文升虚按了数下,“马卿家,快坐下。”

  话音刚落,他目光已缓缓投向刘健、李东阳和谢迁:“秦卿家奏疏所请既已定,朕与诸位卿家先议一议重设武举之事……”

  刘健、李东阳和谢迁听得顿时陷入思索中,马文升却泰然自若。

  未几,弘治皇帝已将萧敬招至身旁,吩咐道:“萧敬,将王守仁和伦文叙同署名的那份奏疏找出来。”

  不一会,萧敬已双手将一份奏疏递了过来:“万岁爷……”

  弘治皇帝微点了点头,朝刘健等人扬了扬手:“让三位阁老览阅一二吧。”

  萧敬应了声诺,持着那份奏疏,朝着刘健走去。

  刘健双手接过,展开一看,只见奏疏写着:“臣翰林修撰兼右春坊右司直郎伦文叙、臣左春坊左司直郎王守仁谨奏:

  臣二人览阅南京户部郑右侍郎之请设武举科奏疏后,应对:

  臣二人亦愚以为,若我大明能效仿唐宋重设武举科,定能揽来英勇之材,扩我大明官军,且重设武举科应有三要:

  一当以武为要。而郑右侍郎所言‘以策论定去取、以弓马定高下’,臣二人以为略有不妥。既为武举,应以武为要、以文为次。若以策论为先,有失偏颇。

  二须察参试者之品性。凡有志武艺者,应先考察其品性,及其家世是否清白,若符合方可准许参加武举。

  三厘定考试之法。依乡试之规例,每三年一次考试。至于考试,可考三场。初场先试骑射、步射、刀枪剑戟、拳搏击刺等武艺;二场则试结营布阵、战车布置等;三场再考兵法,或天文,或地理等,任参试者选其擅长之科。

  ……”

  奏疏的内容,其实大致为朱厚照上月于文华殿与王守仁伦文叙所谈论到,王守仁只稍作了更改。

  虽然奏疏的字数不多,刘健看得却愣住了,片刻后,他才将手中的奏疏递给身边的李东阳。

  这份奏疏,李东阳仅片刻就览阅完,最后到了谢迁的手上。

  “伦右司直郎?王左司直郎?老夫倒有些陌生。”刘健喃喃道。

  “刘阁老,王守仁是德辉之子,伦文叙乃己未科状元,二人为同年。”谢迁已看完了那奏疏,随即说道。

  德辉是王华的字,王华即王守仁的父亲。

  谢迁也是余姚人,于府学时就与王华成为好友,平时私交甚深,自然熟知其家庭情况,而且他和王华均为殿试状元,不过二人相隔了二科。

  成化十七年,王华在会试里中第三十三名,录取他的恰好就是谢迁,时年谢迁已是同考官。

  “原来是这两位青年才俊。”刘健听得恍然一悟。

  左春坊和右春坊亦是辅助东宫太子的机构,而右司直郎和左司直郎均为从六品的宫职,掌弹劾宫僚、纠举之职事。

  王守仁和伦文叙能挂此宫职,自是朱厚照向弘治皇帝请命而得。

  李东阳、谢迁和马文升听得均微微一笑。

  坐于御座的弘治皇帝听着他们的言语,脸色反倒沉寂,过得好一会,才开口道:“三位阁老,览阅后觉得如何?”

  弘治皇帝没有问马文升,皆因马文升早已看过这奏疏的内容,也提过意见。

  “皇上,臣愚以为,武举已有旧例,只须按旧例举行即可,又何必更替?”李东阳躬身应道。

  弘治皇帝嘴角扯出了一道弧线,望向刘健和谢迁:“刘卿家、谢卿家,你二人又有何意见?”

  刘健和谢迁仍是沉吟不语,两人均在猜测弘治皇帝到底是何意。

  没有被弘治皇帝点名的马文升,更乐得端坐于锦凳上,不过他目光却时不时瞄了瞄刘健、李东阳和谢迁。

  弘治皇帝没有催促,静静地等候二人。

  又过了片刻,刘健终于道:“皇上,臣以为,两位青年才俊之言颇有新意。”

  谢迁听得刘健这首辅已出言,自不能再沉默,也道:“皇上,臣以为,重设武举事关重大,当召集六部九卿共同议一议。”

  这两位阁老就不像李东阳那般单刀直入表达自己的见解,他们既没说好与坏,也没说赞成与否。

  弘治皇帝不置可否,仿似早已知晓他们会这般回应。

  ---

  申时五刻,夕阳即将西下,余晖映照着天空。

  在秋冬交替的傍晚,京城的气温更低了。

  已经身穿氅衣的弘治皇帝,出现在仁寿宫的仁寿门前,他身后两三步之外还跟着萧敬。

  庭院的那些宦官和宫女见得纷纷朝他跪拜行礼,弘治皇帝只“嗯”地应了声,脚步没有停顿丝毫,直往仁寿宫大殿而去。

  前脚刚迈进仁寿宫,弘治皇帝口中已叫唤:“皇祖母,孙儿来给你请安了……”

  话音未落,在殿内早已燃点的众多烛火的映照下,弘治皇帝清楚看见周太皇太后微低着头坐于锦椅之上,不过却是郁郁寡欢的模样,对他的叫唤仿似未闻。

  数名宦官和宫女站在她旁边,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弘治皇帝见得心中一惊,紧走数步,奔至周太皇太后跟前,急问道:“皇祖母,你怎么了?是否身体抱恙?”

  周太皇太后这才抬头望着他:“原来皇上来了呢。”

  她说着就要站起来,旁边的宫女见得随即伸手去扶她。

  弘治皇帝马上道:“皇祖母,你好好坐着,站起来做甚?你哪里不适?”

  周太皇太后没再坚持站起来,突然轻叹了声:“皇上,哀家是心不舒服。”

  弘治皇帝听得脸色一变,指着站于周边的一众宦官和宫女,轻喝道:“尔等还站着做甚?太皇太后既然病了,为何不速请太医前来?”

  龙颜虽然没有大怒,但那些宦官和宫女已吓得不轻,纷纷跪下来。

  “奴婢不敢……”

  “奴婢知罪……”

  见那数名宦官宫女跪着叩头,竟迟迟不起来,弘治皇帝再斥道:“不敢?知罪?那还不赶紧去请太医……”

  周太皇太后朝他挥了挥手:“皇上,哀家这是心病,太医也治不了。与这些宦官和宫女无关,不须斥责他们。”

  弘治皇帝脸色大变:“皇祖母,你可别吓孙儿,今早你还好好的,何时得了心病?”

  周太皇太后突然展颜一笑:“皇上,哀家这心病是牵挂照儿而得,不是你所想的心病。”

  弘治皇帝听得轻吁一口气:“皇祖母,你这般会吓到孙儿的。”

  “照儿也没你这般胆小。”周太皇太后轻“啧”了声。

  弘治皇帝朝着那些还跪在地上的宦官宫女道:“别跪了,都起来吧。太皇太后暂时不用你们服侍,先到外面候着。”

  那些宦官宫女听得那敢不从,几乎同时应了声诺,便爬起退到殿外去。

  顷刻间,殿内只得弘治皇帝、周太皇太后,当然还有始终躬着身躯在旁听候使唤的萧敬。

  对于弘治皇帝的举动,周太皇太后似也习以为常,轻笑了声:“皇上,快坐吧。”

  稍顷,她又道:“皇上,你可知今日午膳过后,荣儿跑来仁寿宫,求哀家探听照儿的去向?”

  “荣儿见她母后不答应,就跑来仁寿宫了?”弘治皇帝笑了笑。

  “见她那可怜兮兮的模样,哀家差点都想告诉她了。”

  “皇祖母,你曾答应了照儿,可不能说。”弘治皇帝一愣。

  “所以,哀家只能装作不知道。”周太皇太后轻叹一声,未几,又道,“照儿以往只是出宫在京城转一转。这次倒好,直接出京跑去江南。”

  “如今照儿既能为朕排忧解难,朕又岂会再阻他。”弘治皇帝缓缓应道。

  周太皇太后望了他一眼,沉默片刻,才道:“哎,快半月了,也不知道照儿怎样了?”

  弘治皇帝顿时笑了起来:“皇祖母,你就放心吧。照儿微服出京,几乎无人知其身份。况且他本就有自保之力,加上众多护卫守护左右,一切顺利。”

  “皇上你又如何知道?照儿可说了,没特殊之事,他每半月才呈递一次消息回京。”周太皇太后满目疑惑地望着他。

  “孙儿安排了东缉事厂和锦衣卫暗中跟在照儿周边,策其安全,故另有消息传回。”

  周太皇太后恍然:“那快与哀家说说,照儿最近做了些什么?”

  弘治皇帝脸上的笑意依旧:“那孙儿就与皇祖母说一说,照儿在德州城之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