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四福晋她成了京城大佬 第330章 给你四嫂道歉

《四福晋她成了京城大佬》第330章 给你四嫂道歉

作者:萌夏阿 字数:851 书籍:四福晋她成了京城大佬

  事实上不仅诗稿被带了回去,三娘也被高力士顺便捎了回去。她不是第一回到李隆基近前了,心里头一点紧张都没有,一双眼睛更是熠熠发亮,想听李隆基为她点评一二。

  倒不是她觉得皇帝的点评更要紧,而是刚才她没从贺知章那里听到更多的评价,所以想凭借自己的努力(比如使用十万个为什么技能)争取争取。

  李隆基见她屁颠屁颠跟了过来,也觉得挺有。

  这样的小孩儿到底是怎么养出来的?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这副干劲满满的模样。

  人对小孩子的要求本来就不高,李隆基本来已经做好到首打油诗的准备,不想细读之下却发现这诗不仅对偶工整、用典精到,言辞更是颇合韵律。

  大唐是个热歌舞的时代,很多诗不是光用来读的,还是用来唱的。

  尤其是宫宴上这种应制诗,那更是谁写得最好便当场让乐师奏乐歌一曲。

  所以时人写诗时字里行间往往追求合韵合律,不然唱着拗口的话也会影响传唱度。

  三娘学诗的同时恰好也在学琴,且都有不错的天赋,两者虽俱是初学,写起诗来却奇妙地交融在一起。所以像贺知章、李隆基这些浸淫诗文音律多年的人拿到她的诗,那都是越品越觉别有滋味。

  李隆基颇有些不释手,见三娘还一脸期待地在边上等着自己的点评,便笑着说道:"方才那面羯鼓送你倒是送对了,须知羯鼓乃是音领袖,配你的诗肯定很有。"

  他说完还点名让在梨园中冠绝一时的李龟年上前来,钦点李龟年来奏唱三娘这首诗。

  李龟年三兄弟都极有音乐才华,而且名字也起的很妙,分别是龟年、彭年、鹤年,个个都有长寿寓意,非常对达官贵人的胃口。

  他们开元初在岐王等权贵府邸来回演出,很快引起李隆基的注意,没过多久便召他们入梨园当宫廷乐师。

  如今凡有宫宴,李龟年便能随侍左右为李隆基献唱词曲。

  三娘不知晓李龟年在梨园中的地位,听李隆基这般吩咐后目光自然而然地转到李龟年身上。

  李龟年能带着两个弟弟游走于达官贵人之间,相貌仪态自是不会差到哪里去。

  三娘只觉李隆基身边这些人当真没一个是不好的,不管是张九龄他们这些不算年轻的老臣,还是李龟年他们这些尚算年轻的乐师,一个两个俱是姿仪不凡。

  李隆基见三娘得眼也不眨,不由笑问:"怎么?你也认得李龟年?"

  三娘回道:"不认得!但是他长得好!"

  李隆基听得直乐,特意逗她:"他家中还有两兄弟,也和他一般好。"

  三娘震惊地睁大了眼,很难想象三个长成李龟年模样的乐师齐聚一堂会是什么模样。

  李隆基哈哈大笑,当场满足了她的心愿,叫人把李龟年两个弟弟也召出来,叫他们一起奏唱第一首呈到御前来的诗。

  李龟年三人领命退下去准备。

  李隆基让三娘直接在边上坐下吃些茶点,等听完她自己写的诗再走。

  三娘只是喜欢欣赏好的人,真见了也就是多几眼,小孩子"思无邪"的率真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能听到别人把自己的诗唱出来她当然很高兴,不过她等了半天也没获得详细点评,这会儿面对满桌茶点也没什么心思尝了。

  三娘卖力地把方凳往李隆基那边挪了过去,凑到李隆基近前开始和李隆基讲起自己写诗时的心路历程。

  她一股脑儿把自己的构思给讲完了,才开始追问李隆基许多问题:想表达这个想法的话,她的典故用没用对?有没有更好的典故?

  在三娘的认知里,李隆基是天子,是一国之尊,是整个大唐的所有者,那么李隆基一定是个无所不知的聪明人!

  既然刚才没机会向贺知章他们仔细请教,这会儿当然要逮着李隆基问个尽兴。

  李隆基:“………”

  这小孩还真是一点都不拘束。

  面对小孩儿满含期待的灼亮目光,李隆基哪怕不懂也要装懂,何况他本来就是个精擅此道的风雅帝王。

  他当真给三娘讲起更多合用的典故来,听得三娘乌瞳更为炙亮,满脸都写着"您好厉害啊"的惊叹。

  李隆基平生最的是音乐,经常亲临梨园点拨诸乐师,时不时享受一下为人师的乐。指导小孩子写诗如何用典这种事他倒是第一次做,感觉还挺不赖。

  主要还是三娘聪慧,一点就通,往往你只是讲了个词,她便能明白你要说的具体是什么。

  难怪贺知章他们都指点她。

  李隆基心情颇不错,万般惬意地倚坐在那儿听三娘提问。

  见到三娘得了这样的待遇,哪怕是刚才在心里说酸话的人也不得不面对现实:来这郭家三娘确实有那么一点诗才,否则不会连圣人都对她这般另眼相待。

  许多人正各怀心思地暗自琢磨着,李龟年三兄弟已经做好演奏准备。

  他们兄弟之中鹤年擅歌,彭年擅舞,龟年不仅曾以歌喉名动一时,还精擅多种乐器。

  他们在梨园中地位超然,宫宴上由他们演出时大半宫廷乐师都听凭他们调度,可见他们多得李隆基重。

  座中王侯将相也不乏曾喜欢李龟年的,见李隆基把他们召来奏唱俱是放下了手里的酒杯,饶有兴致地准备听他们唱曲。

  李龟年先向李隆基施了一礼,又转身向众人行礼。接着诸乐师便奏起丝竹萧管,其弟彭年随着乐声翩然起舞。

  李龟年于曲声舞影中唱起了诗第一句,其弟鹤年则从旁相和。三人从小便生活在一起,兄弟间的默契无人能及,丝毫不出这是他们只有那么短促的准备时间。

  三娘挨在李隆基身旁坐着,占了最好的观赏视野,能把李龟年兄弟三人得清清楚楚。她听到李龟年唱起来时便愣住了,一时都认不出这是自己刚才写的诗,只觉这人的歌喉真是她从来没见识过的好听。

  旁人在他面前怕是都不敢开口了。

  一曲毕,满堂都忍不住喝起彩来。

  三娘也不由跟着高喝几声,直至发现李隆基在旁笑睨着她,她才不好意思地坐回位置上当个乖巧的小孩儿。

  李隆基乐道:"来你觉得自己的诗写得很不错?"

  三娘回答:"是他们唱得好!"她只觉得李龟年他们唱得特别好听,舞也特别好。三娘满脸欢喜地说道,"我本来只想请贺学士他们帮我点评一二,没想到您竟能让这么厉害的人把我的诗奏唱出来。您对我真好!"

  李隆基笑道:"你若是写不出诗来,也是没这个机会的。"

  他命人再择些写得好的诗拿去给李龟年他们唱,一时间场中又热闹起来。

  酒过三巡,诗也唱了几轮,李隆基便先行离席了。

  李隆基一走,三娘便不好再赖在上首,立刻哒哒哒地跑回她祖父身边。

  可怜郭家祖父熬了大半天,才算摸到三娘的诗稿。

  他想到这诗稿经了那么多人的手,还在圣人手里逗留了那么久,不释手地了半天后便珍而重之地把它揣好,准备回头拿去祖宗灵前供起来。

  娘咧,哪家小孩第一次写诗能出这样的风头?

  那可是圣人啊!

  在场这百来号人有几首诗能呈到御前去?

  那可是李龟年啊!

  李龟年唱过的诗,哪首不是传遍大江南北?

  若说此前三娘被召入宫问对只是小范围确定她的"神童"出身,那这次九州池赐宴过后她这个岁能诗的小神童怕是要天下皆知了。

  一直到散席后,郭家祖父脚步都还是飘着的。

  虽然他自己写诗都要找人提前帮忙打个草稿,但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为孙女的有出息而得瑟不已,并且在心里头抒发着最原始的感慨--

  娘咧,娘咧,咱老郭家祖坟真是冒青烟了。

  至于孙女日后会外嫁这种事,郭家祖父一时半会是不会去想的。他孙女才岁,离嫁人还远得很,他还可以得意许多年!

  一如郭家祖父所想的那样,到二月初整个洛阳城便传遍了关于"咱大唐出了个小神童"的鲜消息。

  许多人说得绘声绘色,说小神童岁能诗,写的诗连圣人了都夸好,还当场命李龟年负责奏唱。

  李龟年当初就是在洛阳声名鹊起的,街头巷尾都有认得他的人,一听此事更是讨论得如火如荼。

  本来还有人觉得未免有些夸张:就一个小娃娃,还是个女孩儿,能写出什么诗来?

  等到有人把诗稿抄送出来,这些声音就哑火了。

  没办法,这诗虽得出孩童特有的天真,但它真的就是一首非常适合传唱的好诗,读来既然不缺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也不失小孩儿的童。

  最关键的是,它寓意极佳!

  三娘想送走的那些东西谁不想送走?

  要大伙自己写他们可能写不出来,但是他们可以背上几句,明年晦日拿来用啊!即便寻常人家没有宫廷乐师奏乐,孩童们也能在街头巷尾拍掌欢唱。

  这诗会以什么方式传开是显而易见的。

  --嘶,来这小神童要一诗成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