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风流杀神 第0396章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

《风流杀神》第0396章 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

作者:火鸟2022 字数:1368 书籍:风流杀神

  顾舒容只有一个弟弟,姐弟两人相依为命长大,对弟弟的婚事,她看得十分之重。

  请了镇上口碑最好的媒婆,提上一只活雁,带去陈家村。

  媒婆姓陈,跟陈家倒是本家了。进了门,便扯着喜庆的音调,扬声道:“是陈有福家不?”

  杜金花是在家的,跟两个儿媳烧烧水,煮煮茶,给出力气盖屋子的劳力们添把手。

  听到声音,她转头往院子外头看去。登时,眉头一挑,明白了陈媒婆的意图。

  “是。”她撂下手里的家伙什儿,拍拍身上的灰屑,迎出去道:“你来做啥的?”

  陈媒婆见她出来,顿时笑得像一朵花儿一样,说道:“大妹子,你看我提着雁,我能来做啥?”她穿着鲜艳,笑容喜庆,“有人托我给你闺女陈宝丫儿说亲呢。”

  杜金花扯扯嘴角:“进来说吧。”

  来说亲的人家,总有十几家了,提着雁来的,倒是头一回。

  看来是个讲究人家,杜金花心想,先在心里满意了一分。这才是提亲,是把她宝丫儿当排面上的人。

  “坐吧。”进了屋里,杜金花让大儿媳倒茶。

  家里现在整日烧着热水,茶也是一大锅一大锅的煮,现成的,钱碧荷很快端了两碗茶水进来。

  “看大妹子你是个利落人,难怪生的闺女那么讨喜,托我来说亲的那家人啊,是千叮咛万嘱咐,要我好好替他们说说。”陈媒婆端起茶碗,一口气喝光。走了一路,她渴坏了。

  杜金花便让大儿媳再去舀一碗。

  “但我们这行,讲究的是一个心诚,再不能干混淆黑白,烂心肝肚肠的事。”陈媒婆拍着胸口,当当作响,“咱有啥说啥,绝不胡说一句。”

  杜金花扯扯嘴角。信她才怪。但脸上没表露,客气道:“那你说说吧。”

  “好嘞!”陈媒婆喝了碗茶,嗓子润好了,便开始舌灿莲花,夸赞起顾亭远姐弟,“我说的这户人家啊,姓顾。别的先不说,那叫一个重情重义……”

  姐弟两个,扶持多年,从没红过脸,姐姐照顾弟弟,弟弟心疼姐姐,能不叫重情重义吗?

  “没有恶婆婆当头,只有一个贤惠的大姑姐。咱家闺女嫁过去呀,一天的磋磨日子都不用过。”

  杜金花皱起眉头。啥?爹娘都没了?那这孩子福薄。

  “别看这书生二十岁出头,已经是个秀才了呢!待明年下场,那一准儿考个举人老爷出来!”

  秀才?那不是应该的吗?连个秀才都不是,那还有脸想她的宝丫儿?

  “这秀才读书好,人却不酸腐。性格温柔,处处体贴,宝丫儿嫁过去呀,那是享福的日子!”陈媒婆接着夸道。

  杜金花便回想顾亭远的样子,的确不酸腐。会画画给宝丫儿,讨宝丫儿欢心。一个屋住着,杜金花知道,宝丫儿喜欢那两幅画,经常会拿出来看。

  混蛋陈二郎,还没去镇上给宝丫儿裱起来。

  这么一看,顾亭远也不是多细心。他咋就不裱起来,再给宝丫儿送过来呢?

  陈媒婆好话说了一箩筐,杜金花的脸上也没露出喜色,不禁感到惊奇。这老太太,沉得住气啊!

  让陈媒婆自己说,这门亲事是很好的。

  顾家姐弟俩,是真的好人家。虽然上头长辈不在了,没人支应,但反过来说,没有公婆压在头顶上,谁又能说不是好事儿呢?当过人媳妇的,都知道被公婆压在头顶上的滋味儿。

  她夸完顾亭远,又夸顾舒容。说这个大姑姐都有多好,良善实诚,邻居都夸,是个温柔细致人儿,就是被婆家耽误了,也是令人唏嘘。等顾亭远成了亲,她必定也要嫁出去的,到时候宝丫儿和顾亭远两个人过日子,保管蜜里调油,甜蜜恩爱。

  杜金花却想,顾亭远会买菜,难道还会洗衣做饭吗?他一个读书人,平时要读书,洗衣做饭扫洒这些日常活计,岂不都是宝丫儿来?

  这样一想,她觉得宝丫儿嫁过去亏了。在家里,宝丫儿衣裳不多,又穿得干净,都是她两个嫂子给她洗,她大嫂还抢着洗。吃饭,也不用她动手,自己和大儿媳都能做饭。至于扫洒之类,兰兰都能包了,更是用不着宝丫儿。

  不成。

  这事儿不成。

  杜金花心里的两分满意,渐渐扣光了。就算顾亭远模样不错,人也温柔好性儿,可是宝丫儿嫁过去,那是没实惠的。

  除非他考上举人,做了官,家里养得起奴仆。到那时候,她才会考虑。

  陈媒婆喝了两碗茶,说得口干,也没在杜金花的脸上瞧见一个笑模样儿。她有些挫败,有些不服气,好胜心起来,愈发想要说成这门亲事。

  “日头不早了,就不送了。”杜金花听着陈媒婆口中翻来覆去的话,没有了新鲜事儿,就开始赶人。

  陈媒婆起身,口中仍道:“这真是百里难挑一的好亲事,一般人家我都不说的,也就是看咱宝丫儿实在是个好姑娘,才赶紧来说。大妹子,咱可好好考虑考虑,不能耽误闺女的前程!”

  扯出个笑脸,杜金花道:“嗯,等我想一想。”

  这就不算拒绝得干脆,陈媒婆终于松了口气。顾家说了,如果她说成这门亲,一定给她重谢。

  “得嘞,那您忙着。”陈媒婆告辞了。

  杜金花送她出了院子,看着人走远,才折回来。进了篱笆门,看着院子里乱糟糟的一地,再看看东屋边上那一块空地,心里难过。

  给宝丫儿盖的屋子,还没建成,她就要说亲了。

  真舍不得。

  真舍不得啊。

  老天爷给宝丫儿安排了好人家吗?若是有,她心里还是欢喜的。眼里有水光,趁着没人看见,她悄悄抹掉了。

  送走陈媒婆没多久,大伯子陈有粮和村正来了。

  “说亲的走了?”进了门,陈有粮就问道。

  他们刚才就来了,因为家里有客,才回去了。

  “走了。”杜金花道,“大哥,四叔,这是有啥事啊?”

  村正也姓陈,按辈分,他们该叫一声四叔。

  四叔坐下来:“你家有福呢?”

  “陈有福!”杜金花走到门口,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陈有福在忙活着,没看见来人,听到婆娘喊他,才丢下手里的泥坯,走了回来:“啥事儿?”待进了屋,他忙叫一声,“四叔。大哥。”

  “你们咋来了?”他伸手,在杜金花给他打的水里洗去泥巴,搬了木墩坐下。

  四叔道:“有正事。”

  陈有福便认真听起来。杜金花让大儿媳把水盆端出去倒了,自己也搬了木墩坐下来,准备听听。

  “我听说你们家打算建个学堂?”四叔问道。

  陈有福一怔,看了大哥一眼,然后点点头:“算不得学堂,不过是自家孩子在一块儿读书,想着娃娃们人数多,值当的,就盖间屋。”

  啥学堂不学堂的。他们自家觉得,孩子们开始读书了,以后都会出人头地,自家要变成耕读人家了。但这能说出去?会被笑死的。

  “嗯。”四叔显然也听说了,但这不是个事儿,“咱们村里想建个学堂。”

  一句话,陈有福愣住了。

  啥意思啊?他没明白,扭头看向大哥。

  陈有粮便道:“宝丫儿会教孩子,四叔的意思是,学堂由村里盖,让宝丫儿教村里的娃娃们识字。”

  闻言,陈有福的嘴巴张得老大,扭头看向自家婆娘。

  杜金花这会儿也睁大眼睛,一脸的惊讶:“四叔,这,这……”

  咋突然要让宝丫儿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她忍不住问:“我家宝丫儿只是个女娃。”

  再厉害,再本事,宝丫儿她是个女娃。教自己家孩子,他们不嫌弃,还觉着好。但,教别家的娃娃?还是全村的娃娃?

  “别家乐意吗?”陈有福问。谁乐意被他闺女教?别回头宝丫儿在村里教书,大伙儿都找他闺女麻烦。

  四叔就笑起来:“你们以为,我为啥来?”就是因为村里别家看到有福有粮家的孩子们读书,模样儿、精气神儿都不同了,心动了,来家里找他。

  那他又为啥管这个事呢?

  朝廷很希望治下百姓开蒙。如果村里人识字,懂礼数,这就是他的教化之功,算作他的政绩,朝廷会嘉奖他的。

  倒不需要考出几个童生、秀才。原因很简单,读书花钱,一般人家都供不起。别的不说,考个童生,要读多少书,写多少字?单是要练一笔好字,所耗费的笔墨纸砚,就能拖垮一家人。村里人都供不起,如果供得起,就不会等到今日了,早就送孩子去私塾了。

  “咱们建一座陈氏族学。”四叔端起碗,喝了口茶,慢条斯理地道。

  只要村里人识几个字,会写自己的名字,懂些礼数,就了不得了。

  请个先生,很费钱,他从前没想过。但谁让读过书、识字的这个,是个女娃呢?教教识字而已,她不会觉得被埋没才华,一般的先生不乐意干这个,但陈宝丫儿行。

  陈有福和杜金花的嘴巴都张得老大,呆呆蒙蒙的,反应不过来。

  凑过来听的儿子媳妇们,也都惊得呆住了。

  孙五娘拉扯着陈二郎的衣裳,颤抖着说:“宝丫儿,要当先生啦?”教自己家孩子,称她一句先生,是捧着她。但如果教全村的孩子,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先生了。

  陈二郎也抖,妹子也太出息了:“好,好像是的。”

  孙五娘扯着他往后走了一步,凑近他低声道:“宝丫儿现在教九个孩子。如果她教全村的孩子,还能顾得上咱们金来吗?”

  陈二郎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这个。

  “得,得问问宝丫儿。”半晌,陈有福木木地开口。

  如今家里有余钱了,宝丫儿教杏儿牛蛋他们,大房就管着她的衣衫鞋袜。闺女的日子不难过,吃穿都不缺,何苦吃苦受累去?

  但他不敢拿主意。宝丫儿是个聪明孩子,比家里人都聪明。而聪明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别人做不了他们的主。

  “嗯。”四叔点头,似乎没想过她会拒绝,“村里不亏待她。如果她应了,那么每年六百斤米、六两银子给她。”

  陈有福和杜金花再次惊呆了,这下孙五娘都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了——娘哟!老天爷哟!这么多东西?!

  她顿时顾不上金来了。让金来读书,不就是为了以后家里光景好,能吃饱饭,吃口肉吗?宝丫儿挣这么多,她一个人又吃不完,家里的光景眼看要好起来了呀!

  发觉这家人的震动,四叔再次端起碗,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他就说,这事能成。

  这么多东西呢,咋成不了?

  要说正经的教书先生,要给薪俸、膳食、节敬,他刚才说的这些,请不来人。但宝丫儿不一样。她不是正经的读书人,也不教科举,她就是给孩子们启蒙而已。给她这些东西,尽够了。

  四叔算得精准,村里来识字的娃娃,少则二十个,多则四十个。不是说村里就这么多孩子,毕竟一百多户人家呢。而是愿意让孩子识字的人家,就那么些,其他人家的孩子都要干活呢。

  按三十个孩子算。宝丫儿要教三十个孩子,那就每个孩子二十斤米,二百文钱。若是进私塾,可远不止这些花费,所以村里人一定会同意的。

  这么轻轻一打算,他的朝廷嘉奖就要来了,四叔高兴得简直要哼起来。

  “那,那宝丫儿回来,我们跟她说。”陈有福道。

  四叔点点头,起身走了。

  家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嗓子干哑,说不出话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